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马头矿区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生明 朱立新 +2 位作者 席明杰 唐世新 苏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马头热液成因金属矿区开展试验,提出了确定和判断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在勘探剖面上,斑岩型Mo、Cu矿分布在由带出作用形成的Na2O等元素负异常之内,含矿地段粉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地表条件下,矿化带产出在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之内,δ34S值小于3.2‰,显著低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δ34S值。由此认为,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的负异常是确定马头斑岩型钼铜矿深部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δ34S值小于3.2‰,是确定该矿床外围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本研究不仅为马头勘查区深部、外围找矿和成矿前景评价提供了成功案例,而且对其他勘查区热液成矿边界的研究和确定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矿区 斑岩型钼铜矿 热液成矿边界 地球化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自然矿区类型及成矿自然边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梅友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金属矿床的分布存在着分区性和不同产出类型,特别是重要矿床分布地区尤为明显。文章主要研究相当于矿田范围的成矿自然矿区类型及成矿自然边界,文中分两部份,对此做了阐述。这个问题是有色地质部门在矿区及外围找矿勘查工作部署和找矿... 金属矿床的分布存在着分区性和不同产出类型,特别是重要矿床分布地区尤为明显。文章主要研究相当于矿田范围的成矿自然矿区类型及成矿自然边界,文中分两部份,对此做了阐述。这个问题是有色地质部门在矿区及外围找矿勘查工作部署和找矿实践中提出的,并用于指导找矿工作,期望对今后找矿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自然矿区类型 成矿自然边界 金属成矿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不同矿段构造变形岩相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余建国 王翠芝 贾文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1-1691,共11页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型”构造控矿模式,提出将“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深部找矿预测目标和成矿边界,建立新的深部找矿预测标志。以玲珑矿田为例,综合对比各矿段3个主要方向(NEE、NE、NNE)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空间分布、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时间、成岩成矿深度等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及其向深部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方向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时空演化关系。从“深部第二富集带”发育程度看,这些已知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都有找矿潜力,其外围可能存在平行的、更大深度的构造变形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玲珑金矿田 构造变形岩相带 深部预测目标 成矿边界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矿床成因的基本模型 被引量:26
4
作者 翟裕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简要回顾了作者矿床学研究经历和成果,据此探讨了研究矿床成因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理。作者将系统论与历史观相结合,把成矿系统理论扩展为"源-运-储-变-保"五阶段过程,认为"储"即成矿机理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简要回顾了作者矿床学研究经历和成果,据此探讨了研究矿床成因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机理。作者将系统论与历史观相结合,把成矿系统理论扩展为"源-运-储-变-保"五阶段过程,认为"储"即成矿机理是矿床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成矿基本机理可概括为"多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多因耦合指控成矿因素在同一时-空域中的最佳组合,是成矿的基本条件。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是导致成矿作用发生,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边界成矿也称"边缘成矿"或"界面成矿",是指矿床形成在地质体的边缘或两个地质体的界面,如板块边缘、盆地边缘。文中以多个实例说明广阔地质时-空边界成矿的普遍性,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成矿机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成矿系统 成矿机理 多因耦合 临界转换 边界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弧形构造及其控矿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文举 《云南地质》 2002年第4期335-352,共18页
弧形构造是较特殊的地质构造形迹 ,属扭动或旋扭构造 ,是在特定的递变应力场中产生 ,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相带以及有成效的控岩控矿作用 ,往往能提供作为大型 超大型矿床形成宏观机制的同位成矿边界条件。本文以西南三江地区为重点 ,就... 弧形构造是较特殊的地质构造形迹 ,属扭动或旋扭构造 ,是在特定的递变应力场中产生 ,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相带以及有成效的控岩控矿作用 ,往往能提供作为大型 超大型矿床形成宏观机制的同位成矿边界条件。本文以西南三江地区为重点 ,就弧形构造控岩控矿作用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并作出相关的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构造 递变应力场 同位成矿边界条件 成矿预测 “三江”地区 控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矿床成因的基本模型
6
作者 李林 《西部资源》 2018年第2期15-16,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生产对矿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床学又称之为矿床地质学、经济地质学,是地质科学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发展我国地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矿床的研究,分析各个矿床的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生产对矿产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床学又称之为矿床地质学、经济地质学,是地质科学发展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发展我国地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矿床的研究,分析各个矿床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等。本文重点探究矿床成因的基本模型,阐述地质时-空边界成矿的普遍性,并针对成矿机理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成矿机理 多因耦合 边界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deep structure in Ailaoshan region based on aeromagnetic interpretations
7
作者 PENG Yuanyuan LI Shiehao +2 位作者 LU Laijun LIU Guangsheng WU Jun 《Global Geology》 2009年第4期189-193,共5页
Linear and circular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aps of different relative depths a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1:200000 aeromagnetic data to the pole in Ailaoshan region,interpreting upward extension of 4 heights,extractin... Linear and circular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aps of different relative depths are obtained by processing 1:200000 aeromagnetic data to the pole in Ailaoshan region,interpreting upward extension of 4 heights,extracting a vertical second derivative line of 0 value and a series of calculations. Concealed boundary of deep magnetic rocks can be delineated according to the map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s above,a set of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methods to graph the deep structure a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position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aoshan region aeromagnetic data interpretation deep structure MINER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