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1
作者 杨雪 田冲 +4 位作者 杨雨然 张景缘 王青 吴伟 罗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 四川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筠连地区浅层煤层气已获得商业开发,邻区长宁地区多口过路井在二叠系煤层中测试获气,揭示了盆地煤层气的巨大潜能。随着国内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开发经验,为明确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利用测井、煤层取心、实验测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长宁地区煤层的地质分析、深层煤层气含气性评价、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长宁地区7号至8号煤层煤组是一套厚度大、发育稳定的高品质煤层,以高煤阶、高固定碳含量的原生结构煤岩为主,已处于热解生气高峰,生烃潜力巨大;煤层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割理密度特征,储集空间充足;顶底板以泥岩为主,保存条件优越。与筠连浅层煤层气相比,长宁地区深层煤层气构造更加稳定,游离气比例升高,煤体结构更加完整,在远离剥蚀线、Ⅰ级断层区形成区域性煤层气藏,富含游离气的特征将更加有利于后期煤层气开发。结合地质工程条件,建立了长宁煤层气评价的地质-工程双“甜点”指标体系,优选了区内深层煤层气发育区1300 km^(2),计算资源量1700×10^(8)m^(3),有利区主要位于罗场向斜、建武向斜。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区内煤层气井位部署,助力实现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深层煤层气 成藏特征 地质-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高含硫天然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2
作者 刘新社 杨智 +4 位作者 魏柳斌 张才利 师平平 王前平 武春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9,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是马家沟组沉积持续时间最长海侵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层,为一套陆表海台地沉积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也是多年来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层系。为了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是马家沟组沉积持续时间最长海侵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层,为一套陆表海台地沉积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也是多年来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关注的重点层系。为了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四段高含硫天然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基于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重新厘定了古构造格局,系统研究了生储盖组合及匹配关系,深化了对马四段高含硫天然气成藏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马四段地层沉积时期具有东高西低的古构造格局,为典型的大型陆表海碳酸盐岩缓坡沉积背景;②首次在马四段发现以微生物碳酸盐岩为主的烃源岩层,有机碳含量平均可达1%,厚度为2~6 m;③马四段白云岩储层受高频层序旋回控制,纵向上发育多套薄储层,储层平面上连片分布;④马四段发育准连续型致密碳酸盐岩气藏,具有低丰度海相烃源岩供烃,层控性白云岩储集体成储,连续分布的厚层膏盐岩封盖,垂向运移为主、近源聚集成藏,构造高部位、断裂带富集的特征,初步落实有利含气面积1.8×10^(4)km^(2)。结论认为:①提出了马四段发育海相烃源岩及供烃的新观点,证实了低丰度海相烃源岩也能形成规模油气聚集;②马四段高含硫气藏有望成为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接替新领域,并明确了盆地马家沟组致密碳酸盐岩气藏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盐下 马家沟组 高含硫天然气 异常高压 成藏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晓波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渝东南地区南川区块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井Y2井直井自喷日产气1.3×10^(4)m^(3),展现了深部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深部煤层气的成藏特征尚不明确。以南川—新场—丁山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气井试井资料、测试化验资料及试采分析... 渝东南地区南川区块二叠系龙潭组煤层气井Y2井直井自喷日产气1.3×10^(4)m^(3),展现了深部煤层气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深部煤层气的成藏特征尚不明确。以南川—新场—丁山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气井试井资料、测试化验资料及试采分析,开展了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深部煤层气受沉积差异控制,南川区块发育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煤层2~4层,总厚度2~8 m,往丁山区块为潮坪沉积,发育煤层6~8层,总厚度5~10 m;深部煤储层中高演化,R_(o)为1.7%~2.4%,微孔和微裂隙发育,吸附气存于微孔中,游离气主要储集于微裂隙中,储层具备吸附气与游离气共同赋存的条件;顶底板以灰岩和泥岩为主,封盖能力强,地层水矿化度大于10 g/L,水型为CaCl_(2)型,保存条件好;深部煤层气具有“中高演化、高含气、保存有利区富含游离气以及微裂隙储集”的富集规律。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指标16项,划分了3类“甜点”区,优选1500 m以深有利区面积2599 km^(2),估算资源量5457×10^(8)m^(3)。研究成果对南方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 深部 煤层气 成藏特征 地质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地区平桥构造寒武系洗象池群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意义
4
作者 陈绵琨 梁西文 +1 位作者 刘漪 盛贤才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位于渝东地区南部平桥一带的平桥1井在洗象池群中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本文通过对洗象池群气藏中的天然气碳同位素研究,认为气藏中烃类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于平桥1井岩心、成像测井,结合毗邻的南川三泉等洗象池群剖面的储... 位于渝东地区南部平桥一带的平桥1井在洗象池群中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本文通过对洗象池群气藏中的天然气碳同位素研究,认为气藏中烃类来源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基于平桥1井岩心、成像测井,结合毗邻的南川三泉等洗象池群剖面的储层初步研究,认为:平桥1井的产气层段孔洞发育,气藏属于孔洞型或裂缝—孔洞型;平桥1井洗象池群岩心裂缝中的白云石、石英及方解石等矿物充填序列及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裂缝形成及矿物充填主要发生在燕山-喜山期,发育构造变形的燕山期是洗象池群气藏充注的重要时期,燕山—喜山期的隆升期也是气藏进一步充注的时期。渝东南部平桥一带洗象池群的成功勘探证实早期页岩气藏通过部分页岩气释放及侧向供烃可以形成工业气藏,对整个渝东高陡构造带下组合的油气勘探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洗象池群 成藏特征 平桥构造 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KZ区块白垩系成藏特征
5
作者 郭媛 罗先平 +2 位作者 李萍 杜建波 张凡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KZ区块白垩系过路井补孔改层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补孔改层措施潜力论证以单井测井资料为主,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KZ区块白垩系开展构造描述、精细地层对比、储层展布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Z... KZ区块白垩系过路井补孔改层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补孔改层措施潜力论证以单井测井资料为主,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KZ区块白垩系开展构造描述、精细地层对比、储层展布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Z区块白垩系主要发育断鼻圈闭,“反向”断层更容易形成断层遮挡油气藏,微幅度构造控制油气的富集,油气成藏模式为他源断控、垂向及侧向输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白垩系 成藏特征 反向断层 微幅度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6
作者 张顺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41,72,共10页
针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运用沉积学理论和油气成藏理论及方法,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地球化学与储集物性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特征进行剖析,厘定主要圈闭油藏类型的控制因... 针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的问题,运用沉积学理论和油气成藏理论及方法,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地球化学与储集物性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特征进行剖析,厘定主要圈闭油藏类型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两套有效烃源岩不同比例地为沙二段圈闭提供油气;沙二段沉积期存在北、东北、南、东南4个物源方向,沙二段沉积相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等沉积相类型,沙二早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滩坝砂体储集物性较好;沙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油藏等四种油藏类型;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控制了构造油藏的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滩坝砂体、油源断裂匹配控制了构造-岩性油藏;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和地层不整合结构控制了地层油藏的形成。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实现东营凹陷高效勘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藏特征 油源断裂 沙二段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南川区块龙潭组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涛 金晓波 +2 位作者 武迪迪 解飞 刘尽贤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川区块Y2井直井自喷日产气1.3×104m^(3),获四川盆地东南缘深部煤层气勘探战略突破。为了系统揭示南川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通过区域地质、测试、化验及生产资料,从煤岩煤质、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可压... 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川区块Y2井直井自喷日产气1.3×104m^(3),获四川盆地东南缘深部煤层气勘探战略突破。为了系统揭示南川区块深部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通过区域地质、测试、化验及生产资料,从煤岩煤质、孔裂隙发育特征、含气性、可压性入手,开展深部煤层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深部煤储层全区稳定分布,厚度在1.5~4.2 m,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ran在1.6%~2.2%,为高镜质组含量、低灰分煤层,为煤层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煤储层为“微孔-微裂隙”型储层,微孔占比达78.4%,其比表面积贡献达95%,利于煤层气吸附与保存,微裂隙发育,利于压裂改造及气体渗流;煤层具有“高含气量、富含游离气”的特征,总含气量12~37m^(3)/t,深部煤层气游离气占比一般在24%~36%,吸附临界转换深度在1500m左右;深部煤层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煤体结构好,顶板为良好的应力隔档,天然裂缝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小,具有良好的可压性;丁山、林滩场等盆缘宽缓背斜及盆内高陡背斜是川东南深部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川东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为全国类似盆地深部煤层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深部煤层气 龙潭组 赋存状态 成藏特征 可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武盆地南部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郗兆栋 唐书恒 +4 位作者 刘忠 张迁 张鹏豹 杨雄雄 张珂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深部煤层气已逐渐成为中国油气资源重要的勘探开发新领域。但是,关于煤层气深度界线的科学内涵、深部煤层气藏的地质特征、煤层气富集模式等基础科学问题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为此,以宁武... 近年来,随着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深部煤层气已逐渐成为中国油气资源重要的勘探开发新领域。但是,关于煤层气深度界线的科学内涵、深部煤层气藏的地质特征、煤层气富集模式等基础科学问题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为此,以宁武盆地宁武南区块上石炭统太原组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块20余口煤层气井的钻井、测井及试井资料等,联合等温吸附、气体同位素等实验测试手段,探讨了宁武南区块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与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为1200 m,临界深度以深,深部煤层气藏具有煤层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含气量及含气饱和度高、煤体结构好和孔隙度低的地质特征。②地温梯度和热演化程度是影响研究区深部煤层气临界深度及煤层气成藏条件的重要因素。结论认为,该盆地的宁武南区块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与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临兴、延川南等深部煤层气区块具有可比性,展现出宁武盆地深部煤层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盆地 上石炭统太原组 深层 煤层气 临界深度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K82井区上乌尔禾组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新远 李永军 +3 位作者 刘凯 王锋 彭南赫 付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中拐凸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是继三叠系百口泉组之后发现的一个大型连续型砂砾岩油气藏群,但其北部区域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较少且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笔者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测井和录井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沉积环境,对中拐... 中拐凸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是继三叠系百口泉组之后发现的一个大型连续型砂砾岩油气藏群,但其北部区域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较少且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笔者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测井和录井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沉积环境,对中拐凸起北部K82井区油气成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K82井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亚相,大面积的分流河道砂砾岩、河道间及滨浅湖细砾沉积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物性显示研究区上乌尔禾组为中-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以二叠系风城组为主的多套烃源岩为上乌尔禾组油气藏提供充足的油源供给;形成于华力西—燕山期的断裂和上下地层不整合面成为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油气疏导体系,油藏为下生上储断层-岩性型成藏模式。该结论为克拉玛依油田上乌尔禾组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储集层 上乌尔禾组 K82井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武云亭凝析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童 黄志龙 +3 位作者 李天军 杨易卓 王柏然 王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65,共19页
基于对武云亭地区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的总结,系统分析油气特征及来源、压力分布与断层封闭、油气充注历史及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建立武云亭凝析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武云亭洼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和宁波27主洼烃... 基于对武云亭地区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的总结,系统分析油气特征及来源、压力分布与断层封闭、油气充注历史及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建立武云亭凝析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武云亭洼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和宁波27主洼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断层和砂岩尖灭耦合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三角洲沉积优质储集体发育、有利的断-砂配置、盖层质量好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武云亭凝析气田形成的基础。武云亭油气田平湖组中下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煤系源岩供烃、源内持续弱超压充注”成藏特征;中上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和宁波27洼双源供烃、侧向持续强充注”成藏特征,早期双向来源原油与晚期大规模侧向来源高熟气混合形成凝析气藏。武云亭油气田总体上具有“早期油晚期气,多期成藏,连续充注”的特征,建立“多源持续强充注-断砂联控”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平湖组 武云亭凝析气田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
11
作者 赵飞 韩宝 +6 位作者 钟磊 潘越扬 马尚伟 许海红 韩小锋 郭望 魏东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5,共14页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基于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岩心和实验分析测试资料...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基于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岩心和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区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及高产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致密砂岩气类型主要由油型气、煤型气及混合气组成,气源主要来自沙湾凹陷风城组及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佳木河组烃源岩可能供烃,具有多源供烃特征;气藏类型为岩性-地层圈闭型,具有远源运移,多期次聚集成藏特征;致密储层受浊沸石矿物等溶蚀作用在局部地区形成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甜点”,其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纵向上主要发育在4320~4640 m和4830~4900 m深度段,高产层段主要集中在上部“甜点”带。致密砂岩气藏的富集及高产受控于有利成岩相带上的储层“甜点”和局部发育的古凸起及构造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成藏特征 富集规律 佳木河组 中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深层高阶煤层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延辉 张鹏豹 +9 位作者 刘忠 张永平 肖宇航 韩峰 赵良言 王小玄 杨洲鹏 白晓斌 刘振兴 胡家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沁水盆地南部中浅层已经建成年产能力达26×10^(8)m^(3)的煤层气田,但深层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地质认识不足。为了深化区域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根据研究区探井钻探、分析化验及试采资料,从煤储层特征、热演化及含气特征、保存... 沁水盆地南部中浅层已经建成年产能力达26×10^(8)m^(3)的煤层气田,但深层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地质认识不足。为了深化区域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根据研究区探井钻探、分析化验及试采资料,从煤储层特征、热演化及含气特征、保存条件、温压特征等4个方面开展了深层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号煤沉积稳定,总厚度为4.0~7.3m,具有镜质组含量高、灰分低、裂隙发育的有利条件;(2)3号煤R_(o)为2.41%~3.03%,为高煤阶,吸附能力强,吸附含气量大于20m^(3)/t;(3)3号煤排采水矿化度大于4000mg/L,水型为NaHCO_(3),处于弱径流环境。煤层气藏具有偏低温低压的特征,表明深层煤层气藏遭受一定的破坏,未明显影响深层吸附气,但是对游离气成藏不利。研究区深层煤层气相对于已评价建产的斜坡带中浅层煤层气成藏条件更加有利,深层3号煤资源量估算1200×10^(8)m^(3),勘探开发潜力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深层煤层气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合物成藏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高伟 卜庆涛 +4 位作者 赵亚鹏 赵文高 王自豪 邱晓倩 刘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7-2578,共22页
近年来不同类型水合物成藏特征备受关注,不同的赋存类型对储层特性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成藏和稳定条件,深入探讨了气源、气体运移通道、储层条件、构造环境和成藏模式等特征内容,剖析了孔隙充... 近年来不同类型水合物成藏特征备受关注,不同的赋存类型对储层特性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成藏和稳定条件,深入探讨了气源、气体运移通道、储层条件、构造环境和成藏模式等特征内容,剖析了孔隙充填型水合物与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在上述方面的具体差异。研究表明,孔隙充填型水合物的有利储层条件包括合适的孔隙结构、适宜的渗透性和高含气量等。裂隙充填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海底裂隙中,并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沉积物基质成分及构成、裂隙赋存与地质构造共同决定了水合物的生成类型。较孔隙充填型水合物,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在成藏模式方面会显著受到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未来可持续关注孔隙充填与裂隙充填水合物在形成过程、赋存形态及物理响应等方面的差别;结合实验及数值模拟等不同方法,从多学科、跨尺度等多视角创新储层判别方法,明晰成藏差异,为水合物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孔隙充填型 裂隙充填型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油气运移地球化学与成藏特征
14
作者 卢梅 张耀元 +3 位作者 崔书姮 黄向胜 闫琢玉 黄合庭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在角尾组、涠洲组、流沙港组和石炭系地层中均发现了油气显示。通过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区原油主要为凹陷中央流沙港组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原油以轻质油为主,为咸水湖相环境形成...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在角尾组、涠洲组、流沙港组和石炭系地层中均发现了油气显示。通过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区原油主要为凹陷中央流沙港组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原油以轻质油为主,为咸水湖相环境形成原油。油源精细对比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三段、角尾组和石炭系地层均属于同一类原油,通过全烃谱图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建立适合本区的运移分馏指数FI=(nC8~nC12)/(nC25~nC32),并结合饱和烃、芳烃比值和油气运移分馏指数关系分析,WB到WC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样品均呈现出运移分馏指数增加,饱芳比增加的趋势,指示WB构造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为侧向运移至WC构造。同时通过WA构造含氮化合物含量与深度关系分析,揭示浅部含氮化合物屏蔽型异构体相对富集,暴露型异构体相对减少,指示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沿断裂带从深部向浅部运移的特征。综合考虑本地区输导体系的空间叠置关系,认为南部斜坡带是洼陷中央烃源生成油气经由断层、砂体等输导体系运聚到浅部和斜坡带成藏,此次研究对本区带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 油气运移 地球化学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煤系致密气成藏条件与成藏特征
15
作者 杨鼎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206-20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为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区气藏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气藏、岩性气藏及岩性-构造气藏。为深入了解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的气藏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内选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描述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上古生界的主要储层,为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研究区气藏主要有上倾尖灭岩性气藏、岩性气藏及岩性-构造气藏。为深入了解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康宁地区的气藏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内选取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描述气藏特征,明确气藏的分布规律,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缘康宁地区 成藏条件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46
16
作者 宋岩 赵孟军 +2 位作者 柳少波 秦胜飞 洪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中西部发育3种不同的前陆盆地系统组合类型,即叠加型前陆盆地(冲断带)、早期型前陆盆地和晚期型前陆盆地(冲断带),它们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时期、成藏后的改造作用以及油气有利勘探部位均有不同。叠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早期前陆盆... 中国中西部发育3种不同的前陆盆地系统组合类型,即叠加型前陆盆地(冲断带)、早期型前陆盆地和晚期型前陆盆地(冲断带),它们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时期、成藏后的改造作用以及油气有利勘探部位均有不同。叠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早期前陆盆地和两期前陆盆地之间的拗(断)陷湖盆两大套烃源岩,多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早期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发育与前陆同期,油气成藏时期相对较早;晚期型前陆盆地只发育再生前陆期之前的拗(断)陷湖相和湖沼相烃源岩,以晚期成藏为特征。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潜力取决于冲断带与烃源灶的匹配关系和冲断带上覆盖层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前陆盆地 生储盖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60
17
作者 郭彦如 付金华 +7 位作者 魏新善 徐旺林 孙六一 刘俊榜 赵振宇 张月巧 高建荣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3-403,共11页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具有三源供气的特点,除上覆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具有三源供气的特点,除上覆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烃源岩外,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本溪组海相泥灰岩也具有供烃能力。通过分析已发现的气藏认为盆地中部气区的天然气为热解气,具有煤成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特征。奥陶系储集层中沥青及烃类包裹体证据显示,侏罗纪古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受构造沉积背景的控制,形成了4类碳酸盐岩气藏,其中盆地中部发育的风化壳地层-岩性气藏,以及西北台缘带发育的构造-顺层岩溶型岩性复合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成藏特征 成藏演化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55
18
作者 白玉彬 赵靖舟 +2 位作者 赵子龙 殷悦悦 童姜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9,共9页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致密油分布、物理性质、油源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圈闭条件及油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与成藏特征。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藏具备形成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成...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致密油分布、物理性质、油源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圈闭条件及油水分布特征综合分析长7致密油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与成藏特征。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藏具备形成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成藏地质条件和特征;长7油层组中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长73中的张家滩页岩为最优,烃源岩分布范围控制了致密油成藏外边界,烃源岩厚度大于20 m地区为最有利成藏区;长7致密油成藏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重力流砂体主要呈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于泥岩或油源岩中,具有优先捕集油气的优势;长7致密油成藏对圈闭要求相对较低,其遮挡条件主要为岩性、物性及成岩边界,动力圈闭也是重要的圈闭类型。长7致密油富集与局部构造背景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取决于储集层展布及物性;高强度生、排烃及强充注造成长7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较高;受原始物质组成及成岩强度的影响,长7储层非均质性很强,致使油、气、水在致密储层中分异差,油、水分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特征 致密油 延长组 志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多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杨光 李国辉 +3 位作者 李楠 陈双玲 汪华 徐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共11页
四川盆地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共在24个地层层位中发现了油气藏且以气为主。为了预测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总结了该盆地海相、陆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 四川盆地是新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共在24个地层层位中发现了油气藏且以气为主。为了预测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和目标,系统总结了该盆地海相、陆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分析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对沉积、成岩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自震旦纪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变,以海相沉积为主:②多韵律沉积形成多套生—储组合,纵向上具有多层系油气成藏的特征;③多旋回构造运动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对沉积、成岩及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①该盆地具有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共存、多层系供烃、多种储层类型、多种圈闭类型、多期成藏、多种成藏模式等特征;②其天然气的富集与烃源强度、大型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沉积—构造间断面、构造裂缝发育带等因素有关。最后,结合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富集规律与勘探现状,预测了该盆地各层系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沉积特征 构造演化 多层系 天然气 成藏特征 富集规律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北部断陷湖盆陆源碎屑滩坝成因类型、分布规律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40
20
作者 邓宏文 高晓鹏 +3 位作者 赵宁 颜晖 邸永香 张培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湖相滩坝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类型之一,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其形成发育与盆地特定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地貌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济阳坳陷北部为例,根据盆地结构与地貌背景将断陷湖盆滩坝分为开阔湖盆缓坡... 湖相滩坝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类型之一,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其形成发育与盆地特定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地貌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济阳坳陷北部为例,根据盆地结构与地貌背景将断陷湖盆滩坝分为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和潜山凸起周缘型滩坝3种成因模式。不同构造—地貌背景下的滩坝砂体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不同,由此导致隐蔽圈闭类型与成藏特征、成藏潜力与有利勘探区带的差异性。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规模相对较大,物性较好,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成藏潜力大;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潜山凸起周缘型滩坝可以形成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碎屑滩坝2种成因类型,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成藏潜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滩坝成因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模式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