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敏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系统优化布置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伟 李继 曹慧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5-7,11,共4页
为实现二、三采区之间合理开采过渡,伊敏露天矿采取西帮转向动轴的采区转向扇形推进方式进行生产接续。针对伊敏采区、半连续胶带系统、排土场实践过程中的扇形转向优化布置进行经验总结,以对日后转向工作存在难题进行总结与预判。
关键词 扇形转向 优化布置 预判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月强 蔡宝加 吴洪阳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结合伊敏露天矿生产实际,将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分成3个节点和2个过程,阐述了采区扇形转向对采掘、排土和生产接续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扇形转向 露天矿 采区 工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扇形转向条件下排土场成功衍化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 段术义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36-38,共3页
伊敏露天矿自2010年起开始组织实行采区扇形转向,经过4年的变更转向,宏观布局总体形势成熟,期间在理论技术指导与现场实践经验总结下,扇形转向在现场工作面推进度与理论设计高度吻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排土场生产现场宏观角度探析... 伊敏露天矿自2010年起开始组织实行采区扇形转向,经过4年的变更转向,宏观布局总体形势成熟,期间在理论技术指导与现场实践经验总结下,扇形转向在现场工作面推进度与理论设计高度吻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排土场生产现场宏观角度探析转向期间各项技术参数的成功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转向 理论结合实际 排土场 成功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一号露天矿扇形转向过渡位置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日 肖兵 +1 位作者 黄月军 李永生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76-79,共4页
基于胜利一号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对采区转向位置进行了优化;结合扇形转向过程中工作线长度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推进强度,确定有效工作线长度;根据采区转向期工作线变化规律,将转向过程分为4个阶段,工作线长度主要由扇形转向过渡位置确定,... 基于胜利一号露天矿采区扇形转向,对采区转向位置进行了优化;结合扇形转向过程中工作线长度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推进强度,确定有效工作线长度;根据采区转向期工作线变化规律,将转向过程分为4个阶段,工作线长度主要由扇形转向过渡位置确定,且分别涉及首采区和二采区;通过核算维持年产量28.00 Mt条件下,首采区和二采区不同工作线长度下的年剥离成本,对扇形转向过渡位置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扇形转向过渡位置的推进,平均年剥离费用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优位置为距首采区矿权境界1.5 k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扇形转向 工作线长度 年剥离费用 转向过渡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郎德煤矿倾斜煤层纵采转横采扇形转向技术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风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38-40,共3页
为解决吉郎德煤矿B5、B8下煤层缓采制约采坑降深造成的生产接续困难,对开采顺序进行优化,提出对西帮进行纵采转横采扇形转向的开采方式,以解决矿坑正常生产接续等问题。实践证明:将西端帮分区进行纵采转横采,采用局部以18°为转角... 为解决吉郎德煤矿B5、B8下煤层缓采制约采坑降深造成的生产接续困难,对开采顺序进行优化,提出对西帮进行纵采转横采扇形转向的开采方式,以解决矿坑正常生产接续等问题。实践证明:将西端帮分区进行纵采转横采,采用局部以18°为转角的扇形转向方案,能够合理的处理好生产组织关系,保证生产接续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开采 纵采转横采 扇形转向 露天煤矿 倾斜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露天煤矿扇形采区转向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科 李胤达 陈树召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1年第35期194-196,共3页
论文通过分析河曲露天煤矿的内排条件及采排现状,提出了一种工作帮陡帮转向方案,通过优化台阶参数,实现了短内排跟踪距离、无外排条件下的扇形转向。研究表明:河曲露天煤矿工作帮靠近圆心端工作面最多可提高至26o,通常情况下按照优化后... 论文通过分析河曲露天煤矿的内排条件及采排现状,提出了一种工作帮陡帮转向方案,通过优化台阶参数,实现了短内排跟踪距离、无外排条件下的扇形转向。研究表明:河曲露天煤矿工作帮靠近圆心端工作面最多可提高至26o,通常情况下按照优化后的最小工作面布置,帮坡角可提高到18o。相比正常转向剥离量减少了5904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扇形转向因不等幅开采造成的超前剥离量加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形转向 工作帮陡帮 超前剥离 内排空间 剥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露天矿首采区扇形过渡转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科 马力 +3 位作者 吕贵龙 李瑞行 张宇 刘震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4-6,50,共4页
以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二采区开采现状为基础,基于扇形转向过渡方式并分6阶段分别研究了各阶段可排弃量、剥离量、原煤量、剥采比、平均水平剥离运距,分析得出扇形转向有开采工艺适应性高、转向期间的外排量少、剥离物料平均水平剥... 以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二采区开采现状为基础,基于扇形转向过渡方式并分6阶段分别研究了各阶段可排弃量、剥离量、原煤量、剥采比、平均水平剥离运距,分析得出扇形转向有开采工艺适应性高、转向期间的外排量少、剥离物料平均水平剥离运距较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扇形过渡转向 剥离量 原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东露天矿采区转向方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崔宏伟 陈再明 +1 位作者 王利明 李涛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92-94,共3页
研究了东露天矿二采区采区合理宽度及过渡转向方式,通过对剥采比、高差运距及未来生产能力等多方面论证,提出了首采区北部划分2个采区的结论,通过对直角、扇形转向方案的技术对比,对传统扇形转向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提出了“L”型... 研究了东露天矿二采区采区合理宽度及过渡转向方式,通过对剥采比、高差运距及未来生产能力等多方面论证,提出了首采区北部划分2个采区的结论,通过对直角、扇形转向方案的技术对比,对传统扇形转向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提出了“L”型扇形转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首采区 转向方式 采区宽度 扇形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采区转向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海里 王兆刚 孙宇霆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有效解决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多指标决策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常见的采区转向方式及其优缺点,结合露天矿生产实际情况分析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白音华二号矿为例,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模型,利用优劣系数法对各转向... 为有效解决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多指标决策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常见的采区转向方式及其优缺点,结合露天矿生产实际情况分析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白音华二号矿为例,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模型,利用优劣系数法对各转向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扇形转向方式为最优方案,为露天矿现场生产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转向 多指标决策 优劣系数法 扇形转向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朔东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宾 许昌 +1 位作者 孙宽 赵登娟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3,7,共4页
为了确定平朔东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方式,进而做好转向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东露天矿采区生产模型,分别模拟采区直角转向与采区扇形转向,以实际数据为依托进行排土容量计算,进而确定合理的转向方式。结果表明:采取直角转向时,... 为了确定平朔东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方式,进而做好转向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东露天矿采区生产模型,分别模拟采区直角转向与采区扇形转向,以实际数据为依托进行排土容量计算,进而确定合理的转向方式。结果表明:采取直角转向时,内排土场容积欠量为26621万m^(3),采取扇形转向时内排土场容积欠量为3524万m^(3),为尽量满足内排需求,东露天矿转向应采取扇形转向,并设立外排土场于2023年开始排弃,外排空间约为5000万m^(3),转向期间剥采比控制在5.48~5.64 m^(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直角转向 扇形转向 排土容量 剥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转向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全胜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16-19,22,共5页
论文首先针对拉斗铲倒推工艺的特点,提出了扇形转向和留沟缓帮转向两种方案,并通过露天矿生产工艺、转向期间的工作线长度、推进度、剥采比、煤炭产量、转向时间、外排量、剥离物运距、原煤运距、生产组织管理和设备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论文首先针对拉斗铲倒推工艺的特点,提出了扇形转向和留沟缓帮转向两种方案,并通过露天矿生产工艺、转向期间的工作线长度、推进度、剥采比、煤炭产量、转向时间、外排量、剥离物运距、原煤运距、生产组织管理和设备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取留沟缓帮转向方案最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区过渡 缓帮留沟 扇形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曲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震 王晓民 +3 位作者 吕贵龙 李瑞行 王恒荣 马力 《陕西煤炭》 2023年第6期140-144,149,共6页
河曲露天煤矿在首采区服务年限结束后面临的采区转向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河曲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与正常的生产工作,进而影响河曲露天煤矿工作面布置、采排成本与剥采比以及后续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开展对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二采区的... 河曲露天煤矿在首采区服务年限结束后面临的采区转向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河曲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与正常的生产工作,进而影响河曲露天煤矿工作面布置、采排成本与剥采比以及后续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开展对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二采区的合理过渡转向方式的研究工作。通过对重新拉沟、扇形转向、缓帮留沟3种转向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方面论证,结合运距、外排量、煤质变化与平均剥采比等工程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基于经济上合理、工程上适用的原则对3种转向方式使用集值迭代法确定不同指标所占有的权重,最终使用TOPSIS评价法得出使用缓帮留沟方法转向为最佳转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评价法 采区转向 扇形转向 重新拉沟 缓帮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采煤半连续系统工作线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曹慧 +1 位作者 陈培祥 刘刚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79-82,共4页
为了解决伊敏露天矿扇形转向末期采场底部采煤半连续系统与内排土场排土台阶因推进度上不均衡造成的内排空间受限、边坡不稳定困难,采用了对采煤半连续系统工作线优化,即通过在半连续工艺系统原1^(#)主运输带式输送机上增设1条垂直的3^... 为了解决伊敏露天矿扇形转向末期采场底部采煤半连续系统与内排土场排土台阶因推进度上不均衡造成的内排空间受限、边坡不稳定困难,采用了对采煤半连续系统工作线优化,即通过在半连续工艺系统原1^(#)主运输带式输送机上增设1条垂直的3^(#)带式输送机,实现采煤工作线推进方向90°转向的采矿技术方法(“L”形工作线),彻底解决了扇形转向末期内排空间紧张、边坡不稳等隐患。通过实践优化,并历经系统3次移设后,2021年系统优化后的采煤、内排推进度进一步均衡,内排空间得到快速释放、内排土场边坡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扇形转向末期 内排空间受限 工作线优化 “L”形工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敏露天矿轮斗全连续系统的引进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灵童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8年第6期11-14,共4页
伊敏露天矿扇形转向期间剥离运距增加、设备能力不足、第四系松散层一系列因素为轮斗全连续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通过对轮斗全连续系统的系统组成、开采参数、开采程序、设备规格、移设步骤和系统布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为伊敏露... 伊敏露天矿扇形转向期间剥离运距增加、设备能力不足、第四系松散层一系列因素为轮斗全连续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通过对轮斗全连续系统的系统组成、开采参数、开采程序、设备规格、移设步骤和系统布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为伊敏露天矿轮斗全连系统的引进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也为其它矿山的相关设计提供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斗全连续系统 露天矿 扇形转向 剥离运距 松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华二号矿自有设备端帮运输系统优化的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帅 敖庆有 +2 位作者 白璐 王树兵 赵海涛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第S01期34-35,共2页
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露天矿(以下简称"白音华二号矿")运输系统以工作帮移动运输系统和端帮运输系统为主。目前白音华二号矿由扇形转向西侧推进度较大,原端帮运输系统制约排土场正常推进。为提高露天矿工作效率,白音华二... 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露天矿(以下简称"白音华二号矿")运输系统以工作帮移动运输系统和端帮运输系统为主。目前白音华二号矿由扇形转向西侧推进度较大,原端帮运输系统制约排土场正常推进。为提高露天矿工作效率,白音华二号矿依据生产实际情况对端帮运输系统进行优化,对端帮运输道路进行提前排弃,缩短了运距,增加了内排容量,节约了成本,使运输系统优化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系统 运输道路 排土场 端帮 推进度 扇形转向 系统优化 运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