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9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水平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1
作者 王明玉 衡垒 《老年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水平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0月就诊于徐州妇幼保健院医院并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97例。通过病房医生系统收集资料,... 目的 探讨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水平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0月就诊于徐州妇幼保健院医院并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97例。通过病房医生系统收集资料,术中使用旁流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EtCO_(2),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EtCO_(2),并将病例分为EtCO_(2)≤45 mmHg与EtCO_(2)>45 mmHg者。术后2天观察主要结局指标(PONV)、次要结局指标(恶心、呕吐、术后输血、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部位感染、再手术和伤口出血、渗血、血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探讨术中EtCO_(2)水平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发生PONV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EtCO_(2)>45 mmHg(OR=4.637,95%CI:2.414~8.906,P<0.001)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2天内出现PONV的危险因素。122例术中EtCO_(2)>45 mmHg的患者中有83例术后2天内发生PONV,高于术中EtCO_(2)≤45 mmHg的患者(23例),两者比较P<0.05。结论 术中EtCO_(2)>45 mmHg为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术后2天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2
作者 杨秀腆 覃福兴 黄泽汉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L ...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L (利多卡因)组、D (地塞米松)组、LD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组和N (生理盐水)组四组,每组30例。对比四组术后T1 (0~2 h)、T2 (2~6 h)、T3 (6~12 h)、T4 (12~24 h)时间段PONV发生情况和术后24 h内PONV的级别;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输液量;术后2 h、6 h、12 h和24 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入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及拔除气管导管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凯纷)补救镇痛和补救止吐胃复安的例数及患者总体满意率;围术期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在年龄、BMI、麻醉时间和输液量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其他三组相比,LD组术后24 h内的恶心和呕吐程度最低(P 0.05);在T1、T2、T3和T4各时间段,与其他三组相比,LD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 1、T2和T3各时间段,与L组和D组相比,LD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与其他三组相比,LD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 VAS评分最低(P 0.05);组间比较:t0时刻,四组患者MAP和HR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1、t2时刻,与其他三组相比,LD组的MAP和HR显著低(P 0.05);组内比较:与t0时刻比,N组在t1和t2时刻的MAP、HR明显增高(P 1和t2时刻的MAP、HR与t0时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舒芬太尼用量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其他三组相比,LD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最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补救镇痛和止吐的例数最少及总体满意率最高(P 0.05),L组和D组的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2)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少补救镇痛和止吐药物的使用,促进术后康复。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idocain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yroid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20 female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rom September 2023 to August 2024 who underwent unilateral subtotal thyroidectom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L (lidocaine) group, D (dexamethasone) group, LD (lidocain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group and N (normal saline)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We compared the occurrence of PONV at T1 (0~2 h), T2 (2~6 h), T3 (6~12 h), and T4 (12~24 h) and the grade of PONV within 24 h after surgery among the four groups;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 anesthesia time, operation time and infusion volume;resting VAS pain scores at 2 h, 6 h, 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nd Heart Rate (HR) at entry (t0), tracheal intubation (t1), and tracheal catheter removal (t2);intraoperative opioid dosage,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the number of cases of flurbiprofen axetil (Kefon) for analgesia and metoclopramide for emetic relief 24 h after surgery,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BMI, anesthesia time and infusion volume among the four group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LD group had the lowest degre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ithin 24 h after surgery (P 0.05). In each time period of T1, T2, T3 and T4,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in 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 1, T2 and T3 time periods, the incidence of vomiting in L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 and D groups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the LD group had the lowest VAS scores at 2 h, 6 h, 12 h and 24 h after surgery (P 0.05). Inter-group comparison: at t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P and HR among the four groups (P > 0.05). At t1 and t2,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MAP and HR in L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Intra-group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t0 moment, MAP and HR in group 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1 and t2 moments (P 0 in L, D and LD groups at t1 and t2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osage of sufentanil among all group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the dosage of remifentanil in LD group was the least,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was shortene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relief analgesia and antiemetics was the least,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osage of remifentanil and postoperative indexes in groups L and D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all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1) Lidocain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NV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yroid surgery. 2) Lidocain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an enhanc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crease hemodynamic stability, reduce the use of remedial analgesia and antiemetic drugs,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甲状腺手术 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彩红 魏晓涛 +4 位作者 赵永强 薛建军 徐紫清 崔一阳 周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电针(EA)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 目的 系统性评价电针(EA)治疗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纳入EA用于治疗妇科手术PONV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患者958例,其中EA组477例,对照组481例。与对照组比较,EA组术后0~48 h 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5,95%CI 0.47~0.65,P<0.001),术后48 h内PONV评分明显降低(MD=-0.40分,95%CI-0.65~-0.16分,P=0.001),术后补救性止吐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8,95%CI 0.16~0.51,P<0.001)。结论 采用EA可明显降低妇科手术PONV发生率和补救性止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妇科手术 后恶心呕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内关穴注射葡萄糖联合低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4
作者 柴华 杜宇龙 +1 位作者 崔大伟 金霞云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内关穴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呼气末二氧化碳(LEtCO_(2))对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昂丹司琼组、穴位... 目的:研究双侧内关穴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低呼气末二氧化碳(LEtCO_(2))对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昂丹司琼组、穴位注射组、联合组各30例。昂丹司琼组在手术开始时,予以一次性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采用控制性通气模式。穴位注射组予双侧内关穴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采用控制性通气模式。联合组予双侧内关穴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联合LEtCO_(2)。比较3组的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及额外止吐药使用情况、脑氧饱和度(rSO_(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长、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术后<2 h,联合组PONV发生率低于昂丹司琼组(P<0.05)。联合组术后2~4 h、5~24 h的PONV发生率及术后24 h内的额外止吐药使用者占比均低于昂丹司琼组、穴位注射组(P<0.05)。术后24 h,联合组Ⅰ级、Ⅲ级恶心呕吐患者的占比高于昂丹司琼组、穴位注射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长均短于昂丹司琼组、穴位注射组(P<0.05)。联合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均早于昂丹司琼组、穴位注射组(P<0.05)。麻醉气管插管后5 min(T_(1))、特伦德伦伯卧位复位前(T_(2))、恢复截石体位后5 min(T_(3)),3组rSO_(2)均较麻醉实施前(T_(0))升高(P<0.05);T_(2)、T_(3),联合组rSO_(2)均低于同期昂丹司琼组及穴位注射组(P<0.05)。术后2 h(T4)、4 h(T5)、12 h(T6)、24 h(T7),3组VAS评分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内关穴注射葡萄糖联合LEtCO_(2)可减少宫腹腔镜手术PONV的发生及减轻严重程度,减少PONV对围手术期康复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腹腔镜手术 恶心呕吐 穴位注射 低呼气末二氧化碳 内关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濮茜虹 许玉 +1 位作者 顾敏君 王鑫怡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患者干预工作,分析揿针对其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n=80)均为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研究对象均接受快速诱导后置入喉罩,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喉罩+...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患者干预工作,分析揿针对其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n=80)均为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纳入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研究对象均接受快速诱导后置入喉罩,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喉罩+安慰针)和研究组(n=40,喉罩+揿针)。评价两组PONV率、胃肠功能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PONV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接受揿针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PONV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提高满意度,该方案于临床具有较高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腹腔镜胆囊手术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位敷贴预防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谭佳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分析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位敷贴预防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和观察组(60例,实施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 分析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位敷贴预防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和观察组(60例,实施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位敷贴预防),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次数、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揿针穴位治疗联合穴位敷贴预防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呕吐次数,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穴位治疗 穴位敷贴 奥沙利铂 化疗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7
作者 金运松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甲氧氯普胺和托烷司琼联合使用在预防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德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4年1月行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的101例老年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甲氧氯普胺和托烷司琼联合使用在预防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德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4年1月行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的101例老年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50)和B组(n=51);A组给予甲氧氯普胺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12、1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托烷司琼 结直肠癌手术 老年患者 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韩雨佳 孙昕培 +2 位作者 祁钰杰 高雪琪 于剑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讨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 目的:探讨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根据尿量和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观察组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GDFT进行补液。观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0min(T0)、麻醉诱导后3 min(T1)、Terndelenburg体位后3 min(T2)、Terndelenburg体位后30 min(T3)、Terndelenburg体位后1 h(T4)和术毕(T5)时的MAP、心率(HR)、SVV、心指数(CI);以及术中液体出入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住院时间。分析主要结局指标的PONV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的术后0~6 h(T6)、6~12 h(T7)、12~24 h(T8)及24~48 h(T9)的PONV评分,以及术后进行止吐补偿治疗的人数。结果:观察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5),术后T6和T7的PONV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3.42,P<0.05)。观察组在T4时的HR和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3、0.64,P<0.05),而T3~T5时的SV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42、4.10,P<0.05);观察组术中晶体液输入量和总输液量减少,胶体液输入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12.36、8.19,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2.09、2.54,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DCOrapid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指导的GDFT可降低妇科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PONV的发生率和术后12 h内PONV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 每搏量变异度(SVV) 后恶心呕吐(PONV)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补救治疗效果的观察
9
作者 韩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7-0029,共3页
观察TEAS补救妇科腔镜手术预防PONV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卵巢肌瘤患者行妇科腹腔镜下剥除术,麻醉插管后采取预防PONV措施,术后仍发生PONV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原则分两组。TEAS组发生PONV后即刻采用TEAS治疗,取双侧内关穴,合谷... 观察TEAS补救妇科腔镜手术预防PONV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卵巢肌瘤患者行妇科腹腔镜下剥除术,麻醉插管后采取预防PONV措施,术后仍发生PONV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原则分两组。TEAS组发生PONV后即刻采用TEAS治疗,取双侧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行电针刺激,并静脉给予患者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发生PONV后即刻选取双侧内关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和三阴交穴贴电极片,但不进行电针刺激,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mg,帕洛诺司0.25mg共10ml。观察给予补救方案后的PONV的改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对两种方案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 TEAS组的PONV的严重程度弱于对照组,两组的患者满意度相比TEAS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TEAS是一种有效补救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减缓预防失败的PONV的程度,并且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恶心呕吐 妇科手术 经皮穴位电针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代谢术后恶心呕吐管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敬文丹 寇红艳 张晓萱 《全科护理》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对减重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评估时机及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探讨减重围术期PONV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策略,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减重PONV管理的重视,为减重PONV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升病人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 肥胖 减重代谢手术 后恶心呕吐 管理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恶心呕吐不慌张,穴位按摩帮您忙
11
作者 苗苗 李忠龙 《保健医苑》 2025年第2期46-47,共2页
化疗是当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80%,尤其是以顺铂为主的各种化疗方案恶心呕吐发生率接近100%。恶心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严重者... 化疗是当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80%,尤其是以顺铂为主的各种化疗方案恶心呕吐发生率接近100%。恶心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过速等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小部分肠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作用,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治疗体验,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色苍白 治疗信心 呕吐发生率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 穴位按摩 肠内容物 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正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雯竞 潘楚雄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正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收治的75例择期进行正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正颌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收治的75例择期进行正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切皮前静脉输注0.25 mg/(kg·h)生理盐水,38例]和观察组[切皮前静脉输注0.25 mg/(kg·h)艾司氯胺酮,3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24 h的躁动、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中重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24 h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降低正颌手术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且可显著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正颌手术 恶心呕吐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粉贴敷内关穴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13
作者 王舜 倪燕华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姜粉贴敷内关穴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腔镜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术后给予对照组盐酸托烷司... 目的:观察姜粉贴敷内关穴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腔镜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术后给予对照组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姜粉贴敷内关穴。比较2组PONV发生率及首次PONV时间、术后PONV发生频次、PONV发生等级,比较2组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5例PONV,发生率为69.44%(25/36);观察组16例PONV,发生率为44.44%(16/36),2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PONV时间较晚,各时段PONV发生频次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随着时间进展,2组PONV等级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PONV等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8 h的DA、NE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对比均无差异(P>0.05)。术后48 h,2组SAS、S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2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粉贴敷内关穴联合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妇科腔镜PONV,可降低PONV发生率、推迟首次PONV时间,减轻PONY发生频数及程度,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腔镜手术 恶心呕吐 姜粉 贴敷 托烷司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治疗对中老年椎体融合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林燕梅 陈毅菁 +1 位作者 潘梅玉 万秋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中老年患者椎体融合术后应用揿针治疗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8月—2023年2月在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术后携带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中老年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中老年患者椎体融合术后应用揿针治疗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8月—2023年2月在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术后携带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中老年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时,给予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加强巡视观察,必要时根据医嘱,调整镇痛泵的使用方法或者使用药物止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采用双侧合谷及内关揿埋针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4、8、12、24 h恶心及呕吐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观察组患者控制有效率(81.08%)显著高于对照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实施穴位埋针治疗,可以更高效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减轻其恶心呕吐程度,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治疗 中老年 椎体融合术 恶心 呕吐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6
15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 张剑 胡夕春 李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34,共31页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为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不良反应;放疗所致恶心呕吐(radiation-indu...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为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不良反应;放疗所致恶心呕吐(radiation-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RINV)、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所致恶心呕吐(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TIINV)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专家组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antineoplastic-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AINV)领域的循证医学新证据,结合上海一线肿瘤治疗专家的实际临床经验,最终形成《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便进一步在上海地区积极、合理、规范、全程地预防和处理AINV,保障患者的治疗强度和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治疗 恶心 呕吐 全程管理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治疗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4
16
作者 朱明炜 曹金铎 +6 位作者 祝学光 王宇 赵旭 于初军 屈翔 韦军民 孙庆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评价iv单剂量(2 mg)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后病人出现的恶心和(或)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平行和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患者共64例,全麻术后神智清醒、出现中度以上的恶心症状和(或)呕吐,立即通过iv托... 目的:评价iv单剂量(2 mg)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后病人出现的恶心和(或)呕吐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平行和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患者共64例,全麻术后神智清醒、出现中度以上的恶心症状和(或)呕吐,立即通过iv托烷司琼2 mg(试验组)或昂但司琼4 mg(对照组)观察用药后24 h内,呕吐和恶心程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完成研究61例,淘汰3例,淘汰率为4.7%;托烷司琼和昂但司琼均能显著缓解全麻术后发生的呕吐和恶心症状,其呕吐和恶心平均停止时间、用药后24 h发生呕吐病例数和呕吐病人平均呕吐次数,两组比较结果相似,研究者和病人自身评价,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似(P>0.05)。结论:托烷司琼单剂量(2 mg)对全身麻醉外科腹部手术后病人发生的呕吐和(或)恶心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治疗 腹部手术 恶心呕吐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雪莲 游潜 +1 位作者 杨柳 何爱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01-006,共6页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进行癌症的长期回顾性调查时证实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大约是1990年的两倍。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较为有效的其中一种方式为化疗;由有关研究成果及证实的证据显示,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在进行癌症的长期回顾性调查时证实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大约是1990年的两倍。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较为有效的其中一种方式为化疗;由有关研究成果及证实的证据显示,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其中一类不良反应为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以下简称CINV),化疗时若未进行镇吐处理,CINV的发生率可高达70%~80%,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巨大损害,且对患者后续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对CINV的治疗,并无特效治疗方式,西医治疗CINV不仅价格昂贵,且会引起便秘、腹泻、头痛、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发现中医在CINV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对中医治疗CINV的临床进展进行了大致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CINV 肿瘤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针刺内关穴治疗老年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小兰 杨欢 +3 位作者 蔡俊赢 肖凡 王洪涛 罗振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827-3828,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针刺内关穴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90例拟行择期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针刺组30例(A组)、药物治疗组30例(D组)和对照组30例(C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针刺内关穴,留针20 min后起针,其间行针1次;D... 目的观察术前针刺内关穴对老年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90例拟行择期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针刺组30例(A组)、药物治疗组30例(D组)和对照组30例(C组)。A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针刺内关穴,留针20 min后起针,其间行针1次;D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注昂丹司琼4 mg;C组也在麻醉诱导前30 min针刺内关穴,但不进行任何手法行针,避免得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 h内≥6 h且<12 h、≥12 h且<24 h发生不同程度呕吐的人数,比较三组恶心程度评分和需要使用止吐药物的比例并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与C组比较,A组及D组在各时段术后呕吐发生人数和恶心程度评分更低(P<0.05);与D组比较,A组各时段术后呕吐发生人数和恶心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针刺内关穴对老年人脊柱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具有防治作用,与药物治疗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关穴 脊柱手术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翔 蒋嘉 +1 位作者 傅毅立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V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无PONV组(n=87)、轻度PONV组(n=38)和中重度PONV组(n=7)。采用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术后第2天的活动能力。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校正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无PONV患者比较,轻度和中重度PONV患者术后第1天QoR-15量表评分分别降低4.5分(95%CI-8.9~-0.04分,P=0.048)和15.8分(95%CI-24.8~-6.8分,P=0.001);轻度(MD=-27.4 m,95%CI-70.1~15.4 m,P=0.207)和中重度PONV(MD=-57.0 m,95%CI-145.7~31.6 m,P=0.204)与术后第2天6-MWT距离缩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肺部手术患者中,PONV严重程度的增加与更差的恢复质量存在相关性。积极地预防和治疗PONV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后恶心呕吐 恢复质量 6分钟步行实验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儿童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甘政伟 涂生芬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481-489,共9页
迄今为止,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仍然是围术期间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患者手术切口破裂,出血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在一定... 迄今为止,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仍然是围术期间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患者手术切口破裂,出血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仍然是临床上热议的话题之一,特别是预防儿童术后恶心呕吐更应该得到大众的关注。这篇文章综述了最近几十年对于预防儿童PONV的研究进展的总结。To date,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is still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ioperative surgery,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surgical incision rupture and bleeding and may lead to aspiration pneumonia, electrolyte imbalance, dehydration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 increase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sts,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surger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s still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especially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n children should receive more public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PONV in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恶心呕吐 儿童 手术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