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角度谱算法的气体泄漏定位方法
1
作者 王天琪 杨祥国 +2 位作者 晏园 刘成龙 张金磊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针对噪声环境下微小气体泄漏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角度谱算法的气体泄漏定位方法。该算法通过引入信噪比追踪加权的方式,提取受噪声影响较小且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并通过Softplus激活函... 针对噪声环境下微小气体泄漏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角度谱算法的气体泄漏定位方法。该算法通过引入信噪比追踪加权的方式,提取受噪声影响较小且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并通过Softplus激活函数自适应地调整不同频率分量对角度谱函数的贡献,增加泄漏声源占优的时频域权重;此外,引入基于时频稀疏性的分频带处理,使各子频带内存在一个主导声源能量占优,抑制低频段噪声能量的积累同时避免高频混叠现象。通过软件仿真计算以及实验验证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角度谱算法可以实现气体泄漏源的精准定位,定位结果的最大误差在3.5°以内。相比传统算法,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和低采样点数下有更高的稳定性、抗噪能力及准确率,可为气体泄漏定位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泄漏定位 波达方向估计 阵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意阵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聚焦波束形成的被动定位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熊鑫 章新华 +1 位作者 卢海杰 兰英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1-474,共4页
将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聚焦波束形成近场被动定位方法应用到平面任意结构阵列上,可以很好地解决线列阵由于阵长较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布放困难、部分阵元失效影响定位性能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平面任意结构阵列的近场接收信号模... 将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聚焦波束形成近场被动定位方法应用到平面任意结构阵列上,可以很好地解决线列阵由于阵长较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布放困难、部分阵元失效影响定位性能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平面任意结构阵列的近场接收信号模型,推导出阵列流型,然后将MVDR聚焦波束形成技术应用到该模型中,得到了基于任意阵的MVDR聚焦波束形成近场被动定位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阵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聚焦 波束形成 定位方法 array minimum variance 任意结构阵列 近场 MVDR 阵列流型 信号模型 平面 技术应用 仿真验证 定位性能 有效性 线列阵 部分阵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浊音谱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震 陈延萍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6-332,共7页
讨论了在语音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线性预测模型,分析了线性预测模型在建模语音谱包络方面存在缺点,并分析了线性预测模型过高估计浊音谐波频率处能量以及随着阶数增加线性预测谱逐渐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 讨论了在语音处理中广泛使用的线性预测模型,分析了线性预测模型在建模语音谱包络方面存在缺点,并分析了线性预测模型过高估计浊音谐波频率处能量以及随着阶数增加线性预测谱逐渐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建模方法,并讨论了通过Toeplitz矩阵的Cholesky分解确定MVDR滤波器系数的方法,通过与线性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滤波器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原始语音包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预测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语音谱包络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的形成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朝 赵妮 石超雄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最优广义线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往往要求阵列导向矢量和信号非圆度必须为已知,为了突破此限制,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的约束条件提出两种波束形成方法:其一是先将阵列导向矢量和非圆度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整体扩展导向矢量... 最优广义线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往往要求阵列导向矢量和信号非圆度必须为已知,为了突破此限制,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的约束条件提出两种波束形成方法:其一是先将阵列导向矢量和非圆度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整体扩展导向矢量的不确定性,再规划波束形成;其二是利用信号结构信息来规划波束形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突破此限制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稳健的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性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超 郭良浩 +1 位作者 汪福全 葛凤翔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0,共6页
理论上,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要比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有更好的目标参数估计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但在实际水声环境中,声传播模型、接收阵阵列流形以及信号统计特征等因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的自适应... 理论上,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要比不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有更好的目标参数估计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但在实际水声环境中,声传播模型、接收阵阵列流形以及信号统计特征等因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性能下降。因此,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对上述因素的鲁棒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最差条件最优化的思想,改进MVDR(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鲁棒性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R-MVDR),并对输入数据协方差矩阵和方向向量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进行了性能分析,推导给出了波束形成的加权向量和空间谱估计表达式,最后通过海上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际环境中有更好的方位分辨能力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鲁棒性 形成方法 应用 抑制能力 输入数据 水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春燕 张翔 +2 位作者 杨琳 张建平 颜永红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研究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提取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对其进行高斯混合模型建模并采用联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拟合高斯混合模型中的说话人和信道差异,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2008年说话人识... 研究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提取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对其进行高斯混合模型建模并采用联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拟合高斯混合模型中的说话人和信道差异,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2008年说话人识别评测核心测试集上分别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和传统的Mel频率倒谱系数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特征的系统性能相当,采用线性融合方法后,在不同测试集上的等错误率相对下降了7.6%~30.5%,最小检测错误代价相对下降了3.2%~21.2%。实验表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感知倒谱系数能有效应用于说话人识别中,且与传统的Mel频率倒谱系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频率倒谱系数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说话人识别 感知 应用 高斯混合模型 标准技术研究院 测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多模杂波抑制的改进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洪升 李洁 +2 位作者 董延焘 赵志欣 王玉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923,共13页
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MIMO-OTHR)通常利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来抑制接收回波中的电离层多模杂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由于MIMO-OTHR的全向性发射、杂波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不准确以及有限相干积累时间内训练样本数过... 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MIMO-OTHR)通常利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波束形成来抑制接收回波中的电离层多模杂波对目标探测的影响。由于MIMO-OTHR的全向性发射、杂波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不准确以及有限相干积累时间内训练样本数过少,使传统MVDR输出信杂噪比(SCNR)较低。对MIMO-OTHR中的MVDR算法进行改进,以改善其多模杂波的抑制能力。利用2阶锥规划进行发射波束域预处理,将发射能量集中到主模式角度;在阵列接收端进行阵列平滑,抑制主模期望信号,提高杂波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精度;利用MVDR波束形成双迭代算法,降低对计算量与训练样本数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改进MVDR算法可有效抑制多模杂波;以较少训练样本及较小计算量,可以获取更高的输出S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天波超视距雷达 多模杂波抑制 发射波束域预处理 阵列平滑 双迭代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滑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的一致性同步算法研究
8
作者 顾广华 崔冬 +2 位作者 王娟 齐顺爱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0-687,共8页
脑电信号一致性反映双通道信号在一定频率范围上波动形式的一致程度,反映相应位点大脑之间的联络性。将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的一致性算法与核滤波相结合,提出平滑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一致性算法(SMVDR);仿真实验表明,SMVDR在窄带信号... 脑电信号一致性反映双通道信号在一定频率范围上波动形式的一致程度,反映相应位点大脑之间的联络性。将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的一致性算法与核滤波相结合,提出平滑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一致性算法(SMVDR);仿真实验表明,SMVDR在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中均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抗噪性能。利用新算法SMVDR,对31例糖尿病患者(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组18人,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13人)的脑电信号在大脑不同区域、不同频带(δ,θ,α,β)进行一致性分析,统计分析发现:aMCI组在左右颞间δ频段的一致性下降而β频段一致性增加,前额-枕区的θ频段的一致性增加,右颞-枕区和前额-右颞区域的α频段一致性下降。一致性值与MOCA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特征通道下δ和α频段的一致性与MOCA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θ和β频段一致性与MOCA分数呈负相关。SMVDR算法可以更好地计算双通道脑电信号之间的一致程度,对于理解老年期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机制并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轻度认知障碍 一致性 平滑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对角减载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多目标分辨 被引量:4
9
作者 蒋光禹 孙超 +2 位作者 刘雄厚 谢磊 卓颉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针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方法在起伏非相关噪声环境下多目标分辨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对角减载MVDR(Inhomogeneous Diagonal Unloading MVDR,IDU-MVDR)方法。该方法首先对... 针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方法在起伏非相关噪声环境下多目标分辨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对角减载MVDR(Inhomogeneous Diagonal Unloading MVDR,IDU-MVDR)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协方差矩阵进行非均匀对角减载,然后实施MVDR方法。各阵元上的对角减载量通过求解半正定优化问题获得,优化问题中最大化减载量之和,但约束减载后协方差矩阵的最小特征值是一个较小的正值。数值仿真表明,IDUMVDR方法可通过非均匀对角减载消除大部分非相关噪声,但保留小部分噪声分量.因此IDU-MVDR方法较MVDR方法分辨力更高,空间谱中背景级更低、弱目标谱峰更加明显,并且具备一定的稳健性.海上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相一致,验证了IDU-MVDR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多目标分辨 非均匀 减载 Response 方差矩阵 MVDR 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窄带假设下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子腾 孙兴伟 +1 位作者 李军锋 颜永红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应用于语音等宽带信号时,依赖窄带假设可以在频域各个子带分别进行滤波。窄带假设下语音信号协方差矩阵是秩-1矩阵,而实际中窄带信号模型只是实际信号模型的一种近似,同时由于存在统计量估计误差,估计...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应用于语音等宽带信号时,依赖窄带假设可以在频域各个子带分别进行滤波。窄带假设下语音信号协方差矩阵是秩-1矩阵,而实际中窄带信号模型只是实际信号模型的一种近似,同时由于存在统计量估计误差,估计的语音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秩一般大于1。提出利用语音协方差矩阵和噪声协方差矩阵的广义主特征向量来估计相对传递函数,用于重构语音信号协方差矩阵为秩-1矩阵。在REVERB数据集以及CHiME-4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算法经过语音协方差矩阵低秩近似后,对估计误差的鲁棒性提高,输出信噪比分别提升平均0.8 dB和1.4 dB,同时提升了语音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矩阵 主特征向量 噪声信号 主特征值 导向矢量 低秩近似 估计误差 数据集 波束形成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解卷积后处理算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其岩 马晓川 +1 位作者 李璇 詹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提高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波束形成算法的方位分辨能力,本文将MVDR算法的输出功率谱重新建模为卷积的形式,并运用两种解卷积技术对MVDR的方位谱进行后处理。该算法将角度空间中心位置... 为提高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波束形成算法的方位分辨能力,本文将MVDR算法的输出功率谱重新建模为卷积的形式,并运用两种解卷积技术对MVDR的方位谱进行后处理。该算法将角度空间中心位置的单个声源的MVDR方位谱当作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ing Function,PSF),并运用Richardson-Lucy算法和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FISTA)分别对MVDR(MVDR-RL,MVDR-FISTA)的方位谱进行解卷积后处理,获得背景级更低的MVDR-RL和MVDR-FISTA方位谱,同时提高了分辨能力和估计精度。仿真实验显示了所提算法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解卷积 Richardson-Lucy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 方位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的语音特征提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民 李弼程 屈丹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语音特征参数的提取中,对传统的美尔频率倒谱系数提取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该方法首先计算短时语音信号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在该谱的基础上提取美尔频率倒谱系数。基于最小方差无... 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语音特征参数的提取中,对传统的美尔频率倒谱系数提取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该方法首先计算短时语音信号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在该谱的基础上提取美尔频率倒谱系数。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谱的美尔频率倒谱系数在保留语义信息的同时有效抑制了说话人信息,更加适合于关键词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美尔频率倒谱系数 关键词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向量的圆环阵目标方位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少豪 杨益新 汪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为解决传统高分辨方位估计(DOA)算法计算量大、不稳健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圆环阵空间均匀噪声场中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重新定义了不同阶数的特征向量和阵列流形向量,并将数据采样协方差矩阵根据阶数的大小进行了降维处理,最后利用... 为解决传统高分辨方位估计(DOA)算法计算量大、不稳健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圆环阵空间均匀噪声场中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重新定义了不同阶数的特征向量和阵列流形向量,并将数据采样协方差矩阵根据阶数的大小进行了降维处理,最后利用新的阵列流形向量和降维的数据采样协方差矩阵采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进行目标方位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没有误差的情况下,所提方法的最高阶方位估计结果与传统MVDR一致;存在幅度和相位误差时,更稳健的低阶方位估计的结果要优于传统MVDR方法,在提升了抗误差稳健性的同时,降维的数据协方差矩阵也大大减少了求逆的计算量。海试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采用的12元均匀圆环阵,其2阶和3阶方位估计的结果要优于传统的MVDR方法。文中方法可为水下无人系统等平台上的圆环阵水下目标方位估计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系统 圆环阵 特征向量 方差矩阵 方位估计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多干扰源直接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洋 姚金杰 +2 位作者 赵昶淳 邹宇 薛晓东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4期159-165,173,共8页
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时非常微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面向卫星导航系统多干扰源定位场景,传统两步定位算法受参数估计精度影响较大,DPD_MVDR算法虽然改进了MUSIC算法需要估计目标数这一缺点,但由于使... 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时非常微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面向卫星导航系统多干扰源定位场景,传统两步定位算法受参数估计精度影响较大,DPD_MVDR算法虽然改进了MUSIC算法需要估计目标数这一缺点,但由于使用固定网格分辨率,定位精度与计算复杂度二者无法兼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DPD_MVDR的直接定位方法,在直接定位这一关键技术上运用自适应网格细化,其最大优势在于只对干扰源位置附近的网格实现多级细化,能很好地兼顾定位精度与计算复杂度,避免了传统穷举搜索带来的巨大计算复杂度;首先使用DPD_MVDR算法在粗网格下进行位置初始估计,然后在估计位置处进行迭代自适应网格细化,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定位精度;仿真表明,改进算法在100 m网格分辨率下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且较DPD_MVDR算法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高;适用于对定位精度和定位实时性均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多目标直接定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自适应网格细化 多重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毫米波雷达多径假目标分析与消除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晶月 吴佩仑 +2 位作者 陈家辉 郭世盛 崔国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下车载毫米波雷达存在的多径假目标干扰真实目标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径假目标消除方法,以实现真实目标的准确定位。首先分析了简化的城市道路多径场景的电磁传播路径并建立回波模型,然后应用恒虚警率检测方法及最...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下车载毫米波雷达存在的多径假目标干扰真实目标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径假目标消除方法,以实现真实目标的准确定位。首先分析了简化的城市道路多径场景的电磁传播路径并建立回波模型,然后应用恒虚警率检测方法及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测角定位算法得到目标的初始定位结果,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多径假目标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并将初始定位点迹与多径假目标进行匹配消除,保留了真实目标定位点迹。实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径假目标消除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假目标定位点,获得真实目标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毫米波雷达 多径消除 目标定位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天线中新的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建锋 王宗欣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提出了智能天线中三种利用估计得到的信号导向向量直接形成波束的新方法 .根据CDMA信号模型和多径信道模型 ,用码滤波法估计得到用户最强信号 (主径 )的导向向量 ,利用这些导向向量形成恢复期望信号 ,抑制干扰的制约条件 .根据制约条件... 提出了智能天线中三种利用估计得到的信号导向向量直接形成波束的新方法 .根据CDMA信号模型和多径信道模型 ,用码滤波法估计得到用户最强信号 (主径 )的导向向量 ,利用这些导向向量形成恢复期望信号 ,抑制干扰的制约条件 .根据制约条件可直接得到最小二乘 (LS)波束形成方法 ;按照制约条件使输出能量最小得到广义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GMVDR)波束形成方法 ;在GMVDR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信号来进一步抑制旁瓣得到扩展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EMVDR)波束形成方法 .模拟表明这三种方法都能很好的恢复期望信号、抑制干扰和噪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时延 波达方向 码滤波法 最小二乘法 广义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 扩展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 智能天线 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单快拍压缩感知目标方位估计和信号恢复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康春玉 李前言 +1 位作者 章新华 李军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方位估计和信号恢复分别是水下目标定位、跟踪和目标识别的前提。提出了一种阵列频域单快拍压缩感知的水下目标方位估计和信号恢复方法。首先将阵列接收数据变换到频域,取频域单快拍数据作为压缩感知的测量值,然后根据频域快拍对应的频... 方位估计和信号恢复分别是水下目标定位、跟踪和目标识别的前提。提出了一种阵列频域单快拍压缩感知的水下目标方位估计和信号恢复方法。首先将阵列接收数据变换到频域,取频域单快拍数据作为压缩感知的测量值,然后根据频域快拍对应的频率、搜索方位和阵列流形构造过完备的阵列流形矩阵作为压缩感知的感知矩阵,最后通过基追踪算法估计搜索方位上目标信号和功率,实现DOA估计与信号恢复。宽带仿真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完成同样的目标方位分辨,提出的方法比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要求的阵元数和快拍数较少,要求的信噪比更低,恢复的目标信号更加准确,波形相关系数达到89%以上。海上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目标检测能力优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证明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实际声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方位估计 信号恢复 恢复方法 感知 频域 压缩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水下目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春玉 章新华 +1 位作者 范文涛 李军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5-569,共5页
针对方向性强干扰严重影响无源声呐弱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以子带分解的方法实现宽带干扰抑制。对每个子带进行频域盲源分离,并估计出各分离信号的方位,将与给定强干扰方位匹配的分离信号置... 针对方向性强干扰严重影响无源声呐弱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频域盲源分离与波束形成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以子带分解的方法实现宽带干扰抑制。对每个子带进行频域盲源分离,并估计出各分离信号的方位,将与给定强干扰方位匹配的分离信号置零,利用估计的解混矩阵和处理后的分离信号重构回阵元域信号并进行波束形成实现目标方位估计。声呐模拟器数据与海试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零陷常规波束形成与零陷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方法有2 dB以上的增益,约6 dB的背景级降低,证明该方法在抑制方向性强干扰方面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波束形成 盲源分离 干扰方法 方向性 频域 目标方位估计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束形成后多干扰抵消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洋 刘清宇 +2 位作者 段睿 杨坤德 马远良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为解决常规波束形成后干扰抵消方法仅能从目标波束内消除一个干扰影响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干扰抑制的波束形成后干扰抵消方法,用于解决多干扰条件下的弱目标波束形成问题.该方法通过最小化多个干扰波束对目标波束的影响,获得用... 为解决常规波束形成后干扰抵消方法仅能从目标波束内消除一个干扰影响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多干扰抑制的波束形成后干扰抵消方法,用于解决多干扰条件下的弱目标波束形成问题.该方法通过最小化多个干扰波束对目标波束的影响,获得用于抵消干扰波束的加权值;然后从目标波束中减去加权后的干扰波束,从而获得抑制干扰后的目标波束。该方法继承了常规波束形成方法的稳健性,因此在阵列流型失配等存在误差的条件下可以用于目标波束形成。仿真和海上实验数据表明,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方法和解卷积的常规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干扰的影响,且当目标与任一干扰方位相近时,其方位谱中可以观察到目标波束,而另外两种方法的目标波束均被干扰波束或其旁瓣所掩盖;与设置凹槽的波束图综合方法相比,该方法算法复杂度低,计算速度快,稳健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波束形成 干扰抵消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干扰波束 抑制干扰 形成方法 算法复杂度 干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幅度起伏特性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启明 王宣银 杜栓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42-2645,共4页
该文将非线性后置处理思想引入至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的空间能量谱计算中,并给出其实现方法,即最终空间能量谱通过将各窄带阵列输出结果取倒数并求和得到,它不需要阵列噪声和目标信号的任何先验信息,只要阵列噪声的频谱在频段间的... 该文将非线性后置处理思想引入至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的空间能量谱计算中,并给出其实现方法,即最终空间能量谱通过将各窄带阵列输出结果取倒数并求和得到,它不需要阵列噪声和目标信号的任何先验信息,只要阵列噪声的频谱在频段间的幅度起伏大于目标信号的频谱幅度起伏,该方法就能取得较常规处理方法更好的信号检测性能。根据最优信号检测理论,初步验证了非线性后置处理方法的性能,并利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其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后置处理方法的处理增益较常规方法提高约3.5dB-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信号检测 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 非线性后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