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扭转减振器式全地形车悬架系统设计及舒适性研究
1
作者 宋勇 钱江宁 +3 位作者 李占龙 高山铁 孟杰 郝鹏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4-304,共11页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 为解决履带式全地形车辆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弧弹簧阻尼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式悬架系统,设计了单负重轮悬架系统并开展动力学建模与舒适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整车舒适性及抗冲击性能。研究发现:①单负重轮悬架系统静、动态特性参数值均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同路面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均方根的相对增长率降低;路面等级、车速增加时,单负重轮悬架系统车身垂向加速度传递率(8.5%~6.5%)以较小的数值呈小幅下降趋势。②整车通过D、E级路面和极端路面时,所提悬架系统相对传统扭杆弹簧悬架系统表现出优良的舒适性和抗冲击性,验证了悬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悬架 扭转减振器 履带式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动专用发动机内置曲轴扭转减振器开发与研究
2
作者 易敬华 吴广权 +3 位作者 杨江 何炎迎 吴琪 占文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7,共7页
利用AVL-Excite仿真软件建立内置曲轴扭转减振器(TVD)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模型对曲轴前端扭转角位移、橡胶变形率、耗散功和橡胶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橡胶温度和橡胶变形率能显著影响扭转减振器橡胶寿命,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不同... 利用AVL-Excite仿真软件建立内置曲轴扭转减振器(TVD)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利用模型对曲轴前端扭转角位移、橡胶变形率、耗散功和橡胶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橡胶温度和橡胶变形率能显著影响扭转减振器橡胶寿命,在发动机台架上对不同曲轴材料方案和橡胶厚度方案的橡胶温度进行测试;利用专用试验台架进行扭转疲劳试验,建立了曲轴扭转减振器不同温度下的橡胶变形率-疲劳寿命曲线.结果表明:相对曲轴QT850方案,在各转速工况下曲轴38Mn VS6方案的橡胶变形率和温度整体要低;在不同发动机转速工况和曲轴扭转减振器全频率范围内,采用曲轴38Mn VS6方案的扭转减振器橡胶温度整体低于130℃;在转速为6 000 r/min标定功率耐久试验工况下,38Mn VS6方案疲劳寿命为QT850方案的1.62倍,完成耐久试验后橡胶老化程度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曲轴扭转减振器 橡胶变形率 橡胶温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域共振声子带隙的扭转减振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昱东 李人宪 +2 位作者 丁渭平 杨明亮 马逸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184,共5页
通过动态等效转动惯量分析,讨论了扭转减振器的减振频带特性与局域共振声子晶体带隙的相似性。基于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理论提出扭转减振器减振带隙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扭转减振器几何设计参数及材料设计参数对减振带隙的影响规律。在此基... 通过动态等效转动惯量分析,讨论了扭转减振器的减振频带特性与局域共振声子晶体带隙的相似性。基于局域共振声子晶体理论提出扭转减振器减振带隙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扭转减振器几何设计参数及材料设计参数对减振带隙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国产MPV车型传动系扭转振动引致的车内轰鸣声问题,运用减振带隙计算方法设计扭转减振器,试制、安装样件并进行整车传动系扭振及车内噪声试验。结果表明,该扭转减振器可有效抑制传动系扭转振动,降低车内轰鸣声,提升整车声振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共振 扭转减振器 声子晶体 带隙 等效转动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计算与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上官文斌 魏玉明 +2 位作者 赵旭 荣俊伟 王亚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设计了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实验夹具,测试得到了橡胶试片在不同压缩比下的静动态剪切特性。建立了表征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的Kelvin-Voigt本构模型、Maxwell本构模型和分数导数本构模型,提出了由实验测得的橡胶试片剪切特性曲线... 设计了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实验夹具,测试得到了橡胶试片在不同压缩比下的静动态剪切特性。建立了表征橡胶试片静动态剪切特性的Kelvin-Voigt本构模型、Maxwell本构模型和分数导数本构模型,提出了由实验测得的橡胶试片剪切特性曲线来识别各模型参数的方法。给出了基于这3种本构模型计算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的方法,计算了一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并与测试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Kelvin-Voigt模型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不随激振振幅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表征振幅相关性,而Maxwell模型和分数导数模型计算固有频率能表征振幅相关性。大振幅激励时,利用Maxwell模型计算的固有频率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在各种激励振幅下,利用分数导数模型可较准确计算出减振器的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橡胶 模型参数测试与辨识 固有频率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扭振固有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光辉 胡建军 秦大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00-1805,共6页
在分析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动力传动系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扭振固有特性的减振设计方法。基于所建立的动力传动系多自由度集总质量-弹簧扭振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径向弹簧型双质... 在分析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动力传动系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扭振固有特性的减振设计方法。基于所建立的动力传动系多自由度集总质量-弹簧扭振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径向弹簧型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和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的动力传动系扭振固有特性,结果证实了该方法设计的扭转减振器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质量飞轮 扭转减振器 扭振固有特性 传动系统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扭转减振器滑移转矩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上官文斌 聂均 +2 位作者 魏玉明 吴启红 孔占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4,共9页
研究了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滑移转矩计算与实测分析方法。对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橡胶材料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平面拉伸试验,研究了Mooney-Rivlin和Ogden(N=3)超弹性本构模型用于橡胶扭转减振器滑移转矩计算的适用性。建立了橡胶扭转减振器滑移转... 研究了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滑移转矩计算与实测分析方法。对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橡胶材料进行了单轴压缩和平面拉伸试验,研究了Mooney-Rivlin和Ogden(N=3)超弹性本构模型用于橡胶扭转减振器滑移转矩计算的适用性。建立了橡胶扭转减振器滑移转矩计算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求解器、质量放大系数、网格属性和加载条件对计算结果和时间的影响。由计算与测试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橡胶圈和惯量环、轮毂接触面摩擦系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2种不同类型的扭转减振器的滑移转矩,并和实测得到的滑移转矩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滑移转矩 有限元计算 试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刚度并联扭转减振器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辉 王晓杰 项昌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3-1487,共5页
提出一种正负刚度并联扭转减振器,并推导了其回复力矩和非线性刚度的表达式,分析了负刚度机构中的弹簧预压缩量对系统回复力和刚度的影响。建立该扭转减振器2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无量纲形式,应用谐波平衡法计算扭转减振器的振动传递... 提出一种正负刚度并联扭转减振器,并推导了其回复力矩和非线性刚度的表达式,分析了负刚度机构中的弹簧预压缩量对系统回复力和刚度的影响。建立该扭转减振器2自由度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无量纲形式,应用谐波平衡法计算扭转减振器的振动传递率,揭示了该扭转减振器在更宽频带上的非线性减振特性。最后进行减振器的台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扭转减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且对更低频的振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负刚度 谐波平衡法 振动传递率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建模法的怠速工况传动系建模及多种扭转减振器性能对比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龙 史文库 陈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2-852,共11页
采用单元建模法建立怠速工况传动系四自由度扭振模型,并对3种扭转减振器进行仿真对比。首先,为了能准确反映发动机动态扭矩波动对传动系扭振的影响,建立发动机准瞬态模型,并考虑动态摩擦力矩对其输出扭矩的影响;其次,对现有应用较为广... 采用单元建模法建立怠速工况传动系四自由度扭振模型,并对3种扭转减振器进行仿真对比。首先,为了能准确反映发动机动态扭矩波动对传动系扭振的影响,建立发动机准瞬态模型,并考虑动态摩擦力矩对其输出扭矩的影响;其次,对现有应用较为广泛的离合器扭转减振器、双质量飞轮扭转减振器以及一种新型离心摆式双质量飞轮进行非线性建模;同时对变速箱怠速工况常啮合齿轮对进行精确建模,并考虑齿轮啮合间隙、时变啮合刚度以及从动齿轮转动过程产生拖曳力矩等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然后对扭振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3种扭振减振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模型精度高,满足工程仿真需求;安装离心摆的新型扭转减振器减振性能最好,怠速工况振动衰减幅度达70%,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NVH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建模法 准瞬态发动机模型 时变啮合刚度 扭转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曲轴橡胶扭转减振器稳健性优化匹配 被引量:9
9
作者 郭一鸣 魏玉明 上官文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3,107,共10页
利用分数导数动力学模型描述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根据系统能量等效思路,将分数导数模型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并建立带有橡胶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发动机曲轴系统集总参数模型;接着采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参... 利用分数导数动力学模型描述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根据系统能量等效思路,将分数导数模型等效为"质量-弹簧-阻尼"模型,并建立带有橡胶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发动机曲轴系统集总参数模型;接着采用遗传算法对设计参数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应用Taguchi方法进行橡胶扭转减振器稳健性优化匹配;最后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试制不同组合设计参数的橡胶扭转减振器,并开展相关试验验证匹配了不同橡胶扭转减振器的曲轴轴系的扭振减振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分数导数扭转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发动机曲轴扭振特性的分析,对橡胶扭转减振器进行稳健性优化匹配可得到在现有条件下最佳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分数导数模型 Taguchi方法 优化匹配 扭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多级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曲轴系统扭振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小莉 上官文斌 +1 位作者 王亚杰 潘孝勇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3,193-194,共5页
对装有n级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曲轴系统,建立其扭振分析的通程化模型。该模型适用于任意气缸数的发动机(V型或直列)曲轴系统。以优化参数的单级、两级并联和两级串联扭转减振器为例,对装有优化参数的减振器的发动机曲轴扭振进... 对装有n级橡胶阻尼式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曲轴系统,建立其扭振分析的通程化模型。该模型适用于任意气缸数的发动机(V型或直列)曲轴系统。以优化参数的单级、两级并联和两级串联扭转减振器为例,对装有优化参数的减振器的发动机曲轴扭振进行计算比对,分析各减振器对发动机曲轴扭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以控制曲轴在单简谐激励下各共振峰最小为优化目标选定的减振器,需要经过在实际发动机激励下进行强迫扭转振动分析验证后,方能实现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阻尼式 扭转减振器 n个惯性环 发动机曲轴系统 强迫扭转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曲轴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与装配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上官文斌 杜晓泽 +2 位作者 聂均 王小莉 吴启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6,共8页
研究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鼓形设计方案和装配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鼓形影响扭转减振器装... 研究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的鼓形设计方案和装配性能优化的方法。首先论述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基于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鼓形影响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试验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扭转减振器装配性能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鼓形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得到的结果和实测结果作对比分析,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入型橡胶扭转减振器 鼓形设计 有限元仿真 正交试验 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特性及其固有频率测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上官文斌 张飞 唐亮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164-165,共4页
介绍一种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结构,对比分析了当扭转减振器总的转动惯量一定、刚度参数最优时,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与单级、两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对主系统的减振效果。讨论当曲轴系统等效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变化时,双级串联式扭转减... 介绍一种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结构,对比分析了当扭转减振器总的转动惯量一定、刚度参数最优时,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与单级、两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对主系统的减振效果。讨论当曲轴系统等效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变化时,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相比其他两种减振器对主系统减振效果的鲁棒特性;给出了双级串联式扭转减振器各级固有频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双级串联 动态特性 频率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曲轴二级并联橡胶扭转减振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红云 蔡锐彬 上官文斌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降低曲轴扭转振动对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影响,在介绍曲轴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曲轴二级并联橡胶扭转减振器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以同时降低曲轴和带轮的扭转振幅为目标对减振器进行... 为降低曲轴扭转振动对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影响,在介绍曲轴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曲轴二级并联橡胶扭转减振器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以同时降低曲轴和带轮的扭转振幅为目标对减振器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的减振器,不但曲轴的扭转振动特性得到改善,曲轴带轮的振动也得到很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橡胶扭转减振器 扭转振动 优化设计 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扭转减振器刚度与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杰 刘辉 +1 位作者 郦文平 高田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3-66,共4页
隔离动力传动系统运行过程中伴随着的低频扭转振动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题。并联扭转减振器通过在传统扭转减振器中并联一负刚度机构,能够实现减振器扭转刚度的降低,进而能隔离低频振动。对影响并联扭转减振刚度特性的主要因素(负刚度... 隔离动力传动系统运行过程中伴随着的低频扭转振动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题。并联扭转减振器通过在传统扭转减振器中并联一负刚度机构,能够实现减振器扭转刚度的降低,进而能隔离低频振动。对影响并联扭转减振刚度特性的主要因素(负刚度机构中的弹簧预压缩量、刚度比)进行了分析。与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DMF-CS)的第一级刚度进行对比,对正负刚度并联扭转减振器的刚度进行了设计。针对所设计的减振器扭转刚度,对扭转减振器的转矩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扭转减振器最大承载力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负刚度 非线性刚度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扭转减振器性能的试验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盛精 贺梦达 +1 位作者 王方 肖祖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19,共6页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仿真模型,对橡胶扭转减振器结构的再设计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型腔结构改进后的装配性能、工作性能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压入力 滑移转矩 压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扭转减振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英 李得志 +1 位作者 赵统平 昌茂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8,共5页
对某型拖拉机液力扭转减振器的工作特性进行讨论分析,建立了其传动系扭振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了在发动机激励下液压阻尼对传动系的扭转角速度、角加速度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作用,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 对某型拖拉机液力扭转减振器的工作特性进行讨论分析,建立了其传动系扭振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了在发动机激励下液压阻尼对传动系的扭转角速度、角加速度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作用,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了液力扭转减振器对扭振角速度振幅的抑制衰减作用,从而明确其减振特性,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振 液力扭转减振器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减振器壳体带轮旋弯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克敏 吴超 +3 位作者 杨卫正 代光旭 李萍 严思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3-1059,共7页
针对具有特征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壳体带轮的整体成形工艺研究,对壳体带轮这类回转体零件的生产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结合板材旋弯成形工艺和旋轮结构设计,整体成形扭转减振器壳体带轮。通过有限元模拟,建立两道次旋弯成形模型,旋... 针对具有特征结构的扭转减振器壳体带轮的整体成形工艺研究,对壳体带轮这类回转体零件的生产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结合板材旋弯成形工艺和旋轮结构设计,整体成形扭转减振器壳体带轮。通过有限元模拟,建立两道次旋弯成形模型,旋轮沿径向进给过程中,使板坯外缘发生压缩增厚和弯曲聚料后的二次增厚,并采用标记点法分析变形区等效应力和材料流动。结合壳体带轮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旋弯增厚、聚料增厚”旋轮结构设计准则,通过旋轮特征结构有效控制变形区金属流动,由此获得用于成形多楔齿的特定区域。对成形过程中零件瞬时截面的定量分析,结合旋轮结构设计准则和材料流动速率,确定旋轮弧面半径和圆心角。在目标成形工艺参数下,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凸筋成形饱满,特征区域增厚到最小厚度值,验证了金属板材旋弯成形理论和旋轮结构设计准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旋弯成形 旋轮结构 材料流动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橡胶复合阻尼式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方法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1-233,共3页
降低发动机扭转振动的方法之一是加装曲轴扭转减振器。而传统的纯橡胶阻尼式曲轴扭转减振器由于其橡胶材料的滞后角普遍较小,因此不能在较宽的频域范围内提供适当的阻尼,导致其减振、隔振的效果较差。介绍了硅油-橡胶复合阻尼式扭转减... 降低发动机扭转振动的方法之一是加装曲轴扭转减振器。而传统的纯橡胶阻尼式曲轴扭转减振器由于其橡胶材料的滞后角普遍较小,因此不能在较宽的频域范围内提供适当的阻尼,导致其减振、隔振的效果较差。介绍了硅油-橡胶复合阻尼式扭转减振器的结构,建立了该扭转减振器的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方法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中曲轴的扭转振动幅值降低,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硅油-橡胶复合阻尼式扭转减振器控制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橡胶复合阻尼式扭转减振器 扭转振动控制 粒子群优化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伟博 谷吉星 杨艳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14期270-270,共1页
在行驶时,由于内燃机的工作特性会产生周期性的扭转振动,如果传动系发生扭转共振,将使传动件所受应力大大增加,而这一具有交变性质的应力会使零件的疲劳寿命急剧降低。为了降低汽车传动系的振动,一般情况下会在传动系中串联一个弹性阻... 在行驶时,由于内燃机的工作特性会产生周期性的扭转振动,如果传动系发生扭转共振,将使传动件所受应力大大增加,而这一具有交变性质的应力会使零件的疲劳寿命急剧降低。为了降低汽车传动系的振动,一般情况下会在传动系中串联一个弹性阻尼装置。它就是扭转减振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器 设计 扭转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转减振器扭矩特性测试系统研究(英文)
20
作者 翁涛 任工昌 王瑞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83-86,共4页
为了满足扭转减振器特性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采用伺服控制原理的扭转减振器特性试验系统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控制原理和软件功能结构。系统采用的伺服控制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计算机强大的... 为了满足扭转减振器特性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采用伺服控制原理的扭转减振器特性试验系统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控制原理和软件功能结构。系统采用的伺服控制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确保了测试系统的速度与精度,模块化结构的测试软件丰富了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减振器 特性测试 伺服控制 曲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