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低温雨雪天气扰动能量的积累和传播 被引量:20
1
作者 葛非 肖天贵 +2 位作者 金荣花 陈伟斌 唐玮玮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0,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表明,中低层500hPa和700hPa高度场的波包传播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期间出现的4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表明,中低层500hPa和700hPa高度场的波包传播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期间出现的4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4次雨雪过程基本上产生于波包扰动能量积累的高值时段或处于低压系统持续稳定阶段,雨雪天气处于波包大值区控制下。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主要受到青藏高原南缘系统异常活跃的影响,南支槽活动频繁有利于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云贵高原不断向我国输送,继而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其南部地区低温雨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偏北路径的冷空气,副高西南侧偏东气流的扰动能量的传播和积累,在波包传播图上都有一定的反映。该研究对进一步利用波包传播图预报天气过程提供了有意义的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包传播诊断 低温雨雪天气 扰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扰动能量的积累和传播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胜利 葛非 +2 位作者 马荣 田力 周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5-593,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对2008年5月26日—6月1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期间波包传播和积累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中低层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的波包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强降水过程产生期间,绝大部分发生强降水的地区均是波包大值区,扰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降水过程的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扰动能量的发展和积累与强辐合区内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有较好的对应。波包值的经向和纬向传播特征表明,在强盛的西南季风背景下,这次南方地区连续暴雨过程的扰动能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地区,在降水期间有源源不断的波包由该地区向降水区域传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高值区范围偏南,有利于副高北侧西南气流扰动能量的传播;高原地区的扰动能量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南支锋区扰动异常活跃。中低层扰动能量的传播、积累及频散与降水的发生、维持及结束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包传播诊断 连续暴雨过程 扰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Phillips模式非线性不稳定的饱和问题(Ⅱ)——扰动能量及位涡拟能的下界估计
3
作者 张瑰 项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95-1202,共8页
 在Arnol'd第二定理的范围内进一步讨论广义Phillips模式非线性不稳定的饱和问题。
关键词 扰动能量 位涡拟能 下界估计 广义Phillips模式 非线性不稳定 饱和问题 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ES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模式中不同尺度初始扰动能量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雅楠 陈静 +2 位作者 徐致真 王婧卓 刘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1556,共16页
对流尺度数值预报对初始场的微小扰动非常敏感,且初始扰动的演变具有模式依赖、环流依赖和尺度依赖特征,如何构建合理的初始扰动场是国内外对流尺度集合预报领域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和研究前沿。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3 km水平分辨率的GRAPE... 对流尺度数值预报对初始场的微小扰动非常敏感,且初始扰动的演变具有模式依赖、环流依赖和尺度依赖特征,如何构建合理的初始扰动场是国内外对流尺度集合预报领域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和研究前沿。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3 km水平分辨率的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对流尺度模式,利用其同化分析系统的背景误差和一个二维随机型,构建大、中、小三个尺度的初始扰动场,并选取中国夏季一次典型的多区域强降水天气个例,开展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对比分析了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能量的时空演变和谱分解特征,以期为构建适用于GRAPES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初始扰动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GRAPES 3 km对流尺度模式中:(1)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的增长过程具有明显差异。大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随着模式积分呈增长趋势,尤以对流层中高层的持续增长为甚;而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随着模式积分以日变化为主,表现为下午至傍晚(夜晚至清晨),扰动总能量显著增加(减小),且扰动总能量小尺度分量的日变化占主导,这可能是由于太阳辐射引起地表加热,使得白天的对流活动比夜晚活跃,且对流直接影响了扰动总能量小尺度分量的变化。此外,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增长均以扰动动能增长为主,扰动位能在对流层低层的增长不可忽略。(2)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增长具有环流依赖特征。对北支气流控制的中高纬天气区,在斜压不稳定较强的低槽区,大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增长突出,而在槽后西北气流区,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均不增长;对南北气流交汇区,仍以大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增长最为明显;对南海夏季风影响区,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发展均较弱,扰动位能增长与区域降水大值率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大、中、小尺度初始扰动总能量的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积分时段扰动总能量的多尺度串级特征有差异。积分前3 h主要为扰动总能量的大尺度分量向小尺度分量降尺度串级,积分6 h后则为中、小尺度分量的升尺度串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气系统复杂、动力不稳定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如中国区域)发展对流尺度集合预报时,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不稳定天气区,构建具有尺度依赖和环流依赖的初始扰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3 KM 对流尺度模式 集合预报 不同尺度初始扰动 扰动能量演变 环流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扰动能量与功率谱的电容器组投切的定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扶摇 赵静 +1 位作者 万力 郭亮 《四川电力技术》 2012年第6期14-19,31,共7页
由于部分无功补偿装置本身的不成熟,容易产生误动现象,因此定位多条母线处的投切电容器组具有重要意义。以2条母线处电容器同时投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利用扰动能量与功率谱作为特征,支持向量机作为智能分类器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首... 由于部分无功补偿装置本身的不成熟,容易产生误动现象,因此定位多条母线处的投切电容器组具有重要意义。以2条母线处电容器同时投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利用扰动能量与功率谱作为特征,支持向量机作为智能分类器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扰动能量第一峰值的极性及其大小,判断电容器投切的主要区域;接着对区域内部分监测点的监测电压进行功率谱估计,计算所提出的2个特征指标;最后将这些特征量输入支持向量机,得到电容器投切的位置。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简单配电网模型,仿真不同位置的电容器投切,测量母线电压暂态数据,所得数据导入Matlab进行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判定两两同时投切电容器组的位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平均识别精度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投切 暂态电能质量 定位 扰动能量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7·20”强降水过程扰动能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柳晓庆 肖天贵 +1 位作者 魏薇 梁爽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8年第3期520-537,共18页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台站降水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格点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及波包传播诊断方法主要对华北地区“7·20”强降水过程进行扰动能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风场扰动能量时空分布...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台站降水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格点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及波包传播诊断方法主要对华北地区“7·20”强降水过程进行扰动能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风场扰动能量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上可以对应华北地区“7·20”强降水过程的发展特征。强降水期间纬向、经向风场的扰动能量不仅代表冷暖空气和水汽的输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稳定能量(动能)的输送,经向风场的扰动能量分布与动能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落区基本上为风场扰动能量高值区,降水落区主要沿强扰动能量等值线形状分布并沿等值线的分布形状移动,经向风场及纬向风场的扰动能量分布等值线走向可以反映水汽、冷暖空气的输送强弱,风场的扰动能量积累频散特征基本可以代表强降水期间能量的积累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能量 强降水 华北降水 动能 波能传播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强降水过程扰动能量特征分析
7
作者 魏薇 肖天贵 +1 位作者 柳晓庆 任兴宇 《自然科学》 2018年第4期306-323,共18页
本文利用2016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特征,利用波包诊断方法,结合降水空间分布以及波包值的变化、扰动能量的传播,来探究波包的传播变化和扰动能量的释放与强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 本文利用2016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特征,利用波包诊断方法,结合降水空间分布以及波包值的变化、扰动能量的传播,来探究波包的传播变化和扰动能量的释放与强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波包值在强降水发生前有显著增长过程,在减小过程中伴随扰动能量的释放,扰动能量的释放对强降水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强降水周围的波包大值区也不断为降水区域输送扰动能量,这也是强降水能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降水发生前扰动能量的变化特征将此应用于中期天气预报技术,可以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波包 扰动能量 中期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黑潮上空气旋波的扰动能量传输
8
作者 谢柳森 王彬华 左中道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1-10,共10页
In this paper,two cyclones which formed over the kuroshio area are analised. First, heat transfers through Sea Surface 900mb,850mb, 700mb are calculated. Then, we also calculate the eddy dnergy budget during period of... In this paper,two cyclones which formed over the kuroshio area are analised. First, heat transfers through Sea Surface 900mb,850mb, 700mb are calculated. Then, we also calculate the eddy dnergy budget during period of the East China Sea Cyclone formed over kuroshio area. The analysis of eddy energy shows: The generation term of the eddy availiable petential enery assosiated with heat transfers through sea surface has maximum order of magnitude among each terms of the eddy energy equ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Cyalone. The Yalue of generation term over kurshio area is obvionsly more than that over the land or other sea regions. Thus,the heat transfers through kuroshio sea surface is very favourable for the generation of eddy availiable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East China Sea cyrlones, the conversion from mean potential energy to eddy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Cyclone increases with development of Cyclone. Its value is roughly as large as that of generation term later on. It makes a great difference with other weathe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气旋波 扰动能量传输 热力学 水汽连续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压Rossby波扰动能量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亮 张立凤 +1 位作者 吴海燕 李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53,共10页
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研究准地转近似下beta平面上绝热、无摩擦、无强迫耗散的正压大气Rossby波扰动能量在有限时段内的快速发展和衰减情形.给出线性正压位势涡度方程扰动流函数的解析解,并进一步分析扰动能量与东西波数、南北波数、基... 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研究准地转近似下beta平面上绝热、无摩擦、无强迫耗散的正压大气Rossby波扰动能量在有限时段内的快速发展和衰减情形.给出线性正压位势涡度方程扰动流函数的解析解,并进一步分析扰动能量与东西波数、南北波数、基流切变和黏性系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初值问题 FOURIER变换 扰动能量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扰动功率和能量法的暂态扰动定位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文涛 王成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35,共4页
功率和能量法是一种定位电能质量扰动问题的常用方法,但它在定位向系统注入能量的扰动类型时,会发生原理性错误。文中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和能量法的暂态扰动定位方法。改进法结合了扰动初始能量的极值和扰动初始电压... 功率和能量法是一种定位电能质量扰动问题的常用方法,但它在定位向系统注入能量的扰动类型时,会发生原理性错误。文中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和能量法的暂态扰动定位方法。改进法结合了扰动初始能量的极值和扰动初始电压的极值,使其可以同时处理向系统注入能量的扰动和系统释放能量的扰动。改进方法不需要在定位前对暂态扰动进行分类,就可以对2类暂态扰动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比仿真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达到了准确定位2类暂态扰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扰动功率 扰动能量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磁场中双极化态弱平面引力波对高斯束的扰动能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芳昱 石东平 代洪霞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706-2711,共6页
讨论了处于静磁场中双极化态弱平面引力波对高斯束的一阶和二阶扰动能量 ,数值计算表明 ,引力波对整个电磁体系的能量扰动很小 .换言之 ,背景电磁场在引力波作用下其总能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但在局部区域中产生的扰动能流则可能引起可... 讨论了处于静磁场中双极化态弱平面引力波对高斯束的一阶和二阶扰动能量 ,数值计算表明 ,引力波对整个电磁体系的能量扰动很小 .换言之 ,背景电磁场在引力波作用下其总能量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但在局部区域中产生的扰动能流则可能引起可供观测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高斯束 扰动能量 电磁响应 双极化态弱平面引力波 引力波检测 能量密度
原文传递
岩石流变扰动特性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波 高昌炎 +2 位作者 陈学习 杨建林 闫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43-1450,共8页
深井软岩条件下扰动荷载会引起围岩流变变形,在已提出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强度极限邻域等概念的前提下,为得到岩石流变扰动效应本构关系,首先对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实验仪的冲击扰动加载装置进行设计改进,能够准确测量出单次扰动冲击力及... 深井软岩条件下扰动荷载会引起围岩流变变形,在已提出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强度极限邻域等概念的前提下,为得到岩石流变扰动效应本构关系,首先对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实验仪的冲击扰动加载装置进行设计改进,能够准确测量出单次扰动冲击力及扰动作用时间,接着利用红砂岩进行单轴条件下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实验,研究岩石在恒定轴向荷载下,处于强度极限邻域内和强度极限邻域外的流变扰动效应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不同流变阶段的累计扰动变形量-累积扰动能量曲线,结合岩石流变扰动的影响因素,在流变扰动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流变扰动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扰动效应 强度极限邻域 扰动变形量 扰动能量 流变扰动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扰动对一次华南暴雨预报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本璐 林万涛 张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3-1347,共15页
本文选取了2006年华南前汛期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AREMv2.3中尺度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在模式初始场的物理量场(温度场、风场、湿度场)上加扰动,分析不同物理量场上的扰动对降水预报的影响,以及物理量预报误差和扰动能量的增长情况... 本文选取了2006年华南前汛期的一次暴雨过程,采用AREMv2.3中尺度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在模式初始场的物理量场(温度场、风场、湿度场)上加扰动,分析不同物理量场上的扰动对降水预报的影响,以及物理量预报误差和扰动能量的增长情况。同时,通过本个例讨论误差增长与湿对流的关系,扰动振幅对误差增长的影响和华南区域的中尺度降水的可预报性问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时刻不同物理量场加实际振幅的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时,对降水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24小时降水预报,温度场对降水的影响最大。误差的增长与湿对流不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尺度小振幅误差增长很快,而且是非线性增长。这意味着短期的较小尺度降水的可预报性很小。与大振幅扰动相比,小振幅扰动造成的误差较小。但是小振幅扰动的迅速发展,很快就会对降水预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只能有限地提高预报质量,而且由于扰动非线性增长很快,在预报时间的提前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扰动 误差增长 扰动能量 湿对流 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波变换和瞬时功率定位电能质量扰动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凯 关根志 张海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3-577,共5页
为经济合理地精确定位电能质量扰动,根据监测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扰动源定位新方法。该法首先对电压电流波形进行小波变换确定扰动的起止时刻,然后基于瞬时功率计算扰动功率和扰动能量,最后通过分析确定扰动... 为经济合理地精确定位电能质量扰动,根据监测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扰动源定位新方法。该法首先对电压电流波形进行小波变换确定扰动的起止时刻,然后基于瞬时功率计算扰动功率和扰动能量,最后通过分析确定扰动源在监测设备的位置。针对电压暂降和电容器投切造成的扰动,运用此法分别依据ATP仿真数据和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准确判断了扰动源在监测点的位置。结果表明,只要电网中的监测设备足够多,依据对扰动源定位的方法可实现扰动源的精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定位 小波变换 瞬时功率 扰动功率 扰动能量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极限邻域内岩石单轴蠕变扰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波 刘重阳 +3 位作者 高昌炎 闫刚 杨建林 谷长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86,共6页
为了研究强度极限领域内岩石蠕变对外界扰动的响应规律,选取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RRTS-Ⅲ岩石流变扰动效应试验系统,进行了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扰动试验。试验探究了强度极限邻域内和强度极限邻域外的不同蠕变阶段,外界扰动对岩石蠕变规... 为了研究强度极限领域内岩石蠕变对外界扰动的响应规律,选取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RRTS-Ⅲ岩石流变扰动效应试验系统,进行了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扰动试验。试验探究了强度极限邻域内和强度极限邻域外的不同蠕变阶段,外界扰动对岩石蠕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度极限邻域外岩石蠕变对外界扰动响应不明显,扰动产生的蠕变扰动变形量小且具有可恢复性;随着扰动能量的累积,蠕变变形量减速增长至趋于稳定。强度极限邻域内岩石蠕变对外界扰动响应明显,扰动产生的蠕变扰动变形量剧烈增加且不可恢复,随着扰动能量的累积,蠕变变形量加速增长至试件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单轴蠕变扰动试验 强度极限邻域 蠕变变形 扰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波 高昌炎 +1 位作者 陈学习 刘重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03-411,共9页
为了研究三向应力状态下扰动荷载引起的围岩流变变形规律,在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三轴试验系统,选取红砂岩进行流变扰动效应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应力状态下流变扰动变形规律。试... 为了研究三向应力状态下扰动荷载引起的围岩流变变形规律,在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研发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三轴试验系统,选取红砂岩进行流变扰动效应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应力状态下流变扰动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各级流变变形量有所下降,长期强度增大,流变变形破坏滞后,破坏变形量有所增加;在进入扰动敏感区后,流变变形速率增大,变形不可恢复。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累计扰动变形量与累计扰动能量之间的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扰动效应 三轴压缩试验 长期强度 扰动变形量 扰动能量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岩流变扰动效应实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永江 刘峰 +1 位作者 张伟 张国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9-205,共7页
动力扰动下的深部富水软岩巷道流变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是导致巷道支护困难和发生蠕变型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富水软岩在动力扰动下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实验仪对不同含水率软岩进行分级加载流变... 动力扰动下的深部富水软岩巷道流变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是导致巷道支护困难和发生蠕变型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富水软岩在动力扰动下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采用自主研发的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实验仪对不同含水率软岩进行分级加载流变扰动效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扰动的瞬间软岩都会出现变形突然增大,随后该变形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回弹,最后在此基础上变形持续发展;当应力水平较小和含水率不高的情况下,扰动变形速率随着扰动能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大,而当应力水平较高和含水率较大时,扰动变形速率随着扰动能量的增加快速增大,使岩石试件迅速破坏;推导了扰动能量的扰动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富水软岩流变扰动效应本构模型,并对参数进行识别与验证;模型拟合曲线与实验值吻合效果良好,验证所建模型可正确描述动力扰动下富水软岩蠕变特性,该成果可为今后展开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含水率 流变扰动效应 扰动能量 扰动状态方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Phillips模式非线性不稳定的饱和问题(Ⅰ)——基流不稳定时扰动演变的上界估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瑰 项杰 李东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81,共9页
在Arnd’d第二定理的范围内讨论广义Phillips模式非线性不稳定的饱和问题 ,对于因模式的物理参数与区域的几何参数不满足稳定判据而导致的不稳定基流 。
关键词 广义Phillips模式 非线性不稳定 饱和问题 基流 扰动能量 上界估计 位涡似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地形高度变化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源转换的影响
19
作者 左群杰 张万诚 高守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5-352,共8页
利用CAM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模式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对流层中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量源的影响。在冬季对流层中东亚地区的定常扰动的能量源地主要有两个,分别是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和高原... 利用CAM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模式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对流层中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地区定常扰动能量源的影响。在冬季对流层中东亚地区的定常扰动的能量源地主要有两个,分别是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和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高原高度增加时,对流层整层东亚地区斜压发展随高原高度增高而减弱,西太平洋地区斜压发展增强。定常扰动的正压发展与斜压发展的位置相似,但是明显的要比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弱。随着高原高度升高,在对流层中高原北部的东亚地区正压发展先减弱后增强,而在高原下游的西太平洋地区随高原高度增高正压发展一直增强。在冬季对流层中定常扰动的总能量发展与定常扰动的斜压发展一致,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了冬季东亚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定常扰动在对流层中的能量发展主要是斜压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大地形 定常扰动能量 热量和动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因子的软岩扰动蠕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峰 于永江 +2 位作者 曹兰柱 张伟 张国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58-2764,共7页
动力扰动下处于极限强度的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具有流变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的变形特征,致使软岩巷道支护困难和灾害频发。为了研究软岩在动力扰动下蠕变破坏特征及本构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岩石扰动蠕变实验系统对泥页岩进行了分级加载流... 动力扰动下处于极限强度的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具有流变变形量大,变形速率快的变形特征,致使软岩巷道支护困难和灾害频发。为了研究软岩在动力扰动下蠕变破坏特征及本构模型,通过自主研制的岩石扰动蠕变实验系统对泥页岩进行了分级加载流变实验,试验结果表明:非稳定蠕变曲线在扰动前后流变变形明显不同,当施加应力水平较小时(处于第Ⅰ,Ⅱ蠕变阶段),每次扰动的瞬间会使岩石应变突变,但突变值随后逐渐回弹,最终岩石变形速率趋于一个稳定值;当应力水平较大时(处于第Ⅰ,Ⅱ蠕变阶段),岩石经过多次扰动后,当积累能量达到岩石破坏能量时,诱使岩石发生加速流变,而原处于蠕变第Ⅲ阶段的岩石的蠕变速率加快,缩短了岩石破坏的时间。基于岩石扰动状态理论,提出一个以扰动能量和扰动次数为自变量的扰动因子函数,以它为权重函数与NRC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软岩流变扰动效应的本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能够正确性地描述动力扰动下软岩蠕变特征,该成果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稳定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扰动 扰动能量 应力-应变曲线 扰动因子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