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抗癌方治疗肝癌肝郁脾虚瘀毒证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
作者 崔祎 张姣 +7 位作者 赵培西 袁彬 许建秦 赵斌 韩乐 陈文娟 陈正泓 张一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69-1677,共9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治疗肝癌肝郁脾虚瘀毒证患者的血清代谢差异物、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选择2021年05月至2022年07月于某院就诊的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2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健康受试者及扶正抗癌方治疗前后肝癌...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治疗肝癌肝郁脾虚瘀毒证患者的血清代谢差异物、潜在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选择2021年05月至2022年07月于某院就诊的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2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健康受试者及扶正抗癌方治疗前后肝癌患者血清标本,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检测手段进行全谱代谢组学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健康组、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血清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差异代谢物及重要代谢通路。结果:研究共纳入36例血清标本,其中健康对照组12例,扶正抗癌方干预前、后各12例。代谢组学结果提示:筛选出健康对照组和扶正抗癌方治疗前组差异代谢物共570个;健康对照组和扶正抗癌方治疗后组差异代谢物共571个;扶正抗癌方干预前后差异代谢物共74个,其中上调37个,下调37个,显著差异代谢产物14个,主要富集在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辅因子生物合成、肌醇磷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结论:本研究筛选出扶正抗癌方治疗前、后显著改变的14种差异代谢物,并对这些代谢物进行了主要的富集通路、调控网络和作用机制分析,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为扶正抗癌方对晚期肝郁脾虚瘀毒证肝癌患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肝癌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与其细胞毒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姗姗 王柏山 +3 位作者 严峰 张宁 张程 李志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与其细胞毒活性的相关性。方法:NSCLC晚期患者共31例,依据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绝对值、CD8+T细胞表达NKG2D...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与其细胞毒活性的相关性。方法:NSCLC晚期患者共31例,依据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绝对值、CD8+T细胞表达NKG2D、NKG2A、CD107a、颗粒酶B和IFN-γ。结果:连续服用扶正抗癌方1个月,CD8+T细胞的绝对数量以及CD8+T细胞表达NKG2D和分泌IFN-γ均显著升高,NKG2D+CD8+T与IFN-γ+CD8+T的百分比呈正相关。NKG2D+CD8+T的百分比的升高与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价等级的提升有关。结论:扶正抗癌方使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和分泌IFN-γ明显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扶正抗癌方 CD8+T细胞 CTL NKG2D NKG2A CD107a 颗粒酶B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H1650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小兵 吴万垠 +2 位作者 龙顺钦 邓宏 韩守威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581-3585,共5页
目的研究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65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裸鼠上接种对吉非替尼耐药的细胞株(H1650细胞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对照组、吉非替尼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650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裸鼠上接种对吉非替尼耐药的细胞株(H1650细胞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对照组、吉非替尼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中药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处理依次为:生理盐水0.2 m L、吉非替尼50 mg/(kg·d)、扶正抗癌方62 mg/(kg·d)、扶正抗癌方124 mg/(kg·d)、吉非替尼50 mg/(kg·d)+扶正抗癌方62 mg/(kg·d)、吉非替尼50 mg/(kg·d)+扶正抗癌方124 mg/(kg·d)。胃内给药15 d后观察不同组别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抑瘤率,用Ki-67免疫组化分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联合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的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的瘤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增殖率依次为对照组(63.94±8.19)%、吉非替尼组(57.11±7.58)%、中药低剂量组(54.39±8.85)%、中药高剂量组(55.94±12.26)%、吉非替尼联合中药低剂量组(50.61±8.81)%及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48.72±11.63)%,细胞增殖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联合中药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抗癌方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H1650移植瘤的抑制优于吉非替尼或扶正抗癌方;联合用药对H1650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优于吉非替尼或扶正抗癌方单药治疗,两者有协同作用,吉非替尼联合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H1650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柴小姝 吴万垠 +2 位作者 李柳宁 何春霞 李福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9-231,250,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体力状况评分(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51例PS≤2分的ⅢB/Ⅳ期病理组织学确诊且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挟正抗癌方汤剂1次/d联合吉非替尼250mg1次/d和单药吉非替尼250mg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PFS与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均〈0.05),2组ORR及DC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均出现I~Ⅱ度皮疹、腹泻或I:/腔溃疡,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PS≤2分且EGFR基因突变型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PFS及OS,且两药联合使用毒副反应有减少趋势,提示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突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何敏 周浴 +2 位作者 邝军 朱建勇 张立波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扶正抗癌方治疗,治疗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扶正抗癌方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36.36%(12/33),对照组有效率为23.52%(8/34),两组有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76,P>0.05)。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KPS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和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及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损害、白细胞减少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化疗联合扶正抗癌方能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抑制PC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龙妹 吴万垠 +3 位作者 龙顺钦 王苏美 杨小兵 周宇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1-2025,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PC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台盼蓝活力检测探索扶正抗癌方对PC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探索扶正抗癌方对PC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力检测探索扶正抗癌方对MMP-9活力的影响,Re...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PC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台盼蓝活力检测探索扶正抗癌方对PC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探索扶正抗癌方对PC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力检测探索扶正抗癌方对MMP-9活力的影响,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探索扶正抗癌方对MMP-9 mRNA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探索扶正抗癌方对MMP-9、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p-STAT3(Tyr705)]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扶正抗癌方以浓度依赖性抑制PC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以浓度依赖性下调MMP-9活力、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以时间依赖性下调p-STAT3(Tyr705)蛋白的表达(P<0.05);过表达STAT3逆转了扶正抗癌方对MMP-9的下调(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通过抑制STAT3的表达下调MMP-9,进而抑制PC9细胞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转移 MMP-9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姗姗 王柏山 +2 位作者 严峰 张宁 张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进行分组(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性别),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晚期NSCLC患者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进行分组(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性别),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值及CD8^(+)T细胞表达CD107a、颗粒酶B和干扰素(IFN)-γ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Ⅲ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CD107a、颗粒酶B和IFN-γ百分比显著高于Ⅳ期(P<0.05)。服用扶正抗癌方后IFN-γ^(+)CD8^(+)T细胞的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稳中有升。CD8^(+)T细胞表达CD107a、颗粒酶B和IFN-γ的百分比在鳞癌和腺癌无明显差异,也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结论服用扶正抗癌方后晚期NSCLC患者分泌IFN-γ的CD8^(+)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扶正抗癌方 CD8^(+)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CD107a 颗粒酶B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对吉非替尼在肺癌H1650、A549细胞上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小兵 庄媛媛 +3 位作者 龙顺钦 周宇姝 黎金华 吴万垠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3002-3009,共8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FZKA)方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H1650、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空白对照组、FZKA方组(0. 4、0. 8、1. 2、1. 6、2. 0、2. 4、2. 8、3. 2mg/m L)、Gefitinib组(2、4、8、10...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FZKA)方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非小细胞肺癌H1650、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空白对照组、FZKA方组(0. 4、0. 8、1. 2、1. 6、2. 0、2. 4、2. 8、3. 2mg/m L)、Gefitinib组(2、4、8、10、15、20、25μmol/L)、FZKA方(1. 6 mg/m L)联合Gefitinib组(2、4、8、10、15、20、25μmol/L,联合用药组)分别干预细胞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其对H1650、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分别计算出半数致死率(IC50); q 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FZKA方组、Gefitinib组及联合用药组原癌基因c-MET转录水平(mRNA)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分析MET、p-Met(Tyr1234/1235)、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ZKA方、Gefitinib能显著抑制H1650、A549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与Gefitinib单药相比,FZKA方联合Gefitinib的抑制效果优于Gefitinib单药,FZKA方对Gefitinib具有增敏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ZKA方以浓度依赖性下调MET蛋白的表达(P <0. 05,P <0. 01),以时间依赖性下调p-MET (Tyr1234/1235)蛋白的表达(P <0. 05,P <0. 01)。FZKA方联合Gefitinib下调MET mRNA和MET、PI3K蛋白表达效果优于FZKA方、Gefitinib单独用药(P <0. 05)。结论 FZKA方对Gefitinib起到增敏作用,这个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ET/PI3K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增敏 MET 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17-2721,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通过cMet通路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龙妹 吴万垠 杨小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18-2321,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活力检测法分别观察吉非替尼、扶正抗癌方及两者联合给药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c Met(Tyr1349)、c Met和pEGFR(Tyr1068)表达的影...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活力检测法分别观察吉非替尼、扶正抗癌方及两者联合给药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c Met(Tyr1349)、c Met和pEGFR(Tyr1068)表达的影响。结果 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扶正抗癌方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P<0.05);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抑制H1650细胞增殖效果优于扶正抗癌方单药(P<0.05);扶正抗癌方以时间依赖性下调p-c Met(Tyr1349)、c Met和p-EGFR(Tyr1068)的表达(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通过抑制c Met通路逆转H1650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逆转耐药
原文传递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小兵 李龙妹 吴万垠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A549、H165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MTS活力检测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对p-EGFR、p-STAT3、p-ER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用扶正抗癌方(2 mg/mL)干...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A549、H1650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用MTS活力检测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药物对p-EGFR、p-STAT3、p-ER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用扶正抗癌方(2 mg/mL)干预细胞,A549和H1650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扶正抗癌方(2 mg/mL)和吉非替尼(1μmol/L)联合作用后,与吉非替尼单独给药相比,A549和H1650细胞活力下降更加明显(P<0.05);提示扶正抗癌方能抑制A549、H1650细胞的增殖,且联合吉非替尼后抑制效果更好。用扶正抗癌方(2 mg/mL)分别作用于A549细胞和H1650细胞,加药2 h开始抑制p-EGFR的激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提示扶正抗癌方能以时间依赖性抑制p-EGFR的表达(P<0.05)。扶正抗癌方组、吉非替尼组及联合给药组均能明显下调p-STAT3、p-ERK和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P<0.05);与吉非替尼单药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对以上3种蛋白的下调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可通过介导EGFR通路,抑制p-STAT3、p-ERK和p-Akt(Ser473)的表达,进而抑制A549、H165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联合给药 增殖 EGFR
原文传递
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CT、MRI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道先 赵昌林 +2 位作者 刘晋波 罗正益 周珂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准备和已经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的中晚期宫颈癌5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随机选择CT或MRI检查,由两位专家独立阅片,统... 目的探讨CT、MRI在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准备和已经接受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的中晚期宫颈癌5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随机选择CT或MRI检查,由两位专家独立阅片,统计分析。结果56例宫颈癌中,Ⅱb期13例、Ⅲ期32例、Ⅳ期11例;1例因侵犯宫体并致结肠瘘,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侵犯输尿管,导致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先接受双"J"管留置术;23例影像检查后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21例分期升级,2例分期降级;9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检查对照。3例因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影响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期。结论中晚期宫颈癌行扶正抗癌方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CT、MRI在肿瘤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上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扶正抗癌方和深部热疗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和NKG2A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姗姗 王柏山 +3 位作者 严峰 张宁 张程 李志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70-2476,共7页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和NKG2A受体的变化。方法:NSCLC晚期患者共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性别)进行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 目的: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和NKG2A受体的变化。方法:NSCLC晚期患者共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性别)进行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值以及CD8^+T细胞表达NKG2D和NKG2A受体的变化。结果:Ⅲ期患者NKG2D^+NKG2A^-CD8^+T细胞占百分比显著高于Ⅳ期,Ⅲ期患者NKG2D^-NKG2A^+CD8^+T细胞占百分比显著低于Ⅳ期。服用扶正抗癌方后下列指标的变化:NKG2D^+NKG2A^-CD8^+T细胞占百分比显著升高,而NKG2D^-NKG2A^+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降低,而且上述两群细胞所占百分比呈负相关;伴随着CD8^+T细胞表达NKG2D的升高和NKG2A的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稳中有升;鳞癌的NKG2D^+NKG2A^+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腺癌;CD8^+T细胞NKG2D和NKG2A的表达无男女差别。结论:服用扶正抗癌方后NSCLC晚期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D升高NKG2A下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扶正抗癌方 CD8^+T细胞 NKG2D NKG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对人肝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昌俊 钱伯文 陈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62-264,396,共4页
目的:寻找新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探讨扶正抗癌方对人肝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扶正抗癌方灌胃,分离大鼠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通过噻唑蓝法、双抗体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扶正抗癌方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 目的:寻找新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探讨扶正抗癌方对人肝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扶正抗癌方灌胃,分离大鼠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通过噻唑蓝法、双抗体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扶正抗癌方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_(7721)分化的影响。结果:扶正抗癌方药物血清处理后,SMMC_(7721)细胞活力明显减弱,细胞内 cAMP 明显升高,细胞分泌白蛋白量增多,分泌甲脂蛋白减少。结论:扶正抗癌方对人肝癌细胞 SMMC_(7721)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升高细胞内 cAMP 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肝细胞肝癌 细胞分化 环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昌俊 陈伟 钱伯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阐明扶正抗癌方的抗癌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MTT法和氚标胸嘧啶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扶正抗癌方2次给药后1小时和2小时药物血... 目的:阐明扶正抗癌方的抗癌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清、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用MTT法和氚标胸嘧啶掺入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扶正抗癌方2次给药后1小时和2小时药物血清处理细胞,MTT转化率和^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结论:扶正抗癌方具有明显的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扶正抗癌方 血清药理学 肝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通过SAPK/JNK-Sp1通路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龙妹 杨小兵 吴万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H1650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活力检测法观察扶正抗癌方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SAPK/JNK、SAPK/JNK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加入SP600125(SAPK/JNK抑制剂)后检测扶正抗癌方对...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H1650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活力检测法观察扶正抗癌方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SAPK/JNK、SAPK/JNK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加入SP600125(SAPK/JNK抑制剂)后检测扶正抗癌方对Sp1表达的影响;MTT活力检测法观察抑制SAPK/JNK后扶正抗癌方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扶正抗癌方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P<0.05);扶正抗癌方以时间依赖性上调p-SAPK/JNK和SAPK/JNK蛋白的表达(P<0.05),以浓度依赖性下调Sp1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SAPK/JNK逆转了扶正抗癌方对Sp1蛋白表达的下调和对H165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通过介导SAPK/JNK通路抑制Sp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增殖 SAPK/JNK 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对H_(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柳青 张鸣 +4 位作者 陈建婷 郝丽君 陈光伟 于军 余琦 《陕西中医》 2015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方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85只小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将剩余70只小鼠共同造模:在右腋皮下种植相同量的H22瘤株悬液,将造膜成功的小鼠随机纳入60只,采...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方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85只小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将剩余70只小鼠共同造模:在右腋皮下种植相同量的H22瘤株悬液,将造膜成功的小鼠随机纳入60只,采用每只右腋皮下接肝癌细胞悬液0.2mL再随机分成4组,于接种瘤细胞悬液24小时候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组(A):用生理盐水0.2mL/只/d;荷瘤对照组(B):用生理盐水0.2mL/只/d;连续给药14d,替加氟组(C):给予替加氟配置的液体灌胃0.2mL/只/d;扶正抗癌方组(D):浓度为1.89g/mL的中药煎剂灌胃,0.2mL/20g,1次/d,连续共14d;(扶正抗癌方组+替加氟组)联合用药组(E)组:扶正抗癌方浓缩浓度为3.78g/mL,0.1mL/20g,1次/d,替加氟浓缩浓度为30mg/mL的水溶液灌胃,0.1mL/20g,1次/d,联合灌胃。经口灌胃14d后,取瘤体称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IL-1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及、扶正抗癌方组、替加氟组各治疗组瘤组织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2检测结果示:联合用药组与扶正抗癌方组及替加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抗癌方组与替加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具有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联合西药治疗可减毒增效,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其机制与抗肿瘤下调抑制细胞凋亡的Survivin同时促进IL-12的表达及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中医药疗法 白细胞介素-12 @扶正抗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对小鼠肝癌细胞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瑜 杨柳青 陈光伟 《陕西中医》 2013年第9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通过扶正抗癌方对H22腹水型瘤株移植瘤小鼠模型VEGF和nm23水平的影响,观察该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5只健康小鼠作为A:空白对照组;再将造模成功的60只,分别分为B:荷瘤对照组;C:替加氟组;D:扶正抗癌方组;E组:扶正抗癌方组加... 目的:通过扶正抗癌方对H22腹水型瘤株移植瘤小鼠模型VEGF和nm23水平的影响,观察该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5只健康小鼠作为A:空白对照组;再将造模成功的60只,分别分为B:荷瘤对照组;C:替加氟组;D:扶正抗癌方组;E组:扶正抗癌方组加替加氟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实验药物灌胃,灌胃1d1次,连用14天药。第15天处死,测出抑瘤率,胸腺、脾脏指数,同时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nm23表达情况。结果:用药组小鼠瘤体重量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P<0.01),扶正抗癌方组及联合用药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高于替加氟组(P<0.01),联合用药组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降低、癌旁组织中nm23表达升高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能抑制移植性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及转移,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其抗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中医药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扶正抗癌方 动物实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柴小姝 李璐 +1 位作者 吴万垠 吴钉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3-39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扶正抗癌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BAMAN数据库收集扶正抗癌方各味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再从BATMAN数据库检索各化学成分的靶标,收集打分(Score)大于20的化学成分及其预测的靶标,...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扶正抗癌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BAMAN数据库收集扶正抗癌方各味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再从BATMAN数据库检索各化学成分的靶标,收集打分(Score)大于20的化学成分及其预测的靶标,导入CytoScape Version 3.7.1软件,绘制成分-靶标网络图,得到该方的效应靶标。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关键词,从GeneCards数据库查找疾病靶标,绘制韦恩图。靶标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设定阈值P<0.05。对KEGG通路中排名前20位的通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导入R(i3863.5.2)和R Studio软件,绘制KEGG信号通路的气泡图。将作用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获取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后,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提取成分-靶标网络图,计算其网络拓扑性质,前20位的化学成分即为该方治疗NSCLC的潜在有效成分。结果共检索出135个小分子成分,4898个基因靶标,共同靶基因663个,收集了Score≥20的关键基因164个,其中度值排名较靠前的蛋白TP53、TNF、TLR4、STAT2、SRC、PTGS2、NFKB1、MYC、JUN、IL1B、MTOR、FOS、CTNNB1、AKT1被认为是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核心靶点;分析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分相关条目前10条及KEGG通路前20条,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p53信号通路等。结论扶正抗癌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参与调控NSCLC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发挥对NSCLC的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网络药理学 非小细胞肺癌 作用机制 细胞增值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