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土地第三轮承包中“承包地调整”的规范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国强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3,共16页
农村土地第三轮承包应坚持延包原则,通过有限的“承包地调整”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承包地公平分配的平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需对接《民法典》的私权秩序,农户是利用承包地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民集体成员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 农村土地第三轮承包应坚持延包原则,通过有限的“承包地调整”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承包地公平分配的平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需对接《民法典》的私权秩序,农户是利用承包地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民集体成员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承包地调整”的前提是承包地利用秩序的“大稳定”,通过有限的收回“整户消亡”和“进城落户”农民的承包地给新生人口、交回承包地的返乡农民以及嫁入妇女(入赘男)实现“小调整”。另外,以保障农民集体成员的生存利益为前提,将承包地“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补充手段,通过“确权不确地”“调利不调地”等,并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功能弥补土地延包中承包地调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调整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集体成员 农户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经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地调整、农地不平等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钟晓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6,共11页
研究目的:从农地不平等的视角探究承包地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考虑土地租入与家庭劳动力投入变动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使用OLS、参数与非参数匹配方法、分位数回归、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等对CLDS 2014、CLDS 2016两期面板数据进... 研究目的:从农地不平等的视角探究承包地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考虑土地租入与家庭劳动力投入变动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使用OLS、参数与非参数匹配方法、分位数回归、有调节中介效应模型等对CLDS 2014、CLDS 2016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无论计算方式是否经过调整,全国层面承包地分配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45,农地不平等状况比较严重。以“农户农业经营收入”作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指标,研究发现承包地调整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且对低收入组农户的促进效应更大。承包地调整通过降低农地不平等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占比约为37%。就农地不平等负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而言,土地租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但作用有限,家庭务农劳动投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剧该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合适的承包地调整与分配状态,应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农地相对均等的配置和可预期的调整来提高效率。“适当的”承包地调整具有效率功能,并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应当更为审慎地看待承包地调整制度存续的合理性,设计更为合理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不平等 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收入 中介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占洲 林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或者仍然具有较强影响力,是少数民族习惯法适当介入和补充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必要前提。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自身的缺陷为少数民族习惯法适当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承包地调整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在...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或者仍然具有较强影响力,是少数民族习惯法适当介入和补充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必要前提。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自身的缺陷为少数民族习惯法适当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承包地调整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适当介入农村承包地调整可以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习惯法 承包地调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承包地调整的冲突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窦祥铭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年第4期73-79,共7页
土地承包经营制是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土地利用制度,国家长期以来致力于在政策及法律上推进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工作,并多次表示要在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承包地调整,... 土地承包经营制是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土地利用制度,国家长期以来致力于在政策及法律上推进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工作,并多次表示要在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承包地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承包地调整成为土地承包经营制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对承包地调整的现状与原因,国家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努力及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赋予农民土地永久使用权,深入推进土地承包权物权化进程作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承包地调整冲突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地调整 冲突 解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的法规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1-76,共6页
现行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我国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草原法及土地管理法中,同时还深受相关农地政策的影响。该制度既有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应以尊重农民合法权益为价值目标,充分... 现行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我国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草原法及土地管理法中,同时还深受相关农地政策的影响。该制度既有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应以尊重农民合法权益为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主体;遵循财产权的基本原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性,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制度;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构建多元化的调整模式,使承包地调整制度能够真正遵循物权理念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 农地承包经营权益 承包地调整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承包地调整的“特殊情形”
6
作者 王占洲 林苇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4-69,共6页
在实践中,对“特殊情形”与农村承包地调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存在着片面化、否定、不恰当扩大适用对象等问题。在我国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中客观存在着法定双向调整、法定单向调整、约定双向调整等承包地调整模式。从分析中可见,在农村... 在实践中,对“特殊情形”与农村承包地调整的逻辑关系的认识存在着片面化、否定、不恰当扩大适用对象等问题。在我国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中客观存在着法定双向调整、法定单向调整、约定双向调整等承包地调整模式。从分析中可见,在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并非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可能适用农村承包地调整,因而“特殊情形”与不同模式的承包地调整之间存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特殊情形”是法定双向调整的必要条件;“特殊情形”是法定单向调整的充分条件;“特殊情形”是约定双向调整的选择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承包地调整 “特殊情形” 调整模式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7
作者 林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9-73,共5页
如何解决农民集体内人均耕地占有不公的矛盾、完善现行承包地调整制度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和严峻挑战,对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追根溯源并解其规律,有助于为现行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完善奠... 如何解决农民集体内人均耕地占有不公的矛盾、完善现行承包地调整制度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和严峻挑战,对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阐述,追根溯源并解其规律,有助于为现行承包地调整制度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承包经营制 承包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地调整的制度逻辑与解释适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房绍坤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65-74,共10页
承包地调整包括单方调整和自主调整,适用不同的制度和规范设计。承包地能否调整一直存在着理论争议,实践中亦存在困境。承包地调整是改革开放后实行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严格限制承包地调整是立法和实践的基本逻辑。承包地调整应... 承包地调整包括单方调整和自主调整,适用不同的制度和规范设计。承包地能否调整一直存在着理论争议,实践中亦存在困境。承包地调整是改革开放后实行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制度安排,严格限制承包地调整是立法和实践的基本逻辑。承包地调整应当坚守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价值底线,并深刻把握其与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三权分置”之间的内在逻辑。应当在坚守价值底线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政策文件的精神,灵活运用解释方法得出妥当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调整 双层经营体制 土地承包关系稳定 长久不变 规范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与“二轮延包”时的承包地调整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圣平 陈睿凝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是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传达着对承包地保障功能的关注,也关涉“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的落实。在法律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既体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定性与保护,也表现...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是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传达着对承包地保障功能的关注,也关涉“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的落实。在法律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既体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定性与保护,也表现为承包期限届满后的自动延包,承包地的调整也就限定于极为特殊的情形。仅在“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以及与之程度相当的情形之下,才允许在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之下调整个别农户之间的承包地,因承包方家庭人口增减所导致的人地矛盾突出,不能通过调整承包地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未发包的农用地再次分配,无地少地的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或者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耕种土地,还可以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等途径解决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轮延包 承包地调整
原文传递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视野下的承包地细碎化治理
10
作者 高圣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承包地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两权分离之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形成集体意志,还可以充当承包农户在土地经营权外部流转时的代理人,以破除集体行动困境。承包地的调整仅限于个别农户之间,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之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以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为由扩大承包地调整的适用范围而进行“打乱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细碎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特殊情形”与农村承包地调整的法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占洲 林苇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53,共9页
在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并非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有可能适用承包地调整,因而"特殊情形"与不同模式的承包地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特殊情形"是法定双向调整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特殊情形"... 在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并非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有可能适用承包地调整,因而"特殊情形"与不同模式的承包地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特殊情形"是法定双向调整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但"特殊情形"并非必然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特殊情形"是法定单向调整的充分条件,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应当以机动地、新垦地、收回地调整承包土地,但并非仅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才能以此调整承包土地。"特殊情形"是约定双向调整的选择性条件,既非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约定双向调整,也非当"特殊情形"时必然会引起约定双向调整;只有当"特殊情形"被两个以上承包人约定为双向调整的适用条件时才能合乎逻辑地引起约定双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情形 承包地调整 逻辑关系 法逻辑
原文传递
权利冲突如何解决?——以农村承包地调整问题为例
12
作者 吴义龙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44-76,共33页
农村承包地的调整问题涉及两种观点:一种支持调地;另一种赞同稳定。这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更为一般性的重要问题,即如何解决权利冲突?在这个问题上,学者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研究方法,即强调价值判断的重要性。本文侧重于经验的方法,通... 农村承包地的调整问题涉及两种观点:一种支持调地;另一种赞同稳定。这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更为一般性的重要问题,即如何解决权利冲突?在这个问题上,学者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研究方法,即强调价值判断的重要性。本文侧重于经验的方法,通过细致考察真实世界中各种可能约束土地承包经营权运作的实际因素,并借助于科斯定理来回答究竟是调整土地还是稳定权利。除此之外,本文还拓展了科斯定理的应用,即不仅通过制度后果,而且同时考察制度的前提条件来检验该定理。与此相关的一个潜在意图是,论述如何将规范的或是价值的问题转化为事实的问题来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冲突 承包地调整 科斯定理 约束条件
原文传递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飞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将涉农政策的精神转化为法律制度,以法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今后承包地流转制度完善的重要任务。其中,理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将涉农政策的精神转化为法律制度,以法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今后承包地流转制度完善的重要任务。其中,理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进一步彰显承包地流转自由,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健全的基本前提,也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的制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 承包地调整 流转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内在构造的深化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立争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2期95-100,161-162,共6页
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内在构造上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进一步予以完善:应修正以农地具有生存保障功能为内核、以农业户籍为标准而确立的土地承包资格,使二者之间实现脱钩。耕地"30年"承... 文章认为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内在构造上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进一步予以完善:应修正以农地具有生存保障功能为内核、以农业户籍为标准而确立的土地承包资格,使二者之间实现脱钩。耕地"30年"承包期限的规定过于注重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属性的结果,土地承包制度的"长久不变"也不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无期限物权,未来立法应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的弹性化制度。为进一步彰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私权属性,宜确立承包地动态调整制度,并就调整方式、调整时间等进行妥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户籍 承包期限 承包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振兴建议——2017—2018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地方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思考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思博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5,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04—2017年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的人文、历史、经济等因素复杂多样,相关政策难以...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发展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2004—2017年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的人文、历史、经济等因素复杂多样,相关政策难以周全,影响到中央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在2017—2018年度中央一号文件地方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调研中,发现调研区域的乡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和自来水)、人居环境(污水和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民生事业(扶贫和低保)和农业生产(农业补贴和承包地调整)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要积极应对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发展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 农村扶贫 农村低保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 承包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松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1,共5页
我囯应当对承包地调整法律制度在立法上予以完善晟频姆绞胶湍谌菥褪墙杜┐逋恋爻邪ā?和《物权法》所规定的在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的绝对化的规定修改为附有法定例外情形的不得调整,将不得调整的原则性与必要调整的灵活... 我囯应当对承包地调整法律制度在立法上予以完善晟频姆绞胶湍谌菥褪墙杜┐逋恋爻邪ā?和《物权法》所规定的在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的绝对化的规定修改为附有法定例外情形的不得调整,将不得调整的原则性与必要调整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使法律规定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待地农民 承包地适当调整
原文传递
浅谈“稳制活田”中的问题与对策
17
作者 张柏齐 《农村经营管理》 1995年第11期29-30,共2页
浅谈“稳制活田”中的问题与对策张柏齐“稳制活田”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搞活,使农村土地流转从计划机制转移到市场机制的轨道上来。“稳制活田”,既是国... 浅谈“稳制活田”中的问题与对策张柏齐“稳制活田”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搞活,使农村土地流转从计划机制转移到市场机制的轨道上来。“稳制活田”,既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土地承包 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 土地承包关系 问题与对策 合同管理 承包地调整 统分结合 土地流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