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液压修井机承载模式优化及应用
1
作者 姚俊材 李树涛 齐志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液压修井机自从在国内海上平台用于修井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何提高液压修井机的抗风能力、安全快速高效地实现液压修井机在海上平台槽口间的转换,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对承载模式的创新,优化设计出了适用于... 液压修井机自从在国内海上平台用于修井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何提高液压修井机的抗风能力、安全快速高效地实现液压修井机在海上平台槽口间的转换,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对承载模式的创新,优化设计出了适用于渤海各采油平台的滑移导轨,承载模式由传统的井口承载优化成为滑移底座承载,增加了液压修井机的稳定性,提高了修井作业效率,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是对液压修井作业模式的再一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修井机 修井作业 承载模式优化 强度校核 滑移底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拱隧道复合式中墙承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果林 胡敏 +1 位作者 申宗球 杨杰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为研究连拱隧道复合式曲中墙在隧道动态开挖过程中的承载特性,文章依托岳宁大道何家大岭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通过埋设元器件对中墙主筋轴力及墙肩混凝土应变进行监控量测。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划分了中墙主筋轴力发展阶段,分析了中墙主筋... 为研究连拱隧道复合式曲中墙在隧道动态开挖过程中的承载特性,文章依托岳宁大道何家大岭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通过埋设元器件对中墙主筋轴力及墙肩混凝土应变进行监控量测。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划分了中墙主筋轴力发展阶段,分析了中墙主筋轴力发展规律,归纳了3种典型的中墙承载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得到了不同承载模式下中墙可能发生的失稳类型。利用中墙承载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对墙肩混凝土主应变时程曲线进行解释,验证了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复合式中墙 现场监测 承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吸力式筒形基础抗压承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开放 朱艳 +1 位作者 俞梅欣 彭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53-1761,共9页
吸力筒基础具有承载能力高、工艺简单、施工方便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设计中。目前,吸力筒基础抗压承载计算方法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降低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成本,本文基于现有的API规范和地基承载力理论,总结3种不同... 吸力筒基础具有承载能力高、工艺简单、施工方便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上风电基础设计中。目前,吸力筒基础抗压承载计算方法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降低海上风电基础设计成本,本文基于现有的API规范和地基承载力理论,总结3种不同吸力筒抗压承载模式,并提出“筒盖+筒壁外侧摩阻力”承载模式;根据工程案例和有限元软件PLAXIS验证其合理性,得出“筒壁端+筒壁内外侧摩阻力”承载模式和本文提出的“筒盖+筒壁外侧摩阻力”承载模式的计算结果符合DNV-OS-J101规范标准;按照本文提出的吸力筒抗压承载模式设计吸力筒尺寸,最大可降低13%的设计基础材料成本,有利于为海上风电吸力筒基础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筒型基础 承载模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网络建设中的传输承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作廷 王红梅 史春丽 《邮电设计技术》 2012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传输网络与所承载的IP网络间的关联角度出发,分析了IP网络和光传输网络间的联接模式和典型处理方式,提出了光传输网络接口和通道配置的要求和方法。
关键词 IP网络 传输网络 承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桩基承载模式及其施工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林齐 王颖轶 《中国市政工程》 2021年第3期105-111,129,130,共9页
在建立符合工程特性的桩基承载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桩基承载力、轴力分布深度的理论算式。模拟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系统研究施工因素、工程地质因素及环境因素变化对桩基承载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侧摩擦抗力从桩基顶部以线性函数... 在建立符合工程特性的桩基承载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桩基承载力、轴力分布深度的理论算式。模拟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系统研究施工因素、工程地质因素及环境因素变化对桩基承载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侧摩擦抗力从桩基顶部以线性函数形式向下传递,其对应的桩体轴力以二次函数形式向下传递;桩基存在零轴力断面,其深度受桩顶荷载、土体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等综合影响;当施工因素和环境因素改变,将对桩基零轴力断面位置深度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对桩基的承载力和承载模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桩基承载模式 零轴力断面 施工因素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政企客户业务承载模式研究
6
作者 黄洋 何晓卉 叶春 《江苏通信》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现有多样化的政企业务承载模式进行梳理,针对不同运营商、不同类型的业务给出承载模式建议,并且结合运营商目前的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选取,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政企客户建设指导意见,帮助运营商提高政企业务接入的响应速度,提升企... 对现有多样化的政企业务承载模式进行梳理,针对不同运营商、不同类型的业务给出承载模式建议,并且结合运营商目前的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选取,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政企客户建设指导意见,帮助运营商提高政企业务接入的响应速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企客户 政企业务 承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舱板对海上风机混凝土筒型基础承载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乐丛欢 丁红岩 张浦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9-434,共6页
出于拖航稳性、施工下沉、精细调平及结构强度的原因,混凝土筒型基础筒内须设置分舱板。一般设计时不考虑分舱板对承载力的作用,实际上分舱板的存在对于筒型基础的承载模式和承载能力本身是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数值模型定量对比带分舱板... 出于拖航稳性、施工下沉、精细调平及结构强度的原因,混凝土筒型基础筒内须设置分舱板。一般设计时不考虑分舱板对承载力的作用,实际上分舱板的存在对于筒型基础的承载模式和承载能力本身是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数值模型定量对比带分舱板和无分舱板两种混凝土筒型基础的承载特性,得到分舱板对承载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带分舱板的基础与无分舱板的基础承载模式基本相似,当荷载较小时分舱板对承载力的作用不明显,因此基础设计时可以不考虑分舱板的作用,但随着荷载的增加,分舱板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逐渐显现,当达到极限承载时,基础竖向承载力提高6.9%,水平承载力提高18.3%,弯矩承载力提高16.5%,在极端条件下,带分舱板的混凝土筒型基础将具有更大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混凝土筒型基础 分舱板 复合加载 承载模式 破坏包络面
原文传递
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计算模式的认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兰坚强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6,共5页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认识。即认为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越表现为摩擦型桩,而离端承桩也越来越远。并对现行的几种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承载特性 荷载传递机理 承载力计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学科素养的“项目承载、三图一体”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振邦 路旭 +1 位作者 贾卓 强文丽 《高等理科教育》 2022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以本为本”战略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本科教育从“学科知识”迈向“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项目式教学与课堂讲授相融合,围绕认知结构内化、教学互动加强、教学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种指向学科素养的“项目承载、三... “以本为本”战略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是本科教育从“学科知识”迈向“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引入项目式教学与课堂讲授相融合,围绕认知结构内化、教学互动加强、教学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一种指向学科素养的“项目承载、三图一体”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能力、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形成,对理工交叉类课程教学有普遍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素养 教学改革 “项目承载、三图一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作用下飘浮体系斜拉桥极限承载能力与失效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文高 何政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158,共14页
提出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法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的极限承载力和失效模式。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相关假定并结合基本机构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斜拉桥失效分析的可行性,结合飘浮体系单塔斜拉桥推导了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分析... 提出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法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飘浮体系斜拉桥的极限承载力和失效模式。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相关假定并结合基本机构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斜拉桥失效分析的可行性,结合飘浮体系单塔斜拉桥推导了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分析对应的失效模式,通过优化方法-内点法获得斜拉桥塑性极限荷载及其对应失效模式,并与OpenSEES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主梁在拉索屈服强度较小时为整体性破坏,反之则为局部性破坏;相比拉索而言,主梁屈服强度对斜拉桥破坏的影响则正相反;拉索锈蚀在降低斜拉桥极限载荷系数的同时也改变其倒塌失效模式;相比于有限元法,塑性极限分析法简便且易操作,可用于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飘浮体系斜拉桥的极限承载能力与失效模式,且能够快速有效评估结构参数变化对其失效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飘浮体系斜拉桥 极限承载力与失效模式 拉索锈蚀 塑性极限分析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模式分析
11
作者 肖辉椿 《科技资讯》 2010年第8期98-100,共3页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认识:即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越表现为摩擦型桩,而离端承桩也越来越远。并对现行的几种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承载特性 承载力计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带裙板防沉板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上限解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润 陈广思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防沉板是深海油气工程中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形式,因其埋深浅、水下施工方便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基础抗滑移的要求,可在防沉板底部设置裙板,裙板的存在增加了防沉板竖向承载力计算的难度。将防沉板基础简化为带裙... 防沉板是深海油气工程中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形式,因其埋深浅、水下施工方便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基础抗滑移的要求,可在防沉板底部设置裙板,裙板的存在增加了防沉板竖向承载力计算的难度。将防沉板基础简化为带裙板条形基础,考虑了内部土体与基础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竖向承载模式,即Terzaghi模式;运用极限分析法推导了该承载模式的上限解,引入了一个能够反映裙板与基础内部土体共同作用的经验参数—土体破坏率(η),其大小决定了地基中土体滑动面的范围;通过分析确定了在二维简化条件下带裙板防沉板基础的土体破坏率与基础高宽比的关系;并研究了土体破坏率不同时,地基承载力系数Nq和Nγ与土体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沉板基础 承载模式 竖向承载 上限解 土体破坏率 砂土 深海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带裙板防沉板基础水平向承载力的上限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广思 刘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作为深海油气工程中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形式,防沉板具有埋深浅、水下施工方便等优点.为了满足基础抗滑移的要求,可在防沉板底部设置裙板,裙板的存在增加了防沉板水平向承载力计算的难度.本文将带裙板防沉板基础简化为带裙板条形基... 作为深海油气工程中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形式,防沉板具有埋深浅、水下施工方便等优点.为了满足基础抗滑移的要求,可在防沉板底部设置裙板,裙板的存在增加了防沉板水平向承载力计算的难度.本文将带裙板防沉板基础简化为带裙板条形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开展砂土地基上防沉板基础水平向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了防沉板基础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规律.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裙板与基础内部土体共同作用的经验参数——水平向土体破坏率η,建立了适用于防沉板基础的水平向极限承载力分析的破坏机动场.通过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砂土地基上带裙板条形基础的水平向地基承载力的上限解,确定了η与H/B的拟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沉板基础 承载模式 水平向承载 上限解 土体破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的关系
14
作者 牛松山 张俊乾 唐光武 《结构工程师》 2003年第z1期495-500,共6页
针对多种不同加固方式的碳纤维补强混凝土梁,本文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不同破坏模式,以及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周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碳纤维加固方... 针对多种不同加固方式的碳纤维补强混凝土梁,本文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了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不同破坏模式,以及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周梁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碳纤维加固方式、破坏模式与加固梁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方式 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N设备承载LTE 4G回传业务的浅析
15
作者 经守强 胥锋 薛金明 《中国新通信》 2015年第16期108-109,共2页
本文结合新的C-RAN(集中式/协作式/云计算无线接入网)网络架构,提出了基于OTN的LTE 4G回传业务承载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移动无线网络的建设成本和网络运营成本,为新一代C-RAN接入汇聚传送网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LTE 4G回传业务 网络结构 承载模式 OTN/IPR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层状地基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差异性研究
16
作者 周爱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8-611,共4页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 本文研究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层状地基 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刚塑性体 极限平衡条件 等代自由面 抗剪强度动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互联网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
17
作者 汪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11期00218-00218,共1页
本次研究基于为目前互联网发展的具体趋势,结合如今承载网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业务模式下的承载模式进行论述,进而设计获取较为合理的承载模式,大幅度的提升运营商在业务接入模块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 承载 承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层状地基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差异分析
18
作者 周爱其 《矿产勘查》 2006年第3期37-39,共3页
分析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 分析与比较了土质地基中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两者在概念、破坏模式、假设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并基于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讨论并提出了土质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与相应桩端持力层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并对影响极限端承力发挥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讨论,得出若干结论,对具体工程勘察设计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层状地基 Meyerhof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 等代自由面 抗剪强度动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法地铁隧道二衬结构安全系数及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兆平 聂楠 +1 位作者 杨成永 汪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某大断面矿山法隧道为背景,分别应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与"不考虑初期支护承载而由二次衬砌单独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进行隧道截面安全系数和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某大断面矿山法隧道为背景,分别应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与"不考虑初期支护承载而由二次衬砌单独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进行隧道截面安全系数和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承载模式得到的结构最不利截面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要求,但"二衬结构单独承载模式"得到的最不利截面结构可靠度指标偏低.为确保根据不同承载模式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在应用响应面法分析隧道衬砌结构荷载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了等效地层弹性抗力系数来表征初期支护对结构承载的贡献,为解决地铁隧道结构设计中由于结构承载模式不同而造成的计算结果差异提供了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地铁隧道 承载模式 结构安全系数 结构可靠度指标 等效地层弹性抗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沉降位移的粘弹性解析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颖轶 李涛 +1 位作者 吕威帆 黄醒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9-1126,共8页
考虑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工程特性,并通过构建桩底土体虚拟柱状结构模型,建立了由桩体变形和桩底沉降时效特性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研究了桩基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的演变规律、对应承载模式条件下桩基沉降位移及其时效特性... 考虑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工程特性,并通过构建桩底土体虚拟柱状结构模型,建立了由桩体变形和桩底沉降时效特性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研究了桩基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的演变规律、对应承载模式条件下桩基沉降位移及其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软土地层中桩基荷载通过桩周阻抗自上而下传递,桩基承载模式随荷载增大存在摩擦承载模式、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与环境条件逐步演化的动态关系;当桩基处于摩擦承载模式时,桩基沉降位移等于桩体压缩瞬态弹性变形;当桩基承载模式处于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状态时,桩基总位移为桩体变形和桩底土体沉降位移的叠加,受土体的流变特性影响,桩基总位移呈现显著的时效特性,且随荷载增大桩端承载效果以及桩基位移的时效性愈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地层 桩基承载模式 虚拟柱状结构等效模型 位移时效特性 粘弹性理论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