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关技术中性论的三个问题 |
吴致远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0
|
|
2
|
马克思与技术中性论的关系 |
林艳梅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2003 |
0 |
|
3
|
关于技术中性论的新思考 |
杨树凡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 |
0 |
|
4
|
技术中性条件下国有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分解效应 |
李哲
侯仁勇
|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重新重工业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技术中性理论与实证数据的分析 |
朱劲松
刘传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6
|
技术是中性的吗?再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以“时间”为切入点的观察 |
叶晓玲
|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
2012 |
2
|
|
7
|
媒介中性与技术中性—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建议 |
邓炯
|
《国际商业技术》
|
2000 |
0 |
|
8
|
国际数字货币秩序演进中的技术中性与制度非中性——读《数字货币:机器权力的兴起与数字秩序的未来》 |
宋爽
|
《审计观察》
|
2023 |
0 |
|
9
|
有机—中性化技术对镉铅污染土壤春菜生长的影响 |
高树芳
李斌
刘晓芳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4 |
9
|
|
10
|
中性还是偏向性技术变迁影响出口?——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 |
项松林
赵曙东
|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1
|
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 |
王玺
张勇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6
|
|
12
|
有机-中性化技术对旱作土壤镉有效性的长期影响 |
杜葱远
林珍珠
梁巧凤
陈炎辉
王果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09 |
1
|
|
13
|
北美的物化技术溢出对中国产生的中性技术进步分析 |
黄凌云
杨秀苔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4
|
含有时滞中性技术进步的资产投资模型解的性质 |
谢永红
刘文菡
刘会茹
姚兰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5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机—中性化修复技术试验 |
李瑞美
方玲
王果
张潮海
华村章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
2004 |
13
|
|
16
|
中性技术进步下不变要素替代弹性估计与检验 |
田萍
王德辉
|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7
|
高草浆配比中性抄纸技术 |
郑丽萍
姚献平
|
《造纸化学品》
CAS
|
2001 |
2
|
|
18
|
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控制模型的最优控制分析 |
孔凡亮
付丽娜
徐加波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9
|
技术度量的非中性模式——索罗中性模式的修正 |
项保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1987 |
1
|
|
20
|
解读技术非中性论 |
林艳梅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