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技术差距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
1
作者 苏启林 伍静 苏晓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8,共18页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 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不同技术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纳入数据要素后,测算得到的我国企业TFP显著提升,但多数行业的企业技术水平仍低于美国。(2)数字技术运用和数字技术创新均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前者影响效应大于后者,二者对企业TFP的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和行业中存在异质性。(3)数字技术运用缩小了企业与美国技术差距的同时促进了领先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理论上认为的数字技术创新的作用效应尚未得到经验数据支持。(4)正向和逆向技术差距分别削弱和强化了数字技术采纳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而该效应在不同数字技术战略中呈现差异性:相较于数字技术运用,削弱效应在数字技术创新中更强,而强化效应却未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区分理论 数字技术采纳策略 中美技术差距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分割、技术差距与企业创新策略
2
作者 于良春 王彦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77,共6页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内在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包含技术差距的企业创新策略选择模型,探究了在不同技术差距下,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内在影响机制;并通过构建包含技术差距的企业创新策略选择模型,探究了在不同技术差距下,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即当技术差距较小时,“倒U”型关系存在;当技术差距较大时,“倒U”型关系消失。区域市场分割产生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双重错配关系,让企业更加倾向于消极的创新策略选择。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市场分割对国有资本占比较高的企业影响较小;区域市场分割显著削弱了企业规模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区域市场分割并未显著改变企业利润率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但利润率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型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创新 要素配置 技术差距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质量?——基于前沿技术差距与产品市场竞争的双重视角
3
作者 李春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51,共15页
利用2010—2021年2609家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并构建中国2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标,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质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呈现“倒U形”的关系。改变估计模型、... 利用2010—2021年2609家上市公司微观层面的数据,并构建中国2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标,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质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呈现“倒U形”的关系。改变估计模型、替换核心回归变量以及解决变量内生性等问题后,估计系数依旧保持稳健性显著。在“倒U形”的作用机制中,数字经济会先缩小后增加企业与行业中前沿技术的差距;另外数字经济逐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水平,而达到拐点后会加剧市场的垄断程度。这为“中国创造”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质量 前沿技术差距 产品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合并动机与技术差距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新宇 陈宏民 《预测》 CSSCI 2000年第6期46-4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寡头垄断状况下 ,技术差距对企业横向合并动机的影响。提出度量企业间技术差距的技术绝对差异度与技术相对差异度。揭示了企业间技术差异度大小与横向合并动机存在与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横向合并 技术差距 合并动机 技术差距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看FDI与中国的技术追赶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晓波 黄娟 郑素丽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关于FDI的研究表明,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当地企业与FDI企业的技术差距,以及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与FDI方... 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关于FDI的研究表明,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当地企业与FDI企业的技术差距,以及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技术差距、吸收能力与FDI方式技术追赶的分析框架模型;通过收集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在此框架模型下,比较分析了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带之一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地区当地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和技术追赶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技术追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技术差距 吸收能力 技术追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技术差距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宇 张晨 王丽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92-197,共6页
依据技术获取的目标差异性,将技术并购区分为互补型技术并购和替换型技术并购两种,通过对2005-2013年发生技术并购的98家中国上市公司的361起并购案例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引入技术差距分析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两... 依据技术获取的目标差异性,将技术并购区分为互补型技术并购和替换型技术并购两种,通过对2005-2013年发生技术并购的98家中国上市公司的361起并购案例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引入技术差距分析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两类技术并购对主并方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并购双方的技术差距在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方面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技术差距 创新绩效 持续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距变动、研发资源驱动与技术进步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同斌 李金凯 高铁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9,共9页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时期,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在创新驱动实现的过程中,研发驱动技术进步是关键环节。特别是,中国各地区之间技术差距较大,在不同技术差距下分析研发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时期,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在创新驱动实现的过程中,研发驱动技术进步是关键环节。特别是,中国各地区之间技术差距较大,在不同技术差距下分析研发资源对技术进步的驱动效应尤为重要。本文以技术差距为转换变量,构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对不同技术差距阶段研发、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等对技术进步的差异化驱动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发现,在技术差距的影响下,研发没有充分发挥对技术进步率的驱动效应,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溢出效应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不足。在不同技术差距间,存在着迅速和平缓两种转换机制。在快速转换机制中,研发溢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得以体现。而在慢速转换机制中,技术差距、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两个转换机制中各变量的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技术差距适度时技术进步的"稳态"特征十分明显,而技术差距过小或过大时则是技术进步的不稳定区间。考虑到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各地区应根据技术水平的现状,选取适宜的高技术进行引进。关于高技术产业中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问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来解决。必须依靠加大技术后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最后,为充分实现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与共同进步,还应着重组建协同创新机构,构建集成创新网络,进而形成区域内与地区间的功能互补与良好协作机制,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资源驱动 技术差距 技术进步 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区技术差距的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毅 刘维奇 李景峰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90,共12页
本文在考虑不同地区存在技术差距的条件下,首次采用共同前沿函数(metafrontier function)考察了2000—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上市物流公司的成本效率.研究发现,三个区域物流企业成本效率随机前沿可以用同一前沿函数包络.... 本文在考虑不同地区存在技术差距的条件下,首次采用共同前沿函数(metafrontier function)考察了2000—2009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上市物流公司的成本效率.研究发现,三个区域物流企业成本效率随机前沿可以用同一前沿函数包络.三个区域的技术差距比率存在显著差异.由TGR值进行不同技术水平地区成本效率比较时,以环渤海技术水平与成本节省幅度最好,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次之,珠三角地区企业节省幅度则最低.以2002年为转折点,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的技术差距比率超越珠三角,与共同前沿的技术差距呈缩小趋势.研究发现,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较快的资产周转对成本效率有推动作用,而行业行政垄断阻碍了成本效率的提升.这些结果表明上市物流公司改善成本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差异化服务的水平,注重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不是短期获利能力的培养,政府应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综合运管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前沿函数 成本效率 技术差距比率 上市物流公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距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兆刚 王鹏 陈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5-167,共3页
从技术差距的含义出发,认为技术差距越大,滞后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吸收空间越大的观点并不正确。在对前人理论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技术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才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否则技术差距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溢出效应。
关键词 知识溢出 技术差距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省际全要素CO_2排放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1 位作者 汪克亮 杨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68,共5页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前沿马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方法,测算了在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1985~2009年28个省份的CO2排放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善和技术差距比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技术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差异明显,存在巨大的减排增产空间;从时间维度来看,东部省份CO2排放技术构建了全国潜在的最优技术前沿,中、西部省份与其技术差距比率分别为年均-0.24%和-0.87%;除安徽、吉林和湖北外,中、西部其他省份与东部省份技术差距逐渐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效率 共同前沿生产率增长指数 技术差距 省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被引量:24
11
作者 欧阳峣 生延超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后发地区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 后发地区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差距的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实现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收敛。因此,后发地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培育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为缩小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差距 溢出效应 技术能力 技术赶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祝树金 郭莎莎 黄建欢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2,共6页
采用我国1992~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我国商品市场分割和省际贸易合作来度量地区分割,发现我国地区分割程度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地区分割、经济开放影响地区技术差距的机制,建立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分割妨碍落... 采用我国1992~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我国商品市场分割和省际贸易合作来度量地区分割,发现我国地区分割程度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地区分割、经济开放影响地区技术差距的机制,建立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分割妨碍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加剧了我国地区间的技术差距;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引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落后地区的技术收敛;研发、市场化改革对技术差距的缩小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放 地区分割 技术差距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明霞 刘林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4,77,共7页
本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人力资本水平所致的绝对吸收能力和国内外技术差距所致的相对吸收能力对其单独影响和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同时对... 本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人力资本水平所致的绝对吸收能力和国内外技术差距所致的相对吸收能力对其单独影响和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我国OFDI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同时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并且以上逆向溢出效应受国内人力资本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的影响:其他因素不变,技术差距变小时逆向溢出效应增大;其他因素不变,人力资本(在门限值以上)提高时逆向溢出效应增大;两者的综合作用是人力资本只在技术差距小时才影响逆向溢出,技术差距大时,其作用几乎不显著。结论表明,只有同时改善人力资本和技术差距,即同时提高绝对吸收能力和相对吸收能力,才能促进OFDI产生更大的逆向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技术效率的逆向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技术差距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距与人力资本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模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易先忠 张亚斌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60,共10页
基于同时内生国外模仿与自主创新的 R&D 增长模型,假定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两种技术进步模式中具有不同的效应,分析了在技术差距和人力资本约束条件下后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决定及技术政策效应.分析表明:后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取决... 基于同时内生国外模仿与自主创新的 R&D 增长模型,假定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两种技术进步模式中具有不同的效应,分析了在技术差距和人力资本约束条件下后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决定及技术政策效应.分析表明:后发国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两种人力资本的构成比例;在人力资本的约束下,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效应取决于技术差距.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后发国应当根据研发资源和技术水平选择适宜的主导技术进步模式,科技政策应体现行业和区域主导技术进步模式的差异性,并根据主导技术进步模仿变化体现其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差距 异质型人力资本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的技术差距门槛效应分析——基于中国中低技术产业数据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艳丽 王九云 成力为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60,共9页
基于我国中低技术产业1996—2009年面板数据,结合GMM回归结果和技术差距理论,提出产业内进口中间品和产业外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均存在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的假设,并用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技术检验门槛效应的存在性和显著性.结果表明... 基于我国中低技术产业1996—2009年面板数据,结合GMM回归结果和技术差距理论,提出产业内进口中间品和产业外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均存在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的假设,并用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技术检验门槛效应的存在性和显著性.结果表明,产业外进口中间品不存在技术差距门槛效应,产业内进口中间品存在双门槛效应,且当中低技术产业全员劳动率低于2.61万元/年/人时,技术差距因素最有利于产业内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暗示我国中低技术产业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水平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技术产业 进口中间品 技术差距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距离、技术差距和政治风险——中国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庞明川 刘雷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7,共10页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广义的24个发达国家OFDI数据,研究了中国与东道国的制度距离、技术差距和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逆向投资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制度距离和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逆向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差距会...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广义的24个发达国家OFDI数据,研究了中国与东道国的制度距离、技术差距和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逆向投资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制度距离和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逆向投资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差距会显著地抑制中国的逆向投资。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制度距离、技术差距和政治风险在2008年之前对中国的OFDI没有影响;而2008年之后制度距离对中国的OFDI产生显著影响,技术差距则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政治风险在两阶段中的影响都不显著;制度距离对中国在欧洲和大洋洲的OFDI具有显著影响;技术差距对欧洲有正向影响,而在北美洲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治风险对中国对欧洲OFDI的影响显著,对北美洲和大洋洲则没有影响。这一结论对于促进中国的逆向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距离 技术差距 政治风险 逆向投资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对国内投资挤入还是挤出?——以技术差距为视角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延福 宋勇超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0,共8页
本文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外商投资之间技术差距的变化,然后以其为调节变量,对1999~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 本文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外商投资之间技术差距的变化,然后以其为调节变量,对1999~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引进的FDI技术水平应与东道国国内投资技术水平相适应,如果FDI技术水平脱离东道国技术水平的现实,非但不能产生良性循环,反而会使东道国企业由于与FDI技术差距过大而缺乏追赶动力,不利于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差距 FDI 技术产业 挤出挤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距、技术溢出与后发地区技术收敛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松龄 生延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10,共6页
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和溢出效应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技术吸收能力;后发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要适当合理,过大或过小的技术... 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差距和溢出效应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技术吸收能力;后发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要适当合理,过大或过小的技术差距都不利于后发地区充分地利用发达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实现技术收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吸收能力可以实现技术收敛和经济收敛。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后发国家要实现技术收敛需要培育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差距 溢出效应 技术吸收能力 技术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据处理的我国机床技术差距评价体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铮 李丽 +3 位作者 许静静 刘炳业 刘志峰 杨聪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1,共8页
长期以来,我国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技术差距缺乏量化测度研究,导致无法用客观的表征方法来衡量和评价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水平。针对以上问题,从共性技术、典型主机产品、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4个方向出发进行技术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技术差距缺乏量化测度研究,导致无法用客观的表征方法来衡量和评价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水平。针对以上问题,从共性技术、典型主机产品、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4个方向出发进行技术要素项细分,构建了对标世界先进领先水平的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差距评价体系;提出我国机床技术水平与国际(地区)先进水平的年代差距量化表征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数据处理的分项技术水平评价模型、共性技术产品水平评价模型和产品关键技术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基于该体系进行了大样本数据调研,基于评价模型进行了机床技术年代差距量化分析,评价结果可为政府科学决策及行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技术差距 评价体系 差距量化表征 模糊数据处理 技术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技术差距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秀梅 孙海波 王丽敏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45,97,共9页
运用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差距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低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 运用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差距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低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中等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高技术差距区间内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作用。因此,在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情况,采取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经济增长 技术差距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