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朋克科幻小说的技术怀旧书写——以英美蒸汽朋克为例
1
作者 霍盛亚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朋克科幻小说技术怀旧书写的源头是赛博朋克,在英美蒸汽朋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一科幻文类的技术怀旧书写范式表现为对维多利亚时代技术造物和维多利亚人的偏好、对或然历史想象的痴迷、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双重情节、对过去秩序的眷恋... 朋克科幻小说技术怀旧书写的源头是赛博朋克,在英美蒸汽朋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一科幻文类的技术怀旧书写范式表现为对维多利亚时代技术造物和维多利亚人的偏好、对或然历史想象的痴迷、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双重情节、对过去秩序的眷恋等。新世纪以来英美蒸汽朋克科幻小说技术怀旧书写取得了新进展,亦存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技术怀旧 赛博朋克 蒸汽朋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人情感到文化认同:豆瓣平台卡带趣缘群体的技术怀旧与媒介记忆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邓秀军 李雅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怀旧是对现时生活的疏离和过往生活的向往。技术怀旧是围绕某一过时技术的追思行为,往往被某一技术物承载的美好记忆所唤起。选择豆瓣平台卡带趣缘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从技术怀旧与媒介记忆互动关系的角度,探... 怀旧是对现时生活的疏离和过往生活的向往。技术怀旧是围绕某一过时技术的追思行为,往往被某一技术物承载的美好记忆所唤起。选择豆瓣平台卡带趣缘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从技术怀旧与媒介记忆互动关系的角度,探究卡带趣缘群体技术怀旧的运行机理。发现卡带用户的技术怀旧行为由有关卡带的情感、讯息、知觉和场景等方面的个人记忆触发,主要有修复型、反思型和展演型等几种行为模式,通过群体性互动行为过程中的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在豆瓣平台生成物质技术、情感关系和集体文化等几类媒介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平台 卡带 趣缘群体 技术怀旧 媒介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梦境”:技术怀旧视角下的中式梦核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顺铭 刘欣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9,共19页
本文从“技术怀旧”的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文互联网中的“梦核”实践。梦核这一发源于欧美的在线美学形式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城市“Z世代”与本土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规范等因素的协商下,被转译为他们应对社会变迁和传统消逝的自我科技,... 本文从“技术怀旧”的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文互联网中的“梦核”实践。梦核这一发源于欧美的在线美学形式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城市“Z世代”与本土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规范等因素的协商下,被转译为他们应对社会变迁和传统消逝的自我科技,并由此开启了显著的日常面向。梦核作品的生产体现为通过对过时媒介美学的模仿和创造性重建,再现一个可供穿越的逝去时空并为其注入超现实的审美体验,进而引导一种“留在过去”和“回归现实”的辩证性。围绕梦核作品的生产与观赏是在怀旧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下展开的。根植于特定社会结构的世代记忆催生出形态多样的怀旧叙事,彰显出了梦核亚文化的共识潜能,但梦核制造的并非是属于所有人的“梦境”,地理区隔、阶层鸿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也令部分人对梦核作品难有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核 技术怀旧 反思性怀旧 阈限 记忆 “Z世代”
原文传递
媒介、情感与社交关系:网友的QQ记忆与技术怀旧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世文 何羽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4-150,共7页
由于不再使用QQ或不再沿用过去的方式使用QQ,网友开始追忆QQ,进而形成了一种有趣而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媒介记忆与技术怀旧视角,基于网友的307篇QQ记忆叙事,探究网友为何记忆QQ,记忆主题为何以及如何记忆等问题。分析发现,话题、事... 由于不再使用QQ或不再沿用过去的方式使用QQ,网友开始追忆QQ,进而形成了一种有趣而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媒介记忆与技术怀旧视角,基于网友的307篇QQ记忆叙事,探究网友为何记忆QQ,记忆主题为何以及如何记忆等问题。分析发现,话题、事件与比较可以激活QQ记忆,而网友之所以记忆QQ是希望重建与使用QQ的过去的联系,并缓解当下新媒介快速变迁所带来的焦虑,同时表达对媒介未来的期待。网友从媒介、情感和社交关系角度追忆QQ,形成了记忆QQ的主题,同时QQ记忆亦受到媒介再定义、情感与社交关系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旧媒介的意涵并重新阐释QQ对于"QQ一代"的意义,进而丰富对媒介记忆研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Q 媒介记忆 技术怀旧 羞耻感 旧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往昔以慰孤独:媒介技术怀旧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杜璇 刘于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0,共10页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中国社会中,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年群体尤其容易受到孤独感的侵扰,而通过技术怀旧从过去的“黄金时期”中获得宽慰成为其应对孤独的重要手段。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n=192),实...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中国社会中,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年群体尤其容易受到孤独感的侵扰,而通过技术怀旧从过去的“黄金时期”中获得宽慰成为其应对孤独的重要手段。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n=192),实验对媒介技术怀旧通过个体孤独感、怀旧倾向提升积极自尊影响社会联结的过程和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怀旧倾向具有促进积极自尊和感知社会联结的作用。尽管孤独感对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福祉具有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会被旧媒介技术激发的修复性和反思性怀旧所减弱。这表明,媒介技术怀旧对孤独个体建立积极自尊和社会联结发挥着有效作用。传播学经验研究应当弥补对“旧媒介”关注的缺失,重新检视通过技术怀旧提升社会团结的理论潜力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怀旧 修复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孤独感 社会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于思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135,共8页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技术怀旧"能够帮助人们管理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填补新技术带来的兴奋感与旧技术象征的稳定性之间的情感隔阂,构成对自我的稳固定义。然而,文化工业对时代要素的再生产消解着真正的公共记忆,使技术怀旧沦为当下情境的再现,无法摆脱回归理想化过去的窠臼。有鉴于此,技术怀旧研究应当采取动态关系进路下开放的相对主义方法体系,在物质与现象叙事之外探寻技术怀旧主体的社会身份及其对媒介技术变迁的想象与感知,从"事实的角度"转向"关注的角度",促使技术怀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为人类构建共同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怀旧 修复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记忆的技术 技术的记忆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媒介复古:社交平台中的CCD复古热潮审思
7
作者 陈莉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5期41-44,78,共5页
作为被淘汰的数码产品CCD近年来却成为了一种“新潮物品”,风靡一时。CCD复古热潮在社交平台中兴起。基于此,探讨这种媒介复古与技术怀旧现象,从其作为怀旧载体和互动展演工具的双重功能出发,分析在数字“文艺复兴”、情绪经济推动、意... 作为被淘汰的数码产品CCD近年来却成为了一种“新潮物品”,风靡一时。CCD复古热潮在社交平台中兴起。基于此,探讨这种媒介复古与技术怀旧现象,从其作为怀旧载体和互动展演工具的双重功能出发,分析在数字“文艺复兴”、情绪经济推动、意见领袖效应和用户抵抗等多重要素下CCD盛行于社交平台的缘由。通过再思考,以揭示复古热潮背后存在的电子垃圾和高溢价问题,并探讨媒介复古的文化意义,呼吁重视技术怀旧与媒介进步之间的文化平衡。CCD复古热潮不仅是旧技术和复古美学的回归,背后更隐含着情感与文化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复古 技术怀旧 CCD 怀旧实践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传播学研究新观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海龙 吴欣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9,共7页
汇集2018年海峡两岸和香港的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以传播学方向的数百篇论文为基础,将问题意识、方法路径、研究结论作为筛选标准,整合和遴选出了本年度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其中多为承前的部分,即原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如在线“情感”研究... 汇集2018年海峡两岸和香港的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以传播学方向的数百篇论文为基础,将问题意识、方法路径、研究结论作为筛选标准,整合和遴选出了本年度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其中多为承前的部分,即原有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如在线“情感”研究,数字化记忆与技术怀旧,权力视角与公民参与,社交媒体、虚拟社群与身份认同,关系与意义建构的媒介观;亦呈现了启后的部分,即新兴的主题聚类,如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体研究、电子游戏的玩家研究、数字代沟与家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游戏 家庭传播 技术怀旧 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时代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红勋 刘秀娟 张梦园 《新闻论坛》 2022年第5期15-18,共4页
置身于媒介化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话语实践日渐与短视频媒介产生了意义勾连。在乡村短视频的传播实践中,其媒介记忆的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媒介化语境,探讨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问题,拓展乡村短视频研究的记忆维度,激发媒介记... 置身于媒介化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话语实践日渐与短视频媒介产生了意义勾连。在乡村短视频的传播实践中,其媒介记忆的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媒介化语境,探讨乡村短视频的记忆建构问题,拓展乡村短视频研究的记忆维度,激发媒介记忆研究的学术想象力。研究认为:技术以一种赋能的形式构筑了乡村短视频记忆的物质基础;乡村短视频的媒介记忆主要通过商品怀旧和乡村记忆等维度进行体现;个体作为记忆的节点在乡村短视频实践中被凸显,其对媒介记忆的建构意义得到了应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短视频 媒介记忆 技术怀旧 商品怀旧 乡愁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