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层色谱法半定量分析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的残留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丹 钱传范 孔祥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薄层色谱法 除草剂 抑制光合作用 希尔反应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铮 刘华银 《农药译丛》 CAS 1993年第6期21-25,20,共6页
在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中,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特有的重要生理生化过程,而动物则不具有此作用。从毒性考虑,为这类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生理生化基础,这类除草剂大多数在杀死杂草... 在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中,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剂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特有的重要生理生化过程,而动物则不具有此作用。从毒性考虑,为这类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生理生化基础,这类除草剂大多数在杀死杂草保护作物的同时,对动物尤其是对人类几乎不存在毒害。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在二十世纪中期就已发现,随着光合作用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入,至今已经阐明了一些光合作用抑制剂的作用点,以作用点为标准,光合作用抑制剂可分为:(1)白化除草剂;(2)电子传递抑制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抑制光合作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渗透胁迫时杨树光合作用光抑制与活性氧的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冯玉龙 张亚杰 朱春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13-1217,共5页
为更多地了解自然条件下活体叶片的光抑制 ,研究了渗透胁迫时杨树无性系幼苗叶片的光抑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大 ,杨树叶片O2 ˉ.生成加快 ,H2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增多 ,超氧物歧化酶 (SOD... 为更多地了解自然条件下活体叶片的光抑制 ,研究了渗透胁迫时杨树无性系幼苗叶片的光抑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大 ,杨树叶片O2 ˉ.生成加快 ,H2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增多 ,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降低 ,活性氧代谢失衡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加剧 .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盐抑制SOD活性 ,或用甲基紫精加速O2 ˉ.的生成 ,亦可使杨树叶片发生光抑制 .渗透胁迫时杨树无性系幼苗清除H2 O2 能力降低 ,限制了叶片通过Mehler反应耗散过剩光能 ,防御光破坏作用的发挥 ;光抑制的发生与活性氧的积累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渗透胁迫 光合作用抑制 活性氧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理设计光系统Ⅱ抑制剂研究(Ⅲ)——3-(4-氯苄胺基)-2-氰基-3-烷基丙烯酸酯类光合作用抑制剂的CoMFA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华银 陆荣健 +1 位作者 杨华铮 来鲁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80-1782,共3页
在除草剂的分子设计中,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的研究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即希尔反应)抑制活性较高[1,2].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对希尔反应抑制活性的影响均很... 在除草剂的分子设计中,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的研究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对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即希尔反应)抑制活性较高[1,2].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对希尔反应抑制活性的影响均很显著.因此,对这类抑制剂进行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FA 光系统Ⅱ 抑制 光合作用抑制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苄(基)腺嘌呤和抗坏血酸对渗透胁迫时杨树光合作用光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冯玉龙 马永双 冯志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33-2236,共4页
研究了 6 BA和AsA对渗透胁迫时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光抑制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渗透胁迫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Pn)和表观量子效率 (AQY)降低 ,光合作用光抑制加剧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研究了 6 BA和AsA对渗透胁迫时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光抑制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渗透胁迫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Pn)和表观量子效率 (AQY)降低 ,光合作用光抑制加剧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活性降低 ,O-·2 产生加快 ,H2 O2 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 .6 BA和AsA预处理使胁迫时叶片SOD和APX活性升高 ,O-·2 生成减少 ,H2 O2 和MDA含量降低 ,同时缓解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相关分析表明 ,杨树叶片活性氧水平和MDA含量与Pn和AQY呈负相关 .胁迫时杨树叶片活性氧的积累与光合作用光抑制有一定关系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渗透胁迫 光合作用抑制 活性氧保护酶6-BA A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活性氧代谢对渗透胁迫时杨树光合作用光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玉龙 张亚杰 朱春全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1-459,共9页
根系受渗透胁迫时杨树 (Populus× euramericana cv.‘N30 16’)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 ,出现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O- ·2 产生加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H2 O2 生成增加 ;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根系受渗透胁迫时杨树 (Populus× euramericana cv.‘N30 16’)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 ,出现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O- ·2 产生加快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H2 O2 生成增加 ;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 ,H2 O2 清除减少 ,活性氧代谢平衡受到破坏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胁迫时用O- ·2 诱导剂百草枯 (PQ)或 SOD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盐 (DDTC)处理使叶片中活性氧和 MDA含量升高 ,光抑制加剧 ;以抗氧化剂抗坏血酸 (As A)处理使胁迫时叶片 O- ·2 生成减少 ,保护酶活性升高 ,H2 O2 和 O- ·2 的水平降低 ,膜脂过氧化受到抑制 ,MDA含量降低 ,同时缓解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相关分析表明光合作用与活性氧代谢有极显著的关系。推测胁迫时杨树光抑制的发生与活性氧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 渗透胁迫 光合作用抑制 百草枯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盐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中光合作用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理 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2期25-28,共4页
文章阐述了除草剂中的几类光合作用抑制剂,其抑制途径与作用机理,以及除草剂中光合作用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光合作用 除草剂 光合作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灭草松最低有效使用剂量的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秀梅 王连霞 +4 位作者 郑旭 刘洋 王立达 武琳琳 迟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55-59,6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大豆田苗后茎叶化学除草,在大豆苗后杂草2~4叶期茎叶喷施不同剂量的480g·L^(-1)灭草松水剂,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大豆及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光合率进行测定,确定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灭草松最低有效使用剂量... 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大豆田苗后茎叶化学除草,在大豆苗后杂草2~4叶期茎叶喷施不同剂量的480g·L^(-1)灭草松水剂,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大豆及一年生阔叶杂草的光合率进行测定,确定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灭草松最低有效使用剂量。结果表明:灭草松对一年生阔叶杂草表现快速防除效果,一般在施药后5~10d杂草即干枯死亡,其中对刺蓼、苘麻表现非常敏感,对藜表现一般敏感,对反枝苋表现不敏感。当杂草的光合率值低于20%时,灭草松对杂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大于90%,杂草得到有效防控;当光合率值高于40%时,灭草松对杂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低于60%,杂草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使杂草的光合率低于20%,而对作物的光合率高于70%的剂量即为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的最低有效使用剂量。以一般敏感杂草藜(2~4叶龄)为基准,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灭草松的最低有效使用剂量为600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抑制型除草剂 灭草松 最低有效使用剂量 光合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1蛋白结构的光合作用抑制剂化合物库的组合合成 被引量:6
9
作者 喻爱明 杨华铮 +2 位作者 刘华银 马翼 张政朴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在所搭建的光合系统Ⅱ (PSⅡ )D1蛋白与先导化合物———氢化脲嘧啶相互作用的复合模型基础上 ,采用固相有机合成的方法平行合成了 8个氢化脲嘧啶类似物 5 ,并用FTIR跟踪了该固相反应 .丙烯酸 (酰氯 )与Wang树脂 1作用得到固载的丙烯酸... 在所搭建的光合系统Ⅱ (PSⅡ )D1蛋白与先导化合物———氢化脲嘧啶相互作用的复合模型基础上 ,采用固相有机合成的方法平行合成了 8个氢化脲嘧啶类似物 5 ,并用FTIR跟踪了该固相反应 .丙烯酸 (酰氯 )与Wang树脂 1作用得到固载的丙烯酸酯 2 ;2与伯胺经Micheal加成反应生成仲胺 3;随后与异氰酸酯加成得到脲 4;4在酸催化下从树脂上解离的同时关环 ,从而得到氢化脲嘧啶 5 .产物 5的结构经1HNMR ,HPLC和MS所证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取代基 ,组合合成了含 9种氢化脲嘧啶的小化合物库 ,它们的结构经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蛋白 光合作用抑制 化合物库 组合合成
原文传递
生物合理设计光系统Ⅱ抑制剂研究(Ⅱ)3-苯甲氨基-2-氰基-3-甲硫基丙烯酸乙酯的晶体及分子结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华银 扬光富 +3 位作者 陆荣健 谭惠芬 杨华铮 来鲁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99-902,共4页
合成了具有良好光合作用抑制活性的标题化合物,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顺反构型,阐明了苯环与氨基间亚甲基对化合物抑制活性的重要作用,解释了氨基氢与酯羰基氧间没有形成氢键的原因.
关键词 PSⅡ抑制 光合作用抑制 丙烯酸酯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尔反应测定中新型抑制剂活性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惠芬 刘华银 杨华铮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关键词 光合作用抑制 希尔反应 活性鉴定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抑制条件下水稻籼粳亚种及其正反交F_1杂种的PSⅡ光化学效率和CO_2交换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季本华 焦德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5期508-514,共7页
测定了水稻(OryzasativaL.)不同正反交组合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D1蛋白量、叶绿素a荧光、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速率(PR)、RuBPCase/Oase活性,并对RuBPCase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 测定了水稻(OryzasativaL.)不同正反交组合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D1蛋白量、叶绿素a荧光、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速率(PR)、RuBPCase/Oase活性,并对RuBPCase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光抑制条件下粳(japonica)亚种中D1蛋白净降解少,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光化学效率高,表现耐光抑制,而籼(indica)亚种则相反,籼、粳正反交F1的上述指标介于双亲值之间且偏向其母本。进一步观察它们的CO2交换特点,所有基因型水稻PR保持稳定、PN降低,因而PR/PN增加。与耐光抑制的粳亚种相比,对光抑制敏感的籼亚种中PN降低较多、PR/PN增加较多。正反交F1杂种的PR/PN介于双亲值之间且偏向其母本。CO2交换的关键酶RuBPCase/Oase活性和RuBPCase动力学参数没有变化且在基因型间无差异。相关分析表明,D1蛋白量与Fv/Fm、PR/P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1和-0.9768。看来,质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籼粳杂种稻光抑制特性及其生理遗传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Ⅱ光化学效率 光呼吸 光合作用抑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述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修兰 徐师华 《农机推广》 2000年第3期17-17,共1页
近20年~30年来国内外在设施栽培中已将CO<sub>2</sub>施肥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其用量是大气含量的2倍~5倍,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对各种蔬菜作物品质,如CO<sub>2</sub>浓度对淀粉的物质生产、维生素C... 近20年~30年来国内外在设施栽培中已将CO<sub>2</sub>施肥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其用量是大气含量的2倍~5倍,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对各种蔬菜作物品质,如CO<sub>2</sub>浓度对淀粉的物质生产、维生素C、蛋白质、粗脂肪、叶绿索含量等的影响,已引起种植者的普遍关注。现综合有关资料评述CO<sub>2</sub>浓度增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1.CO<sub>2</sub>与淀粉等物质生产的关系叶片在高CO<sub>2</sub>浓度下长时间曝光,会使叶片同化作用过剩而抑制光合作用。通过试验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品质 设施栽培 叶片组织 长时间 抑制光合作用 同化作用 试验观察 种植者 国内外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生理性蕾铃脱落及防治
14
作者 周伯瑜 黄文 杨海月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3期10-11,共2页
预防生理性蕾铃脱落.对棉花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棉花蕾铃脱落率达70%左右,其中,生理性脱落约占70%。若能减少到50%,棉花便可增产一倍。 一、棉花蕾铃脱落的生理原因: 1.光照不足 地肥株密,氮多,磷钾少.造成植株疯长或长期阴雨,使全... 预防生理性蕾铃脱落.对棉花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棉花蕾铃脱落率达70%左右,其中,生理性脱落约占70%。若能减少到50%,棉花便可增产一倍。 一、棉花蕾铃脱落的生理原因: 1.光照不足 地肥株密,氮多,磷钾少.造成植株疯长或长期阴雨,使全田郁闭,光照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铃脱落 生理性 棉花 生长发育 生长调节剂 花粉生活力 呼吸强度 棉铃虫 抑制光合作用 蕾铃脱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toinhibition in Shaded Cotton Leaves After Exposing to High Light and the Time Course of Its Restoration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兴洪 邹琦 王玮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emission, pigment composition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hade-grown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plants were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suddenly exposing to full sunlight and at regular 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emission, pigment composition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hade-grown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plants were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suddenly exposing to full sunlight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re after within 15 d. Photoinhibition occurred in shade-grown cotton leaves immediately after exposed to full sunlight.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 F-v/F-m and PhiPS II, which reflect the efficiency of PS II,obviously decreased in shade-grown leave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ull sunlight-grown leaves. On the contrary, F-o value was sharply increased. Neither of these parameters could completely recover till next morning. The photoinhibition was chronic and continued for about 4 d, while the F-v/F-m 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 P-n) continued to decline, then began to increase gradually 6 d later and turned stable after 10 - 12 d, appearing as an acclimation phenomenon. However, the final value of F-v/F-m and P-n did not reach the level as in those leaves grown in the full sunlight ever before. The final P-n was higher by 60% than that before exposure, but lower for more than 40% than that of the full sunlight-grown leaves. The most notable response of chloroplast pigment composition was a pronounced increase in the pool size of carotenoids in xanthophyll cycle over a period of 3 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shade-grown cotton seedlings were suddenly transferred to the full sunlight, the decline of F-v/F-m and P-n might associate with the damage of the PS II reaction center. During the light acclimation, photoprotective mechanisms such as the xanthophyll cycle-dependent energy dissipation were increased, so that photodamage in leaves transferred from low to high light might be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typium hirsutum SHADING PHOTOINHIBITION PHOTOPROTECTION xanthophyll cy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_2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f Transgenic Rice with C_4 Genes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雪清 焦德茂 +1 位作者 迟伟 古森本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05-412,共8页
The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sis of phosphoeno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pyrurate dikinase (PPDK), NADP-malic enzyme (NADP-ME) and PPDK+PEPC transgenic rice (Oryza saltiva L.) plant to light, temperature, CO 2 and t... The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sis of phosphoeno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pyrurate dikinase (PPDK), NADP-malic enzyme (NADP-ME) and PPDK+PEPC transgenic rice (Oryza saltiva L.) plant to light, temperature, CO 2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under photoinhibi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s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in which the light-saturated point of PEPC and PPDK+PEPC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200 μmol·m -2·s -1 higher than that of untransformed rice and the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s were 51.6% and 58.5% respectively. The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of PEPC transgenic rice plant increased by 49.3% and the CO 2 compensation point decreased by 26.2% than that of untransformed ri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35 ℃),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PEPC transgenic rice plant was higher over 17.5% than that of untransformed rice. 2. On the 8th day after photoinhibition treatment, the PS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F v/F m)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of PEPC and PPDK+PEPC transgenic rice plants decreased by about 20%-30% while th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30%. But F v/F m and qP of untransformed rice decreased by over 50% while qN increased by less than 10%.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ere more tolerant to photo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rice phosphoeno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pyruvate Pi dikinase (PPDK) 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扶江 贲桂英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24,共6页
紫外线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①侯扶江(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贲桂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ADVANCESINTHESTUDYONEFFECTSOFULTRAVIOLE... 紫外线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①侯扶江(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贲桂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ADVANCESINTHESTUDYONEFFECTSOFULTRAVIOLETBRADIATIONONP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B辐射 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影响研究 植物生长 核酸和蛋白质 光受体 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环境因子 植物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药害症状、药害原因与安全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玉聚 张德胜 张俊涛 《农化新世纪》 2004年第3期19-22,共4页
除草剂的防治对象是与作物很相近的杂草,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正确的施药技术条件下,才能保证良好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除草剂药害的早期诊断和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原因分析,是除草剂应用... 除草剂的防治对象是与作物很相近的杂草,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正确的施药技术条件下,才能保证良好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除草剂药害的早期诊断和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原因分析,是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只有研究药害、认识药害、把握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药害 生长调节剂 光合作用抑制 氨基酸生物合成抑制 脂肪生物合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用扑草净灭草 被引量:1
19
《山西林业》 1998年第1期19-19,共1页
怎样用扑草净灭草扑草净是内吸传异型除草剂。用药后被植物叶片吸收到体内,破坏了植物的细胞组织,抑制光合作用,使其不能制造养分枯干而死。对马唐、狗尾草、藜、牛毛草、看麦娘、鸭舌草等多种浅根性杂草灭生性极强,对深根性杂草也... 怎样用扑草净灭草扑草净是内吸传异型除草剂。用药后被植物叶片吸收到体内,破坏了植物的细胞组织,抑制光合作用,使其不能制造养分枯干而死。对马唐、狗尾草、藜、牛毛草、看麦娘、鸭舌草等多种浅根性杂草灭生性极强,对深根性杂草也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针叶树苗木尤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草净 针叶树苗木 深根性杂草 杂草灭生 抑制光合作用 除草剂 施用方法 抑制生长 植物叶片 红松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播作物滥用除草剂的症状和问题
20
作者 沈秋兴 《世界农业》 1981年第4期59-62,49,共5页
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决定除草剂的效果好坏,也包含着对于作物伤害的可能性。本文将阐述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情况,其中包括降雨、温度、相对湿度、管理因素(种植深度、种植时间、施药时间、土地平整情况)、田间杂草种类,并说明从作物中获... 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决定除草剂的效果好坏,也包含着对于作物伤害的可能性。本文将阐述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情况,其中包括降雨、温度、相对湿度、管理因素(种植深度、种植时间、施药时间、土地平整情况)、田间杂草种类,并说明从作物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所需化学药剂的剂量和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麦草畏 抑制光合作用 阿特拉津 化学药剂 大豆 三氮苯类除草剂 苯氧基类除草剂 症状 赛克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