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输血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席玲霞 朱文龙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对输血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66例需输血治疗患者,根据DAT结果分为DAT阳性组(n=35)和DAT阴性组(n=31),均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比较2组输血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对输血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2023年1月—2024年2月收治的66例需输血治疗患者,根据DAT结果分为DAT阳性组(n=35)和DAT阴性组(n=31),均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比较2组输血治疗效果、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DAT阳性组不同分型(IgG、C3d、IgG+C3d)间输血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b、RBC、Hct水平。结果:DAT阳性组输血治疗总有效率(60.00%)低于DAT阴性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DAT阳性组Hb[(64.05±9.12)g/L]、RBC[(2.85±0.83)×10^(12)/L]及Hct[(19.47±2.87)%]水平均低于DAT阴性组[(73.11±9.85)g/L、(3.39±1.02)×10^(12)/L、(21.5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阳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高于DAT阴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d与IgG+C3d阳性患者输血治疗总有效率均为85.71%,高于IgG阳性患者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AT阳性分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前后Hb、RBC、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T阳性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DAT阳性患者输血治疗效果与相关抗体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麟凤 庄健美 +4 位作者 张金荣 刘璇 陈岩 潘纪春 姜德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临床DAT阳性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或红细胞输血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27 382例次行DAT...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临床DAT阳性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或红细胞输血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27 382例次行DAT检测的患者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抗生素使用、红细胞输注、DAT阳性强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7 382人次患者进行了DAT检测,DAT阳性患者5 745人次(20.98%)。将不同DAT强度患者按男、女分组后做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男性DAT+强度高于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764 704.5,P<0.001)。将DAT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18岁组、18~60岁组和>60岁组)后做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DAT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4,P<0.001),<18岁组和>60岁组DAT阳性强度高于18~60岁组。不同临床诊断之间分析结果显示DAT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的DAT阳性强度分布不同,使用抗生素组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U=1 853 921.5,P<0.001)。红细胞输注组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U=3 315 953.5,P<0.001),但多次红细胞输注并未引起DAT阳性强度变化(U=108 911.5,P=0.68)。结论:在DAT阳性患者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抗生素的应用、红细胞输注等均影响其DAT阳性强度,多次红细胞输注未见引起DAT+强度变化,临床上对DAT阳性强度较高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及进行红细胞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阳性强度 生素 红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型分析系统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自强 杨光 孙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比较2种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随机选择500例患者标本,用强生ORTHO Auto Vue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和爱康Aigel300与江阴力博卡组成的血型系统分别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最后... 目的比较2种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随机选择500例患者标本,用强生ORTHO Auto Vue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和爱康Aigel300与江阴力博卡组成的血型系统分别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最后用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进行验证,分析比较2台血型系统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仪器性能。结果强生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假阳性率为8.98%,未发现假阴性标本。爱康Aigel300与江阴力博卡血型系统,假阴性率为30.6%,假阳性率2.25%,经分析2台仪器检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台全自动血型系统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中,强生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仪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天为 苏日娜 +1 位作者 李玮馨 索菲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04-504,共1页
目的输血前实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检查,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 目的输血前实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检查,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阳性标本和抗体特异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在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相应的检测,其中共有4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0%;其中2例为抗-C型、1例抗-JKa型、1例抗-E型、1例抗-c型。抗人球蛋白实验之中,21例阳性,阳性率为1.05%。其中19例患者为IgG型抗体,5例C3型抗体,8例患者为IgG+C3型抗体。结论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人球蛋白实验十分有必要,有效的保障了用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机率,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不规则 筛查 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临床研究
5
作者 尹雄 全健 柴方秀 《健康之家》 2023年第9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48例)进行分析,所有参加者接受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DAT阳性、血型鉴定、交叉...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48例)进行分析,所有参加者接受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DAT阳性、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分析交叉配血不合格处理结果。结果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中W+-2凝集97.92%。ABO阳性和阴性血型不一致占79.17%;红细胞自身血清总含量占60.42%;通过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确定血型为A型、B型、0型、AB型的Rh阳性依次为12:11:8:8例。所有参照者配血不合格38例,其中主、次侧均为阳性反应19例,主侧阳性和次侧阴性反应12例,主侧阴性和次侧阳性反应7例。配血不合格原因为冷凝集有15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7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有17例。接受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交叉配血相合31例,交叉配血不合7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乙醚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均可作为血型鉴定和交又配血的鉴定方法,为直接抗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血型鉴定奠定了有利条件,有效提高临床交叉配血相合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阳性 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
原文传递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对交叉配血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素芳 张烨 +3 位作者 张磊 刘凯 许志远 刘亚庆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对患者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医院送检的8例抗体筛选阴性、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标本,采用试管法检测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血浆中抗-A、抗-B,热放散试...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对患者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医院送检的8例抗体筛选阴性、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标本,采用试管法检测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血浆中抗-A、抗-B,热放散试验,用Liss/Coombs卡检测放散液。结果患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5例A型和2例AB型患者血浆中检测到抗-A,1例B型患者血浆中检测出抗-B,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且都与同型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不合。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制剂中含有的ABO血型抗体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血型鉴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 交叉配血 热放散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抗阳性导致配血不合的快速处置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国常 张芸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5-696,共2页
临床上,导致交叉配血阳性的原因有很多,患者自身红细胞DAT阳性是最为常见的原因。由于交叉配血不合,导致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能及时输上合格的血液,而延误抢救与治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此类患者的配血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寻... 临床上,导致交叉配血阳性的原因有很多,患者自身红细胞DAT阳性是最为常见的原因。由于交叉配血不合,导致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能及时输上合格的血液,而延误抢救与治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此类患者的配血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寻找到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交叉配血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树法 赵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20,共3页
除传统的抗人球蛋白实验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也是常见的用于检测ABO血型抗体的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ABO 抗人球蛋白实验 流式细胞术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冯倩 张晓娟 +4 位作者 马春娅 关小珍 付丽辉 于洋 汪德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3期8218-8220,共3页
探讨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采用Capture-R技术对609例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与微柱凝胶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不一致的标本用经典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609例标本中Capture-R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 探讨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采用Capture-R技术对609例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与微柱凝胶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不一致的标本用经典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609例标本中Capture-R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3%(27/609)和3.28%(20/609),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77.78%(21/27)和100.00%(20/20),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了微柱凝胶法水平,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交叉配血技术,而且处理样本具有高通量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实验 Capture-R法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温自身抗体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分析
10
作者 钟俊杰 李仲廷 +3 位作者 苏慧兰 李交 夏全友 廖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3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掌握温自身抗体血清学特点,寻找合理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对11例温自身抗体输血前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ABO正反定型不符,排查自身抗体中混合意外抗体的方法。结果检出2例ABO正反定型不符,5例存在意外抗体,其中1例不能... 目的掌握温自身抗体血清学特点,寻找合理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对11例温自身抗体输血前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ABO正反定型不符,排查自身抗体中混合意外抗体的方法。结果检出2例ABO正反定型不符,5例存在意外抗体,其中1例不能鉴定特异性。结论酸放散实验可降低直抗强阳性对ABO正定型的干扰,自身吸收实验可降低自身抗体对ABO反定型和意外抗体检测的干扰,三级保障体系可应用于温自身抗体患者配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睿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1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例(1.06%),... 目的探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例(1.06%),其中有5例同时检测出抗D、抗C两种不规则抗体。在12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5例患者有输血史,7例有妊娠史。结论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正确相适合的血液输注,受血前需要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的必查项目,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 输血反应 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抗阳性引起微柱凝胶配血次侧不合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云 杜喆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引起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的1856例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9例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结果159例...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引起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的1856例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9例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结果159例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的患者中,DAT阳性140例(88.05%),假凝集4例(2.51%),供血者抗体筛查阳性10例(6.29%),标本错误3例(1.89%),凝胶微孔干涸2例(1.26%)。结论DAT阳性是引起MGT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在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中应尽量减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微柱凝胶法 配血 次侧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7例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列海涛 叶水军 谭泳泉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收集增城地区8家医院1217例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抗体分布情况,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Tube Liss-IAT试管法和DiaMed-ID凝胶卡法对样本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敏感性差异。结果共有72例... 目的收集增城地区8家医院1217例输血患者意外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抗体分布情况,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Tube Liss-IAT试管法和DiaMed-ID凝胶卡法对样本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敏感性差异。结果共有72例样本抗体筛选阳性,Tube Liss-IAT试管法检出意外抗体65例,DiaMed-ID凝胶卡法检出意外抗体70例,检出率分别为90.3%和97.2%(P>0.05)。结论意外抗体以Rh抗体居多,凝胶方法敏感性高于试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实验 意外 体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探讨及临床意义分析
14
作者 王丹婷 龙红惠 +1 位作者 牛迎迎 黄春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且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标本,开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开展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且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标本,开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检测,DAT阳性者进行酸放散试验,并对放散液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DAT阴性者做献血者抗体筛查或复查次侧配血。部分DAT阳性输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和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筛选交叉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并评估输血疗效。结果380例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中,患者DAT阳性372例(占97.89%),酸放散试验后放散液抗体筛查结果为364例全阴(占97.85%),6例全阳(占1.61%)且无格局,抗体鉴定仍为全阳无格局,2例疑似有反应格局(占0.54%),但经抗体鉴定后未检测出特异性抗体,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未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输血疗效。DAT阴性中献血者抗筛阳性4例(占1.05%),凝胶卡异常1例(占0.26%)。人为操作错误2例(占0.52%),假凝集1例(占0.26%)。结论微柱凝胶法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几乎无影响,绝大多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原因在于患者DAT阳性,少量由人为操作错误、假凝集或凝胶卡异常等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输血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技术提高血型相容性检测效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光明 王保龙 +3 位作者 完晓菊 王敏 周建华 廖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探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能否满足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实验要求。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盐水介质法分别检测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系列稀释液各16份与相... 探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能否满足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实验要求。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盐水介质法分别检测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系列稀释液各16份与相应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强度;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分别检测IgG类抗D稀释液各16份与RhD阳性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强度;再比较分析微柱玻璃珠法与传统对照实验的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法对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69.8、1∶33.4、1∶1448.1、1∶139.6和1∶32.0;盐水介质法的相应灵敏度分别为1∶16.7、1∶16.6、1∶430.5、1∶34.9和1∶9.9。2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gM类抗C、抗c、抗D、抗E及抗e的t值分别为14.38、5.48、10.25、12.65和9.59,p均<0.05)。对于IgG类抗D微柱玻璃珠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980.6、1∶181.0和1∶304.4,三种检测方法间灵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15,p<0.01)。结论: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将其用于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玻璃珠技术 全自动血型系统 配血分析系统 血型相容性 抗人球蛋白实验 凝聚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石家庄地区DAT阳性回退血液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静 王阳 +4 位作者 王立芹 高霞 时卉丽 孟宇 霍宏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回退至本中心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红细胞类血液产品的信息,探寻减少血液产品报废率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分析本中心2018~2020年因DAT阳性回退的红细胞类血液产品,根据献血码查找... 目的分析回退至本中心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红细胞类血液产品的信息,探寻减少血液产品报废率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分析本中心2018~2020年因DAT阳性回退的红细胞类血液产品,根据献血码查找采血时间、回退医院,献血者性别、献血次数及DAT阳性分型实验结果等数据信息,录入至统计软件SPSS 17.0,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和Pearson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8、2019、2020年DAT阳性退血的红细胞产品报废率分别占当年红细胞采集量的0.15‰、0.32‰、0.26‰。经本中心实验室再鉴定总符合率为89.94%;2)按回退医院分析,二甲医院回退阳性符合率为78.26%;三甲医院回退阳性符合率为9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三甲医院DAT阳性血液回退符合率高于二甲医院;3)不同月份采集的血液中退回的DAT阳性血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女性献血者DAT阳性血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初次献血者高于2次及固定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献血者DAT阳性血液分型显示主要为IgG型不完全抗体导致。结论为了降低此类血液产品的报废率,应加强采血前征询,鼓励健康男性进行无偿献血,增加固定献血者比例,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二级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确保临床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 献血者 血液回退 报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分析及临床输血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邬文婧 练正秋 许基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7月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MGT交叉合血情况,分析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 1737例输...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7月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MGT交叉合血情况,分析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 1737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合血次侧不合93例,且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均为阳性。结论对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患者,应分析DAT阳性可能的原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抗体筛选结果、有无输血史、是否发生过输血不良反应、是否急诊输血、是否长期反复输血等方面,选择适合血液品种,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交叉合血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华 王恩波 李兴华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7-268,2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5年1-7月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分析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配血次侧不...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5年1-7月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分析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并探讨临床输血策略。结果:1 221例输注红细胞成分的患者中,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69例。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57例,假凝集5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例,加样错误3例,微柱凝胶干涸2例。结论:由DAT阳性导致的次侧配血不合,在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贫情况后,可以考虑给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假凝集、凝胶孔干涸、加样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次侧配血不合,可在加强配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中减少或杜绝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和输血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园园 苏奶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输血策略。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MGT交叉配血出现次侧不合的169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出现MGT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输血的处理方法。结果 169例中,受血者直接...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输血策略。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MGT交叉配血出现次侧不合的169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出现MGT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输血的处理方法。结果 169例中,受血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160例(94.6%);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3例(1.8%);假凝集3例(1.8%);微柱凝胶孔干胶或产生气泡3例(1.8%)。结论 MGT交叉配血实验中,影响次侧不合的因素包括受血者DAT阳性、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假凝集、微柱凝胶卡干胶或产生气泡等,受血者DAT阳性是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找出次侧不合的原因,根据安全输血的原则,为临床提供最佳输血策略。为了避免异体输血的隐患和风险,提倡临床自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次侧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安全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抗体免疫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一例报告
20
作者 刘蓉霞 柴雪梅 +3 位作者 杨海阳 安娜 蒲晶淼 车骝强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低频抗原抗体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探讨产妇血清中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免疫史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判断是否存在由低频抗体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症。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 目的:通过分析1例低频抗原抗体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探讨产妇血清中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免疫史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判断是否存在由低频抗体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症。方法: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游离放散等实验。结果:我实验室目前只检出1例低频抗体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此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与父亲红细胞发生凝集的低频抗体,证实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低频抗原抗体免疫造成。结论:对于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实验室检测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呈阳性,产妇不规则抗体阴性或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患儿红细胞上不含对应抗原的病例,应进一步扩大血型血清学检测范围,判断是否存在由低频抗原抗体免疫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症,能及时为患儿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 新生儿溶血症 血型 血清学 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 红细胞放散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