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溶血分光光度法测定抗体形成细胞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康生 董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9-179,共1页
溶血分光光度测定(QHS)法是常用的抗体形成细胞功能测定法,它具有灵敏、稳定、客观等优点。QHS全量法在试管内进行,抗体产生细胞、补体和SRBC(绵羊红细胞)用量各为1.0ml,总体积3.0ml,用量较大及检测不便是... 溶血分光光度测定(QHS)法是常用的抗体形成细胞功能测定法,它具有灵敏、稳定、客观等优点。QHS全量法在试管内进行,抗体产生细胞、补体和SRBC(绵羊红细胞)用量各为1.0ml,总体积3.0ml,用量较大及检测不便是全量QHS法的不足之处。我室将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分光光度法 测定 抗体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检测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栾怡 于修平 +2 位作者 赵蔚明 周亚滨 齐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ELISPOT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并观察HPV16L1蛋白疫苗接种小鼠诱发体液免疫的效应。方法:将HPV16L1抗原或抗鼠IgG的俘获抗体包被在预先贴有硝酸纤维素膜的培养板微孔内,取被HPV16L1蛋白疫苗...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ELISPOT方法,用于检测和评价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的功能,并观察HPV16L1蛋白疫苗接种小鼠诱发体液免疫的效应。方法:将HPV16L1抗原或抗鼠IgG的俘获抗体包被在预先贴有硝酸纤维素膜的培养板微孔内,取被HPV16L1蛋白疫苗免疫的鼠脾细胞,经HPV16L1抗原刺激后加到微孔内,已固定的抗原/抗体可与细胞分泌出的抗体结合。再加入RAM-HRP标记的羊抗鼠IgG和沉淀性废物溶液(DAB),可在有HPV16L1特异抗体产生细胞的位置产生棕褐色的斑点,每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细胞。同时ELISA法检测血清与脾细胞上清液中HPV16L1特异性IgG水平。结果:免疫组HPV16L1特异性抗体生成细胞的频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LISPOT法较ELISA法更灵敏,HPV16L1疫苗可有效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 HPV16L1疫苗 抗体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к-硒化卡拉胶对免疫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罗修 贾永锋 +1 位作者 干翠宝 曹致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14-618,共5页
硒化卡拉胶是一个新的含硒有机化合物。本文主要观察它对环磷酰胺引致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细胞(PF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细胞数。硒化卡拉胶2或12 mg/kg po qd×20... 硒化卡拉胶是一个新的含硒有机化合物。本文主要观察它对环磷酰胺引致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细胞(PF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形成细胞数。硒化卡拉胶2或12 mg/kg po qd×20~40可明显刺激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或抗体形成细胞,但大剂量硒化卡拉胶(72 mg/kg)不能显示稳定的刺激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反而转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卡拉胶 淋巴细胞增殖 抗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力竭性游泳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樊晓飞 李良菊 +2 位作者 马斌 丁建霞 成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6-528,共3页
探讨甘氨酸补充对一次力竭性运动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力竭性游泳运动组(E),甘氨酸补充后力竭性游泳组(Gly+E),甘氨酸补充对照组(Gly),静息正常对照组(S),每组8只。在Gly+E、Gly组补充甘氨酸,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 探讨甘氨酸补充对一次力竭性运动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力竭性游泳运动组(E),甘氨酸补充后力竭性游泳组(Gly+E),甘氨酸补充对照组(Gly),静息正常对照组(S),每组8只。在Gly+E、Gly组补充甘氨酸,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4周后,E组和Gly+E组均做力竭性游泳运动。实验前5天用SRBC免疫小鼠,采用定量溶血测定法(QHS)测定小鼠脾脏内抗体形成细胞溶解SRBC的能力;用微量凝集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抗SRBC抗体的效价;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与E组比较,Gly+E组的力竭性游泳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E组和S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低于GLY组和GLY+E组(P<0.01)。在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测定试验中观察到,E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Gly+E组显著高于E组和S组,但低于Gly组(P<0.01)。E组和S组胸腺指数低于其他各组,但P>0.05;脾脏指数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氨酸预补充可提高力竭性游泳运动的最大操作能力;力竭性游泳运动降低血清中抗体效价,抗体形成细胞亦减少,甘氨酸预补充可对抗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力竭性游泳 抗体 抗体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刺激小鼠抗体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伟宏 龚守良 刘树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本研究检测了单次X射线和连续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抗体形成反应、胸腺细胞氚标胸腺嘧啶( ̄3H-TdR)自发掺入率、脾细胞白介素-2(IL-2)形成和脾脏抑制性T细胞(Ts)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次X射线照射75m... 本研究检测了单次X射线和连续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脏抗体形成反应、胸腺细胞氚标胸腺嘧啶( ̄3H-TdR)自发掺入率、脾细胞白介素-2(IL-2)形成和脾脏抑制性T细胞(Ts)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次X射线照射75mGy后,免疫小鼠抗体形成反应增强,胸腺细胞自发增殖能力增高,脾细胞IL-2形成增多,而脾脏和胸腺中抑制性T细胞功能未见改变。连续γ射线照射累积65mGy所得结果与单次X射线照射相似。说明低剂量辐射对抗体形成的刺激作用并非由于Ts功能减弱所致,而可能和辅助性T细胞(T_H)的激活及IL-2形成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抗体形成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灵芝对抗体形成细胞及变态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罗修 盛惊州 +2 位作者 薛迎旦 殷小兵 黄维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14,共5页
日本灵芝不同制剂10~1000μg/ml在试管内对小鼠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有明显抑制作用。整体给药125及500mg/kg,po qd×4能显著抑制小鼠脾脏内PFC数。灵芝500mg/kg po与环磷酰胺10mg/kg ip的抑制效率相仿。对2,4-二硝基氯苯(DNOB)... 日本灵芝不同制剂10~1000μg/ml在试管内对小鼠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有明显抑制作用。整体给药125及500mg/kg,po qd×4能显著抑制小鼠脾脏内PFC数。灵芝500mg/kg po与环磷酰胺10mg/kg ip的抑制效率相仿。对2,4-二硝基氯苯(DNOB)引起小鼠接触性皮炎、绵羊红细胞(SRBC)引起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以及卵蛋白引起的兔子Arthus反应,灵芝均有抑制效果。对反应素引起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灵芝亦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但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形成细胞 接触性皮炎 迟发型变态反应 ARTHUS反应 灵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强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实验研究 细胞作用 抗体形成 小鼠 黄芪 722分光光度计 BECKMAN 绵羊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免疫后家猫抗体形成细胞发育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8
作者 杨翔 柳光宇 +2 位作者 朴春艳 陈建秀 郑一守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4-580,共7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作为抗原 ,与福氏佐剂一起对家猫进行二次免疫 ,追踪淋巴结中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并与已建立的细胞发育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二次免疫后 2~ 3d ,淋巴结的皮、髓两区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细胞 .免疫后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作为抗原 ,与福氏佐剂一起对家猫进行二次免疫 ,追踪淋巴结中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并与已建立的细胞发育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二次免疫后 2~ 3d ,淋巴结的皮、髓两区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细胞 .免疫后 7~ 9d两区阳性细胞连成一片 ,数量达到高峰 .随后两区阳性细胞数下降 .早期阳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 ,高峰期则以前浆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且各种类型细胞均匀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形成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发育动力学模型 家猫 二次免疫 淋巴结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因子Ⅷ抗体形成7例
9
作者 杜欣 林伟 +2 位作者 黄梓伦 曾淑燕 余展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因子Ⅷ抗体形成 自发性出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维生素对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糜漫天 陈东升 杨家驹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单独一种维生素缺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维生素缺乏一般不会单独发生,为此本实验研究了维生素A、E、B_2、B_6及叶酸供给不足(1/3生理需要量)、加倍补充(2倍和3倍生理需要量)后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复合效应。动物喂养6... 单独一种维生素缺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维生素缺乏一般不会单独发生,为此本实验研究了维生素A、E、B_2、B_6及叶酸供给不足(1/3生理需要量)、加倍补充(2倍和3倍生理需要量)后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复合效应。动物喂养6周(不足纠正组喂8周),结果显示,不足组抗体形成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2倍、3倍组则显著升高,不足组补充正常量维生素后,抗体形成细胞升高超过对照组,与2倍量组无显著差异;另外,该几种维生素对肝脏RNA、脾脏DNA、RNA及肝脏蛋白质均有明显影响,且抗体形成细胞的变化与核酸、蛋白质含量改变相平行,提示后者可能是维生素作用于体液免疫系统的生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抗体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11
作者 张广学 雷志明 +2 位作者 洪舜华 陈景武 李佩贤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9-31,共3页
观察不同时间内一次腹腔注射苯并(a)芘(B(a)P)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PFC),体重及免疫器官(脾、胸腺)的影响,结果实验各组对PFC都有抑制作用,50mg/kg(d_(-1))组的抑制率尤为明显,对体重及免疫器官均有影响,尤以胸腺为甚。认为对从事化学毒... 观察不同时间内一次腹腔注射苯并(a)芘(B(a)P)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PFC),体重及免疫器官(脾、胸腺)的影响,结果实验各组对PFC都有抑制作用,50mg/kg(d_(-1))组的抑制率尤为明显,对体重及免疫器官均有影响,尤以胸腺为甚。认为对从事化学毒物作业工人进行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毒物对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类 抗体形成细胞 胸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形成细胞发育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正兰 郑一守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295-303,共9页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次免疫后2、3、5、8和10天豚鼠腘淋巴结中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按照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抗体阳性反应特征,可将它们分为四类细胞:(1)Ⅰ类细胞(淋巴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很少,...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次免疫后2、3、5、8和10天豚鼠腘淋巴结中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按照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抗体阳性反应特征,可将它们分为四类细胞:(1)Ⅰ类细胞(淋巴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很少,核周腔呈阳性反应,细胞质中有大量均匀分布的阳性颗粒;(2)Ⅱ类细胞(前浆细胞),核质比减低,有的核偏位,胞质中出现大量颗粒状短或棒状阳性反应物,其中有一些呈平行排列;(3)Ⅲ类细胞(前浆细胞),胞质中显示大量平行排列的阳性反应物;(4)Ⅳ类细胞(浆细胞),胞质中平行排列的阳性反应物连结成网状。根据细胞的形态以及胞质中阳性反应物从颗粒状、短棒状到平行排列的片层和连结成网状的变化,显示出从淋巴细胞经前浆细胞发育为成熟浆细胞,不断合成并累积抗体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形成细胞 发育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哺乳动物抗体形成细胞发育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安娜 陈轶玉 +3 位作者 骆骏 张发良 刘宇峰 郑一守 《交通医学》 1995年第4期7-9,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了一次、二次免疫后家兔、大鼠和小鼠腘淋巴结内抗体形成细胞发育分化的途径。结果表明,不论采取何种免疫方式,三类动物的淋巴结内的抗体形成细胞均呈现相同的有规律的变化。根据抗体形成细咆的数量变化和...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了一次、二次免疫后家兔、大鼠和小鼠腘淋巴结内抗体形成细胞发育分化的途径。结果表明,不论采取何种免疫方式,三类动物的淋巴结内的抗体形成细胞均呈现相同的有规律的变化。根据抗体形成细咆的数量变化和发育、分化特征,可将其分为五期:即潜伏期、启动期、发展期、高峰期和下降期,但各期的出现和持续时间及各类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纲 抗体形成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芪粉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桑卡娜 高艳艳 周德刚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7,共4页
为了考察五加芪粉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不同剂量的(60、120、240 mg·kg·d^(-1))五加芪粉组,同时设黄芪多糖粉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7 d后,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淋... 为了考察五加芪粉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不同剂量的(60、120、240 mg·kg·d^(-1))五加芪粉组,同时设黄芪多糖粉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7 d后,无菌取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定量溶血分光光度(QHS)法测定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结果显示:五加芪粉中、高剂量组可显著(0.01<P≤0.05)或极显著(P≤0.01)的提高小鼠淋巴细胞的吸光度值,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的作用;五加芪粉各给药组均显著和极显著的提高了小鼠抗体形成细胞水平(0.01<P≤0.05,P≤0.01),具有提升动物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表明五加芪粉可同时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芪粉 淋巴细胞增殖 抗体形成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抗原显示抗体形成细胞的探讨
15
作者 黄艳 白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3期69-71,共3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取窝淋巴结作涂片,经该酶处理后显色,可清晰地定位抗体形成细胞──淋巴母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和特化的小淋巴细胞内的抗体成分。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酶免疫细胞化学 抗体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β受体阻断药对正常小鼠脾细胞抗体形成的影响
16
作者 赵燕彪 侯黎伟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4A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美托洛尔、MELE对正常小鼠脾细胞抗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只小鼠分为8组,8只/组。分别口服25.0,12.5mg/kg的普萘洛尔;25.0,12.5mg/kg的美托洛尔,32.0,16.0,8.0mg/kg的MELE,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每日1...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美托洛尔、MELE对正常小鼠脾细胞抗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只小鼠分为8组,8只/组。分别口服25.0,12.5mg/kg的普萘洛尔;25.0,12.5mg/kg的美托洛尔,32.0,16.0,8.0mg/kg的MELE,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每日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第3天用SRBC致敏,第5天处死。然后分离脾脏,处理后于413nm处用分光光度法(QHS)测定其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高剂量时,普萘洛尔、美托洛尔、MELE均能促进脾淋巴细胞抗体的形成。结论β受体阻断药具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断药 抗体形成 羊红细胞溶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途径影响抗体形成细胞的生成及上呼吸道活动性病毒性感染的初步防御功能
17
作者 倪泉兴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营养 抗体形成细胞 生成 上呼吸道 活动性病毒性感染 防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HLA-DQ2、饮食暴露和乳糜泻对儿童谷蛋白抗体形成中的诱导作用
18
作者 Ludvigsson J. Eylert M. +2 位作者 Ilonen J. O.Vaarala 沙焕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54-55,共2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LA DQ2,dietary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oeliac disease(CD) on the induc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wheat gliadin and cow’s milk,beta-lactoglobulin between 1 and 2.5 years of age ...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LA DQ2,dietary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oeliac disease(CD) on the induc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wheat gliadin and cow’s milk,beta-lactoglobulin between 1 and 2.5 years of age in children who developed CD and in healthy children.Material and methods.Infants participating in a birth cohort study(the ABIS study) in Sweden were studied.Thirty-nine children developed CD(cases) ,confirmed through biopsy,during follow-up until 2.5-5 years of age.A total of 181 healthy control children were matched for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birth-weight,gender,maternal smoking and season of birth.IgG and IgA antigliadin and anti-beta-lactoglobulin antibodies were measured using enzyme immunoassay(EIA) .The effects of HLA-risk genotypes,DQ2 and DQ8,on CD were also considered.Results.Children who developed CD had higher IgG and IgA antigliadin and anti-beta-lactoglobulin antibody levels at 1 year of age than controls(all comparisons:p < 0.001) .Similar differences were seen between cases with as yet undiagnosed CD by 1 year of age and controls,and also when cases were compared with HLA-matched controls.Higher levels of IgG and IgA antibodies to beta-lactoglobu-lin(p = 0.003;p = 0.001) ,but not to gliadin,were found in treated cases versus controls at 2.5 years of age.HLA-DQ2-positive healthy children had lower levels of IgG and IgA antigliadin antibodies than HLADQ2 negative controls at 1 year of age(p = 0.004;p = 0.012) .Conc-lusions.Enhanced humoral response emerging not only to gliadin,but also to other food antigens seems to b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CD.Poor induction of antibody response to wheat gliadin in healthy children with the HLA-DQ2 risk molecule could at least partly explain the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gluten intolerance and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2 抗体形成 乳糜泻 谷蛋白 体液免疫应答 Β-乳球蛋白 蛋白抗体 组织学检查 抗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对牛奶制品的摄入量与子女牛乳抗体形成之间的关系
19
作者 Erkkola M. Kronberg-Kippil C. +2 位作者 Savilahti E. S.M. Virtanen 李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9-30,共2页
Objective: To assess whether the maternal consumption of milk and milk product s affects development of cow’s milk (CM) antibodies in infants. Design: A rando mized pilot trial using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mo... Objective: To assess whether the maternal consumption of milk and milk product s affects development of cow’s milk (CM) antibodies in infants. Design: A rando mized pilot trial using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s (mothers) and food records (infants). Setting: Families with a newborn infant with increased HLA-DQB1-co nferred risk of type 1 diabetes and at least one first-degree relative affected by type 1 diabetes from 16 hospitals in Finland between April 1995 and November 1997. Subjects and intervention: Infants randomized to receive a hydrolysed for mula when breast milk was not available during their first 6-8 mo (n = 112). Of these, 13 dropped out by the age of 3 mo and two were excluded due to incomplet e CM antibody data. Results: Maternal milk protein intake from cheese during pre gnancy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IgA-class antibody titres to beta-lactoglobuli n (BLG) and casein (CAS) at 3 mo, and to IgA antibody titres to BLG at 6 mo. Mat ernal consumption of raw milk products during lact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 o the development of IgA antibody titres to CAS at 6 mo, and inversely correlate d to IgG antibody titres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IgA antibody titres t o CAS at 2 y. Maternal cheese consumption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IgG antib ody titres to CM formula and CAS and to the IgA antibody titres to CAS in early infancy. Conclusions: Few association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maternal CM prot ein intake and CM protein antibody levels in the infants. The milk and milk prod ucts taken by the mother differed in their impact on the emerging CM antibody re sponse in the offsp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形成 牛奶制品 饮食状况 抗体滴度 Β-乳球蛋白 牛血清蛋白 母乳喂养 蛋白抗体 随机控制 抗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冷冻疗法对小白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美华 曲云英 邱世翠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1-22,共2页
液氮冷冻疗法,虽已在临床各科相继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但对浅部冷冻的免疫机理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浅部冷冻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液氮冷冻的免疫学效应,为液氮冷冻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 液氮冷冻疗法,虽已在临床各科相继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但对浅部冷冻的免疫机理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浅部冷冻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液氮冷冻的免疫学效应,为液氮冷冻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选择与分组:取健康昆明种小白鼠72只,体重20~22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6只。第Ⅰ组为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疗法 抗体形成细胞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