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定性定量检测全血和尿液中7种抗凝血杀鼠药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克建 卢敏萍 +9 位作者 周哲 林翠梧 杨宁 刘晓锋 朱定姬 梁平 乔文涛 李宏森 李璐 黄晓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1-698,共8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全血和尿液样品中7种抗凝血杀鼠药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 on-line SPE/LC-LIT/MS)分析方法。用乙腈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于稀释、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经在线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以 C18柱为分... 建立了同时测定全血和尿液样品中7种抗凝血杀鼠药的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 on-line SPE/LC-LIT/MS)分析方法。用乙腈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于稀释、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经在线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以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乙酸铵水溶液(0.02 mol/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 ESI)负离子模式下,记录目标母离子在锁定保留时间窗口内的二级全扫描信号,通过自建数据库进行定性确证,挑选高灵敏度与专属性的二级子离子进行定量,从而实现7种杀鼠药的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7种杀鼠药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6~0.9997,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1.00 ng/mL 和0.10~4.00 ng/mL,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1.0%~113.9%,相对标准偏差为0.1%~6.2%( n=6)。该方法简单方便,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全血和尿液样品中7种抗凝血杀鼠药的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 抗凝血杀鼠药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曲高雅 王新兰 +3 位作者 王茂鑫 田海月 陈柳叶 钟翠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减少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减少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K1治疗,部分患者并结合鼻腔填塞、等离子等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活酶时间(TT)等指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0例患者经维生素K1等方法治疗后鼻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后凝血指标分别为PT(14.06±2.55)s、APTT(27.48±4.77)s、INR 1.19±0.24,与治疗前患者的凝血指标PT(61.57±41.95)s、APTT(87.44±37.92)s、INR 6.11±4.4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出院后所有患者继续口服维生素K1 2~3个月,均随访半年,其中18例未再次出血,2例患者在出院后自行停止服用维生素K1,1个月内再次出血入院治疗,经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所致鼻出血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弥漫性渗血,单纯前鼻孔填塞或等离子治疗不易止血,对于复杂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止误诊漏诊;维生素K1对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需长疗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 抗凝血杀鼠药 中毒 维生素K1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20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16期2241-2241,2257,共2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采用抗凝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患者治疗后的出凝血指标相对治... 目的探讨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采用抗凝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患者治疗后的出凝血指标相对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血法对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杀鼠药 中毒 抗凝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生物样品中抗凝血类杀鼠药的HPLC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淑光 刘克林 +1 位作者 张春水 白燕平 《刑事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9-21,共3页
介绍以氯敌鼠、华法令为代表的五种抗凝血杀鼠药的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液-液提取和C_(18)柱固相萃取方法处理生物样品;选用C_(18)分离柱,流动相分别为:水、乙腈,邻酸二氢钾缓冲液(pH7.0)和甲醇/0.8%醋酸,均做梯度洗脱,DA... 介绍以氯敌鼠、华法令为代表的五种抗凝血杀鼠药的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液-液提取和C_(18)柱固相萃取方法处理生物样品;选用C_(18)分离柱,流动相分别为:水、乙腈,邻酸二氢钾缓冲液(pH7.0)和甲醇/0.8%醋酸,均做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85nm,外标定量,测得血和肝中的提取回收率>60%.在0.01ug-1.0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适用于腐败生物样品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案件的检验及有关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抗凝血杀鼠药 生物样品 中毒案件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抗凝血杀鼠药中毒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永锋 王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31-432,共2页
报道15例长效抗凝血杀鼠药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经过并加以分析讨论。
关键词 长效抗凝血杀鼠药 溴鼠灵 溴敌隆 浆凝 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
原文传递
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12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丽娟 张义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9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出凝血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 目的分析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2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导致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出凝血检测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FT)和国际标准比值(INR)均明显延长,给予维生素K。等治疗控制病情。结论化验PT、APTT、INR均明显增高的出血患者要警惕抗凝血杀鼠药中毒的可能,治疗主要为补充维生素K1,疗程要足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杀鼠药 维生素K 出凝检测指标
原文传递
抗凝血杀鼠药溴敌隆中毒56例临床病例分析
7
作者 袁凯锋 景莉 +2 位作者 黄莉 唐君玲 韩丽英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杀鼠药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溴敌隆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凝血杀鼠药溴敌隆中毒发病时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动态变化,以及血浆置换... 目的:探讨抗凝血杀鼠药溴敌隆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科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溴敌隆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抗凝血杀鼠药溴敌隆中毒发病时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动态变化,以及血浆置换对纠正反复凝血功能异常的疗效。结果:口服溴敌隆后出现严重出血时间为(9.4±2.3)天。入院第1天凝血因子Ⅱ、Ⅶ、Ⅳ、Ⅹ活性分别为(1.10±0.91)%、(2.84±1.58)%、(4.19±1.74)%和(10.71±5.66)%,经维生素K1治疗后第5天凝血因子Ⅱ、Ⅶ、Ⅳ、Ⅹ活性分别为(76.69±15.07)%、(66.28±13.56)%、(56.17±19.25)%和(74.04±13.70)%,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置换组反复凝血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3.05±2.94)周,非血浆置换组为(26.12±5.68)周,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维生素K1可迅速纠正抗凝血杀鼠药抑制的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血浆置换明显缩短中毒后反复凝血功能异常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杀鼠药 溴敌隆 中毒 因子 浆置换
原文传递
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所致凝血功能障碍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渝娟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5期5704-5705,共2页
目的:总结抗凝血类杀鼠药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方法:对在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断为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30例患者,使用维生素K1治疗,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的变化情况,随访半年。结果:30例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及凝血异常,患者... 目的:总结抗凝血类杀鼠药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方法:对在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断为抗凝血类杀鼠药中毒的30例患者,使用维生素K1治疗,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的变化情况,随访半年。结果:30例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及凝血异常,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抗凝血类杀鼠药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剂,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仍然需要维持治疗2~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杀鼠药中毒 异常 维生素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干血斑样本中12种抗凝血鼠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定量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怡君 郭磊 +4 位作者 徐斌 陈佳 李嘉玮 邱泽武 谢剑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6-1303,共8页
为应对临床中毒快检的需求,建立了干血斑样本中12种抗凝血鼠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方法。针对全打孔的干血斑样本,考察了滤纸卡种类、润湿步骤、提取溶剂种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酸铵(5 mmol/L)水溶液... 为应对临床中毒快检的需求,建立了干血斑样本中12种抗凝血鼠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方法。针对全打孔的干血斑样本,考察了滤纸卡种类、润湿步骤、提取溶剂种类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酸铵(5 mmol/L)水溶液-乙酸铵(5 mmol/L)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电离方式下使用三重四极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Whatman903滤纸卡为基底,以水为溶剂充分润湿,再以含内标的甲醇溶液提取5 min,各鼠药的提取率为66%~115%,且结果稳定(日内RSD小于15%)。除杀鼠酮的线性范围为20~500 ng/m L(r2=0.998 7)外,其它11种鼠药的线性范围为5~500 ng/m L(r2=0.998 8~0.999 6);12种鼠药的回收率为61%~105%,基质效应为71%~193%(日内RSD小于15%)。该方法准确、灵敏、快速且操作简便,成功应用于3例临床鼠药中毒病人样本的快速检测,为临床毒物检测和法医毒物分析的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杀鼠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临床中毒快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31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斌先 李增男 +4 位作者 李征洋 沈红石 唐杰庆 吴天勤 陈海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4期4128-4129,共2页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起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及误治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系统性、进行性加重的出血表现[1]。随着环境污染加重、抗凝血杀鼠药的广泛使用,该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近半数的...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起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及误治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系统性、进行性加重的出血表现[1]。随着环境污染加重、抗凝血杀鼠药的广泛使用,该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近半数的患者以血尿为首发表现,首诊误诊率高,极易延误治疗,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近年来,我们收治31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乏症 因子 抗凝血杀鼠药 性疾病 颅内出 首诊误诊率 序贯治疗 进行性加重 常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