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种鸡MDV和REV人工共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刁秀国 张利 +5 位作者 成子强 朱国 王桂花 孟祥凯 高婷婷 崔治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38-1844,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同一细胞中可见MDV和REV两种病毒粒子。【结论】MDV与REV共感染对病程起协同和促进作用,发病早,病变明显;免疫酶及荧光方法可用于共感染的早期诊断(2周以前);而后期(4周以后)可通过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两种病毒粒子、马立克氏病细胞、原始网状细胞、多形态和幼稚淋巴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共感染 动态病理学 抗原定位 肉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进行抗原定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思国 尹训南 +5 位作者 李广兴 康丽娟 江国托 孔宪刚 刘忠贵 卢景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2-85,共4页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法对IBV感染后SPF鸡不同脏器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在IBV感染后的第7天,在气管、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细胞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表明在感染的初期,IB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在感染的第10天,只有肾脏、气管或肺脏中呈现荧光,而以肾脏中的荧光最强,特异性荧光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肾脏,可达14天,病毒存在于肾小管间质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胞浆中。实验结果证实,IFA方法具有直观、特异等特点,在抗原定位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石蜡切片中的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和抗原定位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安春 韩晓英 +4 位作者 朱德康 汪铭书 袁桂萍 廖永洪 徐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1-875,共5页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免疫兔制备兔抗DEV高免血清后,用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纯化的兔抗DEVIgG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IFA的最佳条件为:石蜡切片用10mmol/L pH6.0...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免疫兔制备兔抗DEV高免血清后,用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纯化的兔抗DEVIgG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检测石蜡切片中DEV的方法。IFA的最佳条件为:石蜡切片用10mmol/L pH6.0的柠檬酸缓冲液为微波修复液微波修复10min,胰酶修复20min;10%小牛血清室温封闭30min;加入1∶25的兔抗DEVIgG于4℃孵育过夜;再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于37℃孵育45min。以建立的IFA对DEV人工皮下感染死亡鸭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在死亡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食道、十二指肠、直肠及肺脏中检测到DEV抗原。研究表明,IFA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EV具有直观、特异性强的优点,是对DEV进行检测和抗原定位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免疫荧光 石蜡切片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检测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脏器组织中的抗原定位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遇秀玲 郑振峰 +2 位作者 田克恭 陈长青 渠川玫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间接BA法,对临诊疑似犬瘟热病犬脏器组织中的抗原,进行了定位检查并进行了系统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犬大脑、小脑、延髓、肺、心、脾、膀胱、肠、肝、胰、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内...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间接BA法,对临诊疑似犬瘟热病犬脏器组织中的抗原,进行了定位检查并进行了系统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犬大脑、小脑、延髓、肺、心、脾、膀胱、肠、肝、胰、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均可见抗原阳性反应。同时,抗原阳性反应组织、器官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抗原定位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2型变应原抗原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盟 包莹 刘志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 2在螨体内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原定位观察。先制备Der f 2单克隆抗体,再制作粉尘螨石蜡切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及梯度乙醇脱水,入3%H2O2孵育10 min,PBS漂洗后依次加入单克隆抗体血清37℃孵育1 h... 目的研究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 2在螨体内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原定位观察。先制备Der f 2单克隆抗体,再制作粉尘螨石蜡切片。切片经二甲苯脱蜡及梯度乙醇脱水,入3%H2O2孵育10 min,PBS漂洗后依次加入单克隆抗体血清37℃孵育1 h、生物素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1∶100)室温孵育60 min、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复合物(SABC-FITC)(1∶100)室温孵育60 min。PBS漂洗,伊文氏蓝处理切片5min,最后丙三醇封片。用抗重组Der f2单克隆抗体作一抗孵育,再选用抗鼠IgG荧光抗体为二抗,经荧光染色,观察Der f2在螨体内的位置。用正常小鼠血清(1∶100)代替小鼠单克隆抗体血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粉尘螨Der f2在中肠组织(包括中肠和后肠)和肠内容物均显示较强阳性,特别是肠内容物更明显。结论Der f 2分布于粉尘螨的中肠组织及其肠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螨 变应原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REV抗原定位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绍琼 王健 +2 位作者 张培培 张永光 孙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9-712,共4页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 本研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对肿瘤病鸡不同脏器中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两种REV抗原定位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REV SD1005分离株人工接种1日龄海兰褐鸡,分别采取28日龄肿瘤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的新鲜切面在洁净盖玻片上触片,同时制备其病理组织连续切片,分别用IHC法、IFA法对触片和切片进行REV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用于抗原定位的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病鸡的肿瘤、法氏囊、骨髓、肝脏、心脏、脾脏、腺胃等组织中存在的REV进行定位,依据染色后的阳性细胞感染率可判断REV的组织嗜性。本研究表明,IHC法与IFA法均可用于检测不同脏器中的RE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低背景和简便快速的特点。但相对于IFA法,IHC法更经济实用并且实验材料易于保存,因此可以在REV抗原定位研究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单链抗体的抗原定位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代雄 孟锦绣 +4 位作者 易冰 何蔼 李卓雅 张瑞琳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65,共3页
目的 将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进行抗原定位和用于诊断。方法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2株可溶性单链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进行定位 ;将可溶性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标记后 ,用于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标本。结果 ... 目的 将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进行抗原定位和用于诊断。方法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2株可溶性单链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进行定位 ;将可溶性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标记后 ,用于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标本。结果 两个特异性单链抗体分别于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肠管和生殖系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2 0份 ,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30份 ,正常人血样 2 0份。结果用其中 1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 0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 7% ,特异度为 90 % ;以 2株单链抗体混合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 6 7% ,特异度为 85 %。结论 经抗体库技术制备的单链抗体可用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 ,单抗组合较单株单抗可提高免疫学检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单链抗体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和抗原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平英 朱德康 +7 位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刘伍梅 李雪梅 陈希文 刘菲 周毅 陈孝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毒SC1株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PRRS病毒IgG,成功建立了检测PRRS病毒抗原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方法只与PRRS病毒感染猪... 以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毒SC1株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兔抗PRRS病毒IgG,成功建立了检测PRRS病毒抗原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方法只与PRRS病毒感染猪组织呈现阳性反应,与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乙脑病毒人工感染并致死仔猪的肝脏组织呈现阴性反应。用该方法检测PRRS SC-1株人工感染28日龄仔猪,在感染后7 d即可在肺门淋巴结、胸腺、扁桃体、十二指肠、肺、大脑和肾脏检测到PRRS病毒抗原。PRRS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胸腺和十二指肠感染细胞的胞浆内、肺门淋巴结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扁桃体淋巴结的隐窝及其周边。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PRRS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抗原定位及甲醛固定样本的回顾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间接免疫组化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白血病病理学观察及抗原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成子强 赵振华 +2 位作者 张利 张二芹 高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 术对1日龄感染鸡定期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gp85病毒糖蛋白检测,确定病理变化和J 亚群白血病的组织学嗜性及二者的关系。结 果在3周龄时出现第1只发病鸡,以后所有 鸡发病且病变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加重,主...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 术对1日龄感染鸡定期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gp85病毒糖蛋白检测,确定病理变化和J 亚群白血病的组织学嗜性及二者的关系。结 果在3周龄时出现第1只发病鸡,以后所有 鸡发病且病变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加重,主要 在骨髓、肝脏、脾脏、肾脏、卵巢、心肌等组织 中出现瘤细胞增生,并有炎性反应;免疫组在 3周龄时,肝脏、心脏、肺脏、小肠、肾脏、卵巢、 骨骼肌开始出现阳性反应,抗原主要在胞浆 中出现,呈深蓝色颗粒。在10周龄~14周龄 时,骨髓呈中度的阳性反应,而其它组织的阳 性信号出现的程度未见大的变化;在23周龄 时,肝内肿瘤呈较强阳性反应,信号主要集中 在细胞核;整个实验过程中,法氏囊、脑始终 呈阴性反应。研究发现,骨髓及肿瘤的抗原 性较强,并且肿瘤的抗原性要强于骨髓;另外 还发现,在阳性反应强的组织中,病变较明 显,肿瘤细胞增生明显,即阳性反应的组织器 官易形成肿瘤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病理学观察 免疫组化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长旺 梁韶晖 +2 位作者 黄慧聪 凌洪博 高兴政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等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运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IGSS)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 在 IFAT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肠管壁、子... 目的 为广州管圆线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等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运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IGSS)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 在 IFAT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卵巢和皮层具有特异性荧光 ,提示这些器官具有抗原性。而在 IGSS中 ,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定位器官只有肠管壁、子宫内虫卵的卵细胞和卵巢 ,而不包括皮层。 结论 虫体的肠管壁是主要的抗原定位器官 ,虫体子宫内虫卵和卵巢亦显示有抗原性 ,这些器官中的抗原与感染宿主的免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抗原定位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免疫金银染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基因表达与抗原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成子强 刘思当 +1 位作者 张利 赵振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脾脏红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有较高的嗜性,在核膜及胞浆内显示出蓝紫色颗粒状的特异性信号,而在法氏囊、胸腺、脑和坐骨神经中检测不到病毒RNA及病毒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原位杂交相似,在核膜及胞浆内可见蓝紫色阳性信号,瘤组织的信号较强,显示了较强的抗原性。由骨髓和其他组织的结果可推测ALV-J诱导肿瘤可能和病毒基因的插入位点有直接关系,而和病毒在组织内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基因表达 抗原定位 肿瘤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小蠊主要变应原Bla g 2抗原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莹 李盟 刘志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之一德国小蠊Bla g 2的定位。方法制作德国小蠊石蜡切片,在本室克隆、表达和纯化出Bla g 2蛋白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用作一抗,荧光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Bla g 2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用rBla ...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之一德国小蠊Bla g 2的定位。方法制作德国小蠊石蜡切片,在本室克隆、表达和纯化出Bla g 2蛋白的基础上,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用作一抗,荧光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Bla g 2在虫体内的定位。结果用rBla g 2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切片中,中肠肠腔上皮细胞和肠内容物显示强阳性,免疫小鼠血清孵育的粪便颗粒也显示阳性结果。而其生殖、排泄系统等脏器均呈阴性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德国小蠊II类变应原Bla g 2存在于中肠肠腔上皮组织、肠内容物和粪便颗粒中,对进一步进行德国小蠊特异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重组变应原Blag2 荧光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接种IBD双价细胞苗鸡的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监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连东 褚桂芳 +5 位作者 王笑梅 王继科 刘洪 蔡虹 尹训南 孟宪松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5期20-23,共4页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 疫苗 穴位接种 抗原定位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旋毛形线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瑞元 阎和平 刘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作者用旋毛形线虫感染期幼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率92.1%,抗体阳性率16.6%,通过克隆化已初步建立分泌抗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8株。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法,以证实能特异... 作者用旋毛形线虫感染期幼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率92.1%,抗体阳性率16.6%,通过克隆化已初步建立分泌抗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8株。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法,以证实能特异地识别此虫感染期幼虫抗原组分的3株McAb定位抗原,揭示相关抗原组分主要位于幼虫的角度层、杆状体,其次为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单克隆抗体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各期虫体的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分析及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涤 高兴政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35,共5页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分析、比较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特定的组分蛋白分子、雌虫、雄虫和虫卵抗原分别与相应的雌、雄虫和虫卵免疫血清反应呈现17、20和8条蛋白带,这三种抗原与其它不同时期虫体免疫血清反应...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分析、比较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特定的组分蛋白分子、雌虫、雄虫和虫卵抗原分别与相应的雌、雄虫和虫卵免疫血清反应呈现17、20和8条蛋白带,这三种抗原与其它不同时期虫体免疫血清反应,三者间及彼此间均出现交叉反应,而雌、雄虫和虫卵抗原与其它寄生虫感染血清作用没发现有叉及反应。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对日本血吸虫抗原进行定位研究,其结果相似。血吸虫主要抗原物质来源于成虫表皮、肠上皮和卵内的毛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酶联免疫 电转移印迹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感染肉鸡组织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抗原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玉莹 顾玉芳 王金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3期138-140,100,共3页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 从实验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髓细胞性白血病肉鸡病例中,选取典型病例,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组化试验对不同组织进行了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感染阳性肉鸡体内实质组织细胞及瘤细胞的核膜和细胞浆里可见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阳性反应,可为探讨ALVJ对体内组织细胞的嗜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 抗原定位 免疫酶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抗原定位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蔼 刘启文 +1 位作者 容瓘 何书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实验用IFA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的各期兔血清进行了成虫和虫卵的抗原定位研究,以观察抗原的定位随感染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Rossman's固定液固定的成虫石蜡切片的抗原定位及反应强弱依次为肠管壁、间质... 本实验用IFA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的各期兔血清进行了成虫和虫卵的抗原定位研究,以观察抗原的定位随感染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Rossman's固定液固定的成虫石蜡切片的抗原定位及反应强弱依次为肠管壁、间质和皮层。雄性生殖系统,如睾丸可见荧光反应。雌性生殖系统未见荧光反应。雄虫的反应强度比雌虫强,尤其在间质部位最明显。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定位反应最强的部位在皮层。间质较弱,肠管壁几乎阴性。对病鼠肝内虫卵抗原定位结果显示,石蜡切片抗原从感染后第4周起可见定位在虫卵内毛蚴的顶腺、侧腺及卵黄膜、卵间隙和卵壳上。顶腺和侧腺的阳性反应最强。第五周开始可见卵周有何博礼现象。冰冻切片的抗原也在第四周开始出现,定位在卵黄膜及卵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荧光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包囊型弓形虫病的抗原定位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宣长和 陈志宝 丁宝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本文用组织学方法制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130例,死亡的妊娠母猪和流产胎儿、死胎、弱仔、哺乳仔猪、僵猪、育肥猪的心、肝、肾、肺、脑、胃、肠等脏器,弓形虫病包囊在各个器官的定位和其病理组织学变化。
关键词 弓形虫病 病理组织 包囊型 抗原定位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在病毒中和抗原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米芳 宋干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从病毒结构蛋白定位,抗原位点分析和基因定位三个方面综述了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cAb)在病毒中和抗原定位中的应用,同时介绍竞争分析、中和抗体作用下的突变株筛选、多肽合成、体外基因重组等较新方法在该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病毒 中和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结核的病理形态学和抗原定位的观察
20
作者 马春全 付士新 +2 位作者 任风兰 宣长和 吴海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本文报道了98只海塞克商品蛋鸡,经禽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细菌染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诊断为禽型结核。对这98只鸡全部进行了尸体剖检,取18只做了组织学观察,证明鸡结核病灶出现最多的器官是肝(92%)、脾(73... 本文报道了98只海塞克商品蛋鸡,经禽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细菌染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诊断为禽型结核。对这98只鸡全部进行了尸体剖检,取18只做了组织学观察,证明鸡结核病灶出现最多的器官是肝(92%)、脾(73%)、肠(73%);鸡结核病很少形成钙化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病理 抗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