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几何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卫华 董正方 杜文风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1,32,共5页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在两类弯矩(节点核心区受压或受拉)分别作用下的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类弯矩分别作用下,当节点几何...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二分叉铸钢节点在两类弯矩(节点核心区受压或受拉)分别作用下的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类弯矩分别作用下,当节点几何尺寸相同时,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相差不大;主、分管之间夹角,主、分管之间倒角半径,分管之间外壁倒角半径,分管之间内壁倒角半径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主管径厚比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随分管与主管外径比增大,节点承载力近似线性增大;随分管与主管壁厚比的增大,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近似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二分叉铸钢节点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强方式对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2
作者 吴卫华 张云庚 杜文风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6,共4页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在弯矩作用下,节点内部四分管相交部位设置水平加劲板、节点核心区主分管局部内部加厚、节点核心区主分管局部外部加厚3种不同加强方式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在弯矩作用下,节点内部四分管相交部位设置水平加劲板、节点核心区主分管局部内部加厚、节点核心区主分管局部外部加厚3种不同加强方式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加强方式下,合理的加强设计均能显著提高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节点内部四分管相交部位设置水平加劲板,为提高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当加劲板厚度不同时,应在不同部位设置水平加劲板;节点核心区主分管局部内部加厚和外部加厚,在相同加劲尺寸下,节点的抗弯极限承载力相差不超过4%;节点核心区主管局部内部加厚到主管壁厚的1.57倍,分管局部内部加厚到分管壁厚的1.67倍,主管内部加厚长度等于主管直径的0.80倍,分管内部加厚长度为分管直径的1.75倍时,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 有限元 不同加强方式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型钢管相贯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廖贤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为解决钢管结构设计中相贯节点设计问题,采用三维四节点弹塑性壳单元shell 181单元和理想弹塑性材料在ANSYS有限元程序中建立X型钢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支管直径与主管直径比β、主管直径与壁厚比γ对X型钢管节点的极限抗弯承... 为解决钢管结构设计中相贯节点设计问题,采用三维四节点弹塑性壳单元shell 181单元和理想弹塑性材料在ANSYS有限元程序中建立X型钢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支管直径与主管直径比β、主管直径与壁厚比γ对X型钢管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给出各影响因素对X型钢管相贯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钢管 相贯节点 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路 宁贵霞 +1 位作者 丁南宏 李敏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经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与原构件不同.基于平截面假定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荐的混凝土、钢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加固梁弯曲破坏时的极限状态,针对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压碎和钢筋... 经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与原构件不同.基于平截面假定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荐的混凝土、钢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加固梁弯曲破坏时的极限状态,针对钢筋屈服后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屈服后CFRP材料达到允许拉应变两种弯曲破坏模式,提出极限破坏发生的条件及考虑CFRP初始应变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对某CFRP加固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且与现行的计算方法所得抗弯极限承载力比较,本文公式更能反映梁体的实际受力状况,且计算结果也更加合理.为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CFRP 初始应变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薄壁箱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长召 吴亚平 +1 位作者 徐金帅 刘建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根据混凝土构件中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变形协调原理,讨论考虑初始应变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箱梁外贴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抗弯加固后的破坏形态.基于平截面假定和规程推荐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加固梁弯曲破坏时的极限状态,提出相... 根据混凝土构件中各种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变形协调原理,讨论考虑初始应变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箱梁外贴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抗弯加固后的破坏形态.基于平截面假定和规程推荐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加固梁弯曲破坏时的极限状态,提出相应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极限破坏发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薄壁箱梁 加固 CFRP初始应变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文霞 邓志恒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3-51,共9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进行受力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二者吻合度良好,表明本文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通过改变斜腹杆面积探讨斜腹杆对其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构表明:随着斜腹杆面积的增加,构...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进行受力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二者吻合度良好,表明本文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通过改变斜腹杆面积探讨斜腹杆对其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构表明:随着斜腹杆面积的增加,构件抗弯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根据模拟结果推导出考虑斜腹杆作用的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将修正后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梁 有限元分析 斜腹杆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梁抗弯极限承载力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力 江祥林 +1 位作者 朱泽文 何雄君 《交通科技》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研究组合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梁强度、钢梁腹板厚度、钢梁腹板高度、钢梁上下翼缘厚度、栓钉直径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其中钢梁强度... 为研究组合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钢梁强度、钢梁腹板厚度、钢梁腹板高度、钢梁上下翼缘厚度、栓钉直径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其中钢梁强度由235 MPa提升至390 MPa时,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提升了43.7%,钢梁腹板厚由4 mm提升至16 mm时,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提升了40.9%,钢梁腹板高度由360 mm提升至660 mm,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提升了50.8%,钢梁翼缘厚度由6 mm提升至12 mm时,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提升了32.6%。相比之下,混凝土板厚度及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抗弯极限承载力 设计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加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邹艳花 刘陈诚 《价值工程》 2022年第30期117-119,共3页
目前,对普通胶合木梁的研究已较成熟,对小跨高比胶合木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较差。为研究钢板加固小跨高比落叶松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及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课题组前期对3根底部粘贴钢板加固的... 目前,对普通胶合木梁的研究已较成熟,对小跨高比胶合木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较差。为研究钢板加固小跨高比落叶松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及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课题组前期对3根底部粘贴钢板加固的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了三分点弯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增强胶合木梁发生顺纹剪切脆性破坏,其抗弯极限承载力略微有些提高,但揭示了底部粘贴钢板对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抗弯性能提高效果不佳。虽效果不佳,但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底部粘贴钢板作为一种最简单且易施工的加固方式,对其承载力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最后,基于一种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钢板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该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与试验中测的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公式较为合理,可为已建胶合木梁构件的加固抗弯承载力计算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跨高比胶合木梁 钢板加固 弯曲试验 理论分析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研究
9
作者 邹艳花 陈伯望 刘陈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11期48-51,共4页
为研究螺钉对小跨高比落叶松胶合木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一组3根未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和一组3根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了三分点弯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及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破坏形式均为... 为研究螺钉对小跨高比落叶松胶合木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一组3根未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和一组3根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进行了三分点弯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胶合木梁及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的破坏形式均为顺纹剪切脆性破坏;与未增强胶合木梁相比,螺钉增强胶合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略有提高,但由于螺钉间距较大等原因,提高效果不太理想;基于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螺钉增强小跨高比胶合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认为该公式较为合理,可为实际工程木梁构件的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跨高比胶合木梁 弯曲试验 理论分析 抗弯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上顺 暨邦冲 +3 位作者 夏樟华 刘君平 林建凡 赵锦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采用JGJ 138—2016、СИ3-78、YB 9082—2006、AISC 360-16、叶列平公式,计算了所收集的51个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SRC)梁试件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了所收集试件的参数范围及现有计算方法出现计算误差的原... 采用JGJ 138—2016、СИ3-78、YB 9082—2006、AISC 360-16、叶列平公式,计算了所收集的51个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SRC)梁试件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了所收集试件的参数范围及现有计算方法出现计算误差的原因,讨论了现有计算方法在计算理论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并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矩形截面SRC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所收集试件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均存在一些偏差;СИ3-78中的受压区高度取值不合理,且该方法的计算误差随混凝土强度提高而增大;JGJ 138—2016未考虑中性轴与型钢位置的相对关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存在局限性;YB 9082—2006与AISC 360-16未考虑型钢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及型钢的布置方式等问题;叶列平公式计算结果较为保守;采用提出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试件试验值的比值均值为0.953,方差为0.015,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所收集SRC梁试件的含钢率为1.77%~5.77%,小于YB 9082—2006所建议的合理含钢率范围,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开展高含钢率试件的补充试验,以便完善矩形截面SRC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型钢混凝土梁 规范 抗弯极限承载力 含钢率 计算精度
原文传递
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卫华 董正方 杜文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在弯矩作用下的塑性区扩展过程及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公式.结果表明:在弯矩作用下,节点首先在相邻分管相交界限处进入塑... 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树状结构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在弯矩作用下的塑性区扩展过程及几何因素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拟合出该类节点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公式.结果表明:在弯矩作用下,节点首先在相邻分管相交界限处进入塑性,此后分管受拉较大一侧靠近节点核心区的部位进入塑性,两处塑性区随荷载增大而扩展,最终相互连接,节点核心区屈服,达到承载力极限;主分管之间夹角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大,但主管径厚比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大;节点承载力随分管与主管壁厚比的增大呈近乎线性增大;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随分管与主管外径比的增大而增大;承载力随主分管倒角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分管外壁倒角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分管内壁倒角半径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空间四分叉铸钢节点 抗弯极限承载力
原文传递
分叉柱底铸钢支座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卫华 吴卫东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3,共5页
对具有两类不同截面的分叉柱底铸钢支座节点,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几何因素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弯矩作用下,分别具有截面1(分管与底板之间夹角θ在50°到60°)和截面2(θ在65°到75°)的节... 对具有两类不同截面的分叉柱底铸钢支座节点,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几何因素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弯矩作用下,分别具有截面1(分管与底板之间夹角θ在50°到60°)和截面2(θ在65°到75°)的节点,随分管直径的增大,抗弯极限承载力都增大;随分管壁厚的增大,对具有截面1的节点,其抗弯极限承载力呈近乎线性增大,对具有截面2的节点,其承载力增大;对具有截面1的节点,θ、分管之间外壁倒角半径R_1、分管与底板相交处外壁倒角半径R_2、分管与底板相交处内壁倒角半径R_3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对具有截面2的节点,θ和R_2对节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为了提高该节点的抗弯极限承载力,R_1宜取0mm到50mm,R_3宜取10mm到20mm,R_4宜取10mm到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支座节点 有限元分析 抗弯极限承载力
原文传递
纵向V型肋卷边C形不锈钢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玉磊 叶彩凤 +2 位作者 陶忠 皇甫双娥 燕钊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研究在冷弯薄壁C形不锈钢梁腹板增设纵向加劲肋后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腹板高度、高宽比以及加劲肋尺寸的不同,进行4组试件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卷边C形不锈钢梁腹板进行加肋能良好地抑制腹板鼓曲,有效提高其极... 为研究在冷弯薄壁C形不锈钢梁腹板增设纵向加劲肋后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腹板高度、高宽比以及加劲肋尺寸的不同,进行4组试件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卷边C形不锈钢梁腹板进行加肋能良好地抑制腹板鼓曲,有效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加大加劲肋的尺寸会略微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但刚度略有降低;增加卷边C形不锈钢梁的腹板高度可有效提升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V型加劲肋 冷弯薄壁卷边C形钢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
14
作者 张咸昌 朱浩川 +2 位作者 叶灵鹏 肖志斌 金振奋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5,95,共11页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平加劲肋厚度、柱间腹板厚度、暗柱截面高度和暗柱横隔板间距等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节点受力机理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式。研究表明,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适用于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墙 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 有限元模拟 水平加劲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加固RC矩形梁极限抗弯承载力与延性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芹永 涂智溢 卢小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根据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征,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刚度和挠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不考虑二次受力和考虑二次受力的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加固后梁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并对加固后梁的延性进行... 根据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征,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矩形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刚度和挠度进行了计算,得出不考虑二次受力和考虑二次受力的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加固后梁的刚度和挠度计算公式,并对加固后梁的延性进行分析,得出梁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式,结合实验数据,验算了计算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钢筋混凝土(RC)矩形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刚度 挠度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庆利 曹平周 康清梁 《钢结构》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6根两等跨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试验基础上,应用截面转换法,提出此类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该方法无需判断组合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并且避免了按照传统方法计算当中性轴位于钢梁上翼缘时计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 在6根两等跨钢-火山渣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试验基础上,应用截面转换法,提出此类梁负弯矩区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该方法无需判断组合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并且避免了按照传统方法计算当中性轴位于钢梁上翼缘时计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当中性轴住于钢梁上翼缘时该方法能够给出计算简便且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渣 混凝土 连续组合梁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二次效应的体外预应力梁极限抗弯承载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荷瑛 赵艳林 《结构工程师》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和二次效应是体外预应力梁设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采用粘性折减系数法计算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同时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通过梁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体外预应力梁极限状态下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整个计算过程简单...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和二次效应是体外预应力梁设计中的两个关键因素,采用粘性折减系数法计算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同时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通过梁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体外预应力梁极限状态下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整个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体外预应力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体外预应力梁 预应力筋 二次效应 粘性折减系数 极限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组合梁弹性变形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强 周宏宇 +2 位作者 何天森 武敏刚 沈黎元 《钢结构》 2003年第5期19-21,44,共4页
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常温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 针对简支组合梁在常温弹性状态下的变形计算 (包括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 )和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 (包括腹板出现局部失稳和不出现局部失稳 )的各种现有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尤其针对现行规范所依据的设计假定中忽略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和归纳 ,有助于相关规范的理解并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组合梁 弹性变形 极限抗弯承载力 混凝土 滑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梁抗弯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贾连光 徐晓霞 康小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蜂窝梁的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对相同跨度、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圆孔和六角孔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开孔率对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蜂窝梁的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模,对相同跨度、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圆孔和六角孔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开孔率对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对于两种不同截面形式的蜂窝梁,在相同开孔率及开孔数目的情况下,圆孔梁的极限承载力要高于六角孔梁的极限承载力.结论利用有限元软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开孔率及不同截面形式,对两种蜂窝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两种不同截面形式蜂窝梁,在开孔率相同时,随着荷载逐渐增加,梁由弹性进入弹塑性进而达到塑性阶段,同时塑性向空腹截面及孔周边发展.腹板出现一定鼓曲现象,梁即达极限状态.同时梁中部出现较大侧弯扭变形,出现整体失稳,在孔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在开孔率不同时,随着开孔率的逐渐增大,圆孔梁的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六角孔梁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弯承载力 蜂窝梁 抗弯极限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软件 截面形式 极限状态 开孔率 ANSYS 有限元软件 塑性阶段 弯扭变形 应力集中 圆孔梁 弹塑性 孔数 周边 空腹 腹板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理论与试验研究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舒小娟 钟新谷 沈明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6,共8页
基于当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钢管(方)混凝土结构在用于梁类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钢箱-混凝土组合截面梁,探讨该新型组合截面梁的抗弯性能及极限承载力。介绍了4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简支梁)的抗弯试验研究,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 基于当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钢管(方)混凝土结构在用于梁类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钢箱-混凝土组合截面梁,探讨该新型组合截面梁的抗弯性能及极限承载力。介绍了4根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简支梁)的抗弯试验研究,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实测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正应变变化满足平截面假定;梁抗弯过程中内填混凝土与钢箱室壁粘结可靠;荷载位移关系(M-f曲线)与理论分析结果接近,梁具有良好的延性;极限抗弯承载力略高于理论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套箍效应的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行且偏于安全。钢箱-混凝土组合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M-f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