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庆大霉素和利福平二种抗性突变提高蜡状芽孢杆菌2045合成抗生素FR-900493的水平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海峰 张琴 +2 位作者 朱宝泉 龚炳永 越智幸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组合庆大霉素和利福平二种抗性突变提高蜡状芽孢杆菌 2 0 45合成抗生素FR 90 0 493的水平。以蜡状芽孢杆菌 2 0 45为出发菌 ,首先筛选其对庆大霉素抗性的突变株 ,再以产量获得提高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作为出发菌株 ,筛选其对利福平的... 组合庆大霉素和利福平二种抗性突变提高蜡状芽孢杆菌 2 0 45合成抗生素FR 90 0 493的水平。以蜡状芽孢杆菌 2 0 45为出发菌 ,首先筛选其对庆大霉素抗性的突变株 ,再以产量获得提高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作为出发菌株 ,筛选其对利福平的抗性突变株。结果表明 ,庆大霉素能够有效地诱导野生菌过量合成抗生素FR 90 0 493 ,有效突变频率为 8%左右 ;利福平与庆大霉素无交叉耐药 ,进一步诱导耐庆大霉素、又耐利福平的突变株 ,FR 90 0 493合成量较野生株提高 5到 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突变 筛选 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突变株筛选法选育碱性脂肪酶高产菌 被引量:10
2
作者 章文贤 蒋咏梅 +3 位作者 周晓兰 陈必链 施巧琴 吴松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扩展青霉 (Penicillumexpansum)P1336为出发菌株 ,研究琥珀酸钠和制霉菌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经过多代诱变 ,获得一突变株W 2 5 80 ,其产酶水平比出发株P1336菌株提高 34 .7%,该菌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下降了 12 .2 %。
关键词 脂肪酶 抗性突变 扩展青霉 高产菌 选育 筛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突变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17
3
作者 罗彦涛 孟润杰 +4 位作者 赵建江 韩秀英 马志强 王文桥 张小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33-3745,共13页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研究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能否稳定遗传,测定突变体在RSA培养基和离体叶片上的适合度(菌丝生长速率、产孢子囊能力及复合适合度指数),比较抗性菌株与其亲本敏感菌株的竞争力,分析对氟吡菌胺表现不同敏感性的菌株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并通过笔者实验室建立的抗性风险量化标准评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结果】共获得21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介于61—3 157倍,紫外线诱导孢子囊的突变率为2.78×10^(-7);大多数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与其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竞争力测定试验中,2株突变体的第1、3、7代的共18次抗药频率测定中,有3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低于初始频率,有4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高于初始频率,其余11次测定的抗药频率与初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突变菌株的抗药性均能稳定遗传;抗氟吡菌胺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对氟吡菌胺的lgEC_(50)与这些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氟醚菌酰胺的lgEC_(50)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P=0.654)、0.311(P=0.170)、0.228(P=0.081)、0.376(P=0.093)、0.214(P=0.351)、0.122(P=0.599)、0.963(P=0.000);致病疫霉对氟吡菌胺基本抗性风险值为15。【结论】氟吡菌胺与氟醚菌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固有抗性风险为高度,应加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管理,建议生产上将氟吡菌胺与其他类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氟吡菌胺 抗性突变 生物学 交互 基本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MeIAA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和初步图位克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侯仙慧 丁茂予 +2 位作者 刘赛男 李林川 瞿礼嘉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8,共7页
生长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植物体内游离的IAA是生长素的主要活性形式,在IAA甲基转移酶1(IAMT1)的作用下,IAA可以转变为IAA甲酯(MeIAA)。MeIAA本身没有活性,在植物体内的MeIAA酯解酶作用下可以重新... 生长素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植物体内游离的IAA是生长素的主要活性形式,在IAA甲基转移酶1(IAMT1)的作用下,IAA可以转变为IAA甲酯(MeIAA)。MeIAA本身没有活性,在植物体内的MeIAA酯解酶作用下可以重新转变为IAA。MeIAA是非极性分子,能够在植物体内自由扩散。利用MeIAA的这种特殊性质筛选突变体,可以分离到MeIAA代谢途径或者IAA途径中新的成分。我们对拟南芥种子进行EMS诱变,通过观察黑暗下下胚轴的生长情况,筛选MeIAA的抗性突变体。我们成功分离到了8株可能的抗性突变体,并对其中的一个Methyl-IAA resistant1(mir1)突变体进行了深入分析。MeIAA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将为进一步了解MeIAA的代谢、IAA稳态调控和响应机理提供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图位克隆 MeIAA 抗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抗性突变体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静 周厚成 王永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302-305,共4页
从诱变材料和化学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处理的方式、浓度和时间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抗盐碱的定向筛选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并对化学诱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园艺植物 化学诱变 抗性突变 诱变材料 诱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产生菌的抗性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遵锡 慕跃林 张克昌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植酸酶 抗性突变 黑曲霉 产酶菌选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枯萎病菌粗毒素筛选香蕉抗性突变体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海瑞 许文耀 林成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在香蕉(Musa AAA)组织培养过程,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粗毒素添加到组织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毒素对香蕉组培芽的分化和存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的添加剂量与组培芽存活率成反相关,致枯萎50%的粗毒素为36.3... 在香蕉(Musa AAA)组织培养过程,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粗毒素添加到组织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毒素对香蕉组培芽的分化和存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的添加剂量与组培芽存活率成反相关,致枯萎50%的粗毒素为36.3038μg.mL-1。添加粗毒素的多种筛选法均获得了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突变体再生苗用病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表明,其相对抗病性均显著高于亲本组织培养再生苗。本研究中,多步正筛选方案Ⅱ是利用粗毒素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突变体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菌 毒素 抗性突变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和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穆利霞 何晓明 王小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其获得的变异多属于单基因或少数基因变异,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改进植物个别性状。综述了抗性突变体的类型和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的途径、鉴定、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抗性突变 离体筛选 诱变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MW复合诱变结合抗性突变筛选替考拉宁高产菌株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德森 张祝兰 +4 位作者 任林英 唐文力 杨煌建 邱观荣 连云阳 《工业微生物》 CAS 2017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微波照射(MW)、紫外照射(UV)和MW+UV处理技术,对替考拉宁产生菌AT-92的孢子进行诱变,诱变处理的孢子悬液涂布在含替考拉宁致死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替考拉宁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对替考拉宁抗性基因突变株进行筛选,获得... 采用微波照射(MW)、紫外照射(UV)和MW+UV处理技术,对替考拉宁产生菌AT-92的孢子进行诱变,诱变处理的孢子悬液涂布在含替考拉宁致死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替考拉宁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对替考拉宁抗性基因突变株进行筛选,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替考拉宁高产菌AT 92-52-37菌株,其产替考拉宁能力比出发菌株的提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游动放线菌 抗性突变筛选 复合诱变 替考拉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霉菌毒素诱导番茄抗性突变体及相关防御酶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丽萍 李永灿 +5 位作者 赵统敏 陈怀谷 王银磊 杨玛丽 余文贵 颜志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1-639,共9页
以灰霉菌毒素为选择剂,利用多步筛选法筛选番茄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结果显示,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下,其增殖率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并在离开... 以灰霉菌毒素为选择剂,利用多步筛选法筛选番茄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结果显示,毒素对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毒素胁迫下,其增殖率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并在离开选择因子继代培养2代后,仍保持获得的抗性。研究毒素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发现,无论有无毒素胁迫,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其再生植株的酶活性均高于原始型愈伤组织和原始植株(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浓度的增大,抗性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再生植株的3种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升高后降低,且均比对照升高幅度大,其中PAL和PPO酶活性的下降速度较对照慢,说明抗性突变体通过增强与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增强植物的防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毒素 离体筛选 抗性突变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小麦幼胚诱发和筛选白粉病抗性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中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品种的诱变频率高 ,可选择的有益变异也高 ,尤其832 5 5 6×F6 3Fo材料 ,rSC1代选出 7株抗白粉病 ,其中 2株达高抗 ,抗白粉病单株的叶片变短变厚 ,叶色变深 ,并对株高有降低作用 ;而其千粒重大都下降 ,穗粒数的变化有增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小麦 抗性突变 白粉病 离体培养 辐射诱变 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磷化氢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和分子鉴定
12
作者 刘涛 李丽 +3 位作者 张凡华 王迪 徐文雅 王跃进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在22℃下,使用一系列浓度磷化氢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了熏蒸处理,确定了磷化氢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剂量为3.0mg/L磷化氢22℃下熏蒸处理3 d。通过筛选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获得了1株磷化氢抗性突变体phosphine resistant-1(pr-1)。TAIL-PCR... 在22℃下,使用一系列浓度磷化氢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了熏蒸处理,确定了磷化氢抗性突变体的筛选剂量为3.0mg/L磷化氢22℃下熏蒸处理3 d。通过筛选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获得了1株磷化氢抗性突变体phosphine resistant-1(pr-1)。TAIL-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r-1的T-DNA插入位点位于拟南芥第3号染色体17221750位置。对插入位点上下游12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AT3G46760和AT3G46770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受增强子插入影响明显增加。进一步的磷化氢诱导特性分析表明,只有AT3G46760基因的表达受到磷化氢的抑制,说明该基因可能与磷化氢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磷化氢 抗性突变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激光与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相结合选育抗肿瘤抗生素博安霉素高产菌株
13
作者 许玉丽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获得博安霉素高产菌株,同时比较了铜蒸汽激光与妥布霉素抗性及二者复合诱变的选育效果。方法:采用铜蒸汽激光辐照30 min与妥布霉素100 r/m L抗性处理及其复合诱变选育博安霉素产生菌轮枝链霉菌(S.verticillus)B-31。结果:在复合诱... 目的:获得博安霉素高产菌株,同时比较了铜蒸汽激光与妥布霉素抗性及二者复合诱变的选育效果。方法:采用铜蒸汽激光辐照30 min与妥布霉素100 r/m L抗性处理及其复合诱变选育博安霉素产生菌轮枝链霉菌(S.verticillus)B-31。结果:在复合诱变组中,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GB-160,经发酵罐应用后,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1.5倍,并且遗传性能稳定。结论:该方法能有效获得抗生素高产优质菌株。在医药生物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其它药物微生物选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蒸汽激光 抗性突变 诱变选育 博安霉素 高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秋月 马冠华 +3 位作者 尹学伟 鲁远源 张晓春 徐毅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重庆未使用过氟吡菌胺地区的110株辣椒疫霉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对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重庆未使用过氟吡菌胺地区的110株辣椒疫霉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对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株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EC_(50)平均值为(0.32±0.11)μg/mL,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出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_(50)平均值作为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菌丝体的方法,共获得3株可稳定遗传的抗氟吡菌胺突变体,抗性倍数介于69.5~98.5之间,突变频率为0.86%;抗性突变体BS11-5-1与亲本菌株BS11-5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抗性突变体JLP11-4-2和JLP11-4-3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显著低于亲本菌株JLP11-4;不同抗性突变体对渗透压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3个抗性突变体对Biolog PM1中95种碳源的利用情况与亲本菌株基本相似。交互抗性测定表明,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丁吡吗啉及嘧菌酯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建议可将氟吡菌胺与上述几种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氟吡菌胺 敏感 抗性突变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腐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翔 姜兴印 +4 位作者 王雪婷 朱文亚 姚向峰 王金花 张风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20,134,共9页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未使用过咯菌腈的5个省份的102株腐皮镰孢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102株腐皮镰孢的EC50范围为0.029 0~0.183 4 mg/L,平均E...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对咯菌腈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未使用过咯菌腈的5个省份的102株腐皮镰孢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102株腐皮镰孢的EC50范围为0.029 0~0.183 4 mg/L,平均EC50为(0.106 2±0.031 5)mg/L,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所以可将其作为供试5个省份腐皮镰孢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并结合抗性遗传稳定性最终共获得4株腐皮镰孢抗咯菌腈突变体,抗性水平在6.94~32.43倍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3.51×10^(-4)(SDWF1914-Y336和SDWF1914-Y017)和7.41×10^(-9)(SDWF1914-ZR717和JSXZ1906-ZR496)。腐皮镰孢抗咯菌腈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与致病力方面与亲本菌株不存在显著差异。交互抗性测定结果显示,腐皮镰孢对咯菌腈与嘧菌酯、醚菌酯、多菌灵和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腐皮镰孢对咯菌腈较为敏感,对咯菌腈的室内抗药性风险等级为低至中等,可作为防治辣椒根腐病的理想药剂,建议在生产中将咯菌腈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镰孢 咯菌腈 敏感 抗性突变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和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和抗性突变诱导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晓丰 王亮 +3 位作者 宁清 田大勇 王大力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nm)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对细菌抗性突变的诱导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对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现协同效应,但是二者联合作用下细菌对利福平的抗性突变频率显著降低.DNA测序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编码利福平靶标蛋白的rpoB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突变后的靶蛋白与利福平的结合能降低.同时,qPCR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时,细菌胞内rpoS、dinB和mutS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抗性突变频率在联合作用下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对细菌抗性突变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二者联合暴露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生素 大肠杆菌 联合毒 抗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紫青霉G59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
17
作者 柴云晶 崔承彬 +1 位作者 李长伟 华威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阐明真菌无活性野生株产紫青霉G59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2-5-3-1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在活性跟踪和薄层检测指导下,通过与原始菌样品直接对照,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产物。根据理化常... 目的阐明真菌无活性野生株产紫青霉G59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2-5-3-1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方法在活性跟踪和薄层检测指导下,通过与原始菌样品直接对照,利用液液萃取、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产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MTT法测试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突变株2-5-3-1发酵物中分离鉴定了麦角甾醇(1)、fructigenine A(2)、rugulosuvine A(3)、大黄素(4)和ω-羟基大黄素(5)。化合物1~5在100μg/ml浓度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2.8%、60.8%、41.2%、84.6%和37.1%,其中1、2和4的IC50分别为93.1、58.4和30.0μg/ml。结论化合物1~5均为产紫青霉G59不生产而突变株新产抗肿瘤活性产物。用DMSO介导的庆大霉素抗性筛选方法可以将无活性真菌野生株转化成活性突变株并供新产活性产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 产紫青霉 庆大霉素抗性突变 肿瘤产物 肿瘤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胶孢炭疽病菌对土槿皮乙酸抗性突变菌株的诱导及其生物适合度分析
18
作者 文小东 朱发娣 +3 位作者 谷梦萱 叶火春 冯岗 张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54-1662,共9页
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天然二萜酸,前期发现该化合物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但其杀菌作用机制未知。本研究以芒果胶孢炭疽菌菌株JB-Q为供试对象,采用药剂驯化、紫外照射... 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天然二萜酸,前期发现该化合物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但其杀菌作用机制未知。本研究以芒果胶孢炭疽菌菌株JB-Q为供试对象,采用药剂驯化、紫外照射和钴辐射等方法诱导产生抗PAB的突变体,并分析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仅药剂驯化法得到了18株不同抗性水平且可稳定遗传的抗PAB的胶孢炭疽菌,抗性频率为1.69×10。适合度研究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且在25℃时菌丝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而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低抗菌株>亲本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渗透压测试结果表明,亲本菌株对0.02%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表现更为敏感,其抑制率高达70%;在金属离子(NaCl、KCl和CaCl_(2))胁迫下,抗性突变菌株则表现更为敏感。因此,研究认为PAB不易导致胶孢炭疽菌的抗性产生,但诱导产生的抗性突变菌株的生存竞争力与敏感菌株相当。此外,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土槿皮乙酸与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戊唑醇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但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存在正交互抗性,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729(P<0.01),这表明PAB可能与微管抑制剂多菌灵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土槿皮乙酸 抗性突变菌株 生物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突变他克莫司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晖 张新宜 王欣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研究利用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结合紫外诱变处理产他克莫司链霉菌SIIA-9818,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新菌株。首轮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第二轮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链霉素抗性诱变得... 研究利用核糖体工程育种方法结合紫外诱变处理产他克莫司链霉菌SIIA-9818,以期筛选得到发酵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新菌株。首轮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第二轮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育种,进一步巩固育种成效。采用链霉素抗性诱变得到突变株T-122,其气生菌丝丰满程度明显好于原对照株,发酵效价提高22.8%;采用组合链霉素和利福平抗性结合紫外诱变T-122,得到多株高产菌株,其中H-493发酵水平较原出发菌株提高82.6%;在50 L发酵罐通过增大搅拌转速,使菌种H-493发酵单位进一步提高31.0%。本方法简单经济,得到的突变株发酵单位显著提高,组分无明显变化,传代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核糖体工程 发酵 抗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DNA直接测序法在环境诱变剂研究中的应用——Ⅱ.GMA诱导的pBR322突变Ap^RTc^S中四环素抗性突变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
20
作者 左谨 方福德 +2 位作者 高惠兰 谢大英 李志生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2-22,共1页
GMA(Glycidyl Methacrylate)是我们实验室首先报道的一种新的环境诱变剂。为了探讨它的致突变分子机制,采用DNA重组、基因转移及遗传工程技术研究了GMA对质粒pBR322突变的Tc基因一级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 环境诱变剂 Ap^RTc^S GMA PBR322 直接测序法 DNA 抗性突变 遗传工程技术 序列测定 Bam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