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战场:敌后根据地的抗战动员
1
作者 李志新 孟俭红 《党史博采》 2025年第2期4-9,共6页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分为全面动员和局部动员,目的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满足战争需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想尽各种办法...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分为全面动员和局部动员,目的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满足战争需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想尽各种办法,组织动员敌后根据地各阶层、各领域民众加入统一战线队伍,使抗战人员及物资不断走向战场,从而支撑了这场伟大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后根据地 局部动员 战争潜力 统一战线 战争动员 抗日战争 抗战动员 组织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青年抗战动员及影响研究
2
作者 户可英 胡万钦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在短时间内便占据了中国沿海多个重要城镇,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为了加强抗战动员,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报刊。《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机关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在短时间内便占据了中国沿海多个重要城镇,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为了加强抗战动员,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报刊。《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机关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激励广大青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大责任。从思想引领到实践推动,《新华日报》从多方面对广大青年进行抗战动员。青年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抗日队伍不断壮大,抗战业绩不断提升,进而扭转了不利战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青年责任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动员视域下《新华日报》广告活动述论
3
作者 张朋 余慧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抗战动员语境下《新华日报》的广告活动兼顾经济功能与政治宣传双重使命。该报所刊广告主要涉及商务、文化及“启事”类社会广告,其广告经营既是支撑报纸运营的重要一环,也以广告媒介这一特殊形式发挥抗战动员的作用。该报借助“跑广告... 抗战动员语境下《新华日报》的广告活动兼顾经济功能与政治宣传双重使命。该报所刊广告主要涉及商务、文化及“启事”类社会广告,其广告经营既是支撑报纸运营的重要一环,也以广告媒介这一特殊形式发挥抗战动员的作用。该报借助“跑广告”的业务形式,加强与民族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的联系,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全国抗战书报联合广告”等版面安排及代售、代印等方式,构建战时进步书刊网络;在国民党严格的新闻管控之下运用“启事”类广告开辟报刊政治言说的另一个空间。《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大型日报,其广告经营旨趣及经营活动反映了中共党报实践与区域文化氛围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广告活动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动员话语建构——以冀鲁豫边区戏剧工作为例
4
作者 田萌 王凤青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戏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领导戏剧工作建构抗战动员话语,构建出了“控诉敌人侵华暴行”“激发军民抗战斗志”“动员边区民众参军参战”的抗战动员话语。中国... 戏剧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有效形式。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领导戏剧工作建构抗战动员话语,构建出了“控诉敌人侵华暴行”“激发军民抗战斗志”“动员边区民众参军参战”的抗战动员话语。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边区通过戏剧建构的抗战动员话语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即以明晰革命任务为前提,以阐明革命依靠力量为策略,进而实现抗战动员话语与大众话语交流互动的目标,以此强化了边区军民的爱国情感,强化了民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达成了全民参与抗战的共识,在此过程中使民众支持抗战、拥护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鲁豫边区 戏剧 抗战动员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族抗战时期《宁夏民国日报》的青年抗战动员宣传
5
作者 沈玉叶 马骏 《新闻知识》 2024年第8期53-59,94,共8页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西北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宁夏是保卫西北的重要门户,在全国战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动员宁夏全省民众参与抗战成为宁夏各...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西北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宁夏是保卫西北的重要门户,在全国战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动员宁夏全省民众参与抗战成为宁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而青年群体作为抗战的有生力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宁夏民国日报》是民国时期宁夏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主流报纸,因战时需要,宁夏省政府为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动员其投身抗战,《宁夏民国日报》发挥了媒介宣传、传播的重要作用,号召青年参与捐钱、捐物、参军等运动,对激励青年群体参与抗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 《宁夏民国日报》 青年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西《国风日报》副刊《木刻前哨》的抗战动员
6
作者 王军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抗战时期陕西西安民间进步报纸《国风日报》的副刊《木刻前哨》会聚了一批早期左翼木刻家,他们通过木刻艺术的方式进行抗战动员。《木刻前哨》是陕西刊发木刻作品的唯一报纸副刊,构成了《国风日报》不同于同期其他报刊的别样风采。它发... 抗战时期陕西西安民间进步报纸《国风日报》的副刊《木刻前哨》会聚了一批早期左翼木刻家,他们通过木刻艺术的方式进行抗战动员。《木刻前哨》是陕西刊发木刻作品的唯一报纸副刊,构成了《国风日报》不同于同期其他报刊的别样风采。它发挥了在陕西国统区普及木刻艺术、传播木刻技巧、重识木刻时代使命的作用,其刊发的木刻作品主要集中在对日寇侵略暴行的刻画,以图像形式实现对民众的情感动员。同时,通过刻画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场景,激发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这些木刻具有较强的战斗性、象征性和写实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日报》 《木刻前哨》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孝女到英雄——木兰形象内涵演变及抗战动员逻辑实现
7
作者 陈晗瑜 林雅心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8期66-68,共3页
本文以抗战时期报纸为例,通过对木兰图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对于木兰这一符号的动员征用,正是基于群众对木兰“忠孝两全”的意象认同,并在事件凝缩中以“易装”呈现动员女性性别跨界进行抗战的可能性,从而以视觉转喻的方式,借古喻今实现深... 本文以抗战时期报纸为例,通过对木兰图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对于木兰这一符号的动员征用,正是基于群众对木兰“忠孝两全”的意象认同,并在事件凝缩中以“易装”呈现动员女性性别跨界进行抗战的可能性,从而以视觉转喻的方式,借古喻今实现深层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 孝女 女英雄 视觉修辞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编辑人协会及其《文化战线》的抗战动员评述
8
作者 杨晶晶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56-259,共4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成立了“上海编辑人协会”,是当时公开成立的救亡协会之一,该协会因是编辑人、著作人群体的特殊性质而受到上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协会及其创办的《文化战线》杂志,以联系在沪诸杂志编辑同仁会议协商...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成立了“上海编辑人协会”,是当时公开成立的救亡协会之一,该协会因是编辑人、著作人群体的特殊性质而受到上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协会及其创办的《文化战线》杂志,以联系在沪诸杂志编辑同仁会议协商、形成宣言、广泛动员群众的方式,积极从事抗战救亡运动,在新闻界起到了抗战动员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编辑人协会 《文化战线》 抗战动员 抗日救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活动与中共抗战动员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金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协调各党派关系、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借助纪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抗战动员。纪念活动中的抗战动员方式包括:呈现日军暴行,诠释抗战建国方针,升华历史经验,批判投降妥协倾向,弘扬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协调各党派关系、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借助纪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抗战动员。纪念活动中的抗战动员方式包括:呈现日军暴行,诠释抗战建国方针,升华历史经验,批判投降妥协倾向,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中国抗战地位,展示抗战胜利前景等。纪念活动中的抗战动员,对于塑造中共形象、提升中共抗战动员影响力、整合各方力量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纪念活动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仪式、民族认同与抗战动员--以西北民众献旗为中心的考察(1938-1945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季芳 咸娟娟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03-120,143,共1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机关、团体多次组织代表团向抗日将领和国民党要员献旗。献旗成为国难时期的特殊象征性行为,是体现威权体制、民族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抗战动员的有效操演和现代政治仪式。在献旗仪式中,国民党各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各地政府机关、团体多次组织代表团向抗日将领和国民党要员献旗。献旗成为国难时期的特殊象征性行为,是体现威权体制、民族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抗战动员的有效操演和现代政治仪式。在献旗仪式中,国民党各级官员积极参与,借此强化其“党治”权威,形塑民众对“国家领袖”的个人崇拜,有效建构战时民众、政府、元首以及国家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宣传。西北抗战大后方是支援抗战胜利的重要战略回旋空间,民众献旗作为全国献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民众大力参与抗战救国的重要反映,是其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的重要表征,对团结御侮、一致对外,粉碎日本分裂中国以及争取国际援助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民众 献旗 政治仪式 民族认同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抗日形象建构与抗战动员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勤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10-118,139,140,共11页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首揭抗日义旗,他领导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局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之一,因此被全国各界视为民族英雄。但不久马占山因孤军奋战不得不“投降”日军,引发全国舆论哗然,民众的抗日热情亦被激发。最终马通电反正,社会各...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首揭抗日义旗,他领导的江桥抗战成为中国局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象征之一,因此被全国各界视为民族英雄。但不久马占山因孤军奋战不得不“投降”日军,引发全国舆论哗然,民众的抗日热情亦被激发。最终马通电反正,社会各界也基本认可其民族英雄的地位。马占山复杂的抗日活动使其形象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大反差,由最初的齐声称颂到质疑其反正,再到接纳与认可,可谓一波三折。舆论对马占山事迹的报道和形象塑造起到了声讨日本侵略、呼吁政府抗战、动员民众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成为民族危亡背景下抗战动员的现实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马占山 英雄崇拜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以晋察冀边区三本冬学教材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有其自身的话语策略、话语内容之特点。以晋察冀北岳区文救会编的《冬学教材》《积极开展援苏运动(冬学教材之二)》《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三本冬学教材为例,梳理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 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话语体系建构有其自身的话语策略、话语内容之特点。以晋察冀北岳区文救会编的《冬学教材》《积极开展援苏运动(冬学教材之二)》《开展军民誓约运动(冬学教材之三)》三本冬学教材为例,梳理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构发现:其话语策略基本定位于以解答问题为导向、以数据实例为载体、以通俗易懂为要旨;其话语内容之逻辑起点是日寇企图灭亡中国,基本方略是军民共击日寇,宏大视野是援苏就是卫国,愿景导向是我们一定胜利。中共抗战动员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解疑答惑说服群众,掌握话语权至关重要;二是有的放矢引领群众,确保话语内容的有效;三是愿景导向吸引群众,突显话语魅力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战动员 话语体系建构 冬学教材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族抗战动员对培育当代大学生大局意识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包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65,共3页
大局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概念和政治优势,具有整体性的本质特点、责任与担当的实践指向,并蕴含着执着与坚守的意志品质,是一个系统性的价值要求,与高校铸魂育人有着深度的契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 大局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概念和政治优势,具有整体性的本质特点、责任与担当的实践指向,并蕴含着执着与坚守的意志品质,是一个系统性的价值要求,与高校铸魂育人有着深度的契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对大局意识的认知出现了由阶级整体到国家整体的转变,并在全民族抗战动员中推进青年学生实现了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提升,促成了大局意识的受众对象由党员到民众的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培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大学生,倡导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引导他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局意识 全民族抗战动员 当代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金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日本全面侵华后,抗击日本侵略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广泛发动人员抗战乃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在华北,中共为动员广大群众参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时来华北访问的外国记者,以其记者特有的敏锐视角,对中共在这一... 日本全面侵华后,抗击日本侵略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广泛发动人员抗战乃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在华北,中共为动员广大群众参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时来华北访问的外国记者,以其记者特有的敏锐视角,对中共在这一地区的抗战动员组织、动员形式、动员对象和动员结果作了客观、公正、真实的报道、分析和研究,认为广泛发动人民参战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外国记者 华北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抗日根据地民间舞蹈的革命化改造与抗战动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霞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64-75,142,共13页
抗日战争时期,原本植根于乡村社会的民间舞蹈,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化改造,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太行地区丰富的民间舞蹈因简单易学、参与度高、生活化强等特点,成为中共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共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民间舞蹈进行... 抗日战争时期,原本植根于乡村社会的民间舞蹈,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化改造,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太行地区丰富的民间舞蹈因简单易学、参与度高、生活化强等特点,成为中共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共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民间舞蹈进行改造,以适应抗战动员的需要,对战时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舞蹈已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的革命化改造是中共抗战动员的见证,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文艺从属于政治”论断的集中体现,与此同时,也折射出民间舞蹈在战争语境下的演进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抗日根据地 民间舞蹈 革命化改造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民族抗战动员看家国情怀的培育
16
作者 包巍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7-53,共7页
对源于"家国一体"思想的国家和家庭价值共同体高度认同的家国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受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概念输入和救亡复兴主题的双重影响,家国情怀演变为以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为根本,将个体人生价值实现与民族整体命运... 对源于"家国一体"思想的国家和家庭价值共同体高度认同的家国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受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概念输入和救亡复兴主题的双重影响,家国情怀演变为以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为根本,将个体人生价值实现与民族整体命运相连的价值选择。全民族抗战动员中,社会各派力量依据变动的时局不断调整自我认知,从理论上深化家国情怀的内涵,从实践上推动家国情怀的流播,为今天的培育工作提供路径借鉴:要与时代主题密切结合;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感促进责任感进而提升参与度;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全民族抗战动员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动员与节日娱乐:全面抗战时期重庆街头游行及其功能
17
作者 谭刚 《城市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33-247,327-328,共16页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抗战动员的需要,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以及重庆各界在重庆筹备安排了大量的街头游行。为保证游行顺利有序进行,主办方提前安排了游行队列和顺序,制定了游行纪律,同时通过规划游行路线、布置游行空间和加强空间管理以求扩...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抗战动员的需要,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以及重庆各界在重庆筹备安排了大量的街头游行。为保证游行顺利有序进行,主办方提前安排了游行队列和顺序,制定了游行纪律,同时通过规划游行路线、布置游行空间和加强空间管理以求扩大游行的政治功能。游行队伍高呼抗战口号和高唱抗战歌曲,营造了來厚的抗战动员氛围,而游行中大量寓意深刻的表演道具和表演内容,则激发了观众的民族主义感情。战时重庆街头游行集中于节日或纪念日,加之游行中穿插了各种生动有趣的表演节目,吸引了重庆市民的广泛参与和观看,丰富了市民的节日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重庆 街头游行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在国统区的抗战动员工作述评
18
作者 杨玉荣 陈占友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统一战线建立后,两党配合密切时,抗战动员做得有声有色;当两党磨擦产生时,抗战动员暗中鼓动,做到了不露...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调整,中共采取了不同的抗战动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抗战动员,形式或明或暗。统一战线建立后,两党配合密切时,抗战动员做得有声有色;当两党磨擦产生时,抗战动员暗中鼓动,做到了不露声色。从动员对象看,全员覆盖,有的放矢;从动员机制看,借鸡生蛋,双管齐下;从动员形式看,方式灵活,激发了各阶层抗战热情;从动员效果看,为抗日战争凝聚了人心,也为中国抗战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统区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抗战动员的开展及其反思——以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儿童号”飞机筹募活动为例
19
作者 刘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全面抗战开始后,重庆市江、巴两县的全体小学生响应国家抗战动员,向全国小学生发起"中国儿童号"飞机筹募活动,预期在一年内为国家捐购十架飞机,以加强空军力量,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在政府的训令、社会名流的鼓动、报刊舆论... 全面抗战开始后,重庆市江、巴两县的全体小学生响应国家抗战动员,向全国小学生发起"中国儿童号"飞机筹募活动,预期在一年内为国家捐购十架飞机,以加强空军力量,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在政府的训令、社会名流的鼓动、报刊舆论的鼓吹下,这场以儿童为主体的筹募活动在全国各省县展开。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筹募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因筹募会自身组织的缺陷、战争给各省带来的破坏、领导集体的贪污腐败、儿童实际能力的局限性,该活动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历经三载所筹之款仍不足购买一架飞机。儿童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活动的失败也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日战争 “中国儿童号” 飞机筹募 小学生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华报》中的漫画与抗战动员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曦 李朝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漫画被誉为笔杆抗战的先锋。《新中华报》中的漫画成为抗战动员有力武器具有历史必然性。《新中华报》中的漫画,以党的机关报为平台,用艺术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的抗战形势和边区的生活,体现出通俗性、新闻性... 抗日战争时期,漫画被誉为笔杆抗战的先锋。《新中华报》中的漫画成为抗战动员有力武器具有历史必然性。《新中华报》中的漫画,以党的机关报为平台,用艺术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的抗战形势和边区的生活,体现出通俗性、新闻性和政治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抗战动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华报》 漫画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