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
易绍林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2
|
论抗日民主运动的历史作用 |
安京
|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
1995 |
0 |
|
3
|
九一八事变以后福建抗日运动概述 |
高绵
|
《党史研究与教学》
|
1997 |
1
|
|
4
|
携手共救国难 团结同争民主——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与民主党派在联合政府运动中的合作 |
李超
|
《文史杂志》
|
2005 |
0 |
|
5
|
何香凝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 |
吴彬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6
|
成都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
岳建功
刘海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7
|
试论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
郑军
|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8
|
也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与刘经宇同志商榷 |
广德明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9
|
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动向 |
陈麟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0
|
论中间党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贡献 |
李田贵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1
|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原因简析 |
董令仪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5 |
0 |
|
12
|
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
苗懿明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3
|
川陕苏区的抗日宣传 |
刘应兵
|
《巴蜀史志》
|
2014 |
0 |
|
14
|
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主运动的发展 |
吴明刚
|
《福建党史月刊》
|
1995 |
0 |
|
15
|
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 |
徐国利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16
|
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冲突——以“七君子事件”为个案 |
尹红群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7
|
红岩,红岩 |
蔡春丽
|
《今日重庆》
|
2014 |
0 |
|
18
|
蒋介石何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
李明山
|
《史学月刊》
|
1986 |
2
|
|
19
|
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兼论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
高青山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2
|
|
20
|
爱国主义传统与四川军阀的两次转变 |
杨光彦
潘洵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