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1
作者 易绍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2-55,共4页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潮迭起。参加运动的有广大学生、工人、爱国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以及国民党内部分爱国将领和部分地区的农民。斗争遍及30多个城市和地区,时间长达14年之久。这场斗争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高潮迭起。参加运动的有广大学生、工人、爱国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以及国民党内部分爱国将领和部分地区的农民。斗争遍及30多个城市和地区,时间长达14年之久。这场斗争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正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解放 爱国民主运动 民主党派 战争期间 正确分析 抗日民主运动 国民党统治区 内战 国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民主运动的历史作用
2
作者 安京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57-62,95,共7页
论抗日民主运动的历史作用安京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政治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根据地出现的抗日民主运动,相互支援,相互促... 论抗日民主运动的历史作用安京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政治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根据地出现的抗日民主运动,相互支援,相互促进,推动了抗日战争,也使人民的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主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 日本帝国主义 争取民主 国民党 抗战时期 中国革命 民主主义 毛泽东同志
原文传递
九一八事变以后福建抗日运动概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绵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年第2期28-34,共7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厂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声,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涛。福建民众同全国各地一样,在事变爆发以后,立即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 福建的抗日运动,从九一八事变至...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厂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声,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涛。福建民众同全国各地一样,在事变爆发以后,立即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 福建的抗日运动,从九一八事变至翌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前后为第一个高潮。此后由于国民党的压制,沉寂了半年多时间。1933年2月,日军侵占热河,福建民众再次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这一运动逐渐高涨,随着驻闽十九路军将领的觉醒,率部抗日反蒋,从而与福建事变结合起来,汇成更加深刻而广泛的抗日运动。本文试就九一八以后至福建事变以前这一期间福建民众的抗日运动,作简略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 抗日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十九路军 抗日民主运动 1932年 福建事变 厦门 青年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手共救国难 团结同争民主——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与民主党派在联合政府运动中的合作
4
作者 李超 《文史杂志》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关键词 联合政府 民主党派 抗战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合作 中共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民主运动 1944年 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 抗战后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香凝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彬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0期79-81,共3页
何香凝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坚持三大政策,坚持反帝立场,为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领导并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上海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她积极参... 何香凝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她继承孙中山、廖仲恺的遗志,坚持三大政策,坚持反帝立场,为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领导并推动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上海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她积极参与抗日民主运动,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香凝 抗日救亡运动 宋庆龄 国民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救国会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抗日民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6
作者 岳建功 刘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成都 地方党组织 国民党 抗日救亡团体 抗日民主运动 地方实力派 蒋介石 共产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军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3-48,60,共7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国共两党之外尚有第三方 ,即中间势力在抗日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国共两党之外尚有第三方 ,即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而又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势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与刘经宇同志商榷
8
作者 广德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7-70,共4页
刘经宇同志在《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见《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不存在“逼蒋抗日”的条件。这样... 刘经宇同志在《论“抗日反蒋”与“逼蒋抗日”》(见《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根本不存在“逼蒋抗日”的条件。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抗日反蒋”的口号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形势没有按着“抗日反蒋”的大方向发展,反而形成了“逼蒋抗日”的客观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反蒋” 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抗日斗争 形势 党史 抗日民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动向
9
作者 陈麟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71-76,共6页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促使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又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动。1927年,追随在叛变革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后面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脱离原来的阵营,并表现出一种抗日的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促使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又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动。1927年,追随在叛变革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后面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脱离原来的阵营,并表现出一种抗日的动向。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爆发到“一二八”事变前夕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动向作一概要论述。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自在的民族意识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往往比阶级意识更敏感、更强烈。爱国主义这一具有伟大凝聚力和巨大民族向心力的思想,很快冲破了阶级的界限,象一条红线一样把无产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人民 国难 南京政府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政府 白色恐怖 抗日民主运动 蒋介石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间党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贡献
10
作者 李田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间党派(包括无党无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作为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包括邓演达创建的“第三党”;从国民党统治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民主派...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间党派(包括无党无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作为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包括邓演达创建的“第三党”;从国民党统治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民主派,会同宋庆龄、鲁迅等人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创建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和全国救国联合会。还包括“九·一八”事变后转为抗日反蒋的中国致公党和要求抗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广大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推动下,冲破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抗日的种种限制,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他们首先和中国共产党结成政治联盟,这一联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发展,抗日阵营不断扩大和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逐步被孤立、被分化,最后被迫放弃内战政策参加到民族抗战行列中来的过程。因此,中间党派所开展的大量活动,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中间党派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抗日民主运动 历史贡献 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宋庆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原因简析
11
作者 董令仪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1-6,共6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芦沟桥发动进攻。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驻守芦沟桥和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月十四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发表“自卫”宣言,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芦沟桥发动进攻。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驻守芦沟桥和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月十四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发表“自卫”宣言,表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从此,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从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武装进攻起,延宕六年之后,这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为什么能够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内外政策 抗日反蒋 国共合作 抗日民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12
作者 苗懿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12-15,共4页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紧紧把握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形势,抓住—切有利团结抗日的契机。因势利导,积极为建立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斗争。1935年7月...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紧紧把握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形势,抓住—切有利团结抗日的契机。因势利导,积极为建立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斗争。1935年7月,中共中央依据国际七大精神,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名义提出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第一次正式向国民党及其军队发出了“停止内战”,“亲密携手共同救国”的呼吁。为了迎接抗日的新高潮,进一步端正党的政治路线,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明确肯定了国际七大确定的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八一宣言》的基本精神,要求共产党人同“一切反日反卖国贼的分子,不论他们代表那一阶级,那一政治派别,那一社会团体,那一武装队伍”,实行广泛的联合,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以后,我党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艰巨而复杂的斗争。当时争取国内和平,停止国内战争,是建立统—战线的迫切任务和初步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资产阶级营垒的上层工作,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集团 中国国民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 中共中央 国民党政府 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建国纲领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陕苏区的抗日宣传
13
作者 刘应兵 《巴蜀史志》 2014年第4期38-40,共3页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在广大群众和游击武装支持下创建川陕苏区.作为第二次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始终高举“反蒋抗日”和“反帝拥苏”大旗,在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中.广泛地进行了...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在广大群众和游击武装支持下创建川陕苏区.作为第二次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始终高举“反蒋抗日”和“反帝拥苏”大旗,在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中.广泛地进行了抗日救亡宜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抗日宣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民主运动 反蒋抗日 抗日救亡 方面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中国民主运动的发展
14
作者 吴明刚 《福建党史月刊》 1995年第10期23-26,共4页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求生存、求解放的自卫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不但战争本身的性质是进步的,而且这个战争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进步基础之上进行的”。①这进步基础之一,便是日益发展着的中国民主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中国革...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求生存、求解放的自卫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不但战争本身的性质是进步的,而且这个战争是在中国前所未有的进步基础之上进行的”。①这进步基础之一,便是日益发展着的中国民主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主旋律。在抗日救国的呼唤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 抗战时期 抗日救国 法西斯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6-78,共3页
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徐国利抗战时期,我国高校向西南、西北及粤赣闽浙等省山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迁徙。高校内迁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开展抗日民主运动、恢复和发展战时高等教育、推动落后地区教育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都... 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徐国利抗战时期,我国高校向西南、西北及粤赣闽浙等省山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迁徙。高校内迁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开展抗日民主运动、恢复和发展战时高等教育、推动落后地区教育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一、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高校内迁 新办高校 教育文化 抗日民主运动 中国现代教育 国民党政府 河南大学 教育机关 西南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冲突——以“七君子事件”为个案
16
作者 尹红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七君子事件是抗战前一场声势颇大的社会运动,七君子坚持民主救亡,并依法抗辩自救,南京国民政府则有法不依,企图维护其专治秩序。这一事件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表现了知识分子与政府当局在救亡和民主上的重要分歧和冲突,却以法制形式公诸于... 七君子事件是抗战前一场声势颇大的社会运动,七君子坚持民主救亡,并依法抗辩自救,南京国民政府则有法不依,企图维护其专治秩序。这一事件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表现了知识分子与政府当局在救亡和民主上的重要分歧和冲突,却以法制形式公诸于社会。南京政府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最终将七君子无罪释放,抗战初期以七君子为代表的抗日民主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知识分子 “七君子事件” 冲突 个案 南京国民政府 抗日民主运动 社会运动 有法不依 政治问题 社会舆论 南京政府 无罪释放 抗战初期 抗战前 救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岩,红岩
17
作者 蔡春丽 《今日重庆》 2014年第17期16-18,共3页
1939年1月16日,在重庆,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开始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民主运动。这是抗战中的重庆。在红岩、曾家岩、虎头岩,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的身影总是与团结中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入... 1939年1月16日,在重庆,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开始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民主运动。这是抗战中的重庆。在红岩、曾家岩、虎头岩,周恩来和他的战友们的身影总是与团结中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入侵的日寇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主运动 1939年 中共南方局 周恩来 重庆 抗战 日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何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明山 《史学月刊》 1986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周宣王中兴,内修政事,外攘夷狄的对内对外(少数民族)政策,为后世诸多统治者所袭用。蒋介石征史论今,防止中华民国重演中国历史上的亡国故事,也重提了“安内攘外”政策。国内史著大都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 周宣王中兴,内修政事,外攘夷狄的对内对外(少数民族)政策,为后世诸多统治者所袭用。蒋介石征史论今,防止中华民国重演中国历史上的亡国故事,也重提了“安内攘外”政策。国内史著大都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以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分裂和斗争。在此形势下,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作为他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的准则(黄元起:《中国现代史》(上),第351页.)。蒋介石本人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也回忆说:“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之战,共匪乘机扩大了湘赣闽粤的苏区,……其扰乱范围遍及于湘赣浙闽鄂豫皖七省,人心惊惶,燎原之火,有不可收拾之势。这时候朝野人士看清了国家面临此两个战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说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苏区 中国现代史 安内攘外 不抵抗政策 少数民族 抗日民主运动 宣王中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兼论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青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68-72,共5页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指导中心,被誉为模范抗口民主根据地。尤其是在设置参议会之后,在政权建设方面更为各个解放区、乃至全国做出了光辉榜样。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政权建设 参议会 历史经验 抗日民主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主义传统与四川军阀的两次转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光彦 潘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1-76,共6页
爱国主义传统与四川军阀的两次转变杨光彦,潘洵四川军阀在其演变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一次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军阀由长期的割据混战纷纷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另一次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爱国主义传统与四川军阀的两次转变杨光彦,潘洵四川军阀在其演变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一次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军阀由长期的割据混战纷纷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另一次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大多数四川军阀(抗战时期即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军阀 地方实力派 爱国主义传统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刘文辉 抗日救亡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民主运动 统战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