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相关炎性指标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会芬 刘丽 +5 位作者 杨宏秀 高靖 王冬梅 张菲菲 刘鑫 袁宝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32例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收集DKD患者142例,依据...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及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32例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收集DKD患者142例,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微量清蛋白尿组(B组)42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45例,慢性肾衰期(DKD3-5期)组(D组)5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A-Ig G、ACA-Ig A、ACA-Ig M、抗GBM抗体,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NGAL水平,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行组间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ACA-Ig M、NGAL升高,C组ACA-Ig A、ACA-Ig M、抗GBM抗体、CRP、NGAL升高,D组ACA-Ig G、ACA-Ig A升高(P<0.05);与B组比较,D组ACA-Ig A升高(P<0.05);D组抗GBM抗体、CRP、NGAL均高于A、B、C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抗GBM抗体与Cys C、NGAL、ACR、CRP均呈正相关(r=0.344、0.478、0.320、0.301,P<0.01);ACA-Ig A与Cys C、NGAL、CRP呈正相关(r=0.318、0.346、0.402,P<0.01)。NGAL与Cys C、ACR呈正相关(r=0.776、0.501,P<0.01);CRP与Cys C、ACR呈正相关(r=0.439、0.325,P<0.01);NGAL、CRP与e GFR呈负相关(r=-0.575、-0.339,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GBM抗体、ACA-Ig A、ACA-Ig M是与DKD密切相关的风险预测因子。结论 ACA-Ig M是预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有价值的指标。ACA-Ig A、ACA-Ig M和抗GBM抗体是DKD的风险预测因子。CRP、NGAL是DKD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其水平持续性升高加速肾小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磷脂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丽 杨宏秀 +2 位作者 张会芬 袁宝军 夏彦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nti-GBM)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的3种亚型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 目的探讨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nti-GBM)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的3种亚型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101例),糖尿病肾病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A组[eGFR≥90ml/(min·1.73m^2),38例],B组[60ml/(min·1.73m^2)≤eGFR<90ml/(min·1.73m^2),30例],C组[.eGFR<60ml/(min·1.73m^2),33例],酶免法检测GMB、ACA-IgA、ACA-IgG、ACA-IgM浓度,改良的肾脏病饮食改善(MDRD)公式计算eGFR,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检测胱抑素C(Cys C),分析4种自身抗体与eGFR、Cys C的关系。结果与DM组相比较,DN组的Anti-GBM、ACA-IgA、ACA-IgG、ACA-IgM、Cys C水平升高,eGFR水平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DN亚组中,Cys C、ACA-IgA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 05);Anti-GBM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升高,但其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CA-IgM水平在A组、B组、C组间逐渐降低,但仅在A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在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CA-IgG水平在A组B组C组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Anti-GBM、ACA-IgA、ACA-IgM与eGFR均相关(r=-0. 358、-0. 337、0.240,P<0.05);Anti-GBM、ACA-IgA、ACA-IgM与Cys C均相关(r=0.543、0.447、-0.217,P<0.05);Cys C与eGFR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 Anti-GBM、ACA-IgA、ACA-IgG、ACA-IgM与DKD发病有关;AntiGBM、ACA-IgA、ACA-IgM参与了肾小球损伤,其水平变化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程度;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是DKD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心磷脂抗体 肾小滤过率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程叙扬 金其庄 +3 位作者 毛微波 鲍云飞 于重燕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部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一次DFPP,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的血样。用ELISA法检测DFPP前后的抗GBM抗体浓度,同时检测血IgG、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共进行53例次DFPP,每人最少治疗4次,最多9次。每次使用白蛋白或血浆量为(1.26±0.14)倍的人体血浆体积,使用OP-08W血浆分离器和EC-20W或30W血浆成分分离器。患者治疗前平均抗GBM浓度为(159.94±67.02)RU/ml,DFPP治疗后抗体呈线性下降(r=0.88-0.995),不同患者抗GBM抗体浓度下降斜率相似(-16.3RU/ml/次至-29.9RU/ml/次),平均斜率(-20.27±1.10)RU/ml/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治疗后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用8%白蛋白溶液置换对白蛋白没有影响。每次DFPP治疗后IgG水平和FIB水平均显著下降。IgG呈指数下降,而每次治疗后FIB下降(49.5±8.9)%。结论DFPP可以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和IgG。抗GBM浓度呈线性下降,有助于医生在治疗前估计清除抗体需要的DFPP次数。用高浓度白蛋白作为置换液可以避免血白蛋白下降。DFPP对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大清除,应该注意出血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肾小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1 位作者 刘玉春 王海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目的 探讨决定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相关疾病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确诊的 10 5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中 ,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完全缓解 ( 5例 )、部分缓解 ( 10... 目的 探讨决定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 )抗体相关疾病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确诊的 10 5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中 ,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完全缓解 ( 5例 )、部分缓解 ( 10例 )和治疗无效 ( 5 4例 )的患者进行比较 ,确定决定预后的因素。结果 决定肾脏预后的因素为 :1.确诊时Scr >60 0 μmol/L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2 .出现少尿或无尿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3 .肾小球中新月体所占比例 >85 %者 ,预后较差 (P <0 .0 1) ;4.以肺出血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较好 ,以肾脏受累为首发表现者 ,预后差(P <0 .0 5 ) ;5 .对于确诊时Scr <60 0 μmol/L或以肺脏受累为首发表现的患者 ,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P <0 .0 5 )。结论 及时检测血清抗GBM抗体 ,早诊断 ,早治疗 ,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预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效率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贾晓玉 刘丽萍 +4 位作者 崔昭 程叙扬 于重燕 金其庄 赵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0期672-676,共5页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 目的血浆置换治疗是清除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血浆置换治疗清除循环中抗体的效率、影响因素、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9~2015年确诊抗GBM病且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血浆置换采用单重或双重置换,置换液采取5%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计算血浆置换前后抗体下降的百分比,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 (1)血浆置换疗程结束后,有33/60例(55%)患者循环中的抗GBM抗体转阴,27/60例(45%)患者抗体未转阴、但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抗体未转阴的患者,治疗前的抗体水平更高(123.00比200.00 RU/ml,Z=-3.976,P<0.001)、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的比例更低(30.80%比61.70%,χ~2=3.937,P=0.047)。抗体水平是决定血浆置换治疗后抗体能否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727,95%CI 1.911~31.240,P=0.004)。(2)本研究的60例患者均存活,有38例(63.3%)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些患者诊断时的血肌酐(Z=-2.454,P<0.001)和抗GBM抗体的水平(Z=-2.089,P=0.037),少尿/无尿的比例(χ~2=6.334,P=0.012),均显著高于非ESRD患者,且血浆置换后抗体转阴的比例更低(χ~2=6.962,P=0.008)。2组患者接受血浆置换的次数(Z=-1.534,P=0.125)没有显著差异。诊断时的血肌酐水平(>600μmol/L)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24,95%CI 2.332~81.939,P=0.004)。结论血浆置换可以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抗GBM抗体,抗体能否转阴主要取决于诊断时的抗体水平。血浆置换的次数与肾脏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诊断时血肌酐的水平是患者最终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血浆置换 脏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丽娟 李晓梅 曾彩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1期3186-319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检测在抗GBM疾病及其他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GBM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114例,比较抗GBM抗体在抗GBM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分布和抗体滴...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检测在抗GBM疾病及其他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经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GBM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114例,比较抗GBM抗体在抗GBM疾病及其他疾病中的分布和抗体滴度差异,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间的联系。结果 114例抗GBM抗体阳性患者,包括抗GBM疾病99例(86.84%),其中抗GBM肾炎65例(57.02%)、Goodpasture综合征26例(22.81%)、抗GBM肾炎合并其他肾病8例(7.02%);非抗GBM相关疾病15例(13.16%)。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有机溶剂/工业粉尘暴露、咯血、合并少尿或无尿比例高于其他疾病组(P=0.022、0.014、0.001、0.001),抗GBM肾炎的吸烟比例小于其他组(P=0.006),抗GBM肾炎和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合并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CA)的比例小于抗GBM肾炎合并其他肾病和非抗GBM相关疾病组(P=0.014)。抗GBM疾病患者血肌酐、抗GBM抗体水平、合并新月体病例及新月体比例均高于非抗GBM相关疾病组(均P=0.001)。99例抗GBM疾病患者,抗GBM抗体水平与性别、年龄、合并咯血无关,与少尿或无尿、确诊时患者肌酐水平、肾小球中新月体比例呈正相关,与合并ANCA呈负相关。结论抗GBM抗体阳性主要见于抗GBM疾病中,特别是抗GBM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医生需及早诊断及鉴别诊断抗GBM疾病,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肾小基底膜疾病 GOODPASTURE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及病理探讨——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洪泉 黄湖辉 +3 位作者 李劲高 宛霞 肖龙 黄辉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例有血尿及蛋白尿,3例少尿或无尿,5例血清肌酐升高[(683~1251)μmol/L],1...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例有血尿及蛋白尿,3例少尿或无尿,5例血清肌酐升高[(683~1251)μmol/L],1例肺出血,4例贫血;6例抗GBM抗体阳性,其中2例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antibody,ANCA)阳性;6例行肾活组织检查(肾活检),5例有细胞新月体形成,另1例无新月体仅为系膜增生;5例免疫荧光表现为IgG或IgA和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颗粒沉积;治疗后4例临床缓解。结论:并非所有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病理表现为典型的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线形沉积,一些患者表现为颗粒沉积,这类患者预后较好,并不排除存在地区分布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相关疾病 肾小毛细血管基底膜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GBM抗体 活组织检查 回顾性分析 新月体形成 病理特点 病理资料 血清肌酐 抗体阳性 系膜增生 免疫荧光 临床缓解 病理表现 疾病患者 患者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6例临床及病理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珲 李荣山 罗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0期732-733,共2页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相关疾病 Goodpasture病 GBM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 临床 抗体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进展型肾小球肾炎伴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杰 陈小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5-227,共3页
关键词 肾小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咯血20年伴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Goodpasture综合征1例报道
10
作者 郭亚平 宋文杰 +4 位作者 刘欣 樊峰萍 李伟皓 杨晰晰 张绍君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50-1151,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反复咯血20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个月”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咯血,应用止血药物治疗缓解,具体不详。20年间咯血时有发生,1个月前患者出现咯血加重(为整口鲜血),伴咳嗽,无发热、乏... 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反复咯血20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个月”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咯血,应用止血药物治疗缓解,具体不详。20年间咯血时有发生,1个月前患者出现咯血加重(为整口鲜血),伴咳嗽,无发热、乏力、盗汗,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体格检查: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咯血 GOODPASTURE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抗原决定簇与患者肾损伤程度相关
11
作者 崔昭 辛岗 +1 位作者 丁焦生 赵明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APab-HRP)和抗α1、3、5(IV)NC1单克隆抗体(Mab1、3、5)作为识别GBM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探针,应用竞争...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层析纯化的抗GBM自身抗体(APab-HRP)和抗α1、3、5(IV)NC1单克隆抗体(Mab1、3、5)作为识别GBM上不同抗原决定簇的探针,应用竞争性ELISA法测定抗GBM抗体的抗原决定簇。结果59例患者中,58(98.3%)例可抑制Mab3,20(33.9%)例可抑制Mab1,均不抑制Mab5。同一血清对APab-HRP和对Mab3的抑制率呈平行关系(P<0.01)。不同患者血清抗体对APab-HRP的抑制率与该患者确诊时的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P<0.05)。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患者血清抗体对APab-HRP的抑制率较高(P<0.01)。单纯抗GBM抗体阳性组较合并ANCA阳性组对APab-HRP的抑制率较高(P<0.05)。是否出现咯血、肾脏病理新月体所占比例、肾转归以及其他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对各种探针的抑制率均无差异。结论抗GBM抗体的主要抗原决定簇位于α3(IV)NC1,但并不完全一致。抗原决定簇的差异可能与肾损害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原决定簇 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2
作者 张金元 刘楠梅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486-488,共3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在循环或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最早是南Emest Goodpasture于1919年发现,他报道了1例18岁的患者表现为咯血、坏死及增生性肾炎,直到1967年抗GB...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在循环或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最早是南Emest Goodpasture于1919年发现,他报道了1例18岁的患者表现为咯血、坏死及增生性肾炎,直到1967年抗GBM抗体方被识别。这类疾病的根本特征是组织基膜和血清内存在抗基膜抗体并伴有。肾、肺、中枢神经、眼底、皮肤及血液等系统性损伤。因此,统称这类疾病为抗GBM抗体疾病,其肾脏损伤为抗GBM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临床疾病 临床表现 Goodpasture GBM抗体 诊断 GBM 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丁焦生 赵明辉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1年第2期49-51,共3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指在循环中或在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靶抗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 ,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 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指在循环中或在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 ,特别是对其靶抗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 ,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抗GBM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的定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原决定簇 Goodpasture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二例
14
作者 李珊珊 龚文玉 +2 位作者 伍宏伟 余宗超 刘璠娜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235-3236,共2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肾脏和肺,单有肾脏损伤时被称为抗GBM型肾炎;肾脏和肺同时受累被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肾脏和肺,单有肾脏损伤时被称为抗GBM型肾炎;肾脏和肺同时受累被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该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退及咯血,预后差;但也有少数患者仅有轻微的肾脏和(或)肺受累,进展缓慢,经过规范治疗,可终生保持正常的肾功能或轻度的肾损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 肺出血-炎综合征 新月体性肾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血肌酐及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水平变化作为疗效监测指标1例报道
15
作者 尹德明 张会敏 +2 位作者 陈小三 李纪阳 郑玲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67-768,共2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是一种罕见的以影响肾脏和肺部基底膜毛细血管为主的小血管炎症疾病,该病的特征为咯血、肺部浸润、肾小球肾炎,以及体内可检测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采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联合治疗,可有效...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是一种罕见的以影响肾脏和肺部基底膜毛细血管为主的小血管炎症疾病,该病的特征为咯血、肺部浸润、肾小球肾炎,以及体内可检测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采用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联合治疗,可有效清除或降低体内anti-GBM水平,从而减轻和改善肾脏和肺部的病变。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是一种挑战。现报道1例通过连续观测血肌酐和anti-GBM水平变化,从而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监测的临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肌酐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体量值 疗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贺芹 刘姿含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抗蛋白酶3抗体(PR3)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联合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抗蛋白酶3抗体(PR3)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联合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AAV)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患者数量为60例,均接受临床基础检查、影像学、体液检查、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病情诊断,且被确诊为AAV,其中包含MPA、GPA、EGPA各2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别归为MPA组、GPA组、EGPA组,另选同期前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受检者均行MPO、PR3、GBM抗体检查,并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各组MPO抗体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在PR3抗体检查中,MPA组、GPA组结果较对照组更高;在GBM抗体检查中,MPA组、EGPA组最终结果较对照组更高,MPA组各项抗体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在GPA组中,MPO、PR3两项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更高,而EGPA组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项目为MPO、GBM抗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PO、PR3、GBM抗体联合检查能够对于AAV诊断产生良好的诊断效果,且其对于AAV分型具备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蛋白酶3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明辉 丁焦生 +2 位作者 刘玉春 邹万忠 王海燕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检测出的 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 / 41例为Goodpasture病 (GP) ,其中 2例肾功能正常。 32 / 4... 目的 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近 6年来检测出的 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2 / 41例为Goodpasture病 (GP) ,其中 2例肾功能正常。 32 / 41例患者为单纯抗GBM抗体阳性 ,其中 31/32例男性 ,平均年龄 (2 6 8± 9 7)岁。 9/ 41例抗GBM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其中 7/ 9例为女性 ,平均年龄 (4 4 5± 19 6 )岁。两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2 /41例作了肾活检 ,平均发病至肾活检时间为 (6 2 7± 43 5 )d。 2 / 32例肾功能正常的GP患者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30 / 32例为新月体肾炎 ,其中 2 4/ 30例 (80 % )患者的肾小球 10 0 %受累 ,多伴有毛细血管襻和球囊严重破坏。免疫荧光检查仅 16 / 2 3例呈典型的IgG、C3 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 (GCW)呈线样沉积 ;7/ 2 3例表现为IgG和 (或 )C3 等沿GCW呈细颗粒状沉积 ,少数伴有系膜区沉积。典型和不典型的免疫荧光改变与光镜病理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P >0 0 5 )。所有患者均有贫血、血尿和蛋白尿 ,其中7/ 4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4例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 ,包括 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的GP患者。其余患者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病 症状 普通病理学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原文传递
儿童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肾炎一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光陵 付元凤 +6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张连丰 伏洁 樊忠民 任献国 祁建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4-254,共1页
我们于2005年8月收治了1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的患儿,检测Anti-GBM和ANCA均阳性,肾脏病理示新月体肾炎,现报道如下。患儿,女性,12岁,因恶心呕吐1月余,伴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入院。在当地医院查Hb56g/L,RBC1.87×10^12/L... 我们于2005年8月收治了1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的患儿,检测Anti-GBM和ANCA均阳性,肾脏病理示新月体肾炎,现报道如下。患儿,女性,12岁,因恶心呕吐1月余,伴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入院。在当地医院查Hb56g/L,RBC1.87×10^12/L,Alb 26.2g/L,Scr 590μmol/L,BUN22.12mmol/L,尿蛋白3+,红细胞2+。胸片示双肺水肿。经治疗无效,于8月25日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急进性 Anti-GBM mol/L 儿童 新月体 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ANCA
原文传递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亲和力与肾脏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903-907,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亲合力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以纯化的牛IV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α(IV)NC1]为靶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科近11年来确诊的52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抗体亲合力进行检测...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亲合力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以纯化的牛IV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α(IV)NC1]为靶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科近11年来确诊的52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抗体亲合力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使52例患者血清抗体百分结合率从相同水平下降50%所需的α(IV)NC1从0·02μg^20μg不等,平均为0·625μg。不同患者血清抗体亲合力与肾脏病理中新月体所占比例相关(P=0·001),且为独立决定因素(R2=0·58,P=0·000)。即抗体亲合力越高,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越高。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抗体亲合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抗体亲合力基本稳定,未见增加。结论起病时抗GBM抗体的亲合力成熟过程已经完成。不同患者之间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存在差异,该亲合力与病理肾脏损伤的程度高度相关,提示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在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抗体 亲和力 抗体亲合力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临床病理表现 Ⅳ型胶原 疾病患者 血清抗体 决定因素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不同时间 成熟过程 脏损伤 发病机制 相关疾病 新月体 胶原区 抑制性
原文传递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鲁 杨晓倩 +2 位作者 朱峰华 唐炜 左建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抗小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方法:1制备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分离获得小鼠GBM组分,制备成冻干粉免疫家兔,得到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建立抗小鼠GBM抗体... 目的:建立稳定的抗小鼠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方法:1制备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分离获得小鼠GBM组分,制备成冻干粉免疫家兔,得到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建立抗小鼠GBM抗体诱导的小鼠肾炎模型。将兔Ig G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充分乳化,于C57BL/6小鼠右脚脚掌注射进行致敏,3 d后尾静脉注射兔血清进行再次免疫。3肾炎小鼠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龙(PNS)进行干预治疗,口服给药14 d,2 mg·kg-1·d-1,观察小鼠蛋白尿、蛋白肌酐比、血生化的变化。结果:注射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200μl,300μl,500μl),成功建立小鼠肾炎模型,模型小鼠蛋白尿及血清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NS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肾炎小鼠蛋白尿水平、蛋白肌酐比及BUN水平(P<0.05,P<0.01),缓解小鼠肾炎症状。结论:含抗小鼠GBM抗体的兔血清能够成功诱导小鼠肾炎模型,醋酸泼尼松龙能够有效发挥治疗作用,证实该模型可用于相关药物药效学及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血清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醋酸泼尼松龙 动物模型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