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机制
1
作者 王宇航 周玲玲 +4 位作者 周瑶玲 撒俊梦 张元臣 马增军 连凯琪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及机制,首先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L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抗菌曲线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为探究抗菌肽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及机制,首先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LL-1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抗菌曲线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然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通过检测核酸、蛋白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泄漏情况以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评价LL-1对沙门氏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通过核酸凝胶电泳观察LL-1与沙门氏菌DNA结合情况;最后,通过检测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alatedehydrogenase,NADP-MDH)活性以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评价LL-1对沙门氏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LL-1对沙门氏菌的MIC为6.25μg/mL,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LL-1处理的沙门氏菌出现菌体皱缩、胞膜溶解和质壁分离等形态变化;沙门氏菌经LL-1处理后,胞内核酸、蛋白质、ALP发生泄漏,并且经PI染色后胞内荧光强度增强,同时LL-1与DNA发生结合;随着LL-1质量浓度的升高,胞内ATP含量下降、SDH及NADP-MDH的活性降低。综上,LL-1能增大沙门氏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引起胞内容物泄漏,结合其DNA,并通过影响细菌能量代谢等方式抗菌,本实验可为后续深入研究LL-1的抗菌机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 抗菌机制 食源性致病 细胞膜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秦静 苗凤荣 《医药前沿》 2025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综述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成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主要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然而,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耐药机制包... 本文综述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合成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主要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然而,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耐药机制包括核糖体甲基化修饰、外排泵机制及核糖体突变等。其中,核糖体甲基化和外排泵机制最为常见。在临床应用方面,阿奇霉素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不良反应总体较轻,以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风险,尤其是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在合成工艺方面,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但基因工程菌发酵法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者正在通过代谢工程、优化发酵条件等手段,提高阿奇霉素的产量和纯度。尽管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细菌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未来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深入阐明其作用机制,优化给药方案,开发新的制剂,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维持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抗菌机制 耐药性 临床应用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御素rPaDef的定向分子改良及其抗菌机制
3
作者 凤英 李文娟 +2 位作者 刘庆艳 代红霞 樊振川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88-196,共9页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Persea americana var. drymifolia defensin,PaDef)是从墨西哥鳄梨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防御素,其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及其抗菌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重组PaDef(recombination PaDef,...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Persea americana var. drymifolia defensin,PaDef)是从墨西哥鳄梨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防御素,其结构-活性构效关系及其抗菌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重组PaDef(recombination PaDef,rPaDef)进行定向分子改良。最终获得改良肽rPaDefQ33H和rPaDefK43M,其抗菌活性上调2~3倍,同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溶血性和细胞毒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探究rPaDef及改良肽的抗菌机制,表明rPaDef及改良肽能够在细菌表面产生孔隙,破坏受试菌的细胞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因此rPaDef及改良肽可以作为新型抗生素替代物,在食品贮藏保鲜、绿色饲料添加剂以及临床医药领域等方面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鳄梨变种防御素 定向改良 活性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的抗菌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连凯琪 王宇航 +5 位作者 曾雅静 周玲玲 张元臣 张明亮 张改平 王双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7-2244,共8页
【目的】探明新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效果和机制。【方法】测定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 【目的】探明新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抗菌效果和机制。【方法】测定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核酸、蛋白质的泄露,评价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核酸凝胶电泳检测抗菌肽LL-1与肺炎克雷伯菌DNA的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为50μg/mL;抑菌曲线表明,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2 MIC的抗菌肽LL-1在6 h内能完全抑制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肽LL-1能导致肺炎克雷伯菌的ALP和β-半乳糖苷酶发生泄漏,且1/4 MIC的抗菌肽LL-1即可导致其泄漏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核酸和蛋白质泄露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抗菌肽LL-1能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胞内容物外流;此外抗菌肽LL-1还能与肺炎克雷伯菌DNA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抗菌肽LL-1会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表面变得粗糙、菌体变形等。【结论】抗菌肽LL-1能增加肺炎克雷伯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结合其DNA,从而发挥抗菌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抗菌肽LL-1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 抗菌机制 细胞壁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副干酪乳杆菌FX-6发酵物对耐粘菌素大肠杆菌SHP45的抗菌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岸 冯孔龙 +2 位作者 叶铸明 张慧婷 曹庸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58-66,共9页
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菌剂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由副干酪乳杆菌FX-6产生的抗菌发酵物(AMS)对耐粘菌素大肠杆菌(E.coli SHP4... 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菌剂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由副干酪乳杆菌FX-6产生的抗菌发酵物(AMS)对耐粘菌素大肠杆菌(E.coli SHP45(mcr-1))的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经AMS处理后E.coli SHP45(mcr-1)代谢轮廓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共定性出150个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共定性出86个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结合KEGG代谢通路和关键代谢物分析,发现AMS对E.coli SHP45(mcr-1)细胞壁结构完整性、细胞膜结构稳态、细菌能量代谢和细菌基础代谢造成了明显影响。本研究为AMS抑制耐粘菌素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AMS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FX-6 发酵物 耐粘素大肠杆 代谢组学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的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益 陈涛 +1 位作者 王倩 梁华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6-128,共3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人性操作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如使用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制备抗菌涂层是解决这类感染的有效办法。抗菌涂层可以有效阻止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如银纳米粒... 随着越来越多的侵人性操作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如使用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制备抗菌涂层是解决这类感染的有效办法。抗菌涂层可以有效阻止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如银纳米粒子涂层、氧化锌涂层、甲基蓝涂层、抗微生物肽涂层、纳米二氧化钛(TiO_(2))涂层等。TiO_(2)作为一种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和抗菌活性,无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强大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持久的抗菌性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就TiO_(2)的杀菌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抗菌机制 临床应用 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抗菌机制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复合应用
7
作者 魏玲玲 王丞 +2 位作者 王进美 陈彦成 陈海通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近年来,由于细菌病毒的暴发导致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危害,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石墨烯抗菌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抗菌性能成为了各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单一材料石墨烯的杀菌率低,需要结合复合纳米材料、金属离子、抗菌涂料等进一... 近年来,由于细菌病毒的暴发导致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危害,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石墨烯抗菌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抗菌性能成为了各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单一材料石墨烯的杀菌率低,需要结合复合纳米材料、金属离子、抗菌涂料等进一步加强抗菌性能。综述了石墨烯的结构与特性、抗菌机制以及石墨烯抗菌纺织品的制备与应用,最后对石墨烯抗菌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指出未来应更加注重抗菌纺织品的制备工艺及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抗菌机制 复合纳米材料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 被引量:235
8
作者 陈中义 张杰 黄大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3,共7页
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许多性状优良的天然分离株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芽孢杆菌抗菌防病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和诱导植物抗病性。其中,核糖体合成的细菌素... 芽孢杆菌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许多性状优良的天然分离株已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芽孢杆菌抗菌防病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和诱导植物抗病性。其中,核糖体合成的细菌素、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等抗菌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生的抗生素与挥发性抗菌物质产生的拮抗作用是生防细菌最主要的抗菌机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抗菌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实现外源杀虫或抗菌基因的高效稳定共表达是增强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活性和扩大防治对象的重要途径。基因组和蛋白组研究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芽孢杆菌抗菌分子机制和抗菌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害 生物防治 芽孢杆 抗菌机制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义文 尹一兵 +4 位作者 涂植光 陈辉 张雪梅 孟江平 朱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用损伤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 ,通过 Sephadex过滤层析和 HL PC技术纯化提取 ,用平板法和稀释法作抗菌活性试验 ,并用电子扫描技术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果 家蝇抗菌...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用损伤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 ,通过 Sephadex过滤层析和 HL PC技术纯化提取 ,用平板法和稀释法作抗菌活性试验 ,并用电子扫描技术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果 家蝇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氏菌与 5 0 μg/ml的纯化抗菌肽溶液一起 37℃孵育 6 0 min后 ,大肠埃希氏菌不能存活。经电镜扫描观察发现 ,细菌的细胞膜出现破损和穿孔现象。结论 家蝇抗菌肽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活性 ,对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均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抗菌机制 家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的抗菌机制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项荣 丁栋博 +2 位作者 范亮亮 黄小忠 夏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70-475,共6页
背景:氧化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然而对其抗菌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其安全性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确认。目的:总结氧化锌的抗菌机制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氧化锌或ZnO,抗菌","氧化锌或ZnO,安全性"和"... 背景:氧化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然而对其抗菌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其安全性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确认。目的:总结氧化锌的抗菌机制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氧化锌或ZnO,抗菌","氧化锌或ZnO,安全性"和"zinc oxide or ZnO","zinc oxide or ZnO,antibacterial,safet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相关文章,选择内容与氧化锌抗菌及其安全性相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氧化锌的抗菌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通过光催化作用、锌离子溶出、活性氧的产生3种途径而发挥抗菌作用,特别是关于活性氧产生与光照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具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对其抗菌机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氧化锌的安全性,不同的作用对象具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在部分研究中氧化锌表现出一定的毒性,因此对氧化锌的安全性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氧化锌 抗菌机制 安全性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11
作者 侯晓姝 胡宗利 +3 位作者 陈国平 李勇 王炳琴 李栀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5,共9页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肽,具有广谱性、高效性、稳定性等特点,其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能抑杀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新颖抗生素发现的缺乏,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肽,具有广谱性、高效性、稳定性等特点,其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能抑杀真菌、寄生虫、病毒以及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小。新颖抗生素发现的缺乏,导致了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抗菌肽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并重点阐述了其抗菌机制及最新临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纤维的抗菌性及抗菌机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周永凯 张建春 张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测试大麻纤维的抗菌性,从大麻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上分析探讨大麻纤维的抗菌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大麻纤维内部比表面积大,孔洞和缝隙多,富含氧气使厌氧菌无法生存;大麻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有效的天然抗菌物质,可阻... 测试大麻纤维的抗菌性,从大麻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上分析探讨大麻纤维的抗菌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大麻纤维内部比表面积大,孔洞和缝隙多,富含氧气使厌氧菌无法生存;大麻纤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是有效的天然抗菌物质,可阻碍霉菌等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生理活动,破坏菌体的结构,最终导致菌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使菌体死亡;而且极其微量的大麻酚类物质的存在就足以灭杀霉菌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纤维 大麻酚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素香 曹健 +2 位作者 张慧茹 范文慧 王钰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研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发酵液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IC浓度的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发酵液对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同时,测定β... 目的研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发酵液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IC浓度的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发酵液对菌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同时,测定β-半乳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电导率检测发酵液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电泳分析发酵液对蛋白质合成和核酸结构的影响。结果 JY25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875g/L、MBC为7g/L;MIC浓度的发酵液使细菌对数生长期延迟8h,菌体形态发生严重的畸形和破损,破坏其生物膜的形成;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β-半乳糖酶含量和电导率增加,菌体蛋白质合成异常,未检测到碱性磷酸酶和核酸结构变化。结论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主要是破坏细菌细胞膜及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进而破坏其生物膜的形成延迟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内生真 抗菌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子草醇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震献 彭霞 +3 位作者 张晓林 朱玲 李海霞 陈章宝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4-188,共5页
目的:研究蝎子草醇提浸膏(Girardinia suborbiculata C.J.Chen ethanol extract,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测定蝎子草醇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GSEE对菌体生长曲线、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和菌体... 目的:研究蝎子草醇提浸膏(Girardinia suborbiculata C.J.Chen ethanol extract,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方法:测定蝎子草醇提浸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GSEE对菌体生长曲线、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和菌体核酸合成等的影响来对GSEE的抗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00 mg/mL,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数生长期的菌体分裂;SDS-PAGE电泳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GSEE作用后的条带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通过DAPI染色显示,GSEE对菌体的核酸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GS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和菌体核酸的合成等方面来实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子草 抗菌机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菌成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5
作者 刘云宁 李小凤 +1 位作者 班旭霞 姜爱雯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012-1017,共6页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显著,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单味中药及单体化合物、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3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抗菌作用,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还...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显著,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单味中药及单体化合物、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3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抗菌作用,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细菌作用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表现为对细菌的直接抑杀、抑制酶的活性、逆转耐药机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综合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抗菌活性成分及其抗菌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作用 活性成分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分子结构及其抗菌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艳萍 滕达 +3 位作者 田子罡 白雪晶 杨雅麟 王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2,共6页
乳铁蛋白是一种单体糖蛋白,是哺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防御微生物感染的功能。分析了乳铁蛋白氨基酸组成、多肽链折叠、铁结合结构、分子表面特性等与抗菌有关的分子结构。综述了乳铁蛋白抗微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包... 乳铁蛋白是一种单体糖蛋白,是哺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防御微生物感染的功能。分析了乳铁蛋白氨基酸组成、多肽链折叠、铁结合结构、分子表面特性等与抗菌有关的分子结构。综述了乳铁蛋白抗微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包括限制Fe3+利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与负电性生物大分子结合,降解细菌毒力因子以及阻止细菌入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分子结构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茶多酚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抗菌机制及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费燕娜 高卫东 +1 位作者 王鸿博 王银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1,共6页
将茶多酚(TP)添加到聚乳酸(PLA)纺丝溶液中,以静电纺丝法制备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测试、抑菌圈法、振荡烧瓶法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成分、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进行研究。FT-IR测试结果验证了PLA/TP... 将茶多酚(TP)添加到聚乳酸(PLA)纺丝溶液中,以静电纺丝法制备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测试、抑菌圈法、振荡烧瓶法及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成分、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进行研究。FT-IR测试结果验证了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中通过价键的结合使二者复合在一起。抗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TP含量增加,复合纳米膜抗菌性能提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宽度分别从3.67和3.71 cm增加到5.17和5.67 cm,抑菌率从20.6%和21.3%提高到96.9%和97.6%。TEM观察结果表明,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最终导致菌体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聚乳酸 纳米纤维膜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红 薛越 黄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8-572,591,共6页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细菌,而且还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抗菌肽因其作用迅速、广谱抗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特...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不仅能够有效杀灭细菌,而且还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抗菌肽因其作用迅速、广谱抗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特点,已成为医药卫生、畜牧养殖、水产动物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当前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籽油及主要成份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曼 蒋立科 +2 位作者 王志强 奚俊 戴建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7,共4页
从山苍籽油药学作用的介绍 。
关键词 山苍籽油 柠檬醛 抗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贾璐 高旭 葛少华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当前公共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急需发展新的杀菌方式。纳米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表现出安全高效的抗菌活性,使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综述了光催化纳米TiO2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抗菌机制 纳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