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朱佩华 李东辉 +1 位作者 姚万青 解长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患者 阿司匹林 临床观察 血小板聚集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艳美 王立波 +1 位作者 李莉 陆春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灯盏花素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 医务工作者 药物 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肠溶性微囊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瞿永华 邓利斌 +4 位作者 陈明锴 何东平 陈涛 洪旎 桂艳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以磷脂酶C(PLC)肠溶性微囊粉经犬胃给药,检测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检测犬血浆中PLC的含量。犬胃灌肠溶性PLC微囊粉后,抗血小板聚集的平均抑制率为86.9%±1.4%。同时检测出其犬血浆中有PLC的存在,比用药前有明显的增加。
关键词 磷脂酶C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洪勤 屠世忠 芮耀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了寻找作用比川芎嗪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合成了十二个2-取代-3,5,6-三甲基吡嗪盐酸盐。初步药理实验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SD大白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化合物I_(a9)(2-甲氨基-3,5,6-三甲基吡嗪二盐酸盐)的... 为了寻找作用比川芎嗪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合成了十二个2-取代-3,5,6-三甲基吡嗪盐酸盐。初步药理实验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SD大白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化合物I_(a9)(2-甲氨基-3,5,6-三甲基吡嗪二盐酸盐)的作用要比川芎嗪盐酸盐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四甲基吡嗪 2-取代-3 5 6-三甲基吡嗪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IGSK和含RGD多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5
作者 迪丽努尔·莎 赵明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3期127-129,共3页
观察了YIGSK,RGDS,RGDV,RGDF,YIGSKRGDS,YIGSKRGDV和YIGSKRGDF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通过比较它们的活性,发现将YIGSK和含RGD多态偶联可增强某些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关键词 YIGSK RGD 多态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盐(dl-PHPB)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宏艳 王晓良 《中国药理通讯》 2011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2-(α-羟基戊基)苯甲酸钾盐(dl—PHPB)是医科院药物所自行设计合成的全新化合物,目前正开发为治疗脑缺血的一类新药。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苯甲酸 钾盐 羟基 新化合物 设计合成 药物所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醋酸乙酯提取物抗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淤泽溥 林青 +4 位作者 李秀芳 代蓉 孟保华 何晓山 王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3-745,共3页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醋酸乙酯提取物 明天麻 ADP诱导 家兔 对羟基苯甲醇 平肝息风药 现代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瓣菜和水茄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季艳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4期237-237,共1页
关键词 豆瓣菜 水茄提取物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植物药
原文传递
红花提取成分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9
作者 Iizuka T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6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红花提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作用,腺苷和红花黄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本次探讨了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红花提取物 提取成分 舒张血管作用 活性成分 红花黄素 抑制活性 化合物
原文传递
泰国药用植物华丽紫铆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10
作者 怡悦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泰国 药用植物 华丽紫铆提取物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聚集药坎格雷洛四钠盐介绍
1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栓药物 钠盐 Ⅱ期临床研究 受体拮 静脉注射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甙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内钙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鹏 杨丽川 +1 位作者 雷伟亚 沈志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 (polydatin ,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 ,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 (...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甙 (polydatin ,PD)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水平的影响 ,并探讨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 ,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D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PD在体外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和腺苷二磷酸 (adenosinediphosphate ,ADP)诱导的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聚集 ,其半数抑制浓度 (medi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IC50 )分别为 5. 13及 10. 0 7μmol /L ;5、10和 2 0mg /kg的PD静注均明显降低兔血小板聚集率 ,且呈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PD明显减少兔洗涤血小板内钙释放及外钙内流 ,本实验说明PD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其机制与其降低血小板内钙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白藜芦醇甙 血小板聚集功能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钙水平 影响 血栓形成 抑制浓度 腺苷二磷酸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酯酶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建华 陈明锴 +2 位作者 王常高 孙松柏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探讨用药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 ,制备PRP ,将其分为 4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生理盐水组 ;③ 0 5UPLC组 ;④ 2 ...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磷酯酶C(phospholipaseC ,PLC)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探讨用药后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方法 家兔颈动脉插管取血 ,制备PRP ,将其分为 4组 :①空白对照组 ;②生理盐水组 ;③ 0 5UPLC组 ;④ 2 5UPLC组。 2~ 4组分别用ADP诱导聚集 ,测出其聚集抑制率 ,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结果  0 5、2 5UPLC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 ,聚集抑制率分别为 86 0 3 %± 12 6%和 82 47%±5 49% ;0 5UPLC抑制血小板形成伪足 ,α颗粒和致密颗粒较多 ,OCS管腔较小 ,其超微结构较生理盐水组变化小 ;2 5UPLC处理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 ,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光滑 ,无伪足样突起 ,α颗粒、致密颗粒、OCS等正常分布于胞质中。结论 PLC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超微结构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唐宁 尹世玉 +1 位作者 卡米拉 张碧玉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依替巴肽(Eptifibatide,ETBT)对血小板聚集、释放、收缩血块和促凝活性等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ETBT,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依替巴肽(Eptifibatide,ETBT)对血小板聚集、释放、收缩血块和促凝活性等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ETBT,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PAmax)、血小板CD62p表达百分率、血块收缩率和血小板3因子(PF3)有效性,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率。结果:各种浓度(0.5~5.0μM)ETBT均对rPAmax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随ETBT浓度增加而增加;较高浓度(5.0~10μM)ETBT对血块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ETBT(0~80μM)ETBT对血小板CD62p表达(P=0.425)和PF3有效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ETBT显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血小板CD62p表达和促凝作用的影响较小;ETBT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块收缩的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 GPⅡb/Ⅲa受体拮 血小板功能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释放 临床实验 依替巴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周先果 雷丹青 +1 位作者 周先丽 李映新 《蛇志》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调好的... 目的应用电镜研究尖吻蝮蛇毒活性肽(K组分)对血小板聚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取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观察K组分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age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将已调好的PRP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D组为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组,C、E组为加K组分组。B、C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D、E组分别加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胶原,各组分别制成超薄切片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摄片,测出其聚集抑制率。结果K组分能抑制由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剂量与抑制率成量效关系,IC50经直线回归分别为0.067和0.088μmol/L。ADP和胶原组血小板形态不规则,突起明显增多。K组分组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膜表面清晰光滑,颗粒较ADP与胶原组明显增加,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K组分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K组分 血小板 超微结构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心内科住院病人胃肠道症状的相关分析
16
作者 韩江瀚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4期1086-1088,共3页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导致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病理基础,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血管病内科治疗中十分必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共同作用以增强抗血小...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导致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病理基础,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血管病内科治疗中十分必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共同作用以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治疗 内科住院病人 胃肠道症状 相关分析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侯娟 何文辉 +3 位作者 王明霞 王玉瑛 赵晓志 范顺心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71-71,共1页
薯蓣皂苷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豆科等植物中,其中在薯蓣科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穿龙薯蓣、山药、质叶薯蓣等.它有祛痰、脱敏、抗炎、降脂、抗肿瘤等作用.薯蓣皂苷口服后经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薯蓣皂苷元是发挥作用的真正有效成分[1],... 薯蓣皂苷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豆科等植物中,其中在薯蓣科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穿龙薯蓣、山药、质叶薯蓣等.它有祛痰、脱敏、抗炎、降脂、抗肿瘤等作用.薯蓣皂苷口服后经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薯蓣皂苷元是发挥作用的真正有效成分[1],而且它还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因此含此类成分生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现将薯蓣皂苷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药理作用 溶血作用 祛痰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降血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加庆 陈良龙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28-129,共2页
阿司匹林(ASA)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第一、二、三期报告的结论认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 阿司匹林(ASA)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第一、二、三期报告的结论认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然而,阿司匹林并不能成功地防止所有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发作。在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中,出现心脑血管病事件(阿司匹林治疗失败)有许多种原因,故有人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R)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心脑血管病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 高危患者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 治疗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噻氯匹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郭仕峰 王维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盐酸噻氯匹啶 脑缺血 保护作用 血小板聚集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脑血管病患者 治疗药物 血栓形成 不完全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晋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5期151-152,共2页
阿司匹林具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心血管病预防中显示出良好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而阻断血栓素A20(TXA2)的形成,而TXA2在血小板的激活、粘附和聚集过程中发挥重... 阿司匹林具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心血管病预防中显示出良好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而阻断血栓素A20(TXA2)的形成,而TXA2在血小板的激活、粘附和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病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防治 心肌梗死 死亡风险 环氧化酶 TX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