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苗晓晴 黄祖烽 陈荟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我院眼科确诊的8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数字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RP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2周和4周黄斑区DCP血流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4周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周、4周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RNA)高于对照组,微动脉瘤(M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案,同时两种方案联合应用具有符合临床标准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抑制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06-108,共3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多种眼部疾病或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一种难治性眼病。该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失明。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实践证实,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青...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多种眼部疾病或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一种难治性眼病。该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其失明。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法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实践证实,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较易发生滤过泡瘢痕化等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研究表明,VEGF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VEGF是一种当全身组织缺氧时形成的细胞因子,其可促进血管的生成。近年来,抗VEGF抑制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本文主要探讨抗VEGF抑制剂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VEGF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评估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蓉 李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5期32-35,共4页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眼病,分为干性和湿性,其中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只占总发病率的10%,却能导致90%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Macugen(Pegaptanib...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眼病,分为干性和湿性,其中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只占总发病率的10%,却能导致90%的患者视力严重下降,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Macugen(Pegaptanib)、Lucentis(Ranibizumab)、Avastin(Bevacizumab)的出现,以及崭露头角的新药VEGF Trap-Eye和Cand5(Bevasiranib),它们在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篇文章将主要介绍这些药物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评估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或VEGF机制及在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丽 曹东东 +2 位作者 欧阳伟炜 耿一超 卢冰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共同的下游信号通路且具有协同促瘤作用。大部分临床试验表明抗EGFR药物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提高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共同的下游信号通路且具有协同促瘤作用。大部分临床试验表明抗EGFR药物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显著提高EGFR突变阳性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但在治疗肺癌中抗EGFR及VEGF联合治疗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了EGFR或VEGF通路治疗机制和EGFR突变阳性进展期NSCLC中联合治疗的临床前实验及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酪氨酸激酶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