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黏滞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芳 辛兵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15期1959-1959,1962,共2页
目的:观察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均予以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治疗(甲氨喋啉每周12.5 mg+柳氮磺胺吡啶每天1.25 g),其中有9例患者因病情反复而予以小剂量激素治疗(≤10 mg/d),治疗1... 目的:观察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黏滞性的影响。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均予以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治疗(甲氨喋啉每周12.5 mg+柳氮磺胺吡啶每天1.25 g),其中有9例患者因病情反复而予以小剂量激素治疗(≤10 mg/d),治疗1年,观察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选择本院职工健康体检人员35例作对照。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治疗1年病情都明显改善,有效12例(34.3%),显效23(65.7%)例。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发展与血液黏滞性呈正相关性,且互为因果。故治疗应积极控制原发病,辅以抗凝治疗,降低血浆黏度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风湿性关节炎 血液黏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及哺乳期使用抗风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孔垂根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1期44-46,49,共4页
目的对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实施抗风湿病药物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1~5月接收的100例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作为评估对象,将研究患者分为(随机建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 目的对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实施抗风湿病药物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1~5月接收的100例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作为评估对象,将研究患者分为(随机建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妊娠期患者,而研究组为哺乳期患者,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抗风湿病药物,最后对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用药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用药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应用抗风湿病药物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在服用抗风湿病药物时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哺乳期 抗风湿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及哺乳期使用抗风湿病药物的最新英国推荐指南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常虹 刘湘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育龄期女性和男性是SLE、RA和AS等多种风湿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活动性风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相信不久会有越来越多的风湿病患者面临着疾病药物治疗与安全妊娠的双重困惑。为此,风湿科医生如何指导... 育龄期女性和男性是SLE、RA和AS等多种风湿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活动性风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相信不久会有越来越多的风湿病患者面临着疾病药物治疗与安全妊娠的双重困惑。为此,风湿科医生如何指导患者在妊娠前、妊娠中、哺乳期及男性备孕期安全使用抗风湿病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既往曾有一些有关妊娠期如何安全使用抗风湿病药物的零星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妊娠期 哺乳期 风湿病患者 指南 英国 不良妊娠结局 计划生育政策
原文传递
警惕抗风湿病药物的毒副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马骥良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毒副作用 相关因素 疟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抗风湿病药物使用管理最新指南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常虹 刘湘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ACR与美国髋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AHKS)基于现有证据制定了因风湿病需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H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围手术期抗风湿药物使用管理指南,最新指南所囊括的抗风湿病药物见表1。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药物使用 围手术期 管理指南 新指南 全膝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外科
原文传递
疾病修饰型抗风湿病药物发展现状及研发进展
6
作者 马培奇(编译) 《中国制药信息》 2010年第12期5-9,共5页
最近十年,炎症性关节疾病治疗药物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表1)。目前,最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它炎症性关节疾病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合成性疾病修饰型抗风湿病药物(DMARD)和生物学DMARD这三类药物。其中合成性DMARD亦被称为... 最近十年,炎症性关节疾病治疗药物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表1)。目前,最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它炎症性关节疾病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合成性疾病修饰型抗风湿病药物(DMARD)和生物学DMARD这三类药物。其中合成性DMARD亦被称为传统DM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关节疾病 修饰型 DMARD 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药物 糖皮质激素 炎症性
原文传递
药物遗传学在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博 叶志中 庄俊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综述药物遗传学在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研究及进展。方法查询国内外有关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药物遗传学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某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这些药物的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密切... 目的综述药物遗传学在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研究及进展。方法查询国内外有关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药物遗传学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风湿病药物治疗领域中的某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这些药物的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进一步开展对药物遗传学的更深入研究,风湿病的药物治疗有望真正实现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病药物 药物遗传学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风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谱影响及其与心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冯要菊 王中晓 杨晶 《安徽医学》 2019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前后血脂谱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为治疗组,采用DMARDs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前后血脂谱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为治疗组,采用DMARDs常规治疗,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入组时与入组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YC)水平的变化,计算所有研究对象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并监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MT),分析DMARDs对RA患者血脂谱及心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 (1)治疗组入组时,TC、TG、LDL-C、Apo-B、Lpa、AI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HDL-C、Apo-A1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DL-C、Apo-A1上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AIP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TG、HDL-C、LDL-C、Apo-A1、Apo-B、Lpa、AIP等指标变化值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2)入组6个月后,治疗组ESR、CRP、IL-6、HCY、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3)入组时,健康对照组CMT明显低于治疗组(t=3.003,P<0.05),入组6个月后,两组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pa、AIP与RA患者ESR、CRP、IL-6、HCY、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371、0.397、0.295、0.420、0.359、0.341、0.412、0.271、0.420、0.359,P>0.05),HDL-C、Apo-A1与RA患者CMT呈负相关(r=-0.383、-0.417,P<0.05),AIP与RA患者CMT呈正相关(r=0.329,P<0.05)。结论抗风湿药可提高RA患者Apo-A1、HDL-C水平,降低Apo-B、Lpa水平,同时降低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抗风湿病药物 血脂谱 炎症因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勇 于孟学 韩淑玲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67-370,共4页
关键词 风湿关节炎 药治疗 DMARDS 非甾体炎药 抗风湿病药物 发挥作用 风湿 临床症状 慢作用药 炎作用 病情进展 生物制剂 甲氨蝶呤 SASP 来氟米特 新动向 疟药 金制剂 青霉胺 环孢素 爱若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的肾脏损害分类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博宇 杨立明 王启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04年第1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肾脏损害 分类 合并症 抗风湿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免疫学在风湿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常虹 刘湘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9-422,共4页
骨免疫学是一门旨在通过探讨免疫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交互作用,进而为人们理解风湿病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末,Horwood等[1]的研究发现体外活化的T细胞可以通过诱导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参与骨量的丢失。... 骨免疫学是一门旨在通过探讨免疫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交互作用,进而为人们理解风湿病发病机制提供新视角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末,Horwood等[1]的研究发现体外活化的T细胞可以通过诱导骨吸收细胞(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参与骨量的丢失。这一标志性的发现使2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系统超乎人们想象之外联系在一起。 Arron和Choi[2]于2000年首次提出了骨免疫学的概念,描述了骨骼肌肉系统与免疫系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免疫失调可导致骨代谢异常。的确有研究显示慢性免疫活化本身就是SLE、RA及炎性肠病患者合并大量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3]。此外特定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细胞肿瘤也可导致局部骨组织的破坏[4-5],这些都充分说明免疫系统可以影响骨骼肌肉系统。免疫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也使得骨免疫系统逐步被人们重视。随着骨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定将会为理解抗风湿病药物(包括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治疗风湿病的新型策略提供基础。为此,本文将重点综述近些年骨免疫学在风湿病领域中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系统 抗风湿病药物 免疫学 免疫系统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独立危险因素 相互作用 骨量丢失
原文传递
药物基因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原方 叶志中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77-780,共4页
抗风湿病药物(DMARD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难以预测,这与不同个体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有密切关系。药物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和减轻药物副作用具有重要意... 抗风湿病药物(DMARD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难以预测,这与不同个体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有密切关系。药物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和减轻药物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个体代谢特征方面的信息,为DMARDs的个体化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有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近年来DMARDs治疗RA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风湿关节炎 治疗效果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DMARDS 个体差异 抗风湿病药物 代谢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适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是4-氨基喹诺酮类的抗疟药,也是一种独特的抗风湿病药物。自1951年Page等用米帕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获得成功并报道后,抗疟药在治疗SLE中的应用开始被人们认识,...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是4-氨基喹诺酮类的抗疟药,也是一种独特的抗风湿病药物。自1951年Page等用米帕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获得成功并报道后,抗疟药在治疗SLE中的应用开始被人们认识,由于羟氯喹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疗效,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羟氯喹 抗风湿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蓝丰华 汪一波 马立军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柳氮磺胺吡啶 有效治疗 疗效观察 甲氨蝶呤 抗风湿病药物 病情进展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利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1-646,共6页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证为全身型JIA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无效、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合并炎症性肠病、合并葡萄膜炎和活动性关节炎的关节腔内注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各种不良反应风险,需密切监...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证为全身型JIA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无效、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合并炎症性肠病、合并葡萄膜炎和活动性关节炎的关节腔内注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各种不良反应风险,需密切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和疗程,必要时及时联合传统和/或生物制剂缓解病情抗风湿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抗风湿病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