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TNFR1中和抗体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清平 谢玉桃 谭德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抗TNFR1中和抗体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LT、AST浓度。HE染色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 目的探讨抗TNFR1中和抗体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LT、AST浓度。HE染色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4、8、12h)均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凋亡,治疗组各时间点亦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但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1),其血清ALT、AST浓度较模型组也有下降。结论抗TNFR1中和抗体对TNF-α能诱导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nfr1中和抗体 凋亡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TNFR1中和抗体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TNFR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周清平 谢玉桃 谭德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通过半定量测定实验小鼠肝细胞TNFR1 mRNA表达,观察抗TNFR1中和抗体对肝衰竭小鼠肝细胞TNF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RT-PCR检测肝细胞TNFR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TNFR1 mRNA的... 目的通过半定量测定实验小鼠肝细胞TNFR1 mRNA表达,观察抗TNFR1中和抗体对肝衰竭小鼠肝细胞TNF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RT-PCR检测肝细胞TNFR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TNFR1 mRNA的表达强度与模型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TNFR1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水平明显相关,而抗TNFR1中和抗体可下调TNF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tnfr1中和抗体 AHF tnfr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的抗炭疽粘膜免疫:产生中和抗体与Th1型细胞应答的保护性抗原鼻腔免疫
3
作者 王剑霓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4年第4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炭疽粘膜免疫 中和抗体 Th1型细胞应答 保护性原鼻腔免疫 吸入性炭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TNFR1与急性肝衰竭小鼠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清平 谢玉桃 谭德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52-554,560,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及抗TNFR1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NF-α、ALT、AST浓度。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肝功能...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及抗TNFR1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NF-α、ALT、AST浓度。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肝功能的变化稍晚于TNF-α的变化,且TNF-α水平越高,其后ALT与AST升高的水平也越高,两者间有正相关;组织学变化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由凋亡发展到坏死。治疗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升高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TNF-α能诱导肝细胞损伤,抗TNFR1中和抗体能阻断其效应,说明抗TNFR1中和抗体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肝衰竭 抗tnfr1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GF融合疫苗诱导抗体在貂肺上皮细胞的活性检测
5
作者 郭永红 郝志明 +1 位作者 罗金燕 王俊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TGFβ1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体及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方法通过已构建成功的TGFβ1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高效价中和抗体,抗TGFβ1抗体及合成的抗原肽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滴度,经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抗体血清对TG... 目的TGFβ1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体及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方法通过已构建成功的TGFβ1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高效价中和抗体,抗TGFβ1抗体及合成的抗原肽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滴度,经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抗体血清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结果抗TGFβ1疫苗可以诱导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可与抗TGF抗体及抗原肽结合,可以阻断TGFβ1对貂肺上皮细胞的抑制活性。结论构建的抗TGFβ1疫苗可以诱导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产生,在体外阻断TGFβ1活性,可以作为抗纤维化疫苗用于抗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皮细胞 活性检测 诱导抗体 融合疫苗 TGF-β1抗体 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 体外中和活性 血清抗体滴度 动物模型研究 抗体产生 纤维化 疫苗诱导 免疫小鼠 中和抗体 细胞生长 抗体血清 抑制活性 体外阻断 原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确定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抗原决定簇的特性(文摘)
6
作者 Arlkawa-J Schmaljoh-AL +3 位作者 Dalrymple-Jm Schmaljoh-CS J-Gen-Virol 汪力亚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11-11,共1页
应用一组24种抗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单克隆抗体(McAb)来检测抗原位点的表面分布和功能特性。用竞争结台法证明其中9种抗原位点性质不同,部分位点有重迭,有2个在G1上,7个在G2上。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分析表明,... 应用一组24种抗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单克隆抗体(McAb)来检测抗原位点的表面分布和功能特性。用竞争结台法证明其中9种抗原位点性质不同,部分位点有重迭,有2个在G1上,7个在G2上。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分析表明,所有抗原位点除G1中的一种外均与病毒血凝活性有关。仅G1中的一个和G2中的2个位点具有病毒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糖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决定簇 文摘 原位点 血凝抑制试验 G1和G2 汉坦病毒 功能特性 试验分析 血凝活性 中和作用 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表位-表位疫苗诱导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HIV-1抗体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健 何非 +2 位作者 陆韵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445-1450,共6页
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体外高度有效地抑制不同病毒株的侵染, 但在体内只以很低水平存在, 提出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作为提高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及机体抗病毒变异能力的新战略. 两种候选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猴体内能同时诱导出... 针对HIV-1包膜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体外高度有效地抑制不同病毒株的侵染, 但在体内只以很低水平存在, 提出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作为提高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及机体抗病毒变异能力的新战略. 两种候选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猴体内能同时诱导出预先确定的多中和表位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抗体能识别表位多肽、gp41多肽、V3 loop 多肽、rsgp41和gp120上相应的中和表位. 此外, 3个实验型表位疫苗的组合(另一种形式的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在兔体内也诱导出类似的免疫应答.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多中和表位-表位疫苗可能是一种能同时诱导多重抗病毒活性、抗HIV-1感染以及对付病毒变异的新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表位-表位疫苗 中和表位 表位特异性抗体 免疫应答 爱滋病 病毒变异能力 HIV-1感染
原文传递
类病毒颗粒展示人免疫缺陷病毒V3抗原诱导小鼠产生跨型中和抗体
8
作者 邵佳 乔佳明 +3 位作者 高双全 李少勇 李少伟 顾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主要病因。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的第三可变区(V3)对病毒的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V3作为疫苗研制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将V3_(NL4-3)序列296-311(aa CTRPNNN... 目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主要病因。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的第三可变区(V3)对病毒的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V3作为疫苗研制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将V3_(NL4-3)序列296-311(aa CTRPNNNTRKSIRIQR)插入人乳头瘤病毒(HPV)L1病毒样颗粒(VLPs)中进行融合表达,免疫Balb/c小鼠。随后通过基于免疫斑点印迹法(ELISPOT)的HIV中和筛选平台筛选到表位特异性的小鼠单克隆抗体(mAbs),并通过中和实验和ELISA对单抗进行性质鉴定。结果:筛选到的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只能中和HIV_(NL4-3),可以与多种亚型gp120结合。对不同毒株的中和实验发现,mAb 4H4可以中和实验室现有的毒株。4H4特异识别V3_(NL4-3)的296-305肽段,是V3相对保守的区域。结论:筛选到交叉中和的特异针对V3的单克隆抗体表明,V3-HPVs具有开发成HIV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交叉中和抗体 V3抗体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诱导的抗体水平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秀丽 魏旻希 +8 位作者 李云华 李少伟 于杰 林燕真 陈珣 黄莉莉 李婷 王大宁 潘晖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9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病变程度与抗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探讨HPV致病的免疫学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中选取60例病理确诊为女性宫颈病变(CINⅠ及以...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病变程度与抗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探讨HPV致病的免疫学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女性中选取60例病理确诊为女性宫颈病变(CINⅠ及以上),且宫颈脱落细胞的DNA检测为HR-HPV阳性者为研究组,根据组织学检测结果将研究组进一步分为低度病变组30例(CINⅠ)和高度病变组30例(CINⅡ或Ⅲ)。对照组为经核酸检测无HPV感染且病理诊断未见癌前病变的门诊患者60例,按年龄进一步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与低度病变组和高度病变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抽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外周血,检测其抗HR-HPV L1 Ig G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水平的差别。结果研究组血清中的抗HR-HPV L1 Ig 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度病变组患者血清中的抗HR-HPV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高度病变组的抗HR-HPV的中和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抗HR-HPV L1 Ig G抗体升高,说明HPV感染可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低度病变组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可能是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感染。高度病变组的Ig G抗体和中和抗体均低下,说明进入CINⅡ/Ⅲ后HPV已经逃避了免疫系统的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瘤状病毒 HPV L1 IGG抗体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