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黄可可 徐静 +2 位作者 韩雪迎 杨洋 范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流程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流程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观察组采取链式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较入院时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入院时升高,且出院时观察组患者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82%)高于观察组(8.18%)(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GOS评分等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总护理满意度(97.27%)高于对照组(86.36%)(P<0.05)。结论链式管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及院外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时间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式护理在缩短老年胸痛患者抢救时间中的效果
2
作者 张利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98-202,共5页
探究全局式护理对缩短老年胸痛患者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4例老年胸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局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 探究全局式护理对缩短老年胸痛患者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4例老年胸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局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局式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式护理 老年胸痛患者 抢救时间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作用
3
作者 于盼盼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创伤急救护理。分析2组不同护理方案对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统计患者家属对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有效抢救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创伤急救护理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原文传递
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辉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急诊绿色通道... 目的:探讨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莱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观察组加用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预见性动态急救护理 急诊绿色通道 抢救时间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的作用探讨
5
作者 唐秋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39-0142,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的作用。方法 试验对象为本院接受诊治的68例脑卒中急救患者,之后选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所有病人进行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研究组34例(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干预)与常规... 本文主要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的作用。方法 试验对象为本院接受诊治的68例脑卒中急救患者,之后选取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所有病人进行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研究组34例(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干预)与常规组34例(院前急救护理干预),随后经不同的抢救方式后对不同的抢救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的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概率均与常规组相比较更高(P<0.05);针对于病人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转运至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组用时更少(P<0.05);且经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救治后,其组别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及NIHSS评分较低(P<0.05);GCS评分对比较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衔接绿色通道,能够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及满意度,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神经系统,改善患者意识,使其快速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 绿色通道 缩短 脑卒中 抢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探究与讨论
6
作者 黄丹 李仕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57-0160,共4页
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开展创伤急救护理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 我院收治8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40例在开展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前收治,可设为对照组作为参照组,其余40例则在我院开展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后收治,设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抢救... 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过程中开展创伤急救护理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 我院收治8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40例在开展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前收治,可设为对照组作为参照组,其余40例则在我院开展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后收治,设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耗费更短(P<0.05)。结论 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在我院落实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还能缩短急救时间,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唐燕 刘仙凤 朱永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92-0195,共4页
探究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更短(P<... 探究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创伤急救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创伤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有效抢救时间,进而大幅度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者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窗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8
作者 许亚妹 陈淑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时间窗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名AMI病患,并依据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 目的探究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时间窗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名AMI病患,并依据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窗、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抢救时间窗明显短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均降低,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相较于常规组,干预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显著减少;在出院满一个月的复查中,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有提升,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此外,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在出院前评估中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均P值<0.05)。结论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能够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化层级护理模式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时间 心血管不良事件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ACS患者入CCU后抢救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红侠 张学萍 +3 位作者 沈莹 刘文娟 夏荩洁 朱达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7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ACS患者入CCU后抢救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由急诊科直接到CCU的AC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5年10-12月的30例ACS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其中2016年1-3月的30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诊ACS患者入CCU后抢救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由急诊科直接到CCU的AC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5年10-12月的30例ACS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其中2016年1-3月的30例ACS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CCU后的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时间(用物准备、呼叫医生及评估、转运至病床、办理住院、建立静脉通路、抽血、连接监护、用药)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9.550、23.563、11.144、13.471、14.298、15.277、16.551、13.886,P均<0.01)。结论品管圈的活动能缩短急诊ACS患者入CCU后的抢救时间,能有效避免抢救延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品管圈 抢救时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急诊室中精细化护理对41例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崇丽 崔玉顺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医院急诊室中急性胸痛患者较多见,常伴有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1],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缩短抢救时间具有较重要的意义[2].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给予41例急性胸痛患者精细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 医院急诊室中急性胸痛患者较多见,常伴有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等[1],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增加护理干预、缩短抢救时间具有较重要的意义[2].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给予41例急性胸痛患者精细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急诊室 精细化护理 抢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雪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6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前(2017年1-12月)收治的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后(2018年1-12月)收治的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前(2017年1-12月)收治的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后(2018年1-12月)收治的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完成时间、心电监护建立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及急诊总耗时均优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球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明显缩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中心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抢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肺栓塞患者诊疗抢救时间现况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琳 王薇 +2 位作者 柳清霞 薛文瑜 董丹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肺栓塞患者就诊各个阶段时长情况及各阶段时长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急诊就诊的肺栓塞患者基本资料、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入抢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调查分析,重... 目的探讨急诊肺栓塞患者就诊各个阶段时长情况及各阶段时长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急诊就诊的肺栓塞患者基本资料、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入抢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调查分析,重点查看各阶段时长之间的相关性与原因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或管理措施,以期提高急诊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晕、胸闷和意识障碍,大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的症状-分诊期与分诊-入抢期、抢救室滞留期时长呈负相关(P<0.05),症状-分诊期与住院期无相关性(P>0.05);分诊-入抢期与抢救室滞留期、住院期呈正相关(P<0.05);抢救室滞留期与住院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肺栓塞的全民健康管理意识,建立院前-院中-院后的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院前做好预防,发现症状及时就诊,缩短院前延误时间。院内构建急诊肺栓塞患者的绿色通道,其中包括提高分诊准确率与诊断及时性,缩短检验、检查、缴费各环节的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肺栓塞 抢救时间 护理管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装注射器式与安瓿式盛装药物对抢救时间的影响
13
作者 张长美 颜爱英 +1 位作者 张玲 朱敏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1226-1226,共1页
关键词 抢救时间 注射器式 药物 抢救成功率 安瓿 抢救现场 操作过程 操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与结局的相关性调查
14
作者 王永高 黄永祥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5期405-406,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患者 抢救时间 相关性调查 严重 急诊手术室 救治体系 急诊病房 2000年 创伤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势分析法联合降阶梯思维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
15
作者 赵欣欣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AMI)患者给予态势分析法(SWOT)和降阶梯思维模式联合干预的效果,分析对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AMI)患者给予态势分析法(SWOT)和降阶梯思维模式联合干预的效果,分析对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按照随机抽签法抽取。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阶梯思维模式干预,3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降阶梯思维模式和SWOT联合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和干预后心功能、血清指标,分析两组预后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救治时间和总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和NO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100.00%、护理满意率94.87%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6%、风险事件率0.00%和纠纷事件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WOT和降阶梯思维模式联合干预后,AMI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症状、心功能和血清指标改善,整体抢救时间缩短,预后结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分析法 降阶梯思维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时间 预后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敏 吴垠 徐亮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析优化急救流程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抢救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流程,比较2组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急救效果、APACHEⅡ评... 目的:探析优化急救流程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抢救时间及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救流程,比较2组急救措施及住院时间、急救效果、APACHEⅡ评分、满意度。结果:启动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诊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转运过程中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等待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流程 抢救时间 急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丽静 张雅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2209-22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创伤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多数的患者属于严重创伤^([1])。严重创伤患者因突然发生且损伤大,致残率与致死率高,所以需要在接收患者后尽快的救治,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在...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创伤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多数的患者属于严重创伤^([1])。严重创伤患者因突然发生且损伤大,致残率与致死率高,所以需要在接收患者后尽快的救治,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良好的医护配合是关键,在急救的过程,做到周到的配合与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抢救成功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严重创伤患者 医护配合 配合与护理 致死率 创伤疾病 生命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和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洪小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和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和观察组(2019年1月...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时间和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和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时间、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和抢救情况,并调查医师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和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发性低体温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低体温时间累加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师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缩短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医师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严重创伤 预见性护理 抢救时间 自发性低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秀芬 宋爱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74例严重创伤诊断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干...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74例严重创伤诊断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45.81±17.91)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4.33±18.3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给予创伤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使得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得到科学控制,对患者身体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有效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抢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状况、抢救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丽 张欢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定位抢救”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状况、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定位抢救”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状况、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抢救方式,观察组采用定位抢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采集心电图、采集静脉血、开放静脉通路、动脉气血分析、呼吸支持、气道清理、心电图(ECG)监测、留置导尿管需要的时间及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完成采集心电图时间为(2.66±0.8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14±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完成采集静脉血、开放静脉通路、动脉气血分析、呼吸支持、气道清理、ECG监测、留置导尿管需要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所有的护理项目的时间为(27.43±7.2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17±7.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抢救,观察组现存活人数(34例)与对照组(3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抢救中应用定位抢救模式,虽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但可以有效地减少完成全部抢救护理项目的时间,减少抢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抢救 严重多发伤抢救 生存状况 抢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