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抢救成功率、抢救效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效果分析
1
作者 翟景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35-0038,共4页
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使用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07-2023.07进行急诊抢救的150例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观察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定位抢救法... 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使用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07-2023.07进行急诊抢救的150例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观察组使用常规抢救方法+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抢救结束后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60%,低于观察组患者(92%),:观察组急诊急救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使用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的成功率高于常规抢救方法,有在临床使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抢救 定位抢救法联合全程护理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雪华 聂玉玲 方健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3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黄山市某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6月急诊危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观察组)和常规模式抢救(对照组)方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黄山市某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6月急诊危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观察组)和常规模式抢救(对照组)方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以及医师和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31.82±7.63)min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96.25%)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P<0.05;x^2=6.94,P=0.008)。观察组医师及患者家属对护士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x^2=4.783,P=0.029)。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抢救法,使医护人员的人力配置与整个急救流程均得到最合理优化,急救措施得到快速果断实施,争取了生命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时效,增加了医师和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抢救法 急诊 抢救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抢救法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肖书丽 王利利 高碧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法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实施价值,探索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对2017年3—6月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收治的122例院外急救患者(观察组)采用定位抢救法;并与采用常规抢救方法的135例院外急救患者(对照组)进行抢救成功率...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法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实施价值,探索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方法对2017年3—6月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收治的122例院外急救患者(观察组)采用定位抢救法;并与采用常规抢救方法的135例院外急救患者(对照组)进行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2.6%)、分诊评估时间(1.2±0.2)min、心电图时间(5.6±1.5)min、静脉用药时间(4.9±1.3)min及急救总时间(47.8±9.5)min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位抢救法的实施为院外急救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抢救法 院外急救 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凌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3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12月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为观察组,分别采用相应抢救方法,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12月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为观察组,分别采用相应抢救方法,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32.8±8.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65.7±14.8)分钟;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抢救使整个急救流程和医护人员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急救措施得到了快速果断的落实,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时效性、抢救成功率、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急救 定位抢救法 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诸薇薇 何月利 蔡晓霞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急诊科从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进行急救护理;从急诊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33例实...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急诊科从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进行急救护理;从急诊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33例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增强医护间的协调与合作、增强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整体观念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心性抢救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0-152,共3页
作者介绍了向心性抢救法。自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在抢救3653名急诊病人中均用向心性抢救法,即以病人为中心,将科室参加抢救的人员按ABCDEFGH的安排,来完成各项抢救和处置工作,他们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急... 作者介绍了向心性抢救法。自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在抢救3653名急诊病人中均用向心性抢救法,即以病人为中心,将科室参加抢救的人员按ABCDEFGH的安排,来完成各项抢救和处置工作,他们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急危重病人。使抢救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抢救效率,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性抢救法 抢救护理 急诊
原文传递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霍晶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526-527,共2页
目的探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抢救病人8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一时期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抢救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进行抢救,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抢救。对... 目的探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抢救病人8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一时期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抢救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进行抢救,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抢救。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抢救过程中,医生对护士、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实施抢救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并且能够提高团队抢救能力,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分工抢救配合 急救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气中毒抢救法
8
作者 凌翔 《知识就是力量》 2002年第8期26-27,共2页
如今,毒气给人造成的伤害已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因为毒气看不见、摸不着,很多人在遭遇毒气后显得手足无措,不会自救及抢救同伴,于是就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遗憾.有鉴于此,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毒气中毒的抢救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毒气中毒 抢救法 氯气中毒 煤气中毒 自救 二硫化碳中毒
原文传递
软盘文件系统的抢救法
9
作者 何崇杰 《计算机世界月刊》 1991年第7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软盘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 抢救法
原文传递
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仁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抢救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配合方案,观察组应用医... 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抢救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配合方案,观察组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麻醉科工作中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效果尤为显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到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降低患者的危险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护、患三方关系和谐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定位 分工抢救配合 麻醉科 抢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注射液与常规法抢救OIP62例回顾性分析
11
作者 曾宪荣 京淦民 《江西煤炭科技》 1996年第2期29-30,共2页
本文应用解磷注射液新药(以下简称新技术疗法)抢救OIP(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25例,与常规法(阿托品法)3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揭示,新技术治疗OIP,效果明显,抢救成功率为96.0%,而常规法为81.0%。新技术使用治疗... 本文应用解磷注射液新药(以下简称新技术疗法)抢救OIP(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25例,与常规法(阿托品法)3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揭示,新技术治疗OIP,效果明显,抢救成功率为96.0%,而常规法为81.0%。新技术使用治疗时间短,苏醒快,价格低廉,且避免了常规疗法的一些弊端,提高了治疗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有机磷 解磷注射液 常规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红英 李秀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对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用不同方法抢救和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因发生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我院进行抢救和护理患者22例,按计划分为2组,分别行以综合抢救护理法(实验组)和传统抢... 目的对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用不同方法抢救和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因发生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我院进行抢救和护理患者22例,按计划分为2组,分别行以综合抢救护理法(实验组)和传统抢救护理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护理后整体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生存者平均出现呼吸心跳时间8±1.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2±1.3min,平均住院时间7d明显少于对照组14d.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明显低于对照组22.2%,患者非常满意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77.8%。结论综合抢救护理法对于电击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整体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广泛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呼吸心搏骤停 综合抢救和护理 传统抢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压针灸穴位抢救急性心肌梗塞脱险报告
13
作者 蔡家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103-103,共1页
迄今医学还没有找到一套确能帮助预防急性心脏病发作之道,医生们只有在心脏病发作之时,进行处理.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碰到10余例急性心脏病发作患者,现举几例典型病案报告如下: 如蔡××,男性,45岁,干部于1986年×月傍晚突... 迄今医学还没有找到一套确能帮助预防急性心脏病发作之道,医生们只有在心脏病发作之时,进行处理.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碰到10余例急性心脏病发作患者,现举几例典型病案报告如下: 如蔡××,男性,45岁,干部于1986年×月傍晚突然患病,走到患者跟前患者昏睡不语,双目闭着,面色苍白,嘴唇发紫,虚汗淋漓,四肢厥冷.按其脉,摸不着,用耳紧贴着心脏之处,听不着心音,在这大患危急关头,用手指揉压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十宣穴、神门穴、人中等穴.反复揉压经过半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的眼皮稍稍微动,心音能微微听着似有似无,视病情略有平稳,即送往医院继续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指压针灸穴位 抢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of T-DNA flanking plant DNA from T-DNAinsertional embryo-lethal mutant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plasmid rescue technique
14
作者 YAO XIAO LI JIAN GE SUN, ZHI PING ZHU (Chinese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Shanghai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inica, Shanghai 200032, China) (Present address: 1100 Longwu Road,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 Shang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Three T-DNA insertional embryonic lethal mutants from NASC (The Nottingham Arabidopsis Stock Center)were first checked with their segregation ratio of abortive and normal seeds and the copy number of T-DNA insertion. ... Three T-DNA insertional embryonic lethal mutants from NASC (The Nottingham Arabidopsis Stock Center)were first checked with their segregation ratio of abortive and normal seeds and the copy number of T-DNA insertion. The N4081 mutant has a segregation ratio of 1:3.04in average and one T-DNA insertion site according to our assay It was therefore chosen for further analysis. To isolate the joint fragment of T-DNA and plan DNA, the plasmid rescue technique waJs used. pEL-7, one of plasmids from left border of T-DNA, which contained pBR322 was selected from ampicillin plate. The T-DNA fragment of pEL-7 was check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and Southern Blot. Restriction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known sites of EcoRI, PstI and PvuII on it.For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flanking plant DNA in this plasmid, pEL-7 DNA was labeled and hybridized with wild type and mutant plant DNA. The Southern Blot indicated the hybridization band in both of them. Furthermore, the junction of T-DNA/plant DNA was subcloned into bluescript SK+ and sequenced by Applied Biosystem 373A Sequencer. The results showed the 822 bp fragment contained a 274 bp sequence, which is 99.6%homolog (273bp/274 bp) to Ti plasmid pTi 15955 DNA.Ten bp of left 25 bp border repeat were also found in the juction of T-DNA and Plant DNA.Taken together, pEL-7 should contain a joint fragment of T-DNA and flanking plant DNA. This plasmid DNA could be used for the isolation of plant gene,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 function and plant embryo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embryo-lethal mutant plasmid rescue T-DNA insertion flanking plant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