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对其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1
作者 马有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分析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72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6,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两组,对患者康复进程、肺功能、心理韧性、... 分析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72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6,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两组,对患者康复进程、肺功能、心理韧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康复进程更短,肺功能水平、CD-RISC评分、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更低,p<0.05。结论 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不仅能加速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改善肺功能,增强心理韧性,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专项护理小组模式干预 机械通气时间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翟常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金乡县人民医院接受胸腹腔镜下食管...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金乡县人民医院接受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实施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口感染、心律失常、吻合口瘘的总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为23.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自我照顾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计划执行率、患者教育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复杂手术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模式 术后恢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配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及救护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崔艳妮 牛辉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配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及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 目的探讨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配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及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收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配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组的救治效率、救护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设备准备时间、病情初步评估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及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基础急救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急救护理时效、急救护理安全及急救护理规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配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救护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策略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救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
作者 梁佩欣 李红花 陈杰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 目的:探析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在维持血液净化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行维持血液净化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维持血液净化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监护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倩茹 陈玉婷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6期0227-0229,共3页
分析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实施床旁超声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监测 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床旁超声 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 分析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实施床旁超声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监测 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床旁超声 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与ScvO2除外)改善效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与6h液体入量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开展床旁超声联合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具有显著价值,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 重症监护室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对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影响
6
作者 汪芳 明静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对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采用火针结合中药内服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对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采用火针结合中药内服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情况、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RS、PSQI、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增强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小组模式 火针 中药内服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与负面情绪的综合影响
7
作者 马小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与负面情绪的综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与负面情绪的综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0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的患儿实施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5级患儿多于对照组,FMA评分为(92.09±1.70)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为(1.53±0.8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干预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康复效果良好,有利于患儿心理康复,能够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分层护理小组模式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聪聪 庄东梅 杜鑫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4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疼痛科2021年6月1日~2023年12月1日诊治的顽固性PHN患者200例,利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小组模式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疼痛科2021年6月1日~2023年12月1日诊治的顽固性PHN患者200例,利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WBP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与消极情感量表(PANAS)中积极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顽固性PHN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睡眠质量,改善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生活质量 疼痛护理小组模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2
9
作者 冷盛君 顾蔷怡 +2 位作者 方韡 蒋蕴琴 陶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治疗时间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治疗时间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2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3
10
作者 付华 景艳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MHD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透析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透析治疗期间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MHD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透析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透析治疗期间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HD患者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疏导其自身的负面情绪,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素梅 王瑞红 张佳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5期167-170,178,共5页
目的探究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收治的167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常规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按照随... 目的探究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收治的167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常规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日常护理,研究组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临床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并发症及患者家属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aO_(2)、PaCO_(2)、P(A-a)O_(2)、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_(2)值均高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aCO_(2)、P(A-a)O_(2)值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心率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 血气指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凤华 王静 李晓楠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263-264,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26例患者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 目的:分析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对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226例患者分为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113例患者。为护理A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为护理B组患者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自护行为得分的情况。结果 :护理结束后,护理B组患者用药行为的得分与护理A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B组患者运动行为的得分、血糖监测行为的得分、饮食行为的得分和足部护理行为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护理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可极大地提高其血糖自我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 血糖自我管理水平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燕 白枚 +2 位作者 王敏 杨楠 赵金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元化... 目的探讨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在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FBG、2 h PBG水平及HbA1c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DSES、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微循环病变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专科护理小组模式 糖尿病 微循环病变 血液流变学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外科中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肿瘤外科中应用的效果,为肿瘤外科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方法:将400例患者分成两组,200例普通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护理资料为对照组,200例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下的患者护理资料为...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肿瘤外科中应用的效果,为肿瘤外科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方法:将400例患者分成两组,200例普通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护理资料为对照组,200例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下的患者护理资料为试验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优势与特点较为明显,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下肿瘤外科护理中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
15
作者 孙红梅 刘素梅 黄宇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新医改下肿瘤外科护理中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30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普通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新医改下肿瘤外科护理中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30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普通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士到位时间相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呼叫次数明显减少,护理满意率、病情知晓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应用到肿瘤外科护理中具有较为明显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外科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杜娟 杨洁 袁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职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职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护理小组模式可改善肺炎新生儿的肺功能及血氧含量,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护理小组模式 新生儿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桃峰 陈静芳 +1 位作者 顾勤 方晓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血管通路循环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血管通路循环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血管通路再循环率、穿刺配合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再循环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P<0.05)。观察组穿刺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穿刺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 血管通路再循环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在Ⅱ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琪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 目的探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对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Ⅱ期压疮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Ⅱ期压疮护理联和甘草油纱条创面湿敷治疗,试验组在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规范化管理下联和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压疮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差异有差异性(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联合应用甘草油纱条湿敷治疗可有效提高Ⅱ期压疮治疗效果,加快压疮创面的愈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压疮护理小组模式 甘草油纱条 Ⅱ期压疮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在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病低血糖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雪芳 李武芬 +5 位作者 吴雪华 吴晓君 方婷 杨玉兰 许舒柔 金丽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931-933,93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在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病低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糖尿病护理小组,由内分泌病区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与29名非内分泌病区选取的护士共33名组成,其中核心成员由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担...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在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病低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院级糖尿病护理小组,由内分泌病区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与29名非内分泌病区选取的护士共33名组成,其中核心成员由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担任,通过嘉禾电子病历系统查阅2020年1-6月29个非内分泌病区共595次糖尿病低血糖处置的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利用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对非内分泌病区护士规范处置低血糖能力进行同质化培训,比较实施前2020年1-6月(实施前组)和实施后2020年8-12月(实施后组)非内分泌病区共851次低血糖规范处置能力(升糖食品选择合格率、15~20 g糖量合格率、低血糖症状评估执行率、15 min复测血糖执行率)、低血糖处置后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率、低血糖事件系统上报率、低血糖知识合格率。结果:非内分泌病区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培训和管理后,低血糖知识合格率、低血糖规范处置能力等均有提高(P<0.05~P<0.01);低血糖事件系统上报率上升(P<0.01)。实施后组各级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1)。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可提升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低血糖能力,提高非内分泌病区护士知识和糖尿病低血糖管理水平,实现院内血糖安全管理,减少糖尿病低血糖给病人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低血糖 糖尿病专科护士 护理小组模式 非内分泌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黎彩卿 潘艮珍 +1 位作者 周柳英 吴美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急救效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观察组的分诊时间、等待抢救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降低,BI评分均较溶栓前增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与对照组的8.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结合链式管理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链式管理 急救效率 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