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动性障碍药物治疗分析
1
作者 崔利军 王汝川 《河北医药》 CAS 1993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用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抽动性障碍46例,氟哌啶醇有效率为88.2%,泰必利为77.8%,两药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发病年龄早、病程长、抽动种类多及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药物疗效较差,疗效与性别、各种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抽动性障碍 氟哌啶醇 泰必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我国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崔利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2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本文报告88例抽动性障碍。发病年龄3~14岁,男:女=4.2∶1;抽动症状复杂多样,39.77%的患者伴发声抽动。对我国抽动性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抽动性障碍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性障碍药物治疗分析
3
作者 崔利军 王汝川 《河北精神卫生》 1992年第1期14-16,共3页
用氟哌啶醇、泰必利治疗抽动性障碍46例,结果发病年龄早、病程长、抽动种类多及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药物疗效较差,疗效与性别、各种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
关键词 抽动性障碍 Tourette氏障碍 氟哌啶醇 泰必利 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我国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崔利军 《河北精神卫生》 1991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报告88例抽动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年龄3-14岁,男:女=4.2:1,抽动症状复杂多样,39.77%的患者伴发声抽动。对我国抽动性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抽动性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症 儿童 诊断标准 症状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启仲治疗儿童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举隅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宏 卢婷婷 郑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1-1493,共3页
郑启仲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方面有独到的经验。郑老认为该病由五脏失和、气机失调所致,痰瘀是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郑老临证谨守病机,平调五脏,痰瘀同治,常... 郑启仲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方面有独到的经验。郑老认为该病由五脏失和、气机失调所致,痰瘀是病理产物,也是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郑老临证谨守病机,平调五脏,痰瘀同治,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声抽动障碍 郑启仲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南补北法针刺治疗小儿一过性抽动障碍37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钱雄 张银敏 +2 位作者 李宗起 刘秋海 邢燕如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第8期608-608,共1页
笔者运用针刺疗法对37例一过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证)患儿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小儿一过抽动障碍 心肝火旺型 泻南补北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文丽从“风”论治小儿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婕 王文丽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195-198,共4页
总结王文丽从“风”论治小儿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王文丽认为外风、内风、伏风共同作用于机体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关键病因病机,治疗本病以治风为第一要义,辨证论治。有外风者先祛外风,对症下药,同时顾护脾胃,给予心灵关怀,可有效... 总结王文丽从“风”论治小儿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王文丽认为外风、内风、伏风共同作用于机体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关键病因病机,治疗本病以治风为第一要义,辨证论治。有外风者先祛外风,对症下药,同时顾护脾胃,给予心灵关怀,可有效治疗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在临床中取得满意疗效。附病案2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小儿 王文丽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熄风治疗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
8
作者 肖挹 冯春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6期93-94,共2页
本文重点介绍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以清肝平肝、清肺润肺的中医治疗原则。
关键词 儿童发声抽动障碍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清燥救肺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辨”模式辨治颈性抽动障碍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朝远 张喜莲 +3 位作者 安子萌 张盈 李彩云 马红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46-849,共4页
本文以颈性抽动障碍为例,着眼于疾病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及临证经验,整合多种辨证方法,梳理总结出“四辨”模式运用于临床实践,进行抽动障碍辨治新模式的探索。首先将辨体与辨证结合以把握整体病机核心,在认识患儿体质基础上进行辨证,确... 本文以颈性抽动障碍为例,着眼于疾病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及临证经验,整合多种辨证方法,梳理总结出“四辨”模式运用于临床实践,进行抽动障碍辨治新模式的探索。首先将辨体与辨证结合以把握整体病机核心,在认识患儿体质基础上进行辨证,确立治法主方;再辨主症以确立君药,并指导引经药加减,达到尽快控制症状的核心目的;辨经络是扩大治疗手段的基础,内外治法共用以调畅经气运行,减轻局部症状;同时辨病因,联合多学科思维进行鉴别诊断,审因论治,避免漏诊误治。“四辨”模式层级递进,使颈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辨治更具针对性及体系化,并可灵活应对抽动障碍病程中起伏多变的病症表现,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颈性抽动障碍提供参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 中医药 辨治模式 四辨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玲玲 宋泽 +3 位作者 郭新月 周正 王志如 王宁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9期78-80,共3页
导师组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患儿及家长对中西医治疗手法的接受度,总结出“疏通止痉”手法,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试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手法、病例分... 导师组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患儿及家长对中西医治疗手法的接受度,总结出“疏通止痉”手法,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试从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手法、病例分析等方面探讨疏通止痉手法在儿童颈源性抽动障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筋出槽 颈源抽动障碍 疏通止痉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仰卧拔伸法”治疗颈源性抽动障碍 被引量:1
11
作者 屠毅颖 林芸逸 +1 位作者 胡抑扬 许丽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14-215,共2页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5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以不自主、无节律的突发、快速、重复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抽动和(或)发声为特征[1,2]。TD的发病原因多样,近年的研究认为,部分TD的发生与寰...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5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以不自主、无节律的突发、快速、重复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抽动和(或)发声为特征[1,2]。TD的发病原因多样,近年的研究认为,部分TD的发生与寰枢关节半脱位、上颈段关节错位等关系密切[3],这类TD被称为颈源性抽动障碍。针对这类TD,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整脊、推拿以及针刺等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疗效[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仰卧拔伸法 颈源抽动障碍 小儿推拿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声性抽动的表现形式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海峤 张勤 +1 位作者 王欣欣 周馥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发声性抽动与慢性持续性咳嗽(chronic persistent cough,CPC)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在CPC诊断中对抽动症的识别能力,减少儿童抽动症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抽动症病例中,CPC的发生率、误诊率及易误诊的疾... 【目的】探讨儿童发声性抽动与慢性持续性咳嗽(chronic persistent cough,CPC)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在CPC诊断中对抽动症的识别能力,减少儿童抽动症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抽动症病例中,CPC的发生率、误诊率及易误诊的疾病。【结果】280例抽动症患儿表现为CPC的有247例,占88.2%,其中有CPC表现病例初期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占47.8%。主要的误诊疾病为上、下呼吸道的感染和过敏性咳嗽。【结论】儿童抽动症中的发声性抽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抽动性障碍 发声抽动 持续咳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润法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经验举隅
13
作者 刘炫彤 白晓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121-124,共4页
白晓红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发声型抽动障碍有着独到见解,以清润养阴、柔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从而获得满意疗效。系统归纳并分析白晓红教授对小儿发声型抽动障碍的辨证思路、治疗方法及经... 白晓红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发声型抽动障碍有着独到见解,以清润养阴、柔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从而获得满意疗效。系统归纳并分析白晓红教授对小儿发声型抽动障碍的辨证思路、治疗方法及经验。白晓红教授选用对证方剂加减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障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润法 发声抽动障碍 白晓红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验案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靖芳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第7期502-502,共1页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发生性抽动障碍(TD),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
关键词 儿童发声抽动障碍 辨证论治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一过性面肌抽动障碍1例报告
15
作者 黄键 《河北精神卫生》 1994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一过面肌抽动障碍 置牙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障碍患者血清多巴胺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莲清 周厚成 +4 位作者 黄宇泽 吴育彬 庄伟端 郑璇 郑少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12-113,共2页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患者血清多巴胺的水平,探讨各亚型之间血清多巴胺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应用德国DLD公司提供的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38例抽动障碍患者血清多巴胺并与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患者血清多巴胺的水平,探讨各亚型之间血清多巴胺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应用德国DLD公司提供的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38例抽动障碍患者血清多巴胺并与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多巴胺为(4.2±3.8)μg/L,对照组为(6.7±5.4)μg/L,两组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亚型血清多巴胺中位数分别为3.5μg/L,3.1μg/L,1.8μg/L,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存在多巴胺的水平异常,各亚型血清多巴胺水平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运动障碍 血清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抽动障碍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莲清 郑璇 +5 位作者 欧利民 林丽丽 郭继忠 庄伟端 吴育彬 郑俊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诱发电位检测仪测定35例抽动障碍患儿(病例组)的N400,并与2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N400的潜伏期为(706.87±198.99)ms,波幅为(26.12±13....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诱发电位检测仪测定35例抽动障碍患儿(病例组)的N400,并与2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N400的潜伏期为(706.87±198.99)ms,波幅为(26.12±13.64)μV,对照组为(485.75±85.76)ms和(22.35±19.76)μV。两组潜伏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潜伏期明显延长,显示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运动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N400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障碍的中医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莹莹 白晓玲 +1 位作者 许波 王曼秋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中医学病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16例抽动障碍患儿及216例正常儿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抽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和既往史、母孕期精神状态异常、产科并发症、饮食习惯、...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中医学病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16例抽动障碍患儿及216例正常儿章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抽动障碍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和既往史、母孕期精神状态异常、产科并发症、饮食习惯、家庭教育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抽动障碍的发病与体质有关,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造成了其对抽动障碍的易患性,病因有禀赋不常、情志劳倦、饮食因素、感受外邪、外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运动障碍/病因学 中医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莲清 郑璇 +5 位作者 欧利民 林丽丽 庄伟端 吴育彬 郑俊忠 肖颖秀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7期612-613,共2页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测定41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P300并与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82.7±137.4)m s,波幅为(2...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公司提供的MEB-9104K诱发电位检测系统测定41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P300并与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P300潜伏期为(582.7±137.4)m s,波幅为(24.78±10.25)μV,对照组潜伏期为(501.2±126.0)m s,波幅为(23.15±10.00)μV。2组潜伏期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波幅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亚型之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例组中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在治疗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值得参考。抽动障碍各亚型之间认知功能无明显差别。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运动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行为疗法联合小剂量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冰聪 刘郴州 +2 位作者 郭青云 陈丽梅 赵新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疗法配合小剂量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治疗的TD三类患者(TTD、CTD、TS)共130例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心理行为治疗与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将每一类...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疗法配合小剂量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治疗的TD三类患者(TTD、CTD、TS)共130例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心理行为治疗与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将每一类型TD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发生副作用情况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每一类患者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行为疗法与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TD效果与常规剂量药物治疗相当,且副作用发生率低,可作为长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抽动运动障碍 心理疗法 药物疗法 氟哌啶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