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建 殷志源 +1 位作者 吴碧海 徐俊 《煤质技术》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准确测定煤中全硫含量对于了解煤炭的性质和指导生产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对库仑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基于库仑法测定煤中全硫含量的原理,通过分析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选择受仪器状态和人员操作影响... 准确测定煤中全硫含量对于了解煤炭的性质和指导生产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需对库仑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基于库仑法测定煤中全硫含量的原理,通过分析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选择受仪器状态和人员操作影响较大的抽气流量、三氧化钨铺撒效果、称样质量3个因子,每个因子设置3个水平,采用L_(9)(3^(4))表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试验。试验前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曲线标定,确保设备稳定可靠,选择硫含量在标定范围内的低、中、高3种有证煤标准样品进行正交试验,利用方差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样品质量在(50±5)mg范围内,在显著性水平95%下样品质量对结果影响不显著;随着煤样中全硫含量的增大,在显著性水平95%下抽气流量与三氧化钨铺设效果对结果影响逐渐显著,从而为采用库仑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实践应用提供经验指导,同时为智能库仑测硫仪的研发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法 煤中全硫 正交试验 影响因子 方差分析 三氧化钨 抽气流量 称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SO3监测控制冷凝法采样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滨 杨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6,共7页
烟气SO3采样多采用控制冷凝法,因SO3易凝结,捕集率仅有80%左右。参照GB/T 21508—2008所规定的控制冷凝法,对影响SO3捕集率的主要因素,如蛇形盘管内径及总长、抽气流量、采样枪温度等进行实验研究,得到最佳盘管型式及控制参数。研究结... 烟气SO3采样多采用控制冷凝法,因SO3易凝结,捕集率仅有80%左右。参照GB/T 21508—2008所规定的控制冷凝法,对影响SO3捕集率的主要因素,如蛇形盘管内径及总长、抽气流量、采样枪温度等进行实验研究,得到最佳盘管型式及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枪的加热温度应≥280℃;对于内径4 mm的蛇形盘管,最佳抽气流量为20 L/min,蛇形盘管总长应为240 mm。在最佳条件下,控制冷凝法SO3捕集效率可达97%以上,能够满足现场SO3测试需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600 MW超低排放机组的监测,得到了烟气排放不同阶段SO3排放浓度及各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对SO3的脱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SO3监测 SO3采样 控制冷凝法 采样枪 蛇形盘管 抽气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FB型与9FA型燃气轮机控制分析比较
3
作者 熊超 王勇 +3 位作者 曹伟平 肖艳藏 贡文明 宋顺利 《燃气轮机技术》 2022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在运行的GE公司生产的两台9FA型机组与9FB型机组控制做差异比较。首先概述9FA和9FB控制技术,然后详细比较两种机型的可变进口导叶(IGV)系统控制、进气加热(IBH)系统控制、燃烧模式控制及清吹系统控制,并重点介绍9FB型特有的抽气流量... 以在运行的GE公司生产的两台9FA型机组与9FB型机组控制做差异比较。首先概述9FA和9FB控制技术,然后详细比较两种机型的可变进口导叶(IGV)系统控制、进气加热(IBH)系统控制、燃烧模式控制及清吹系统控制,并重点介绍9FB型特有的抽气流量冷却优化控制、透平冷却风机(88BT)控制、自动燃烧调整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进口导叶系统控制 加热系统控制 燃烧模式控制及清吹系统控制 抽气流量冷却优化控制 透平冷却风机控制 自动燃烧调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真空泵最大工作水温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劲松 顾崇廉 荆晶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前凝汽器水环式真空泵(水环泵)工作水进口温度(工作水温)往往高于设计值,而且工作水温没有统一的确定方法。在考虑凝汽器变工况、凝汽器汽阻、抽气管道阻力、水环泵工作水汽化的影响和满足凝汽器抽气流量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保证水环... 目前凝汽器水环式真空泵(水环泵)工作水进口温度(工作水温)往往高于设计值,而且工作水温没有统一的确定方法。在考虑凝汽器变工况、凝汽器汽阻、抽气管道阻力、水环泵工作水汽化的影响和满足凝汽器抽气流量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保证水环泵抽气能力的最大工作水温的确定方法,为水环泵优化运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MW机组 水环泵 工作水温 抽气流量 凝汽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氧化-滴定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吉喆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针对燃烧氧化-滴定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抽气流量、不同抽气时间和不同静置时间等条件对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抽气流量为0.3 L/min,抽气时间为(300±10)s,反应后溶液的... 针对燃烧氧化-滴定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抽气流量、不同抽气时间和不同静置时间等条件对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抽气流量为0.3 L/min,抽气时间为(300±10)s,反应后溶液的静置时间为4 h且波板空隙满足要求时,改进后的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节省实验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燃烧氧化-滴定法 抽气流量 时间 波板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外光谱法准确测定全硫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 刘振德 《煤质技术》 2017年第2期38-42,共5页
通过分析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原理,探讨影响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准确性的3个因子,即抽气流量、比较水平、称样质量。每个影响因子选定3个水平并按正交方法安排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3个因子对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准确性的影响大... 通过分析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原理,探讨影响红外光谱法测定结果准确性的3个因子,即抽气流量、比较水平、称样质量。每个影响因子选定3个水平并按正交方法安排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3个因子对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准确性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以指导红外光谱法测定煤中全硫时的异常情况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全硫 正交试验 影响因子 方差分析 抽气流量 比较水平 称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供热机组凝汽器补水方式改造分析
7
作者 郑永利 石磊 +1 位作者 崔建德 刘英进 《热电技术》 2015年第4期40-41,48,共3页
针对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工业抽汽流量大这一特点,结合投运两年来凝汽器补水采用膜式喷嘴效果差的现象,提出了用先进的雾化喷嘴代替原有的膜式喷嘴,改造后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排汽和低温补水的热交换效率,实现了机组的经济... 针对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工业抽汽流量大这一特点,结合投运两年来凝汽器补水采用膜式喷嘴效果差的现象,提出了用先进的雾化喷嘴代替原有的膜式喷嘴,改造后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排汽和低温补水的热交换效率,实现了机组的经济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气流量 凝汽器补水 膜式喷嘴 雾化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increased by slotting a coal seam with a rotary type cutter working across rock layers 被引量:10
8
作者 Shen Chunming Lin Baiquan +2 位作者 Meng Fanwei Zhang Qizhi Zhai C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4期533-538,共6页
Pressure relief to increase perme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gas extraction efficiency from coal seam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using FLAC3D code to analyze changes in coal displace- ment a... Pressure relief to increase perme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gas extraction efficiency from coal seam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using FLAC3D code to analyze changes in coal displace- ment and stress after special drill slots were formed. We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increase in a high-gas and low-permeability coal seam through the modeling of gas flow. This a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Slotting across rock layers in the coal seam with a rotary type cutter was then applie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increases from slotting the coal seam can increase the transport and the fracture of the coal. This expands the range of pressure relief from the drilling and increases the exposed area of the seam. The total quan- tity of gas extracted from slotted bore holes was three times that seen with ordinary drilling. The concen- tration of gas extracted from the slotted drills was from two to three times that seen using ordinary drills. The gas flow was stable at 80%. Improved permeability and more efficient gas extraction are the result of the slotting. The roadway development rate is increased by 30-50% after gas drainage. This technology diminishes the lag between longwall production and roadway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ly prevents coal and gas outburst, which offers the Drosnect of broad anD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etrate layerSlotted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increasePermeabilityGas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E技术中抽提真空度及相关参数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川 陈素云 牛耕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土壤气相抽提(SVE)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不同区域的地层条件,通过不同梯度的抽提真空度试验,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并确定了相关参数来进行SVE系统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抽气流量随抽提真空度提升而增大,但超... 土壤气相抽提(SVE)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不同区域的地层条件,通过不同梯度的抽提真空度试验,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关系,并确定了相关参数来进行SVE系统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抽气流量随抽提真空度提升而增大,但超过40 k Pa后,增大趋势缓慢;在地层均质情况下,试验井真空度与径向距离呈正相关,但非均质时,有可能出现距离远真空度反而高的情况;当抽提真空度为35 k Pa时,试验井真空度整体效果达到最优;利用公式法和直线图解法分别确定试验区土壤空气渗透率及影响半径,计算结果在经验值范围内,且符合试验区地质条件。对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在实际应用层面进行了说明,为以后类似地层条件下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及工艺参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提(SVE) 真空度 抽气流量 土壤体渗透率 影响半径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bleed hole size on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bleed mass flow rate 被引量:8
10
作者 Bao-hu ZHANG Yu-xin ZHAO Jun LI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652-662,共11页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 and the ratio of bleed hole depth to diameter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choking and non-chok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nic leading edge of the circular hole and the subsonic part of the boundary layer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lateral flow of the bleed hole.The effect of diameter on bleed mass flow rate is due to the viscous effect which reduces the effective diameter.The larger the ratio of displacement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the more obvious the viscous effect is.The depth affects bleed flow rate by chang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states of the separation zone.When a certain depth is reach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ndary layer reduces the effective captured stream tube and thus reduces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obtai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bleed hole siz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size of bleed holes in the design of a porous arrays bleed system in hypersonic in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ET Supersonic bleed Scale effects CHOKING Bleed mass flow rate Lateral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