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破坏机制拉拔模型试验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国维 高磊 +2 位作者 黄志怀 刘朝权 张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3-1663,共11页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种由树脂基体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自重轻等优良特性,其取代钢筋用于岩土工程的趋势在逐年增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也是一种新的正在探索的应用形式。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是一种由树脂基体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自重轻等优良特性,其取代钢筋用于岩土工程的趋势在逐年增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也是一种新的正在探索的应用形式。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用于永久加固工程的可行性,需要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材的抗拉、耐腐蚀、蠕变性能等方面进行系列试验,通过拉拔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全长黏结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结构的破坏机制。共设计制作3个锚杆结构模型,进行3次2个构件的并行破坏性试验,根据试验发生的现象和分析试验测试数据得到的结果,肯定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拉拔试验模型的合理性,说明砂浆体强度与锚杆的应力传递深度的关系,指出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螺纹锚杆剪应力的峰值特征和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结合砂浆体内的应力分布特征,充分论证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螺纹锚杆结构的可能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机制,在砂浆体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锚杆的拉断破坏,也可能发生剪切破坏,轴向拉应力先达到锚杆的抗拉强度则会在自由段发生拉断破坏,最大剪应力先达到纤维丝的抗剪强度则会在锚固段内先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锚杆 拉拔模型试验 破坏机制 剪应力 轴力 黏结力 分布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锚围岩拉拔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2
作者 胡波 赵海滨 +4 位作者 王思敬 刘海宁 彭运动 刘晓丽 张晓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5-1582,共8页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同FLAC3D数值试验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坝陵河大桥西锚碇1:20、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锚碇横截面位移呈马鞍型,向两端逐渐收敛,轴线方向呈梯形分布,围岩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相同应力水平下,大尺寸模型的监... 采用现场模型试验同FLAC3D数值试验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坝陵河大桥西锚碇1:20、1:30现场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锚碇横截面位移呈马鞍型,向两端逐渐收敛,轴线方向呈梯形分布,围岩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相同应力水平下,大尺寸模型的监测位移较大。数值试验发现,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沿锚体呈不对称分布,可能的破坏方式是锚体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岩体发生塞体状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显著变形区及破损区内的岩体进行重点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拉拔模型试验 尺寸效应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碇–围岩系统在拉剪复合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研究——以坝陵河特大岩锚悬索桥为例 被引量:47
3
作者 胡波 曾钱帮 +5 位作者 饶旦 王思敬 彭运动 刘波 刘环宇 赵海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19,共8页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认识它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是评价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岩体现场缩尺拉拔模型试验发现,锚碇后锚面上,围岩位移呈马鞍形分布,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侧壁围岩位移呈倒塞体形分布,永久变形比例高。FLAC3...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认识它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是评价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岩体现场缩尺拉拔模型试验发现,锚碇后锚面上,围岩位移呈马鞍形分布,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侧壁围岩位移呈倒塞体形分布,永久变形比例高。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前段和后段锚体围岩有着不同的应力传递路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锚体周边及上部岩体中,破坏形态类似塞体状;围岩–锚碇系统可能发生整体拉剪复合破坏。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塑性区及显著变形区内的岩体进行重点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塞 拉拔模型试验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马鞍形 显著变形区 位移残余率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土支挡结构抗拔性能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燕君 《铁道标准设计》 1996年第6期35-38,共4页
本文通过室内土工格栅拉拔模型试验分析,提出了土工格栅作为加筋土支挡结构拉筋其抗拔性能与有关参数的关系。
关键词 抗拔性能 土工格栅 加筋土支挡结构 拉拔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