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四川盆地暴雨的水汽来源 被引量:16
1
作者 岳俊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这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均有多条,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均为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在低空环流系统的作用下,一部分是直接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到四川盆地,另一部分是绕过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南海水汽以及越赤道水汽在西太副高外围东南气流的作用下一并输送到四川盆地;其中在南亚季风强大的西南气流作用下,孟加拉湾大气河中的水汽主要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向四川盆地。同时分析对比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方法 轨迹追踪 孟加拉湾 水汽输送通道 盆地暴雨 大气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权重粒子追踪方法在裂隙网络溶质运移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建国 吴吉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粒子追踪方法是模拟裂隙介质地下水中溶质运移的常用方法.在此方法中,模拟点的浓度正比访问此处的粒子数.然而,它在低浓度处计算效率很低.在溶质浓度较低的地方,访问到此处的粒子数很少,导致模拟结果剧烈波动,甚至无法模拟.提出了一种... 粒子追踪方法是模拟裂隙介质地下水中溶质运移的常用方法.在此方法中,模拟点的浓度正比访问此处的粒子数.然而,它在低浓度处计算效率很低.在溶质浓度较低的地方,访问到此处的粒子数很少,导致模拟结果剧烈波动,甚至无法模拟.提出了一种可变权重的粒子追踪方法,浓度的大小正比于访问此处的所有粒子的权重和.通过权重的调节,模拟区的各点的访问粒子数大致相等.通过这种变权重的方案,可以消除低浓度处模拟结果的剧烈波动,大幅提高粒子追踪方法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追踪方法 可变权重 裂隙网络 反常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对黑潮路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毓敏 项杰 +1 位作者 杜华栋 徐海波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8,共7页
利用ROMS模式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完整的黑潮路径及其特点。首先通过比较拉格朗日粒子的概率分布与HYCOM再分析资料和OSCAR海流反演产品统计的流场结构,验证了拉格朗日方法对黑潮路径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拉格朗日粒子的... 利用ROMS模式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完整的黑潮路径及其特点。首先通过比较拉格朗日粒子的概率分布与HYCOM再分析资料和OSCAR海流反演产品统计的流场结构,验证了拉格朗日方法对黑潮路径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拉格朗日粒子的轨迹研究了黑潮路径的主要特征,发现黑潮入侵东海大陆架主要包括台湾东海岸北向路径、菲律宾离岸气旋式环流路径以及南海-台湾海峡北向路径3条主要路径,同时得到了黑潮路径主要通道上的净流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路径 拉格朗日方法 ROMS模式 粒子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界面问题的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耦合算法
4
作者 高普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54-1260,共7页
针对自由界面问题,构建了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耦合算法.拉格朗日粒子方法可以准确追踪运动界面,但是一般很难保证流体的质量守恒性.VOF方法可以保证很好的质量守恒性,但是不容易计算界面的几何信息.因此,本文... 针对自由界面问题,构建了拉格朗日粒子和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耦合算法.拉格朗日粒子方法可以准确追踪运动界面,但是一般很难保证流体的质量守恒性.VOF方法可以保证很好的质量守恒性,但是不容易计算界面的几何信息.因此,本文构造了一种耦合算法,吸收两种方法的优点.耦合算法中还引入了四叉树自适应网格技术,可以在大变形区域提高界面的分辨率,并能减少计算量.利用耦合算法模拟经典的Zalesak旋转盘问题和单涡剪切流动,数值结果和文献已有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耦合算法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粒子方法 流体体积方法 自由界面问题 四叉树自适应网格 Zalesak旋转盘 单涡剪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实现匹配追踪算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建军 王仲生 余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7,共5页
针对匹配追踪信号稀疏分解的巨大计算量问题,在具有全局优化能力的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BFGS(Broyden、Fletcher、Goldfarb和Shanno)方法和变异操作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实现信号匹配追踪分解。利用BFGS方法增强了算法的局部开... 针对匹配追踪信号稀疏分解的巨大计算量问题,在具有全局优化能力的粒子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BFGS(Broyden、Fletcher、Goldfarb和Shanno)方法和变异操作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实现信号匹配追踪分解。利用BFGS方法增强了算法的局部开发能力,加快了信号特征提取速度;通过变异操作控制种群多样性以避免早熟收敛,增强了算法全局探测能力,提高了信号特征提取精度。通过与单一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实现仿真信号匹配追踪分解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使用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匹配追踪分解能够快速准确提取信号特征参数。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某内圈损伤轴承振动信号中的冲击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匹配追踪 BFGS方法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追踪预测方法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娜 徐圣凯 +2 位作者 许宁 王立涛 王安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向拟建、在建和已建冰区所有冷源取水工程海域的海冰环境监测和动态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构建了海冰–海洋耦合条件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预测模型,并以辽东湾某核电站取水口为例,模拟并探讨了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在24 h、48 h和... 为向拟建、在建和已建冰区所有冷源取水工程海域的海冰环境监测和动态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构建了海冰–海洋耦合条件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预测模型,并以辽东湾某核电站取水口为例,模拟并探讨了寒潮天气下高风险冰块在24 h、48 h和72 h的运移轨迹及其进入取水口的概率。结果表明,由于取水口的走向与流向和风向几乎垂直,因此在口门外随机释放的1200个高风险冰块粒子中只有不到6%的粒子进入到取水口内。通过分区域标识粒子颜色,发现这些粒子多来自于靠近取水口300 m范围内。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当释放粒子数量增至5倍时,结论不变。该项研究为冷源取水安全预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冷源取水 海冰 耦合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聚类方法的分层采样粒子滤波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航 叶俊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针对跟踪过程中运动目标形态不断变化及跟踪不精确导致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聚类方法的分层采样粒子滤波算法。通过分层采样把采样空间分成多个部分,使采样点集中于被采样概率密度函数值大的部分,采样误差降低到了原算法的一半... 针对跟踪过程中运动目标形态不断变化及跟踪不精确导致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聚类方法的分层采样粒子滤波算法。通过分层采样把采样空间分成多个部分,使采样点集中于被采样概率密度函数值大的部分,采样误差降低到了原算法的一半;聚类方法利用权重实现合理分配粒子,使粒子的多样性得到保持,因而粒子跟踪的精度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跟踪误差不到原算法的一半,每个仿真时间里稳定性都有加强,而且跟踪精度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 粒子滤波 分层采样 聚类方法 追踪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
8
作者 牟凯龙 赵兰浩 毛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9-95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界面特征,采用水平集方法隐式捕捉界面.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界面.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的位置信息对界面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平滑、精确的运动界面.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水平集... 提出了一种单层粒子水平集方法,该方法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界面特征,采用水平集方法隐式捕捉界面.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界面.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的位置信息对界面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平滑、精确的运动界面.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水平集方法体积守恒性差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运动界面的精度.另外,本文提出了简单有效的粒子重分配策略,包括粒子的添加和删除,使得该方法能够准确处理复杂的拓扑变化,如界面的合并和分离.最后,通过多个基准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用于精确描述运动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界面 拉格朗日粒子 水平集方法 粒子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优化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
9
作者 黄荣赓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9-36,共8页
针对部分阴影条件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追踪最大功率点时间较长与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万有引力与粒子群混合优化(GPSH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该方法将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引入粒子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调节PSO... 针对部分阴影条件下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追踪最大功率点时间较长与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万有引力与粒子群混合优化(GPSH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方法。该方法将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引入粒子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通过调节PSO算法的惯性权重、认知因子和社会因子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实现追踪全局最大功率点。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同光照情况下精准地追踪全局最大功率点,其搜索速度大约比基于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APSO)算法的MPPT方法快1倍,功率振荡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万有引力搜索算法 惯性权重 认知因子 社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万山群岛渔船漂移轨迹风漂系数的分段模拟
10
作者 王海龙 仉天宇 +5 位作者 张树钦 林汛 杨坚 张丽雯 曹倩 李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 【目的】使用分段风漂系数模拟渔船的漂移轨迹,探究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准确预测渔船的漂流轨迹、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以南海万山群岛为研究区域,通过571个漂流样本建立AP98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模拟,采用风速4、6、8 m/s作为分界线建立不同风漂系数模型,同时建立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通过对103个样本4组案例的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拟,对比预测模拟轨迹结果。【结果与结论】AP98模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风速与风致漂移速度(L)和顺风向漂移速度(DWL)的决定系数介于0.200~0.800之间,与侧风向漂移速度(CWL)的决定系数介于0~0.100之间,说明风速与L和DWL之间线性关系明显,与CWL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不同分段处理的模拟结果表明,在案例1中,4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2中,4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3中,4和6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得到优化;在案例4中,4、6和8 m/s的分段预测结果均得以优化。分段模拟结果相比于未分段普遍有改善趋势,尤以风速4 m/s分段的模拟结果有较为明显的优化趋势,其他分段的模拟结果有好有差。合理选择分段点及确保数据分布的均衡性对提高模拟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漂流轨迹预测 AP98模型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 漂移动力学半解析模型 分段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在蒸汽发生器泥渣收集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舸 成翔 +1 位作者 黄伟 孙燕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充分考虑泥渣颗粒与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蒸汽发生器泥渣收集器内、外的流场分布及泥渣颗粒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泥渣收集器对不同直径泥渣颗粒的收集效果及进、出口...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型,充分考虑泥渣颗粒与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蒸汽发生器泥渣收集器内、外的流场分布及泥渣颗粒的运动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泥渣收集器对不同直径泥渣颗粒的收集效果及进、出口孔径对泥渣收集器收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渣收集器的收集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流场对泥渣颗粒的输运效果;泥渣收集器对不同直径的泥渣颗粒的收集能力有较大差异,尺寸较大的泥渣颗粒更容易被收集;在保证泥渣收集器内不出现再携带现象的前提下,增加泥渣收集器进、出口孔径是提高收集能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泥渣收集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原文传递
基于统计学特征的密集型气液雾化随机模型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甜 张新晨 +1 位作者 汤振 李亚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1-298,共8页
在高气液动量比的空气雾化流场中,液滴和液丝从液核剥离的过程具有高自由度、分布密集的特点,传统理论模型难以对其准确预测。本文对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的随机雾化模型进行优化,在初始雾化过程,提出使用液滴统计平均温度来表征液滴碰撞统... 在高气液动量比的空气雾化流场中,液滴和液丝从液核剥离的过程具有高自由度、分布密集的特点,传统理论模型难以对其准确预测。本文对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的随机雾化模型进行优化,在初始雾化过程,提出使用液滴统计平均温度来表征液滴碰撞统计学特性的改进方法。液滴的统计平均温度分别采用气液相对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和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气液雾化随机模型预测密集型空气雾化流场,大幅改善了传统雾化随机模型在初始雾化区域过预测的缺陷,平均动能的相对误差为15.5%,平均索特尔直径的相对误差为7.2%,与未改进前的模拟结果相比,误差降低了41.1%和15.0%。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喷雾张角模型对雾化流场预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将实验所得经验公式法、相界面气液动量平衡所得模拟法与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结合。结果表明喷雾张角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在平均索特尔直径预测方面准确性提高了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雾化流场 数值模拟 随机浸入体模型 大涡模拟方法 亚网格动能粒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_RLE水平集结构的运动界面追踪研究
13
作者 汤玮 何东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15-2318,共4页
为实现快速、高效追踪运动界面,对水平集方法几种常用数据结构进行了研究,选用了H_RLE(分层行程编码)水平集结构作为运动界面存储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H_RLE水平集结构的窄带重构方法,采用只对窄带内元素重新初始化的方法降低了重构窄带... 为实现快速、高效追踪运动界面,对水平集方法几种常用数据结构进行了研究,选用了H_RLE(分层行程编码)水平集结构作为运动界面存储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H_RLE水平集结构的窄带重构方法,采用只对窄带内元素重新初始化的方法降低了重构窄带的时间复杂度,利用快速粒子水平集方法对旋转Zalesak圆盘界面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该方法追踪准确,界面所需的存储空间极大的减少了,同时平均处理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行程编码水平集数据结构 窄带重构方法 粒子水平集方法 运动界面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非定常空化流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宇 王国玉 +2 位作者 黄彪 吴钦 王复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228,共7页
采用基于拉格朗日体系的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和粒子追踪方法对绕水翼典型非定常云状空化流场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获得空化流场数据数值,湍流模型采用经典大涡模拟方法,空化相变过程采用基于相间质量... 采用基于拉格朗日体系的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拉格朗日拟序结构和粒子追踪方法对绕水翼典型非定常云状空化流场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获得空化流场数据数值,湍流模型采用经典大涡模拟方法,空化相变过程采用基于相间质量传输的Zwart模型进行处理。根据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分布在空化核心区域定义了前缘拟序结构和尾缘拟序结构。在不同的空化发展阶段,两种拟序结构相互作用并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揭示不同空化发展阶段的典型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非定常 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粒子追踪
原文传递
拉格朗日无网格粒子法的声学计算及边界实现
15
作者 张涛 李旭 +1 位作者 杨力 张咏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0,共7页
针对现有拉格朗日方法处理声学问题时声学边界出现的匮乏现状,提出了耦合无网格-时域有限差分边界处理技术.边界粒子采用修正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CSPM)求解,虚拟粒子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求解;随后分别建立了声学软边界、硬... 针对现有拉格朗日方法处理声学问题时声学边界出现的匮乏现状,提出了耦合无网格-时域有限差分边界处理技术.边界粒子采用修正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CSPM)求解,虚拟粒子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求解;随后分别建立了声学软边界、硬边界和吸声边界的CSPM/FDTD实现方法,其中声传播控制方程采用拉格朗日形式的小振幅波动方程.通过管路声传播模型来对三种不同边界条件进行了验证,而后基于CSPM方法,着重对软边界弹性体在平面波中的时域声散射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模拟出散射声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同时不同初始粒子间距的计算结果也表明了其具有收敛性,验证了修正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和耦合声学边界处理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声学 拉格朗日方法 边界条件 光滑粒子动力学 无网格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相对离散探测海洋中的物质输运结构——以海州湾为例
16
作者 刘耀民 向旭昇 +2 位作者 张学庆 于金珍 熊瑛 《海洋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探究海洋流体中隐藏的物质输运结构对了解物质输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区域海洋模拟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和粒子追踪模型模拟时变双螺旋流场和海州湾水动力场的物质输运过程,并通过四粒子相对离散(relat... 探究海洋流体中隐藏的物质输运结构对了解物质输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区域海洋模拟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和粒子追踪模型模拟时变双螺旋流场和海州湾水动力场的物质输运过程,并通过四粒子相对离散(relative dispersion,RD)方法探测隐藏在流体中的物质输运结构。结果表明,四粒子RD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近海流场的物质混合屏障及物质聚集区等结构,这些结构有助于对物质的输运趋势进行宏观的预测。四粒子RD方法在海州湾的应用表明,在灌河河口附近的浅滩区域存在逆时针螺旋状的前向RD结构,这些结构形成的物质输运屏障或输运通道,可以阻碍或加快物质的输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 粒子统计方法 相对离散 物质输运
原文传递
罗源湾潮致余流特征及其对物质分布的影响
17
作者 丁一 王翠 +1 位作者 姜尚 陈秋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基于MIKE 3开展了罗源湾的三维数值模拟,以流场和断面垂向流速阐释了罗源湾的潮流分布特征,计算了罗源湾的潮致余流场,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模拟了具有粒子特性的物质在湾内的运移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规律,结合潮流和潮致余流特征讨论... 基于MIKE 3开展了罗源湾的三维数值模拟,以流场和断面垂向流速阐释了罗源湾的潮流分布特征,计算了罗源湾的潮致余流场,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模拟了具有粒子特性的物质在湾内的运移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规律,结合潮流和潮致余流特征讨论了罗源湾不同区域的物理自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源湾西北部、东北岸内凹处和内湾口处形成了余环流结构,湾内不同区域的物质分布与潮致余流结构有明显相关性,粒子在罗源湾西北部海域运移缓慢,而湾口及可门水道附近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罗源湾污染物质分布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罗源湾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也为其他海湾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源湾 MIKE 3 潮流特征 潮致余流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绿潮应急溯源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玲娟 曹丛华 +3 位作者 黄娟 曹雅静 高松 白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根据2008年6月1日海监飞机监测绿潮所在位置,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反向积分,追溯绿潮来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回溯至5月中旬,绿潮主要来源于黄海南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近海海域。黄海绿潮溯源数值模拟,为政...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根据2008年6月1日海监飞机监测绿潮所在位置,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反向积分,追溯绿潮来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回溯至5月中旬,绿潮主要来源于黄海南部江苏连云港和盐城近海海域。黄海绿潮溯源数值模拟,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绿潮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进而为保护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全动力海洋模式(POM) 溯源 拉格朗日粒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绿潮应急漂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娟 吴玲娟 +2 位作者 高松 曹雅静 白涛 《海洋预报》 2011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利用2008~2009年黄海绿潮多源实测和监测数据,考虑奥帆赛场附近海域围油栏和流网等障碍物的阻拦作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对绿潮的漂移轨迹进行应急预测,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绿潮的漂移轨迹,并采取相应... 基于三维全动力POM海洋模式,利用2008~2009年黄海绿潮多源实测和监测数据,考虑奥帆赛场附近海域围油栏和流网等障碍物的阻拦作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对绿潮的漂移轨迹进行应急预测,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绿潮的漂移轨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通过黄海绿潮漂移轨迹和海流数值模拟结果初步分析,发现两者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 漂移预测 拉格朗日 粒子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漂移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翁怡婵 杨金湘 江毓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6-449,共4页
海流、风和湍流所造成的随机运动是影响漂移物运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ROMS三维海流预报系统中台湾海峡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追踪法建立了漂移物运动轨迹的预测模式.模式利用敏感性实验数据校正风导漂移模式的风导系数,实验表... 海流、风和湍流所造成的随机运动是影响漂移物运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ROMS三维海流预报系统中台湾海峡的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追踪法建立了漂移物运动轨迹的预测模式.模式利用敏感性实验数据校正风导漂移模式的风导系数,实验表明,在风导系数为0.01时,模式轨迹与实验浮子轨迹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多粒子方法模拟湍流涡动作用下漂移物的随机运动,反映漂移物运动轨迹的多种可能性.最后,在给定95%的置信水平,并达到70%的保证率的条件下,反推得到随机运动模型的扰动系数的合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物运动轨迹 粒子 拉格朗日追踪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