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晚三叠世碰撞作用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青藏高原是由若干条缝合带和其间所夹的沉积盆地构成 ,其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 ,盆地的充填实体显示为南薄北厚 ,为楔形沉积体 ;在垂向上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该套充填地层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复理... 青藏高原是由若干条缝合带和其间所夹的沉积盆地构成 ,其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 ,盆地的充填实体显示为南薄北厚 ,为楔形沉积体 ;在垂向上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该套充填地层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 ,上部构造层序以磨拉石建造为特征 ,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盆地具双物源和双古流向体制 ,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具有不一致 ,显示其为金沙江缝合带南侧的周缘前陆盆地 ,从而确定了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与金沙江缝合带的成因关系。在此基础上 ,结合在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和确定的蛇绿岩的最小年龄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年龄 ,本文根据下部构造层序复理石的年龄、前缘隆起的形成年龄、冲断带隆升成为地貌高地的年龄、下部不整合面的时代和前缘隆起型碳酸岩缓坡的形成时间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下限 ,根据上部构造层序磨拉石的年龄、上部不整合面的年龄、花岗岩和构造碎裂岩成为物源的年龄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上限 ,表明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事件为卡尼克期与诺利克期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金沙江缝合 晚三叠世 沉积盆地 羌塘盆地 碰撞作用 花岗岩 构造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峰 王辉 刘池洋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侏罗纪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陆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及早白垩世前陆盆地等地质演化历程;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复杂而有序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演化,决定了羌塘盆地中生代为一复杂的多旋回叠合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竹龙—金沙江构造带 班公错—怒江构造 构造属性 中生代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中生代海相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及油气赋存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池洋 郑孟林 +3 位作者 杨兴科 何碧竹 任战利 郭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59-3281,共23页
发育在羌塘地块之上的羌塘中生代海相盆地,总体具中间地块盆地特征。盆地可划分为北羌塘坳陷、西部隆起、中部低隆起带、南羌塘坳陷和东北斜坡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早白垩世初两大海相沉积期和其间晚三叠世晚... 发育在羌塘地块之上的羌塘中生代海相盆地,总体具中间地块盆地特征。盆地可划分为北羌塘坳陷、西部隆起、中部低隆起带、南羌塘坳陷和东北斜坡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三叠纪和侏罗纪—早白垩世初两大海相沉积期和其间晚三叠世晚期构造环境(体制)转换期三大演化阶段。三叠纪盆地演化受羌塘地块北缘拉竹龙-西金乌兰陆间洋开、合的控制,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和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盆地基底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晚三叠世晚期,随着拉竹龙-西金乌兰洋的闭合和羌塘地块与可可西里地块的进一步汇聚,盆地整体隆升,沉积间断,形成岩溶风化壳,遂发生区域裂陷、火山活动和班公湖-丁青陆间洋裂谷新生。侏罗纪羌塘盆地再复沉降和沉积,与南邻班公湖-丁青陆间裂谷的发生发展同步,海相沉积由南向北扩展;形成了北西西向展布的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和膏泥岩建造为主要特征,整体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相对较高,南羌塘东部、北羌塘中西部沉降幅度较大的构造格局。白垩纪早期,冈底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汇聚,其间的班公湖-丁青陆间洋消亡,羌塘大型海相盆地沉积历史结束,遂进入了遭受后期改造和多个小型盆地陆相沉积时期。经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盆地反转和新生代进一步改造,使中生代羌塘盆地及其南北缘缝合带的原始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并使盆地西北部较大范围不复存在。羌塘盆地的叠合演化和改造,在中生界海相地层中发育了多套烃源岩,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基础,构成了多层系聚集、多类型成藏的油气赋存-成藏条件。多处不同形式的油气显示和大型古油藏的发现,展示和证实了盆地所发生的油气成生、成藏过程。后期改造是影响羌塘盆地油气成藏及分布、资源规模和远景评价以及勘探成效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叠合演化 竹龙-西金乌兰构造 班公湖-丁青构造 后期改造 油气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