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潜在关联的多个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阮琳燕
蔡辰
何丽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20,共12页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校园欺凌作为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伤害行为,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关注。根据以往实证资料的线索发现,部分拒学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聚焦校园欺凌与学生拒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校园欺凌作为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伤害行为,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关注。根据以往实证资料的线索发现,部分拒学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聚焦校园欺凌与学生拒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联,运用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针对单个案研究采用情境分析法,跨个案研究采用类属分析法,深度探究校园欺凌实际发生的情境与个体状况,结果发现:第一,校园欺凌的主体既有同伴,也有教师;第二,教师欺凌与教师惩戒根据教师行为的对象(行为本身或学生本人)、情境公开程度、发生时段/阶段、频次(是否重复)和时机、目的与心态、方式与方法及对学生身心影响程度等方面,可以被视为行为发生的连续谱,存在临界点;第三,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的关系包括直接关联、间接关联两种情形,叠加影响模型可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重解释。对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构建家长“先行”、教师“助导”、多方主体“互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同伴欺凌
教师欺凌
教师惩戒
拒学行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前初中生拒学行为的特点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丽秋
《现代教学》
2021年第17期110-113,共4页
青少年拒学行为对个体成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当前中小学生拒学行为呈现出拒学程度加深、诱因更加复杂、行为趋向对抗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案例,围绕学生拒学的三种类型(即短暂偶发型、间隔反复型、...
青少年拒学行为对个体成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当前中小学生拒学行为呈现出拒学程度加深、诱因更加复杂、行为趋向对抗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案例,围绕学生拒学的三种类型(即短暂偶发型、间隔反复型、持久困难型)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拒学行为
家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小学生拒学行为的思考--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
3
作者
吴凡
《江苏教育》
2020年第16期14-16,共3页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以系统的思维看待个体的症状,以资源取向解决问题。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念来理解中小学生拒学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关注个体成长中的系统性及改变中的过程性,对个体的症状进行阳性赋义。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资源取向
拒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向性会谈在初中生拒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4
作者
梁子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拒学行为形成的诱因复杂,已成为学生潜意识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不具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意向性会谈强调面对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对问题的认知空间,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更恰当更有用的应对方式。通过意向性会谈,对一名...
拒学行为形成的诱因复杂,已成为学生潜意识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不具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意向性会谈强调面对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对问题的认知空间,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更恰当更有用的应对方式。通过意向性会谈,对一名拒绝返学一周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认识拒学行为对自身的意义,发掘相对于拒学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学生的选择面和希望感,最终该生成功返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学行为
意向性会谈
正面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拒绝上学的男孩
5
作者
董琛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7期60-61,共2页
一、拒绝上学的男孩小乐(化名),三年级男生,父母均为工人,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三年级上学期,小乐成绩提高很快,与同学关系融洽;下学期,由于生活老师的“不公正对待”以及班主任的不当劝导方式,他拒绝上学,家长及学校想尽办法都未...
一、拒绝上学的男孩小乐(化名),三年级男生,父母均为工人,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三年级上学期,小乐成绩提高很快,与同学关系融洽;下学期,由于生活老师的“不公正对待”以及班主任的不当劝导方式,他拒绝上学,家长及学校想尽办法都未能帮助小乐重返校园。二、拒绝上学的背后表面上看,小乐拒绝上学是由于人际矛盾。深入了解后,笔者发现其拒绝上学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小乐某次午托期间与同学发生冲突,生活老师的处理方式让小乐感受到被“不公正对待”,不愿继续在校托管。第二,父母向班主任求助。班主任生硬的劝导方式让小乐产生不满情绪,开始断断续续地上学。第三,小乐曾和家人一起看恐怖片,经常梦到一些恐怖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小
学
生
拒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潜在关联的多个案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阮琳燕
蔡辰
何丽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20,共12页
文摘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校园欺凌作为一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恶意伤害行为,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关注。根据以往实证资料的线索发现,部分拒学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曾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聚焦校园欺凌与学生拒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联,运用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针对单个案研究采用情境分析法,跨个案研究采用类属分析法,深度探究校园欺凌实际发生的情境与个体状况,结果发现:第一,校园欺凌的主体既有同伴,也有教师;第二,教师欺凌与教师惩戒根据教师行为的对象(行为本身或学生本人)、情境公开程度、发生时段/阶段、频次(是否重复)和时机、目的与心态、方式与方法及对学生身心影响程度等方面,可以被视为行为发生的连续谱,存在临界点;第三,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的关系包括直接关联、间接关联两种情形,叠加影响模型可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重解释。对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构建家长“先行”、教师“助导”、多方主体“互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支持体系。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同伴欺凌
教师欺凌
教师惩戒
拒学行为
家校社协同育人
Keywords
school bullying
peer bullying
teacher bullying
teacher discipline
school refusal
family-school-socie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前初中生拒学行为的特点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丽秋
机构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出处
《现代教学》
2021年第17期110-113,共4页
文摘
青少年拒学行为对个体成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当前中小学生拒学行为呈现出拒学程度加深、诱因更加复杂、行为趋向对抗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案例,围绕学生拒学的三种类型(即短暂偶发型、间隔反复型、持久困难型)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初中生
拒学行为
家校协同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小学生拒学行为的思考--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
3
作者
吴凡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出处
《江苏教育》
2020年第16期14-16,共3页
文摘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以系统的思维看待个体的症状,以资源取向解决问题。以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念来理解中小学生拒学行为背后的原因,更关注个体成长中的系统性及改变中的过程性,对个体的症状进行阳性赋义。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资源取向
拒学行为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向性会谈在初中生拒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4
作者
梁子豪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文摘
拒学行为形成的诱因复杂,已成为学生潜意识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不具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意向性会谈强调面对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对问题的认知空间,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更恰当更有用的应对方式。通过意向性会谈,对一名拒绝返学一周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认识拒学行为对自身的意义,发掘相对于拒学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提升学生的选择面和希望感,最终该生成功返校。
关键词
拒学行为
意向性会谈
正面优点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拒绝上学的男孩
5
作者
董琛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江苏教育》
2023年第47期60-61,共2页
文摘
一、拒绝上学的男孩小乐(化名),三年级男生,父母均为工人,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三年级上学期,小乐成绩提高很快,与同学关系融洽;下学期,由于生活老师的“不公正对待”以及班主任的不当劝导方式,他拒绝上学,家长及学校想尽办法都未能帮助小乐重返校园。二、拒绝上学的背后表面上看,小乐拒绝上学是由于人际矛盾。深入了解后,笔者发现其拒绝上学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小乐某次午托期间与同学发生冲突,生活老师的处理方式让小乐感受到被“不公正对待”,不愿继续在校托管。第二,父母向班主任求助。班主任生硬的劝导方式让小乐产生不满情绪,开始断断续续地上学。第三,小乐曾和家人一起看恐怖片,经常梦到一些恐怖场景。
关键词
沙盘游戏
小
学
生
拒学行为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校园欺凌与拒学行为潜在关联的多个案研究
阮琳燕
蔡辰
何丽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当前初中生拒学行为的特点与对策建议
刘丽秋
《现代教学》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中小学生拒学行为的思考--基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
吴凡
《江苏教育》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意向性会谈在初中生拒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梁子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拒绝上学的男孩
董琛
《江苏教育》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