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病患者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建光 李娜 +1 位作者 靳淑梅 张君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4-476,488,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区别。方法:抽取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0—2006固定矫治患者566例,其中牙周病患者占137例。对正畸减数拔牙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SA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566例... 目的:分析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区别。方法:抽取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0—2006固定矫治患者566例,其中牙周病患者占137例。对正畸减数拔牙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SA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566例固定矫治患者中,牙周病患者采用策略性拔牙模式为63.50%,明显高于非牙周病正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策略性拔牙模式更适合于牙周病正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 拔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不同拔牙模式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玺 王翔 +3 位作者 王林 谷妍 吴可 赵春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使用PAR(Peer Assement Rating)指数研究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患者采用不同拔牙模式的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病例36例,分成A、B两组,A组18例,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B... 目的:使用PAR(Peer Assement Rating)指数研究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患者采用不同拔牙模式的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病例36例,分成A、B两组,A组18例,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B组18例,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一颗前磨牙矫治。测量分析A、B两组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和头影测量值。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PAR指数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B组治疗后后牙牙合关系(P<0.05)及中线(P<0.01)改善更显著。结论:前牙深覆盖伴单颗下中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采用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及下颌一颗前磨牙矫治的咬合关系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深覆盖 下中切牙先天缺失 拔牙模式 PAR指数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前磨牙拔牙模式对前磨牙区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若萱 吕亚林 +2 位作者 张萍 张伟 李国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821,共4页
目的:比较正畸不拔牙和拔4 44 4、5 55 5、4 45 5、5 54 4不同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颌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探讨较为合适的拔牙模式。方法:选取93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都正常的12~16岁患者模型。将4种模拟拔牙模式分为4组,不拔牙... 目的:比较正畸不拔牙和拔4 44 4、5 55 5、4 45 5、5 54 4不同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颌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探讨较为合适的拔牙模式。方法:选取93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都正常的12~16岁患者模型。将4种模拟拔牙模式分为4组,不拔牙模式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不拔牙和4种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进行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结果:不拔牙与前磨牙不同模拟拔牙模式相比较,上下前磨牙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两两比较,拔54 54和45 45模式与不拔牙组的前磨牙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拔44 44和55 55模式与不拔牙组前磨牙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牙比和全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前磨牙近远中宽度的比率产生影响。45 45和54 54拔牙模式较为合适,更接近不拔牙的上下前磨牙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前磨牙比率 BOLT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国芳 葛学军 +1 位作者 甘晓榕 辛春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8期937-938,共2页
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之间牙量比率(Bolton指数)对于诊断、矫治设计和预后估计都很重要,只有上下颌有相匹配牙量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牙弓间关系,达到广泛的牙尖交错咬合和正常的切牙覆覆盖关系。本研究对临汾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列各类错的B... 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之间牙量比率(Bolton指数)对于诊断、矫治设计和预后估计都很重要,只有上下颌有相匹配牙量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牙弓间关系,达到广泛的牙尖交错咬合和正常的切牙覆覆盖关系。本研究对临汾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列各类错的Bolton指数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TON指数 拔牙模式 正畸治疗 预后估计 汉族人群 临汾地区 上下颌 牙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正畸患者临床常见拔牙模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建光 黄艳 +2 位作者 任旭升 刘超 张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常见的临床拔牙模式。方法选取48例牙周病正畸拔牙患者,对拔牙模式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48例牙周病正畸患者中存在多种拔牙模式。结论牙周病正畸患者拔牙模式存在显著多样性。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 拔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疗效的PAR指数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陆盛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857-858,862,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下颌切牙缺失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根据拔牙模式分为A组(拔4个双尖牙)、B组(拔3个双尖牙)、C组(拔2个双尖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PAR指数进行评... 目的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下颌切牙缺失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根据拔牙模式分为A组(拔4个双尖牙)、B组(拔3个双尖牙)、C组(拔2个双尖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PAR指数进行评价,比较分析3组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合、覆盖、中线的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结果3组患者矫治前各项目PAR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牙齿排列、颊合关系、中线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C组颊合关系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C组比较,B组中线PAR指数评分、总分及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权重减少分值上均>22,权重减少百分率均>70%。B组权重减少分值和权重减少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种拔牙模式都能改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其中以拔除3个双尖牙模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安氏Ⅱ类 下切牙缺失 拔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后相关平面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君孝 李明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上四下四)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上四下五)2种拔牙模式矫治前后腭平面、平面及下颌平面的变化。方法固定正畸矫治患者166例,拔除上四下四62例,拔除上四下五7 6例,不拔牙2 8例,测量矫... 目的研究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上四下四)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上四下五)2种拔牙模式矫治前后腭平面、平面及下颌平面的变化。方法固定正畸矫治患者166例,拔除上四下四62例,拔除上四下五7 6例,不拔牙2 8例,测量矫治前后的腭平面角、咬合平面角和下颌平面角等项目。结果 2种拔牙模式患者腭平面和平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除上四下四矫治的均角型患者矫治后下颌平面角轻微增加(t=2.97,P<0.05);其余患者的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除上四下四和拔除上四下五2种拔牙模式不会导致腭平面、平面的改变,拔除上四下四矫治的均角型患者下颌平面角轻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腭平面 平面 下颌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对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影响
8
作者 宋宇 周彦恒 林久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上下颌牙量 牙量不调 拔牙模式 临床实践 前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召宝 张静 曹素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安氏Ⅱ1类错颌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均采... 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安氏Ⅱ1类错颌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均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上下颌牙弓前、后段宽度及面部形态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及上颌牙弓后段宽度均增加,两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减小,且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矫治前后两组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2组容貌面长及鼻下颏下点距均明显增加(P<0.01)(P>0.05);两组面部宽度、口裂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拔除上下颌前磨牙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患者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前段宽度的影响小于单纯拔除上颌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的影响大于单纯拔除上颌前磨牙,但患者面部形态不受拔牙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安氏Ⅱ1分类错颌 牙弓 面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召宝 孙亚如 曹素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实验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患者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拔除后两组患者均不... 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实验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患者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拔除后两组患者均不使用任何辅助矫正器或支抗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A、B点指标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患者A’-Y、B’-Y、UL-Y及LL-Y测量值均明显减少(P<0.01),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对照组患者上下唇倾角及实验组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上唇翻卷度测量值均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鼻唇角、颏唇角、下唇倾角及上下唇翻卷度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下唇凹点及上下唇突点相对X/Y轴移动距离的影响不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患者上下唇凹点/突点相对Y轴的距离及鼻唇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翻卷度的影响大于拔除第二前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安氏Ⅰ类错牙合 软组织 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矫正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倩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拔牙模式矫正恒牙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的适应证及其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恒牙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66例,根据拔牙模式不同分为5组:不拔牙组、拔除上下颌前磨牙组、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组、... 目的探索不同拔牙模式矫正恒牙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的适应证及其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恒牙期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66例,根据拔牙模式不同分为5组:不拔牙组、拔除上下颌前磨牙组、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组、拔除下切牙组,均采用标准方丝弓和多曲方丝弓矫正技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结果 5种不同拔牙模式均可解除前牙反牙合,并将Ⅲ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拔除下切牙组除外)。结论掌握不同拔牙模式的适应证及其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拔牙模式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应用不同拔牙模式后软组织侧貌变化研究
12
作者 李召宝 孙亚如 曹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应用不同拔牙模式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收治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不拔牙,研究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比较矫治...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青少年患者应用不同拔牙模式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收治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不拔牙,研究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比较矫治前后两组软组织线距及角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EP-UL、EP-LL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Pog-B-FH、A-UL-FH、FH-Ns-Pog、Cm-Sn-UL、B-LL-FH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上颌2颗第一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模式可以使上牙内收、下牙更直立,能改善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 拔牙模式 青少年 软组织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拔牙模式对高角开患者面部垂直向变化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王志刚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4期407-408,共2页
面部垂直高度从正面上看,上1/3从发际到眉间,中1/3从眉间到鼻下,下1/3从鼻下到下颏。下1/3可进一步分成三分,鼻下至口中为上1/3,口中至下颏为下2/3。因为男性有秃发问题,有人在男性只测量中下2/3,也有人将测量的上界定在有额肌运动的最... 面部垂直高度从正面上看,上1/3从发际到眉间,中1/3从眉间到鼻下,下1/3从鼻下到下颏。下1/3可进一步分成三分,鼻下至口中为上1/3,口中至下颏为下2/3。因为男性有秃发问题,有人在男性只测量中下2/3,也有人将测量的上界定在有额肌运动的最上位置^([1])。面部垂直高度在侧面上一般分为3个等分,重新评估这3个部分。将这些垂直部分的测量点作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拔牙模式 垂直向 患者 垂直高度 垂直部分 测量 下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玉超 朱朝霞 +2 位作者 李敏 刘以峰 王华 《口腔正畸学》 2001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Bolton指数正常的 10 0副病人模型 ,测量分析不拔牙和拔除4  44  4、5  55  5 、4  45  5 和5  54  4后的Bolton指数 ,计算上下颌牙弓的不协调量。结果 各种拔牙模式... 目的 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Bolton指数正常的 10 0副病人模型 ,测量分析不拔牙和拔除4  44  4、5  55  5 、4  45  5 和5  54  4后的Bolton指数 ,计算上下颌牙弓的不协调量。结果 各种拔牙模式均可使BOLTON指数改变 ,引起上下牙弓的不协调甚至严重的不协调。结论 矫治设计时 ,对设计常规性拔牙的病人 ,除常规全牙量Bolton指数分析外 ,还要进行各种拔牙模式的BOLTON指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BOLTON指数 错HE矫治
原文传递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
15
作者 苏红 韩冰 +1 位作者 王秀婧 许天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mm,拔除上4下5组:(8.9±2.1)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mm,拔除上4下5组:(3.8±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均角 深覆盖 拔牙模式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成人轻度骨性Ⅲ类错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侧貌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艾芃 沈慧娟 +1 位作者 彭娟敏 康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侧貌变化。方法:选择40例诊断为设计拔除4个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成人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的... 目的:比较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的侧貌变化。方法:选择40例诊断为设计拔除4个前磨牙或第三磨牙矫治的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成人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头影测量分析法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以及软硬组织的相关性。结果:拔除前磨牙组变化主要在于内收上下前牙。拔除第三磨牙组在于唇倾上前牙,软组织改变分别是内收下唇和唇倾上唇代偿(P<0.05)。软硬组织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侧貌的改变是有差别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改善凹面型和颏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拔牙模式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不同拔牙模式矫治的PAR指数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冉屹东 邹冰爽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16.11岁±4.47岁.根据拔牙模式分为:T0组(不拔牙)、T1组(拔前磨牙)、T2组(拔磨牙)和T... 目的 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16.11岁±4.47岁.根据拔牙模式分为:T0组(不拔牙)、T1组(拔前磨牙)、T2组(拔磨牙)和T3组(拔下切牙).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应用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进行评价,对各组治疗前后的加权PAR总分值、加权PAR总分值减少、加权PAR分值减少率及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和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在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减少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拔前磨牙组、拔磨牙组、不拔牙组和拔下切牙组;②四种不同拔牙模式组中均无变坏或无改变,极大改善97例,占总例数的89%,改善12例,占总例数的11%;③不同拔牙模式组之间的矫治等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前磨牙组中极大改善所占比例最大,而拔下切牙组中极大改善比例最小.结论 四种不同拔牙模式都能起到改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牙[牙合]关系的目的 ,但拔下切牙的模式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骨性Ⅲ类 拔牙模式
原文传递
安氏Ⅰ类错非常规拔牙模式的矫治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步中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92-293,共2页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Ⅰ类错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拔牙模式 支抗 安氏I类错[牙合]
原文传递
外伤中切牙拔除后正畸拔牙模式及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全惠 刘哲 赵楠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4期28-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伴有单个上颌中切牙外伤拔牙矫治的模式和矫治后临床美学效果。方法从2005—2018年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前牙外伤的患者选出21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4例;男16例,... 目的探讨正畸伴有单个上颌中切牙外伤拔牙矫治的模式和矫治后临床美学效果。方法从2005—2018年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前牙外伤的患者选出21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4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13.5岁,均存在门牙外伤、拥挤或面型前突需拔牙矫治的病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拔除不能保存的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的一颗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以及Bolton指数的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外伤侧侧切牙近远中预留间隙,并做临时贴面处理。上下中线基本居中,术前Bolton指数不协调者5例,术后Bolton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伴有单个上中切牙外伤拔除外伤牙和3颗前磨牙后正畸配合临时贴面修复治疗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上中切牙 牙外伤 拔牙模式 修复
原文传递
牙周病患者和普通正畸患者拔牙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晓燕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9期86-86,共1页
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480例患者统计临床资料,筛选牙周致拔牙治疗者为牙周组其余为正畸组,比对两组性别、病情、拔牙方式。从中探讨牙周病患者与普通正畸治疗特点、拔牙模式,总结诊疗经验。
关键词 牙周病 正畸 拔牙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