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招生“并轨”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1
-
-
作者
林卫国
陈尚义
陈兴明
-
机构
福州大学教务处
-
出处
《高等理科教育》
1996年第4期46-51,62,共7页
-
文摘
当前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给予高校教学工作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要在全局上把握住改革,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推进学校更快地发展。我校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从1992年4月起开始实施综合改革方案。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并轨改革
实践与思考
招生并轨
高校教学管理
优秀课程
高等理科教育
奖学金
调整与改造
提高教学质量
-
分类号
G647.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招生“并轨”后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及对策
- 2
-
-
作者
温全生
张旭
赵贵哲
-
机构
华北工学院
-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43-46,共4页
-
文摘
招生“并轨”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教育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重大变化的不断深化和积淀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本文拟以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对策加以探讨。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
高校学生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工作
教育体制改革
学习生活
保障体系
收费上学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高校招生“并轨”的几点思考
- 3
-
-
作者
姜小元
余晓
-
机构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生处
-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1995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
文摘
对高校招生“并轨”的几点思考姜小元,余晓(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生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教育事业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这一历史性的步伐已经迈开,它不断地冲击和打破着我国几十年高等院校传统的办学体制与模式,并顺利地朝着高等院校办学的客观规律发展...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高校招生
毕业生就业工作
毕业生素质
劳动力市场化
等院校
学生素质培养
综合能力
普通高校
学年学分制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招生“并轨”制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史国生
-
机构
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
-
出处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4-47,共4页
-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录取分数线
高校招生
调节性
招生制度
招生计划
任务计划
收费制度
自费生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并轨”后的问题及对策(节选)
- 5
-
-
作者
李春保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
出处
《中国农业教育信息》
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
-
文摘
为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国家教委《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我校1996年首先在本科专业进行“并轨”招生改革,1997年普通本专科全部“并轨”招生。从两年的新生录取情况来看,总的形势是好的,
-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问题及对策
招生“并轨”
农科专业
招生改革
毕业生就业制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学改革
生源质量
志愿率
-
分类号
G647.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招生“并轨”后的几个问题
- 6
-
-
作者
胡晓兵
-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29-130,共2页
-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高校招生
自主择业
毕业生就业
实践环节
全面人才
教育改革
用人单位
教学质量
综合素质
-
分类号
G649.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招生“并轨”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 7
-
-
作者
赵西巨
商庆新
-
机构
山东中医学院
-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
文摘
高等学校实行公费生和自费生收费并轨后,将由对大学生的“两包”(即国家包学费、包分配)转变为“两自”(即自费上学、自主择业)。此项举措自1994年在部分高校试点并在1995年大范围铺开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如何?“如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招生并轨对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等等,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有关人士就上述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笔谈摘要刊发如下,以期引起广大读者朋友更深层次的思考。
-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
招生“并轨”
高校管理
高教体制改革
大学生
高校招生
主体意识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
全面素质教育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招生“并轨”后的学生心态与教育管理
- 8
-
-
作者
胡晓芳
-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英语系
-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77-79,共3页
-
文摘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特别是高校招生制度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招生“并轨”可以说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这项改革对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换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贯彻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改革引起了高校、家庭考生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考生来说,它更好地体现了享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更好地体现了在招生录取中平等竞争的原则。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教育管理
学风建设
学生心态
思想政治
就业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双向选择
刻苦学习
考试制度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高校招生“并轨”后,学校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 9
-
-
作者
杨德华
-
机构
沈阳医学院学生处
-
出处
《沈阳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2-14,共3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应缴费”。可见,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变革,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 正确认识招生“并轨”的性质和特点 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绝非只是缴费形式和缴费标准的变化。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学校教育管理
高校招生
特困生
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学校教育
性质和特点
学籍管理
-
分类号
G647.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招生“并轨”后高校“助困”也应改革
- 10
-
-
作者
胡军
-
机构
西南林学院
-
出处
《中国林业教育》
1998年第6期18-19,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为了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国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贫困学生资助活动,如何搞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从目前特困生资助中遇到的问题来看,我们认为,贫困学生的资助在做好补助经费的审定、发放工作的...
-
关键词
贫困学生
招生“并轨”
贷学金
助困
高校
学杂费
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品德教育
家庭经济状况
-
分类号
S7-4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高等林业院校招生“并轨”改革初探
- 11
-
-
作者
周吉玲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
-
出处
《中国林业教育》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
文摘
高等林业院校招生“并轨”改革初探南京林业大学周吉玲继1994年我国37所高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以后,1995年国家教委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00多所院校,我校也被国家教委列为试点的两所林业高校之一。(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高校“并轨”改革为了解...
-
关键词
高等林业院校
招生“并轨”
招生工作
招生制度改革
教育改革
教学改革
收费标准
-
分类号
G647.3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S7-40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招生“并轨”改革后的思考
- 12
-
-
作者
于凯秋
-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6-57,共2页
-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高教经费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贷学金制度
社会需要
特困生
办学体制改革
缴费上学
校办企业
-
分类号
G647.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析招生“并轨”对我校生源的影响
- 13
-
-
作者
冯玉虹
廉益人
-
机构
沈阳药科大学
-
出处
《药学教育》
1996年第1期36-38,共3页
-
文摘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改革在招生计划形式的执行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再按国家招生计划和调节性招生计划(含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双轨);而是按总的招生计划定一条分数线(单轨)进行录取。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招生计划
生源数量
录取分数线
招生工作
1995年
家庭
新生
1994年
自费生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专招生“并轨”的思考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储克森
-
机构
芜湖机械学校
-
出处
《机械职业教育》
1996年第10期6-6,共1页
-
文摘
今年我省中专学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即把原来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委培招生计划合并成一种计划形式.录取学生时,将原来的不同控制分数线,统一划定为一道分数线进行录取,并严格按考生志愿投档.学生一律交费上学,上学时可享受奖学金,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被录用后由省计委发派遣证.
-
关键词
中专招生
招生“并轨”
中专学校
招生计划
毕业生就业
分数线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
交费上学
就业观念
-
分类号
G717.3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招生“并轨”改革──农业院校面临的新契机
- 15
-
-
作者
朱子龙
陈亚鸿
-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
-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1996年第4期61-62,共2页
-
文摘
招生“并轨”改革──农业院校面临的新契机朱子龙,陈亚鸿(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招生“并轨”改革,属于招生制度改革的范畴。它是指高等学校在执行招生计划时,不再按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计划(含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双轨...
-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招生“并轨”
新契机
培养机制
教育资源
大学生
高等农业教育
自主择业
等教育
“学分制”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浅议
- 16
-
-
作者
龚琳
-
机构
华西医科大学
-
出处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6年第2期11-12,共2页
-
-
关键词
“并轨”
高校招生
收费标准
收费制度改革
高等学校招生
学分制
招生“并轨”
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认清方向 稳步前进——浅谈高校招生“并轨”
- 17
-
-
作者
何晓玲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处
-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1-23,共3页
-
文摘
自去年国家教委提出实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更是十分关注此项改革。目前实行和准备实行招生“并轨”的高校还是少数,大多数高校还处于观望或举棋不定状态。对“并轨”确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高校招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调节性
任务计划
招生计划
学籍管理
收费标准
培养机制
清方
-
分类号
G647.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谈普通中专、中师学校招生“并轨”改革
- 18
-
-
作者
黄连珍
-
机构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出处
《探索与求是》
1997年第2期37-38,共2页
-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普通中专
中师学校
招生计划
公平性原则
招生工作
两个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教育质量
非义务教育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 19
-
-
作者
高玉广
-
机构
广西招生考试院
-
出处
《高教论坛》
1995年第3期42-42,共1页
-
文摘
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玉广广西招生考试院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收费标准和录取标准,是实行与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适应的“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高等教育改革
录取分数线
收费标准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毕业生就业制度
教学质量
调节性
任务计划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招生“并轨”改革
- 20
-
-
作者
张燕良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
出处
《中国林业教育》
1996年第4期28-30,共3页
-
文摘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招生“并轨”改革北京林业大学张燕良所谓招生“并轨”改革,简言之就是由现在的多种形式的招生转变为单一形式的收费制招生,且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相应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包分配)改为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关键词
招生“并轨”
招生制度
收费标准
高等林业院校
招生工作
-
分类号
G647.3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S7-40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