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拟话本编创方式论李渔“无声戏”说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61,共8页
"无声戏"是李渔的拟话本小说集名,同时也代表了他的拟话本编创观。在清初,拟话本写作面临的问题是素材的缺乏,以及取材视角的趋同于史传。李渔"无声戏"小说观念把"词家讨便宜法"移之于小说创作,依戏剧程...
"无声戏"是李渔的拟话本小说集名,同时也代表了他的拟话本编创观。在清初,拟话本写作面临的问题是素材的缺乏,以及取材视角的趋同于史传。李渔"无声戏"小说观念把"词家讨便宜法"移之于小说创作,依戏剧程式结撰故事,用"小变其形"的策略解决拟话本素材缺乏的问题;同时,以"以文为戏"的游戏态度绕开史传意识、教化之风的束缚,促成个性的张扬。"无声戏"之说对摆脱明末拟话本编创方式所带来的困窘状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话本小说集
无声戏
李渔
编创
意义
价值
小说
创作
小说
观念
原文传递
《三刻拍案惊奇》刊刻时间、地点和作者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革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于《三刻拍案惊奇》刊刻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排除了《三刻拍案惊奇》刊刻于明代崇祯年间的可能性,认为其刊刻的时间大致在清代初期顺治十二年或康熙六年,刊刻地点在杭州。...
关于《三刻拍案惊奇》刊刻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排除了《三刻拍案惊奇》刊刻于明代崇祯年间的可能性,认为其刊刻的时间大致在清代初期顺治十二年或康熙六年,刊刻地点在杭州。由于《三刻拍案惊奇》的篇目全部辑录自《型世言》,故可以认为《型世言》的编辑者陆人龙同时也是《三刻拍案惊奇》的编辑者。“西湖浪子、孤山梦觉道人”只是辑录者,不能视为《三刻拍案惊奇》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刻拍案惊奇》
明代
拟话本小说集
刊刻时间
刊刻地点
辑录者
编辑者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
被引量:
1
3
作者
纪德君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89,共2页
《石点头》是明末一部较有影响的拟话本小说集。共十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关于《石点头》的成书时间,王磊根据《石点头》中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之“由”字的避讳,及冯梦龙崇祯十年后才有足够的名望去给别人的书作序等等,认定“《石点头...
《石点头》是明末一部较有影响的拟话本小说集。共十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关于《石点头》的成书时间,王磊根据《石点头》中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之“由”字的避讳,及冯梦龙崇祯十年后才有足够的名望去给别人的书作序等等,认定“《石点头》的创作可能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初年,但刻印应该在崇祯十年以后”。不过,笔者根据《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之故事本源,大致可以找到推测《石点头》成书时间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书时间
推测
崇祯皇帝
拟话本小说集
冯梦龙
故事
原文传递
《“三言”、“二拍”研究》简介
4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三言”、“二拍”研究》是国内首部同绕着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文本本身进行系统解读的专著,由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朱全福副教授倾二十年时间打磨而成。该书由暨南大学m版衬:于2012年12月出版,全书39万字,由“人...
《“三言”、“二拍”研究》是国内首部同绕着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文本本身进行系统解读的专著,由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朱全福副教授倾二十年时间打磨而成。该书由暨南大学m版衬:于2012年12月出版,全书39万字,由“人物形象篇”和“思想内涵篇”两大板块组合而成。该著在学术界对“三言”、“二拍”大量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在专题研究方面寻求新的进展,其重点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系列的研究以及小说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拟话本小说集
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
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暨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小说中的“盔洗”和“梅洗”
被引量:
4
5
作者
赵红梅
程志兵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读明清小说,看到两个和"洗"有关的词语,现在的解释均不妥当,值得商讨。盔洗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第三十六回:"张三忙把袖子洒了开去道:‘捏不得的。’周一道:‘甚么纸糊的?’道:‘不是,是个亲眷要主银子用,把一顶金冠央...
读明清小说,看到两个和"洗"有关的词语,现在的解释均不妥当,值得商讨。盔洗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第三十六回:"张三忙把袖子洒了开去道:‘捏不得的。’周一道:‘甚么纸糊的?’道:‘不是,是个亲眷要主银子用,把一顶金冠央我去兑换,若换得有茶钱,我请你。’周一……扯住定要看,……只得把周一看了。(周一)道:‘这个倒是土货,不是行货,怎口都揿扁了,梁上捏了两个凹,又破了一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小说
拟话本小说集
《型世言》
原文传递
论明末清初西湖小说人物形象的移民化倾向
6
作者
胡海义
《文史知识》
2007年第6期17-17,共1页
“西湖小说”一词最早为明清史学家谈迁提出。他在《北游录·纪邮上》中说杭州人周清源“尝撰西湖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这里,“西湖小说”特指拟话本小说集《西湖二集》。此后,这一概念罕有人论及。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
“西湖小说”一词最早为明清史学家谈迁提出。他在《北游录·纪邮上》中说杭州人周清源“尝撰西湖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这里,“西湖小说”特指拟话本小说集《西湖二集》。此后,这一概念罕有人论及。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提“西湖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人物形象
西湖
小说
移民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集
“三言二拍”
白话短篇
小说
社会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跻春台》词语散札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章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8-430,共3页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 ,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对这部分方言俗语的研究 ,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 ,又有助于作品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
《跻春台》
清朝末年
词语
拟话本小说集
刘省三
方言
俗语
汉语
原文传递
《欢喜冤家》本事考源
8
作者
刘凤
李忠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明末拟话本小说集《欢喜冤家》,在当时及后世流传广泛,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上是一部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全书共二十四回,每回一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各种曲折奇异的婚姻悲喜剧。对《欢喜冤家》各回故事的本事,作过探讨和考证的有胡士莹、...
明末拟话本小说集《欢喜冤家》,在当时及后世流传广泛,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上是一部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全书共二十四回,每回一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各种曲折奇异的婚姻悲喜剧。对《欢喜冤家》各回故事的本事,作过探讨和考证的有胡士莹、萧相恺、李梦生、潘建国诸先生。对于此书究竟因袭为主,亦或创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喜冤家》
考源
拟话本小说集
小说
史
悲喜剧
故事
白话
原文传递
《型世言》素材来源新考——以《耳谈》、《耳谈类增》为中心
9
作者
李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9,共6页
《型世言》为晚明陆人龙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约在同年刊刻,但原本长期湮没,曾以《三刻拍案惊奇》或《幻影》等改编面目行世。1992年,《型世言》原本由陈庆浩先生发现于韩国,引发学界瞩目,明代拟话本小说遂有“三言二...
《型世言》为晚明陆人龙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约在同年刊刻,但原本长期湮没,曾以《三刻拍案惊奇》或《幻影》等改编面目行世。1992年,《型世言》原本由陈庆浩先生发现于韩国,引发学界瞩目,明代拟话本小说遂有“三言二拍一型”之说。对于《型》的素材来源,学人覃君、张安峰、等先后进行了系统性的本事考证工作,在此基础上顾克勇先生又做了全面的整理与补充。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家在考证素材来源时基本忽略了明人王同轨的《耳谈》、《耳谈类增》二书。从事实来看,《型世言》中部分本事待考的回目,正可从王氏“耳谈”二书中找到素材来源。通过素材的发掘与比勘,对于认识陆人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言》
素材来源
《二刻拍案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
拟话本小说集
考证工作
《幻影》
三言二拍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拟话本编创方式论李渔“无声戏”说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昕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61,共8页
基金
201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基金项目"古代白话小说编创方式研究"(批准号:10XNB045)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无声戏"是李渔的拟话本小说集名,同时也代表了他的拟话本编创观。在清初,拟话本写作面临的问题是素材的缺乏,以及取材视角的趋同于史传。李渔"无声戏"小说观念把"词家讨便宜法"移之于小说创作,依戏剧程式结撰故事,用"小变其形"的策略解决拟话本素材缺乏的问题;同时,以"以文为戏"的游戏态度绕开史传意识、教化之风的束缚,促成个性的张扬。"无声戏"之说对摆脱明末拟话本编创方式所带来的困窘状况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拟话本小说集
无声戏
李渔
编创
意义
价值
小说
创作
小说
观念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刻拍案惊奇》刊刻时间、地点和作者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革红
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摘
关于《三刻拍案惊奇》刊刻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经过一系列的考证,排除了《三刻拍案惊奇》刊刻于明代崇祯年间的可能性,认为其刊刻的时间大致在清代初期顺治十二年或康熙六年,刊刻地点在杭州。由于《三刻拍案惊奇》的篇目全部辑录自《型世言》,故可以认为《型世言》的编辑者陆人龙同时也是《三刻拍案惊奇》的编辑者。“西湖浪子、孤山梦觉道人”只是辑录者,不能视为《三刻拍案惊奇》的作者。
关键词
《三刻拍案惊奇》
明代
拟话本小说集
刊刻时间
刊刻地点
辑录者
编辑者
作者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
被引量:
1
3
作者
纪德君
机构
广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89,共2页
文摘
《石点头》是明末一部较有影响的拟话本小说集。共十四卷,每卷演一故事。关于《石点头》的成书时间,王磊根据《石点头》中对崇祯皇帝朱由检之“由”字的避讳,及冯梦龙崇祯十年后才有足够的名望去给别人的书作序等等,认定“《石点头》的创作可能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初年,但刻印应该在崇祯十年以后”。不过,笔者根据《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之故事本源,大致可以找到推测《石点头》成书时间的线索。
关键词
成书时间
推测
崇祯皇帝
拟话本小说集
冯梦龙
故事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三言”、“二拍”研究》简介
4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文摘
《“三言”、“二拍”研究》是国内首部同绕着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文本本身进行系统解读的专著,由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朱全福副教授倾二十年时间打磨而成。该书由暨南大学m版衬:于2012年12月出版,全书39万字,由“人物形象篇”和“思想内涵篇”两大板块组合而成。该著在学术界对“三言”、“二拍”大量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在专题研究方面寻求新的进展,其重点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系列的研究以及小说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方面。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拟话本小说集
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
思想内涵
人物形象
暨南大学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小说中的“盔洗”和“梅洗”
被引量:
4
5
作者
赵红梅
程志兵
机构
淄博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文摘
读明清小说,看到两个和"洗"有关的词语,现在的解释均不妥当,值得商讨。盔洗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第三十六回:"张三忙把袖子洒了开去道:‘捏不得的。’周一道:‘甚么纸糊的?’道:‘不是,是个亲眷要主银子用,把一顶金冠央我去兑换,若换得有茶钱,我请你。’周一……扯住定要看,……只得把周一看了。(周一)道:‘这个倒是土货,不是行货,怎口都揿扁了,梁上捏了两个凹,又破了一眼?’
关键词
明清
小说
拟话本小说集
《型世言》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明末清初西湖小说人物形象的移民化倾向
6
作者
胡海义
出处
《文史知识》
2007年第6期17-17,共1页
文摘
“西湖小说”一词最早为明清史学家谈迁提出。他在《北游录·纪邮上》中说杭州人周清源“尝撰西湖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这里,“西湖小说”特指拟话本小说集《西湖二集》。此后,这一概念罕有人论及。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提“西湖小说”。
关键词
小说
人物形象
西湖
小说
移民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集
“三言二拍”
白话短篇
小说
社会文化意义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跻春台》词语散札
被引量:
1
7
作者
邓章应
机构
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8-430,共3页
文摘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 ,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对这部分方言俗语的研究 ,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 ,又有助于作品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
《跻春台》
清朝末年
词语
拟话本小说集
刘省三
方言
俗语
汉语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H13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欢喜冤家》本事考源
8
作者
刘凤
李忠明
机构
大连交通大学素质教育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编号:11ZWB001)
文摘
明末拟话本小说集《欢喜冤家》,在当时及后世流传广泛,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上是一部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全书共二十四回,每回一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各种曲折奇异的婚姻悲喜剧。对《欢喜冤家》各回故事的本事,作过探讨和考证的有胡士莹、萧相恺、李梦生、潘建国诸先生。对于此书究竟因袭为主,亦或创作为主,
关键词
《欢喜冤家》
考源
拟话本小说集
小说
史
悲喜剧
故事
白话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型世言》素材来源新考——以《耳谈》、《耳谈类增》为中心
9
作者
李军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9,共6页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社科研究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吏员入仕制度与明代文学研究"(编号:SQ141172)
文摘
《型世言》为晚明陆人龙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与《二刻拍案惊奇》约在同年刊刻,但原本长期湮没,曾以《三刻拍案惊奇》或《幻影》等改编面目行世。1992年,《型世言》原本由陈庆浩先生发现于韩国,引发学界瞩目,明代拟话本小说遂有“三言二拍一型”之说。对于《型》的素材来源,学人覃君、张安峰、等先后进行了系统性的本事考证工作,在此基础上顾克勇先生又做了全面的整理与补充。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家在考证素材来源时基本忽略了明人王同轨的《耳谈》、《耳谈类增》二书。从事实来看,《型世言》中部分本事待考的回目,正可从王氏“耳谈”二书中找到素材来源。通过素材的发掘与比勘,对于认识陆人龙、
关键词
《型世言》
素材来源
《二刻拍案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
拟话本小说集
考证工作
《幻影》
三言二拍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拟话本编创方式论李渔“无声戏”说的价值和意义
王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2
《三刻拍案惊奇》刊刻时间、地点和作者考
文革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
纪德君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4
《“三言”、“二拍”研究》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清小说中的“盔洗”和“梅洗”
赵红梅
程志兵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原文传递
6
论明末清初西湖小说人物形象的移民化倾向
胡海义
《文史知识》
2007
0
原文传递
7
《跻春台》词语散札
邓章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1
原文传递
8
《欢喜冤家》本事考源
刘凤
李忠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9
《型世言》素材来源新考——以《耳谈》、《耳谈类增》为中心
李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