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渍土区耕地质量指标及其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凤荣 齐伟 +1 位作者 薛永森 黄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8,共7页
选择华北平原盐渍土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了该区耕地质量指标 ,它们是土壤水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重金属容量空间、地下水资源的量与质 ;应用这些评价指标对典型样区的土地利用管理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是 :近 2 ... 选择华北平原盐渍土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了该区耕地质量指标 ,它们是土壤水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重金属容量空间、地下水资源的量与质 ;应用这些评价指标对典型样区的土地利用管理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是 :近 2 0年来 ,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提高 ;排水与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农田的抗旱防涝能力大大增强 ,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土壤重金属虽有增加 ,但还未超过限制性标准 ;地下水位不断降低 ,水资源逐渐耗竭。虽然在短期内还不是制约因素 ,但从长远看 ,地下水资源将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总体上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区 耕地质量指标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凤荣 齐伟 +1 位作者 徐艳 薛永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讨论了构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虽然可以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来选取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但限于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目前... 本文讨论了构建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虽然可以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来选取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但限于土地利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目前最有效的选取方法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均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指标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齐伟 张凤荣 东野光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本文以联合国土地质量指标计划推荐的核心指标为指导 ,对河北省曲周的土地利用管理活动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曲周的盐渍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 ,土壤肥力增加 ,土地质量总体上得到提高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同时 ,土壤污染... 本文以联合国土地质量指标计划推荐的核心指标为指导 ,对河北省曲周的土地利用管理活动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曲周的盐渍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 ,土壤肥力增加 ,土地质量总体上得到提高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同时 ,土壤污染问题开始显现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这些问题现在虽然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还没有形成致命影响 ,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 ,肯定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指标 土地利用管理 曲周县 持续评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齐伟 张凤荣 东野光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43,共4页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农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质量指标为主体,构建了5个方面的评价... 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结构和原则,并且以农用土地为侧重点,系统提出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该框架以整个区域农用土地为对象,以土地质量指标为主体,构建了5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即土地质量维持或提高、土地资源的供应与当前及未来需求目标的平衡、非再生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的非生产功能得到兼顾、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支持。并分别建议了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 评价指标 土地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俊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12期217-217,共1页
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土地利用管理。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需要构建一套管理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水平。在构建持续性土地利... 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为了确保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土地利用管理。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需要构建一套管理评价方法,对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水平。在构建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系统时,由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所以需要将科学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方面系统性的进行系统的构建,从而为土地利用管理的持续性评价创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管理 持续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许静新 《经济视野》 2017年第13期18-18,共1页
土地资源要素在利用和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持续性水平,对于我国土地资源要素的高效充分运用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土地资源利用管理 持续 评价方法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
7
作者 陈晓 冯新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机及其耦合协调情况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安徽省各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效益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呈“西低东高”的发展趋势。②安徽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均有提升,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发展速度和质量优于西部地区,南北部和中部发展程度不一,有待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差距不明显。③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发展应注意生态保护、城市有序扩张,以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持续发展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思考
8
作者 高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3期74-76,共3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框架。因此,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以及土地利用转型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框架。因此,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以及土地利用转型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利用转型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非确定性土地利用优化规划研究
9
作者 周科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以土地利用适宜性为基础,研究了非确定性影响下土地利用优化格局。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区间概率规划(IPP)技术相结合,构建区间概率非确定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IPP-LUPM)模型。首先,基于GIS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其次,以不同类... 以土地利用适宜性为基础,研究了非确定性影响下土地利用优化格局。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区间概率规划(IPP)技术相结合,构建区间概率非确定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IPP-LUPM)模型。首先,基于GIS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其次,以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最大面积和各类约束条件为输入,用IPP-LUPM模型优化土地利用面积,得出非确定性条件下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效益。以河南省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当土地利用适宜性i=1,非确定性概率p=0.01水平时,土地利用效益为[4.78,5.55]万亿元;当i=1,p=0.5水平时,土地利用效益为[9.66,10.44]万亿元。适宜性条件越好,土地利用效益越高,但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也相应偏大。构建的模型方法可为解决非确定性条件下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提供有效途径,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和管理方案优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非确定性 适宜性评价 区间概率模型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 被引量:66
10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刘松 吴健生 李卫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问题,从景观生产力、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海岸带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以山东省无棣县土地持续利用的个案分析,将土地持续利用的多重目标与景观格局结合在一起进...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问题,从景观生产力、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海岸带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以山东省无棣县土地持续利用的个案分析,将土地持续利用的多重目标与景观格局结合在一起进行土地持续利用时空尺度上的综合评价,是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有益拓展。评价结果表明,无棣县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景观生态评价值整体较低,区域差异大。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棣县11个乡镇划分为土地利用的强可持续区、可持续区、弱可持续区、弱不可持续区与强不可持续区等5个梯度区,并分析了自然资源禀赋、乡村现代化、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等区域差异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土地持续利用 景观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43
11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4 位作者 丁生 刘树芬 段如婷 魏群 苏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204,共9页
为了揭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时空格局特征。该研究运用基于"国家公顷"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中国31个省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借助ArcGIS 10.0软件平台,绘... 为了揭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时空格局特征。该研究运用基于"国家公顷"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中国31个省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借助ArcGIS 10.0软件平台,绘制出研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的空间格局地图,并以此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特征看,各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总体偏低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赤字现象,近71%的省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呈上升态势但增速不平衡,部分省区变动幅度较大;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看,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局部省区虽有变化,但总体格局变幅较小,土地利用处于Ⅱb、Ⅲc、Ⅲb的省区分别下降了4、6和13个百分点,而处于Ⅲa的省区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上升的省区中大都为中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且呈良性演变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的本底基数较大,且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相差较小是导致土地利用产生赤字的主要因素,人口较快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和区域互补可为减少或消除土地利用产生的赤字提供重要的解决路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政策与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生态 持续评价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71
12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叶智宣 丁洪建 牟永铭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用地面积、用地效益、用地结构和用地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最后以杭州市为例,对杭州市及所辖六区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杭州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27
13
作者 龙花楼 蔡运龙 万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9-728,共10页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涉及到各土地利用单元自身的可持续性和整个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运用景观生态分类法 ,对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 ,随后针对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可...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涉及到各土地利用单元自身的可持续性和整个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运用景观生态分类法 ,对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 ,随后针对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较多的土地其利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持续 开发区 分类 评价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新举 赵庚星 +2 位作者 李宪文 殷琪 于开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27-34,共8页
研究目的:通过泰安市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3方面30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 研究目的:通过泰安市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3方面30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1990~2001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研究结论: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对土地利用过程进行评价,并且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市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评价指标体系 持续利用 土地质量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质量及可持续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与TLEL模式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照宇 邓清禄 +2 位作者 匡耀求 欧阳婷萍 黄宁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为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定量评价的科学依据 ,选择了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耕地面积减少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率、平均粮食亩产增长率、化肥投入量增长率和农药投入量增长率 7项易于获得数据的参数 ,构置了土... 为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定量评价的科学依据 ,选择了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耕地面积减少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率、平均粮食亩产增长率、化肥投入量增长率和农药投入量增长率 7项易于获得数据的参数 ,构置了土地利用集约化系数(Ki)、土地消耗回报系数 (Kr)、土地产出效益系数 (Kp)和土地污染替代性系数 (Kc)等 4项宏观评价指标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相关分析模式———趋势线 -平衡线 (TLEL)模式 ,并试用这些指标和模式对广东省东部梅州市作了实例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指标所反映的规律不仅与该区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而且还定量地预示了动态变化趋势并揭示了一些从原始数据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质量 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 TLEL模式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6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宋治清 景娟 丁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93,共9页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该文在分析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 ,探讨了国际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源起及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进展 ,并从“生态 -经济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该文在分析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 ,探讨了国际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源起及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进展 ,并从“生态 -经济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产性 -安全性 -保护性 -经济性 -社会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侧重土地持续发展水平与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由此归结出国际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达成的普遍共识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研究进展 共识与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7
17
作者 周炳中 杨浩 +2 位作者 包浩生 赵其国 周生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8,共8页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指标体系 土地持续利用 动态评价 人地关系 权重 功效函数量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海 陈晓玲 +6 位作者 黄蓉 陆建忠 蔡晓斌 李辉 吴君峰 宋珍 于之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6-312,I0007,共8页
综合考虑强调人为活动影响的生态足迹与强调自然资源影响的生态服务价值2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以江西省为例,遥感解译得到1990、2000、2008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以土地利用/覆盖... 综合考虑强调人为活动影响的生态足迹与强调自然资源影响的生态服务价值2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以江西省为例,遥感解译得到1990、2000、2008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以土地利用/覆盖为主要数据,结合其它辅助数据,分别计算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以生态足迹与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结果为基础数据,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价了江西省3个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江西省虽然从自然资源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上看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人为活动扰动已经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评估显示了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不利趋势。原因在于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速率较生态赤字慢,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为活动影响。该研究可为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评价 持续发展 生态 生态足迹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锡山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静 濮励杰 +1 位作者 张凤荣 郭旭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5,共6页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 ,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 ,具体包括目标...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 ,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 ,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 ,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 ,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5个准则 ,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 ,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分析 ,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 ,论述了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评价 指标体系 经济重要性 管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