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淑青 阎文静 +1 位作者 王春霞 王海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8期719-725,共7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本文综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阐述其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应深入研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本文综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阐述其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应深入研究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病理机制。目前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神经递质5-羟色胺上,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发现其他作用靶点对该疾病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发病机制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理论探析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病机及治疗原则
2
作者 冯瑞华 冷辉 +1 位作者 孙海波 马梽轩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头晕、非旋转性眩晕和不稳感,此外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头晕,核心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头晕、非旋转性眩晕和不稳感,此外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大量的研究表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头晕持续时长及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诸多中医学者根据主要症状特点将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归属于“眩晕病”的范畴,也有学者认为该病合并“郁证”。随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逐步深入,发现该病以肝为主,涉及脾、肾,多与气、郁、风、火、痰、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治疗措施较为局限,且临床效果不佳,安全性较低。中医药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一理论阐明了“掉眩”病大多与肝的病变密切相关,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头晕、不稳感等临床症状正符合“掉眩”病。本研究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理论基础,结合古代中医经典认识和现代研究,剖析“肝”“风”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病机联系,并从“滞则通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治疗原则,为今后临床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提供更多诊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眩晕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病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艳昕从心肝脾自拟肝脾调神方治疗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3
作者 王颖 王艳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440-445,共6页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近年来就诊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于2017年才被《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其发作诱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疾病对病人...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近年来就诊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于2017年才被《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其发作诱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疾病对病人的精神、心理影响颇深,病人日常生活遭受限制,且西药治疗方案有限。从症候上讲,PPPD属于中医的“眩晕”与“郁病”之合病。王艳昕,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不仅被誉为安徽省名中医,也成立了王艳昕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是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王教授也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以及中国中药学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余年来致力于脑病研究,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总结得出:PPPD当从虚实论治,病机不外乎累及心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建运,心神失养而发此病,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化痰健脾,治疗上方以自拟方肝脾调神方,结合虚实进行诊治,多年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作者有幸跟师,现将王师治疗PPPD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脏腑论治 临床经验 王艳昕 肝脾调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中西医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檬 孙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阐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及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医治法。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为两类主要临床应用西药,前庭康复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 本文阐述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治疗及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医治法。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为两类主要临床应用西药,前庭康复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恢复前庭功能,克服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效果甚佳,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相对较低,患者更易接受。中药汤剂辨证以及穴位针刺治疗效果良好,中医特色疗法备受关注,中医传统功法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五味方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阿慧 刘寅 +1 位作者 王思南 孙莉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苓桂五味方治疗痰湿中阻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40例。第一阶段予患者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周,经4周洗脱后,第二阶段予患者苓桂五味方治疗4周。在患者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苓桂五味方治疗痰湿中阻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40例。第一阶段予患者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周,经4周洗脱后,第二阶段予患者苓桂五味方治疗4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第一阶段、治疗第二阶段,分别评估其DHI、VAS、HAMA、HAMD得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第一阶段,总有效率为60.00%,HAMA与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二阶段,总有效率为92.5%,患者的DHI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五味方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疗效较好,可减少患者眩晕发作频次、缩短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痰湿中阻 苓桂五味方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卢丹艺 陈曦 《医学综述》 2025年第3期351-354,360,共5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晕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PPPD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头晕症状。西医则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晕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PPPD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头晕症状。西医则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平衡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PPPD患者预后。未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PPPD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中西医结合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36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杨立悦 郝泓博 +1 位作者 白玉 程义涛 《湖南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PP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PP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醒脑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眩晕残障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33/36),对照组为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14天、第28天后DHI、HAMA、HAMD、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第28天较治疗第14天下降更明显,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通督醒脑针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PPPD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眩晕严重程度、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且患者依从性较好,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通督醒脑针刺法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原文传递
逍遥解郁方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安影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4-017,共4页
分析逍遥解郁方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08月-2024年08月收治的92例PPPD者,随机数字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逍遥解郁方治疗;研究组使用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 分析逍遥解郁方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08月-2024年08月收治的92例PPPD者,随机数字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逍遥解郁方治疗;研究组使用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头晕次数、头晕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PPPD可提升治疗效果,优化患者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解郁方 前庭康复训练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优化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吴美娜 段金山 +3 位作者 谢娅妮 袁春泉 钟的灵 袁明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33-35,63,共4页
目的 帕罗西汀联合优化法治疗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的改善影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3年3月就诊的PPPD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罗西汀组和联合优化组,每组46例... 目的 帕罗西汀联合优化法治疗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的改善影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嵊州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3年3月就诊的PPPD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罗西汀组和联合优化组,每组46例。帕罗西汀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初始剂量10mg/次,1次/d,连续服用3天后将剂量提高至20mg/次,1次/d,并维持此剂量。联合优化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联合优化法治疗,包括平衡康复疗法、口服中药法、针刺疗法和心理疗法,每种方法均治疗4周。结果 联合优化组总有效率(97.83%)较帕罗西汀组(80.43%)高(P<0.05);治疗后联合优化组BBS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及PSQI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优化组更低(P<0.05或P<0.01)。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优化法疗效确切,并可有效改善PPPD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帕罗西汀 中西医结合 平衡功能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李秀玲 滕鑫 +1 位作者 刘寅 孙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P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平衡筛查测试比较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研究组脱落1例。治疗第4、8、12周,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48.28%(28/58)、68.97%(40/58)、79.31%(46/58),研究组总有效率依次为64.41%(38/59)、76.27%(45/59)、81.36%(48/59),其中两组患者第4、8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睁眼无软垫、睁眼有软垫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闭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评分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断针或滞针等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口干、便秘等症状,经临床医生判定与本研究无关,经及时处理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患者头晕及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疗效显著,能调整患者静态平衡能力,改变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眩晕 醒脑开窍针刺法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蓉慧 孙莉 +3 位作者 杨檬 王思南 王阿慧 徐晓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4期187-190,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且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以持续性头晕、不稳感、非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在复杂或移动的情况下症状会加剧,常导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且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一种以持续性头晕、不稳感、非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前庭疾病,在复杂或移动的情况下症状会加剧,常导致患者反复就诊,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临床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相关文献,发现西医对该病治疗效果不佳、可持续性差,而中医治疗该病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因此本文介绍了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提出更多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神论治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子豪 丁淑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近年来被新定义的一种由行为因素介导、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并造成功能性障碍的前庭疾病,临床以非旋转性眩晕或伴不稳感为常见表现。该病病因可能与焦虑人格相关,症状维持机制包括姿势控制策略改变和视觉空间多感觉...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近年来被新定义的一种由行为因素介导、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并造成功能性障碍的前庭疾病,临床以非旋转性眩晕或伴不稳感为常见表现。该病病因可能与焦虑人格相关,症状维持机制包括姿势控制策略改变和视觉空间多感觉整合转变。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多迁延难愈,患者常感到困苦不堪,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该病的西医治疗以抗焦虑为主,药物治疗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但这种治疗起效较为缓慢,疗程较长,且常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患者接受度较低,依从性差。丁淑强导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神明失用”是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核心病机,运用针药结合,主以针灸调其神,配合方药调其脏,从调神论治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文章以“调神”为中心思想,论述了神的基本内涵、神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联系,介绍了针灸调神治疗此病的主要穴位,选用上星穴、印堂穴、百会穴以醒脑神,太冲穴、合谷穴以调气机,内关穴、神门穴以安心神,最后附验案一则,并在按语中分析该病诊断、辨证、治疗思路,以期为临床的相关治疗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针药结合 调神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王希文 王利春 +5 位作者 康伟格 李芹 谷晓娟 王丽红 张猛 张培义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究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PPP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头穴丛刺长留... 目的:探究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PPP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2组患者均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精神状态的眩晕残障量表(DH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的简明健康量表(SF-36)、睡眠情况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平衡能力的Berg平衡量表(BBS)的评分,并检测血清神经递质的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水平,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HI、SAS、SDS、PSQI评分及AC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SF-36、BBS评分及GABA、5-HT、D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DHI、SAS、SDS、PSQI评分及AC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BBS评分和GABA、5-HT、DA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法可以显著改善PPPD患者的眩晕症状,增强脑部活动,提高情绪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 前庭康复训练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黄连温胆汤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万仁 曹昌军 +3 位作者 王飞 郑应平 任超 陈季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在度洛西汀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连温胆汤,研究其对痰浊中阻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就诊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患者,其中共有40例患者为痰浊中阻证。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在度洛西汀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连温胆汤,研究其对痰浊中阻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就诊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患者,其中共有40例患者为痰浊中阻证。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群体中,提供度洛西汀口服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黄连温胆汤。在持续4周治疗后,分析2组在治疗前后分数,判断数据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持续4周的疗程后,患者的HAMA、HAMD、DHI分数均出现明显的下滑;从DHI、HAMA评分上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数相比前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HAMD评分结果看,2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指标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度洛西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头晕、焦虑、抑郁等情况得到缓解;黄连温胆汤在头晕、焦虑等临床症状效果佳,在抑郁等临床症状效果不明显,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痰浊中阻 黄连温胆汤 度洛西汀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有效性
15
作者 曹欢 翟红珍 +2 位作者 赵丛 高凌峰 张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有效性。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药物治疗,在此...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有效性。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认知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有效率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59%、70.27%,提示观察组的疗效更好(P<0.05);治疗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组间相比,观察组均更低,提示眩晕程度大大缓解(P<0.05);治疗后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在组间比较中显示,观察组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认知及平衡功能指标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均改善更多(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PPPD的有效性显著,能有效减轻眩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尚诗洁 谭璐璐 +1 位作者 邓小琴 方鑫富 《山西中医》 2024年第6期66-68,共3页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至今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该病不仅可发挥多层次、多靶点的优势,还可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从病因病机、内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相关文献进行综...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至今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该病不仅可发挥多层次、多靶点的优势,还可有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从病因病机、内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朝霞 张水生 孙莉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4期0281-0283,共3页
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加以综述,以期能为临床医生的诊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甜甜 彭壮 付晓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加用逍遥解郁... 目的:观察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加用逍遥解郁方。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情绪、躯体、DH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次数少于对照组且头晕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解郁方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PPPD疗效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逍遥解郁方 前庭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中医体质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周观 谭璐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26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260例PPPD患者进行中...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26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260例PPP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定,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PPP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 PPP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依次为:气郁质(35.8%)>痰湿质(29.6%)>气虚质(10%)>湿热质(7.7%)>阴虚质(6.5%)=血瘀质(6.5%)>阳虚质(3.8%)。患者体质分布在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0.05),男性患者常见体质为:气郁质、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体质为:气郁质、痰湿质。结论 PPPD患者中医常见体质类型为气郁质、痰湿质,其体质类型分布与性别有相关性,好发于女性,气郁质女性偏多,痰湿质男性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气郁质 痰湿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20
作者 邹双骏 安红贤 胡凤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28-2331,共4页
目的 分析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就诊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1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头晕发作缓解、没有应用精神类药... 目的 分析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就诊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1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头晕发作缓解、没有应用精神类药物,以及流行病学特点高发病率的患者81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与认知能力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睡眠与认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4个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定向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注意与集中、记忆、抽象思维、MOCA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执行功能、语言、视结构技能、计算和定向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个维度PSQ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催眠药物维度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普遍存在中度睡眠障碍,并且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