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指数生长期的热谱曲线方程
1
作者 南照东 相艳 +1 位作者 曾宪诚 张洪林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63-966,共4页
在细菌生长的热动力学研究中,已建立了多种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方程[1~5].这些方程都是根据文[6]提出的热功率与温差电信号成正比为基础获得的.细菌在热导式量热计中生长,其输入函数P(t)(细菌生长的发热功率)和输出函... 在细菌生长的热动力学研究中,已建立了多种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方程[1~5].这些方程都是根据文[6]提出的热功率与温差电信号成正比为基础获得的.细菌在热导式量热计中生长,其输入函数P(t)(细菌生长的发热功率)和输出函数Δ(t)(温差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指数生长期 细菌生长 热谱曲线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炳章 王宗灵 +1 位作者 朱明远 李瑞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在无菌条件下,单种培养具齿原甲藻以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梯度和6个盐度梯度,并计算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细胞在指数生长期的比生长率.实验结果表明:具齿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盐范围分别为22 ℃和25~31.温度... 在无菌条件下,单种培养具齿原甲藻以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梯度和6个盐度梯度,并计算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细胞在指数生长期的比生长率.实验结果表明:具齿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盐范围分别为22 ℃和25~31.温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比盐度的要明显得多,而且藻生长的最适盐度有随着温度升高向低盐度偏移的趋势.同时,实验研究了同样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情况,并与具齿原甲藻进行了比较,以试图探讨东海大规模爆发具齿原甲藻赤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具齿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生长 指数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何荣根 徐秀祺 +11 位作者 周晓健 张秀丽 邱蔚六 张锡泽 刘嫒如 刘桢 韩玉升 胥彬 沈祖铭 韩家娴 许良中 刘亦法 《肿瘤》 CAS 1983年第3期97-100,143-147,共6页
舌癌高发于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在我国,据上海市区1963~1977年恶性肿瘤死亡统计,舌癌占口腔癌肿死亡率的26.4%;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57~1976年舌癌占口腔鳞癌住院病人的37.2%。口腔癌组织体外培养的研究,... 舌癌高发于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在我国,据上海市区1963~1977年恶性肿瘤死亡统计,舌癌占口腔癌肿死亡率的26.4%;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57~1976年舌癌占口腔鳞癌住院病人的37.2%。口腔癌组织体外培养的研究,国外开展较早,Hela细胞株建立后1954年就有口底癌的KB细胞株和颊粘膜癌的HEp-3细胞株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鳞状细胞癌 生物学特性 Tca8113 接种密度 细胞核 核(细胞学) 组织块 标记染色体 标志染色体 游离核糖体 胞浆 细胞质 贴壁率 对数期 指数生长期 生长期 移植瘤 组织切片 ICR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海霞 刘瑀 +3 位作者 关春江 路琳 鲍惠铭 刘保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733,共7页
以5种微藻(甲藻3种,硅藻、绿藻各1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微藻不同生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纲微藻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稳定生长期高于指数生长期,且与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P>0.05).硅藻的δ13C... 以5种微藻(甲藻3种,硅藻、绿藻各1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微藻不同生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纲微藻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稳定生长期高于指数生长期,且与生长速率没有相关性(P>0.05).硅藻的δ13C值低于甲藻和绿藻,绿藻和甲藻的δ13C值比较相近;甲藻的δ15N值低于硅藻和绿藻,绿藻和硅藻的δ15N值比较相近,且同属甲藻纲的海洋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强壮前沟藻的δ15N值有较大的差异.5种微藻在不同营养条件(营养盐充足、缺氮、缺磷)下培养,氮限制和磷限制导致微藻具有更正的δ13C和δ15N,磷限制的影响不明显,且弱于氮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稳定同位素 营养盐 指数生长期 稳定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紫草细胞培养色素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宁文 曹日强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95-96,共2页
紫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根部入药。其有效成分为紫红色的萘醌类衍生物的复合物(紫草色素)。它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色素,在医药、印染、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借助... 紫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根部入药。其有效成分为紫红色的萘醌类衍生物的复合物(紫草色素)。它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色素,在医药、印染、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草色素,是开发紫草资源的新途径。1983年日本已将硬紫草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1984年便有紫草色素产品投放市场。本文测定了硬紫草细胞培养色素形成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紫草 细胞培养 紫草色素 色素形成 细胞生长 产品投放市场 神农本草经 萘醌类 静止期 指数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Ty21a株伤寒活菌苗
6
作者 陈廷祚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1期48-55,共8页
一、导言自从上个世纪末英国 Wright、德国pfeiffer 和 Kolle 各自独立地创制伤寒菌苗以来,距今已八十余年(已知 pfefffer和 Kolle 首次试用于人体的时间为1896年,而 Wright 菌苗却无明确的记载,但据称约在1895年至1898年之间)。在此期间,
关键词 TY21A 差向异构酶 尿昔二磷酸 化学型 免疫原性 脑心浸液 突变株 菌细胞 毒力 指数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联合照射对人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a—8693)杀伤效应的研究
7
作者 张鸿未 戴惠芳 +2 位作者 钱丽娟 孙永正 戴珊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66-67,共2页
本文应用人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e-8693)研究顺铂联合照放射对该细胞系的协同杀伤作用。 取指数生长期细胞,以1×10~5细胞/ml共3ml,等量接种在30ml培养瓶中,同时,以3万细胞/瓶接种在有盖片的青霉素小瓶中,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 本文应用人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e-8693)研究顺铂联合照放射对该细胞系的协同杀伤作用。 取指数生长期细胞,以1×10~5细胞/ml共3ml,等量接种在30ml培养瓶中,同时,以3万细胞/瓶接种在有盖片的青霉素小瓶中,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随机分组:(1)对照组(c),(2)单纯照射组(R).一次600cGy照射,(3)单纯药物组(Pt)顺铂(10μg/ml)作用1小时,(4)照射加药组(R+Pt),先600cGy照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腺 顺铂联合 HCA 癌细胞系 杀伤效应 细胞生长 指数生长期 培养瓶 温箱 盖片
原文传递
丙双吗啉(AT_(2153))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照射后修复的影响
8
作者 何少琴 郑秀英 刘泰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乙双吗啉能增加低LET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临床随机分组观察表明它与<sup>60</sup>Co同时应用于治疗Ⅲ期和Ⅳ期鼻咽癌治疗增益比为1.12。但乙双吗咻水溶性低,增加放射效应不够理想。
关键词 人胃腺癌细胞株 AT SGC-7901 鼻咽癌治疗 乙双吗啉 杀伤作用 致死性损伤 增益比 指数生长期 单次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微量量热法的连花清瘟胶囊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沙孟晨 张海珠 +4 位作者 何琴 毕丹 钱金栿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02-2206,共5页
目的考察连花清瘟胶囊(LQC)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代谢的影响,建立评价LQC质量一致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LQC对绿脓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热谱曲线及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峰达峰时间... 目的考察连花清瘟胶囊(LQC)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生长代谢的影响,建立评价LQC质量一致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LQC对绿脓杆菌的生长代谢的影响,得到热谱曲线及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峰达峰时间(T)、生长期发热量(Q)、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P)、生长期生长速率常数(k)等。以LQC质量浓度(C)为横坐标,T、P、Q、k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相关系数优选最佳参数,计算抑菌有效率(antibacterial effective rate,E)。以E作为评价LQC抗菌活性指标,分别检测11个批次市售LQC以及经特殊处理后的LQC样品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 LQC质量浓度在10.00~47.68 mg/m L时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4个热动力学参数中,相关性最好的参数为T,r=0.990,其变化可以直观评价LQC对绿脓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且该参数稳定性较好,故选择指数生长期的T计算E。结果表明不同批次LQC样品E无明显差异,样品放于潮湿或高温环境中其E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可以区分不同质量LQC的抗菌生物活性,为LQC质量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并为其他大复方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胶囊 质量一致性 微量量热法 绿脓杆菌 生物评价 生长代谢热谱图 热动力学参数 指数生长期 生长 达峰时间 抑菌有效率 抗菌生物活性 最大发热功率 生长速率常数
原文传递
加温和放射对消瘤芥耐受细胞系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国莉 李骊耕 +1 位作者 张虹 李鼎九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37-39,共3页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加温可以增强消瘤芥(简称NC)对其敏感细胞的毒性,本文以克隆形成法,观察了NC耐受细胞系对加温及放射的反应。
关键词 消瘤芥 细胞系 克隆形成法 交叉耐受性 循环水浴 乳腺痛 杀伤能力 克隆形成能力 存活能力 指数生长期
原文传递
N—(取代桂皮酰)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eLa—S3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11
作者 叶云鹏 胡壁 +1 位作者 李政 糜福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64-64,共1页
为了寻找有效低毒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我们设计和研究了一系列N-(取代桂皮酰)氨基酸衍生物。这些化合物由对应的取代桂皮酰氯和氨基酸的碱性溶液反应获得。用它们的钠盐试验对离体HeLa-S3系列的放射增敏作用。照射前药物和处于指数... 为了寻找有效低毒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我们设计和研究了一系列N-(取代桂皮酰)氨基酸衍生物。这些化合物由对应的取代桂皮酰氯和氨基酸的碱性溶液反应获得。用它们的钠盐试验对离体HeLa-S3系列的放射增敏作用。照射前药物和处于指数生长期的HeLa-S3系列作用2小时,照射前半小时乏氧,以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弃去药物,接种子培养皿中,置CO<sub>2</sub>孵箱内培养,13天后,计集落数,并计算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作用 HELA S3 乏氧细胞 放射增敏剂 氨基酸衍生物 集落数 碱性溶液 指数生长期 增敏比
原文传递
The relative controls of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on the start of carbon flux phenology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in two alpine meadow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12
作者 Xi Chai Peili Shi +5 位作者 Minghua Song Ning Zong Yongtao He Yingnian Li Xianzhou Zhang Yanjiao Li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247-255,共9页
Aims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spring phenology are widely attributed to temperature in temperate and cold regions.However,temperature effect on phenology remains elusive in cold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ecause so... Aims Variations in vegetation spring phenology are widely attributed to temperature in temperate and cold regions.However,temperature effect on phenology remains elusive in cold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ecause soil water condi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phenology.Methods We used growing degree day(GDD)model and growing season index(GSI)model,coupling minimum temperature(T_(min))with soil moisture(SM)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at requirement and hydroclimatic interaction on the start of carbon uptake period(SCUP)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in two alpine meadows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regim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One is the water-limited alpine steppe-meadow,and the other is the temperature-limited alpine shrub-meadow.Important Findings We observed two clear patterns linking GDD and GSI to SCUP:SCUP was similarly sensitive to variations in preseason GDD and GSI in the humid alpine shrub-meadow,while SCUP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variability in preseason GSI than GDD in the semiarid alpine steppe-meadow.The divergent patterns indicated a balance of the limiting climatic factor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water availability.In the humid meadow,higher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CUP could maximize thermal benefit without drought stress,as evidenced by the stronger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and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between observed SCUPs and those of simulated by GDD model.However,greater water sensitivity of SCUP could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water in semiarid steppe-meadow,which is indicated by the stronger R2 and AIC between observed SCUPs and those of simulated by GSI model.Additionally,although SCUPs were determined by GDD in the alpine shrub-meadow ecosystem,NEP was both controlled by accumulative GSI in two alpine meadows.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acts of hydroclimatic interaction on spring carbon flux phenology and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humid and semiarid alpine ecosystem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water,together with temperatur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odels of phenology and carbon budget for alpine ecosystems in semiarid regions.These fi 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vegetation phenology models,thus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vegetation phenology,productivity and climate change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ing degree day growing season index the start of carbon uptake perio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alpine meadows Qinghai-Tibet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