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波 赵建勇 +1 位作者 刘振利 吴海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412-1412,共1页
1999年以来本院手外科采用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动脉皮瓣的静脉回流不足问题. 1应用解剖 指动脉伴行静脉,解剖不恒定,其起始端从手指末节到手指近节近1/3间均可出现.桡掌侧静脉和尺掌侧静脉分别起始于远节指腹处的... 1999年以来本院手外科采用带指掌侧静脉的指动脉皮瓣,较好的解决了指动脉皮瓣的静脉回流不足问题. 1应用解剖 指动脉伴行静脉,解剖不恒定,其起始端从手指末节到手指近节近1/3间均可出现.桡掌侧静脉和尺掌侧静脉分别起始于远节指腹处的静脉网,向背侧发出数条斜行交通支与背侧静脉吻合,手指侧方有2~3条斜行静脉,其中近端两条静脉位置恒定且口径较粗,手指静脉瓣主要分布于指背静脉及指侧方静脉的指背侧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静脉 动脉皮瓣 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磊 祁义民 +3 位作者 杨蓊勃 刘康 杨大伟 隋吉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皮耐克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人工真皮联合rhaFGF与单独应用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41例指端... 目的皮耐克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人工真皮联合rhaFGF与单独应用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41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人工真皮联合rhaFGF组,n=21)和单独组(单独人工真皮移植,n=20)。通过创面愈合时间、疤痕形成情况、指端感觉恢复、指端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皮温、疼痛、活动功能、痛温觉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形成、创面愈合时间、色泽和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色泽、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rhaFGF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联合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指动脉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磊 寇伟 +2 位作者 郝丽文 程天庆 王增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指动脉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例(8指)指端缺损患者按受区需要,在手指近节设计适当大小和形状的指动脉皮支皮瓣,解剖游离皮瓣边缘的浅静脉和指固有神经和指神经背侧支发向皮瓣的分支分别做为皮瓣的回... 目的观察游离指动脉皮支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例(8指)指端缺损患者按受区需要,在手指近节设计适当大小和形状的指动脉皮支皮瓣,解剖游离皮瓣边缘的浅静脉和指固有神经和指神经背侧支发向皮瓣的分支分别做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和感觉神经,解剖游离指动脉发向皮瓣的皮支并在指动脉皮支起始处切断,形成以指动脉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皮瓣移植至指端修复创面,皮瓣上的指动脉皮支与手指远端的指动脉分支或主干吻合,皮瓣神经与指神经残端吻合,皮瓣的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软,两点辨别觉3~8mm。结论指动脉皮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皮瓣质地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且不损伤指动脉与指固有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端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27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志鑫 王巧君 +2 位作者 王文素 杨淑红 张冰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应用 2 7例共 3 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 目的 介绍一种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 ,即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应用 2 7例共 3 4个带神经血管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Ⅰ期或Ⅱ期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供区植被中厚断层皮片覆盖 ,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3 4个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坏死 2例 ,成活 3 2例 ,成功率为 94.1% ,皮瓣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患指指端饱满圆滑 ,屈伸活动度基本正常 ;按Swanson评定标准 :手失能 <1%。结论 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是个疗程短、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逆行皮瓣 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少宏 吕少威 +5 位作者 叶远坚 高伟烨 谭文思 郭子诚 刘沛辰 邓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0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指固有动脉皮瓣组(68例)和皮支链皮瓣组(40例)。指固有动脉皮瓣组行指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术;皮支链皮瓣组行皮支链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0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指固有动脉皮瓣组(68例)和皮支链皮瓣组(40例)。指固有动脉皮瓣组行指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术;皮支链皮瓣组行皮支链皮瓣修复术。术后对皮瓣水泡形成例数、皮瓣血运观察难易程度、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影响程度进行统计分析,随访1年皮瓣情况,调查分析患者对术后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年指固有动脉皮瓣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皮瓣血运观察次数少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评分低于皮支链皮瓣组(P<0.05);指固有动脉皮瓣组皮瓣水泡形成为5例,少于皮支链皮瓣组的12例(P<0.05)。结论从术后皮瓣水泡形成的例数、皮瓣血运观察的难易程度及住院期间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来说,同侧指固有动脉皮瓣术式在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明显优于皮支链皮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动脉皮瓣 皮支链皮瓣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端皮肤缺损的整复(附8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冠军 周兴亮 +1 位作者 宫昔愿 张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49-749,共1页
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在2~56岁。81例共87个伤指,右手54例60个手指,左手27例27个手指。其中食指47个,中指23个,环指13个,拇指2个,小指2个。致伤原因:切割伤52指,挤压伤23指,咬伤12指。缺损情况:单纯皮肤缺损35指... 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在2~56岁。81例共87个伤指,右手54例60个手指,左手27例27个手指。其中食指47个,中指23个,环指13个,拇指2个,小指2个。致伤原因:切割伤52指,挤压伤23指,咬伤12指。缺损情况:单纯皮肤缺损35指,皮肤缺损伴有小面积缺血组织外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整复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大平 肖建德 +1 位作者 熊建义 刘黎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岛状皮瓣.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背动脉及指背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背动脉与掌侧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支相连,掌背动脉的终末支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在指背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指背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吻合支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皮瓣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皮肤缺损 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背动脉 掌背动脉 2004年 2002年 软组织缺损 对照观察 铸型标本 动脉灌注 新鲜尸体 显微解剖 近节 临床应用 患者满意 皮瓣设计 交通支 吻合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对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0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治疗的修复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经改良邻指皮瓣治疗患者为99例,称为改良组... 目的探讨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治疗的修复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6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经改良邻指皮瓣治疗患者为99例,称为改良组;经腹部皮瓣手术治疗患者为67例,称为腹部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评分等各项功能的恢复效果以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随访评分、关节活动度、外观不满意率、痛觉敏感率、感觉麻木率以及两点辨别实验均优于腹部组(P<0.05)。结论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改良邻指皮瓣治疗,能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与腹部皮瓣治疗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邻皮瓣 腹部皮瓣 指端皮肤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玺 孙冬生 殷为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表现,围绕现实病案资料,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缺损创面,根据修复效果及患者常见的... 目的研究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表现,围绕现实病案资料,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缺损创面,根据修复效果及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判断分析该修复治疗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28例患者中,坏死1例,3例出现不良反应,水泡1例、皮瓣瘀血2例,成活率为96.43%,修复效果良好。结论选择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法修复患者指端皮肤缺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应用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虽会出现不同种情况的不良反应,但安全性好,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筋膜蒂 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指端皮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创伤性拇指指端皮肤缺损
10
作者 李步云 汪凤英 +3 位作者 徐元勋 张燕 杜孝琴 潘卫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2,F0002,共3页
关键词 背侧岛状皮瓣 指端皮肤缺损 急诊修复 创伤性 肌腱外露 治疗不当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张延琴 牛志霞 +1 位作者 全伟 杨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8X期294-295,共2页
目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等。结果: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好,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 目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等。结果: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好,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供区功能损害小。其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皮瓣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 指端皮肤 缺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部小型皮片打包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失
12
作者 董建华 叶再元 谢庆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39-40,共2页
手指损伤中,经常出现无法行离断部分再植或病人拒绝行断指再植的情况,此时可运用全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以往多采用短缩伤指指骨残端皮肤缝合、采用V—Y皮瓣覆盖消灭伤指创面,或者取用邻指皮片、腹部皮片及上肢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但... 手指损伤中,经常出现无法行离断部分再植或病人拒绝行断指再植的情况,此时可运用全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以往多采用短缩伤指指骨残端皮肤缝合、采用V—Y皮瓣覆盖消灭伤指创面,或者取用邻指皮片、腹部皮片及上肢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但前者加重手指损伤、皮瓣不易推进,后者出现移植皮片不耐磨、易干裂、感觉和外观差及供皮区遗留疤痕,影响美观等情况。作者自1995年9月至2008年6月取用足部小型皮片打包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43例(56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厚皮片移植 指端皮肤缺损 损伤 移植修复 足底 覆盖创面 再植 皮肤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
13
作者 谌业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4期1349-1350,共2页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修复 清创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指端皮肤缺损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的护理
14
作者 史秀凤 李步云 +1 位作者 张燕 杜孝琴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背侧岛状皮瓣 指端皮肤缺损 整体护理 岛状皮瓣修复 肌腱外露 治疗不当 急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腹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2例报告
15
作者 陈振鹤 李小军 《辽宁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陷 腹侧方 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细梅 张云凤 +1 位作者 李飞芳 熊真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2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71指)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35指)与研究组(30例,36指)。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 目的研究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71指)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35指)与研究组(30例,36指)。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围术期 行带动脉穿支 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斌 胡大勇 刘斌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88-188,共1页
指端皮肤缺损为手外科常见、多发疾病,临床应用方法很多,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动脉穿支 岛状瓣 筋膜蒂 修复 临床应用 疗效满意 手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45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研究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征东 陈金 +5 位作者 鲍晶晶 张伟思 黄显军 姚智广 周海波 姜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6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缺损患者共45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A组15例,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15例,行指固有...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缺损患者共45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A组15例,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15例,行指固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C组15例,行邻指皮瓣修复术治疗。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皮瓣及手部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3个月A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高于B、C组(P<0.05),而B、C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为A组>B组>C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伤指修复后感觉恢复评分中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伤指皮瓣修复血液循环优良率,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指皮瓣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B两组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45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分别进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指固有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修复治疗,结果发现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术后患指的功能活动度、皮瓣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均优于指固有岛状皮瓣、邻指皮瓣,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皮瓣外观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神经处理方法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训凯 石恩东 +2 位作者 冀少林 赵立宁 王建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究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神经处理方法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神经处理方法分为趾底组和趾背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 目的:探究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神经处理方法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神经处理方法分为趾底组和趾背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效果、恢复情况、感觉恢复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静息和活动状态,两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趾底组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恢复比例高于趾背组(P<0.05);术后3个月,趾底组两点辨别觉高于趾背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治疗优良率、皮瓣功能、皮瓣瘢痕、关节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趾底固有神经与带趾背神经处理方法在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中的疗效均较好,但带趾背神经的患者受区和供区感觉恢复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皮肤缺损 趾底固有神经 趾背神经 皮瓣修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宏途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04-204,共1页
手指损伤指端皮肤缺损临床较为常见,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28例30指指腹缺损患者,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 1.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动脉 2009年 损伤 腹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