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指背侧皮瓣及其下筋膜瓣交错修复骨创面10例报告
1
作者 王庆利 高本林 +1 位作者 刘涛 谭秀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指背侧皮瓣 下筋膜交错 修复 骨创面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15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晓林 万岷 +1 位作者 罗剑 高录明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瘢痕挛缩畸形 指背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贾鑫玮 艾佳慧 +4 位作者 刘纯 邓凯 王红涛 张一晗 王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比较近、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指端缺损患者根据皮瓣位置不同分为近节供区组(采用近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4例)和中节供区组(采用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2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近、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指端缺损患者根据皮瓣位置不同分为近节供区组(采用近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4例)和中节供区组(采用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2例)。比较两组伤指关节屈曲活动度、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寒冷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单丝测试、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两组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无明显冗余、回缩、色素沉着,质地良好。末次随访时,伤指关节屈曲活动度、寒冷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单丝测试中节供区组均小于近节供区组(P<0.05);疼痛VAS评分中节供区组低于近节供区组(P<0.05)。结论与近节供区相比,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指端感觉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动脉支血管链 端缺损 感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趾腓侧皮瓣与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换新 李锦永 +1 位作者 胡洪良 程学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1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比较拇趾腓侧皮瓣与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9—2014—06诊治的68例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采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1例,邻指背侧皮瓣修复47例。结果拇趾腓侧皮瓣组随访19... 目的比较拇趾腓侧皮瓣与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9—2014—06诊治的68例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采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1例,邻指背侧皮瓣修复47例。结果拇趾腓侧皮瓣组随访19例,邻指背侧皮瓣组随访43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拇趾腓侧皮瓣组TAM评分优18例,良1例;邻指背侧皮瓣组优20例,良23例;拇趾腓侧皮瓣组手指活动度优于邻指背侧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5,P〈0.001)。拇趾腓侧皮瓣组感觉功能分级、两点辨别觉优于邻指背侧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能有效修复指腹及指掌侧皮肤缺损,较传统的邻指背侧皮瓣修复有明显优势,但要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缺损 拇趾腓 指背侧皮瓣 移植
原文传递
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在指端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曹琦 祝海峰 朱东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3857-3859,共3页
目的:探究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120例指端缺损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A组,以接受桡背侧皮瓣修复术... 目的:探究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120例指端缺损患者的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分2组:以接受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A组,以接受桡背侧皮瓣修复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B组。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指功能、炎症因子[白细胞-2(IL-2)、IL-6、γ-干扰素(IFN-γ)]、创面愈合因子[纤维连接蛋白(F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两点辨别觉(TPD)、创面愈合时间较B组更短(P<0.05);A组术后6个月学习或工作、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及外观评分较B组更高(P<0.05);A组术后6个月IL-2、IFN-γ水平较B组更高,IL-6水平较B组更低(P<0.05);A组术后6个月FN、bFGF、EGF水平较B组更高(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组更低(P<0.05)。结论:相较于桡背侧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经指背侧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术治疗可进一步缩短TPD,改善手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缺损 穿支螺旋桨修复术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杰 罗少军 +1 位作者 汤少明 郝新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08,共1页
关键词 肤缺损 岛状 2002年12月 2000年 动脉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感觉支指背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云涛 李光早 +4 位作者 汪新民 熊绍虎 原林 钟世镇 余磊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带感觉支岛状 应用解剖学 血管铸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桡侧指背神经皮瓣修复手指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1
8
作者 滕国栋 丁小珩 +1 位作者 汤海萍 潘达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神经 修复 肤缺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贺军 李俊明 +3 位作者 宛磊 彭高峰 李鹏 张晓光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皮瓣最大面积2.5 cm×2.2 cm,蒂部最长2.2 cm,皮瓣转移到受... 目的:观察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皮瓣最大面积2.5 cm×2.2 cm,蒂部最长2.2 cm,皮瓣转移到受区后将皮瓣内的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边缘的神经支吻合。结果:采用该术式修复34例38指,38例皮瓣全部成活,8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经拆除部分缝线,加强伤口换药后皮瓣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远端创面愈合,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3.0-6.5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28指,良8指,可2指,优良率94.7%。结论: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指神经吻合,术后皮瓣的质地,感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固有神经 疗效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炜 陈克俊 陆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带一侧指动脉的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1998年起,应用指背侧岛状皮瓣11例,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缺损,范围2.0cm×1.0cm~2.5cm×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诊1~18个月,手指外观不臃... 目的探讨带一侧指动脉的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1998年起,应用指背侧岛状皮瓣11例,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缺损,范围2.0cm×1.0cm~2.5cm×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诊1~18个月,手指外观不臃肿,色泽质地好,外形满意,供区隐蔽,对供指功能无影响。结论指背侧岛状皮瓣操作相对简便,血供稳定,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修复 肤缺损 岛状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价值 1998年 手部缺损 动脉 功能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忠存 《微创医学》 2013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病例20例共26指进行分析。对指端缺损重建感觉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损伤水平、受... 目的探讨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病例20例共26指进行分析。对指端缺损重建感觉的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等6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相关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水平、受伤类型、指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影响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建感觉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率影响因素中,年龄、瓣膜大小、神经嫁接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终末支逆行岛状 成活率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
12
作者 孙伟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6期2362-2362,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10例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记录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结果:术后随访7-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转移的皮瓣质地良好、皮瓣... 目的:研究探讨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10例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记录手术情况、手术时间。结果:术后随访7-9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转移的皮瓣质地良好、皮瓣血运、外形、功能满意。结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且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少,疗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 端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近、中节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鑫玮 王辉 +4 位作者 曹惠荣 王红涛 张一晗 邓凯 王志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分析并比较以近、中节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48例(48指)第2~5指指端缺损急诊入院患者,分别采用近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6例(26... 目的 分析并比较以近、中节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48例(48指)第2~5指指端缺损急诊入院患者,分别采用近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6例(26指),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6.5±10.9)岁;中节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22例(22指),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0~54岁,平均(35.8±10.7)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面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皮瓣外观满意度、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伤指关节总活动度及术后供区外观等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均顺利存活。随访时间12~20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面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及伤指关节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瓣外观满意度、静态两点辨别觉、供区术后外观比较,中节组优于近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近、中节皮肤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术式简单、血供可靠,适合修复同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相对近节供区皮瓣,以中节为供区的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外形更美观、供区瘢痕小、术后感觉恢复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损伤 端缺损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艾呈斌 许鸿智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70例,共计78指,均行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将神经分支和指固有神经残... 目的:探讨重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指端缺损患者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指端缺损患者70例,共计78指,均行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将神经分支和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结果:5例7指皮瓣于术后3d出现水疱,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浅感觉恢复情况高于术后3个月和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100.00%,76.92%,0.00%,P<0.05);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深痛觉;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为(5.48±1.14)mm,明显少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P<0.05),S4级比例达到23.08%。结论: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使皮瓣感觉恢复,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终末支逆行岛状 缺损 感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一晗 王辉 +1 位作者 王红涛 贾鑫玮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27-431,452,共6页
目的 比较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手指中末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34指),按照修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指... 目的 比较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手指中末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34指),按照修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19例19指)和掌背动脉皮瓣组(15例15指)。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2~60岁,平均44.7岁;绞伤4例,压砸伤7例,电锯伤及切割伤8例。掌背动脉皮瓣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平均42.7岁;绞伤4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及切割伤6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近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度、皮瓣及供区外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9.2±1.4) mm(8~11mm)显著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10.4±1.7)mm(8~12mm)(t=-2.455,P=0.020);近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度(186.3°±10.9°)(155°~200°)与掌背动脉皮瓣组(185.7°±10.7°)(16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4,P=0.863);患者对术后伤指皮瓣外观满意度Michigan手部问卷评分(3.9±0.9)分(3~5分)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3.4±0.8)分(3~5分)(t=2.146,P=0.040);患者对供区术后外观满意度Michigan手部问卷评分(4.4±0.7)分(3~5分)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3.9±0.6)分(3~5分)(t=2.396,P=0.023)。结论 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时,两种皮瓣均适用,且安全可靠。相较于掌背动脉皮瓣而言,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能更好地重建伤指的感觉与外观,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动脉 动脉 急诊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末节指腹创面的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绍浦 杨孝明 +6 位作者 周丕育 黄江 王召华 张武红 周健 李尚权 张余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怎样能早期恢复修复2~5手指指端皮瓣感觉功能.方法:在2~5指指根部设计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掀起皮瓣后覆盖2~5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面,将皮瓣指神经背侧支与皮肤缺损面指神经吻合.结果:临床24例,皮瓣完全存... 目的:探讨怎样能早期恢复修复2~5手指指端皮瓣感觉功能.方法:在2~5指指根部设计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掀起皮瓣后覆盖2~5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面,将皮瓣指神经背侧支与皮肤缺损面指神经吻合.结果:临床24例,皮瓣完全存活,术后6个月~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已基本达S4级,皮瓣早期恢复感觉良好.结论:采取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末节指腹创面能早期恢复修复2~5手指指端皮瓣感觉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支的动脉逆行岛状 肤缺损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炜炜 徐厚高 徐志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9期104-106,1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皮瓣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指动脉组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对比分析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取皮瓣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指动脉组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掌背动脉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温度、疼痛程度、手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均为一期愈合.术后4周,指动脉组皮瓣温度高于掌背动脉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掌背动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指动脉组的手部活动恢复优良率、手指精细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掌背动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掌背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与以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相比,以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的术后并发症更少,且手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动脉 动脉穿支 修复
原文传递
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敬涛 刘源 +3 位作者 赵辉 翟呸力 崔刚成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6期43-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依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指背侧带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转移皮瓣... 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依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指背侧带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保证手指功能及外观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软组织缺损 筋膜岛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尹金华 尹世海 +3 位作者 叶润轩 祁锦锋 钟松杰 万传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和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和观察组(给予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给予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功能,提高皮瓣成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动脉 动脉穿支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国栋 王强 张晓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77-578,共2页
目的 介绍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优化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4月,采用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转移覆盖23例指腹缺损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7~23个月随访,皮瓣及供区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血运障碍及... 目的 介绍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优化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4月,采用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转移覆盖23例指腹缺损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7~23个月随访,皮瓣及供区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血运障碍及静脉回流障碍的并发症。指腹处皮瓣外形良好,部分供区经皮肤改形,无张力缝合,术后形成线性瘢痕。结论 结合指动脉岛状皮瓣及指动脉背侧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优点,经过改良,可增加皮瓣成活率,使得这一术式更加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支 腹缺损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