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方式
1
作者 刘申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生产要素所有权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 坚持和完善 收入分配 收益分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新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坚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2
作者 邓佑忠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17,共1页
必须坚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邓佑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建设有中... 必须坚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邓佑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为主体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效率 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的分配制度
3
作者 艾沙.木沙 《实事求是》 CSSCI 1998年第S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 新的分配方式 个人收入分配 社会保险 分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必须充分体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
4
作者 田永明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3-15,28,共4页
一、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动力.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建立起来的.生... 一、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动力.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资料所有制及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决定的产品分配关系,还包括各种不同社会成员、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所以,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配当否直接影响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在这里以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增加社会财富,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的本质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关系 共同富裕 通货膨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发展生产力 基尼系数 解放生产力 两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
作者 钱明辉 刘丽琼 《办公室业务》 1998年第1期5-5,共1页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方面要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就确立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后来,由于“...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方面要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就确立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后来,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特别是在十年“文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6
作者 雷学文 《城市研究》 1997年第4X期24-27,共4页
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雷学文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在... 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雷学文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营成果 社会总产品 按资分配 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报酬 按劳分配原则 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7
作者 陈光忠 《青海教育》 1997年第Z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分配方式 劳动收入 经营方式 个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公有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8
作者 姜玉春 肖锋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之中。但是,在这个本质论中,并没有把“马列”已经肯定过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纳入“本质论”。由此引发了“本质论”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之中。但是,在这个本质论中,并没有把“马列”已经肯定过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纳入“本质论”。由此引发了“本质论”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需要搞清以下关系: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 从不同的层次认识社会主义,尤其从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创见。 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于“马恩”对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论 共同富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 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标准 邓小平社会主义 “本质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辨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婷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23,共7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正确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分配制度的具体含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分别讨论了学界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含义的六种不同理解,对六种观点分别进行了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具有各自的合理... 本文首先提出了正确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分配制度的具体含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分别讨论了学界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含义的六种不同理解,对六种观点分别进行了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具有各自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何为"按劳分配为主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最后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原文传递
论宪法第六条修正与按劳分配主体的法律化
10
作者 李树 《北方经贸》 1999年第2期34-35,共2页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做为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为中国逐步转变为法治国家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历经十七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风云变幻,共和国宪法虽然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做为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为中国逐步转变为法治国家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历经十七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风云变幻,共和国宪法虽然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正,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分配主体 宪法修正案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人剥削人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
《党建》 1998年第11期10-10,共1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和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共同富裕 效率优先 多种所有制经济 收益分配
原文传递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2
《瞭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1期12-12,共1页
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需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保持多种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所有制经济 所有制结构 收入分配机制 所有制形式 所有制实
原文传递
试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广信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95-97,共3页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照传统的观念,二者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照传统的观念,二者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党的十五大做出的重大决策。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 两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分配 经济条件下 生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性
14
作者 孙连君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6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收入分配 参与分配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必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收入分配 资源配置方式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劳动者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兴仁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深化改革分配制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条件下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非劳动收入 生活消费品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调整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新突破
17
作者 王春林 《兵团党校学报》 1998年第6期23-23,共1页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收入分配方式的新突破。这一理论的新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冲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必备条件。 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首要意义在于,确认了劳动力是作为市场的一个生产要素。众所周知,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只有在生产中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收入分配方式 劳动力 新突破 多种分配方式 自由流动 十五大报告 资源优化配置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践
18
作者 程希韬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3,共5页
浅议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践程希韬汉中工学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改革的深入,应予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此问题谈点个人... 浅议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践程希韬汉中工学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改革的深入,应予研究和探讨。笔者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初浅看法。(一)马克思在《哥达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理论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市场 分配市场化 马克思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有制企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19
作者 刘祥峰 戚春业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1-13,47,共4页
公有制企业坚持按劳分配还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一分配原则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就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讲,... 公有制企业坚持按劳分配还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一分配原则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是就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讲,是指把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和其它经济成分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二是就公有制企业来讲,是指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利润部分再按劳和资金、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按劳分配是主体.这是在公有制企业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这第二层含义是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公有制企业 分配制度 必要价值 分配关系 公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 剩余产品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十五大报告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20
作者 童里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理论 十五大报告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国家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