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要素分配方式 |
刘申有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2
|
必须坚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
邓佑忠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3
|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的分配制度 |
艾沙.木沙
|
《实事求是》
CSSCI
|
1998 |
0 |
|
4
|
社会主义必须充分体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 |
田永明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1995 |
0 |
|
5
|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钱明辉
刘丽琼
|
《办公室业务》
|
1998 |
0 |
|
6
|
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
雷学文
|
《城市研究》
|
1997 |
0 |
|
7
|
为什么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
陈光忠
|
《青海教育》
|
1997 |
0 |
|
8
|
谈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
姜玉春
肖锋
|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1998 |
0 |
|
9
|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辨析 |
王婷
|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0
|
论宪法第六条修正与按劳分配主体的法律化 |
李树
|
《北方经贸》
|
1999 |
0 |
|
11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
《党建》
|
1998 |
0 |
|
12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
|
《瞭望》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3
|
试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
王广信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5
|
|
14
|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性 |
孙连君
|
《政法论丛》
CSSCI
|
1999 |
0 |
|
15
|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
彭必源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6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
刘兴仁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1999 |
1
|
|
17
|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调整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新突破 |
王春林
|
《兵团党校学报》
|
1998 |
0 |
|
18
|
浅议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践 |
程希韬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9
|
论公有制企业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刘祥峰
戚春业
|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9 |
0 |
|
20
|
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十五大报告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
童里
|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