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做工作”:基层挤压型情境下的社会情理治理--D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棉管 覃玉可可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18,M0005,共22页
“做某人的工作”是行政话语中常见的非正式表达,但鲜有研究对此加以关注。“做工作”本质上是正式行政任务的非正式执行。D镇的案例表明,当面临通过正式的科层制治理逻辑无法完成的行政任务时,基层执行者会转向“做工作”这种社会情理... “做某人的工作”是行政话语中常见的非正式表达,但鲜有研究对此加以关注。“做工作”本质上是正式行政任务的非正式执行。D镇的案例表明,当面临通过正式的科层制治理逻辑无法完成的行政任务时,基层执行者会转向“做工作”这种社会情理治理逻辑以完成行政任务。D镇社会情理治理由前后相继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诺之以利”三个阶段构成。而社会情理治理的发生机制根源于基层的“挤压型情境”。与“压力型体制”不同,“挤压型情境”的理论视角更强调基层执行者所面临的行政压力和执行阻力并存的矛盾性政策执行环境。在不得不执行的压力和难以执行的阻力所建构的上下挤压情境中,基层执行者通过社会情理治理寻求行政任务的突破。“挤压型情境”为“做工作”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中层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工作” 社会情理治理 挤压型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范的效应及其困境:挤压型情境与基层政策执行--石镇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李棉管 苏芮 谭添熙 《社会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13,M0005,共23页
作为治理机制的示范服务于多重治理目标,这导致示范效应的复杂化。从“苗木小镇”的显著成效到“全域乡村振兴”的形式化落地,石镇的案例呈现了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示范创建与示范效应之间的张力。这一张力的本质是示范效应的目标替代:... 作为治理机制的示范服务于多重治理目标,这导致示范效应的复杂化。从“苗木小镇”的显著成效到“全域乡村振兴”的形式化落地,石镇的案例呈现了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示范创建与示范效应之间的张力。这一张力的本质是示范效应的目标替代:以政策知识生产和政策模式扩散为目标的任务导向型示范在基层执行时被以政绩竞争为目标的政绩展示型示范所取代。动态的挤压型情境使得基层政府在示范创建阶段和示范应用阶段处于差异化的政策执行情境,进而形塑了基层执行者差异化的政策执行逻辑。挤压型情境及其结构性变迁是示范效应困境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示范效应 挤压型情境 政策执行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中的基层分包制——挤压型情境下的行政动员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棉管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9,共8页
基层分包制在精准扶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却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以L镇为个案,对精准扶贫中的基层分包制进行考察。L镇的基层分包制在本质上是挤压型情境下的基层行政动员。挤压型情境塑造了基层政府上下挤压的政策执行... 基层分包制在精准扶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却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以L镇为个案,对精准扶贫中的基层分包制进行考察。L镇的基层分包制在本质上是挤压型情境下的基层行政动员。挤压型情境塑造了基层政府上下挤压的政策执行环境。在压力和阻力并存的矛盾性政策执行环境中,L镇通过压力感知和压力分摊建立了以帮扶责任人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分包制,而帮扶责任人和基层政府又通过自主性压力化解和合作性压力化解执行和落实了基层分包制。由于基层分包制是挤压型情境塑造的结果,它既需要对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进行回应,又需要对现实的执行阻力有所妥协。于是,从政策执行的结果来看,基层分包制既执行和落实了主要的行政任务,在贫困治理和脱贫考核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又产生了一些制度执行的意外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基层分包制 挤压型情境 行政动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