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氧化技术在某渣场氯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璐璐 李洋铭 +1 位作者 陈昌照 宋权威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以某渣场为例,研究化学氧化技术对氯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作为激活剂,对目标地块内氯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现场中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渣场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确定相关工艺技术和经... 以某渣场为例,研究化学氧化技术对氯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作为激活剂,对目标地块内氯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现场中试,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渣场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确定相关工艺技术和经济参数。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添加量为2%,过硫酸钠与氢氧化钠添加比为2:1时,特征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特征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规定的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该修复技术在该渣场应用可行,初步估算该技术在该渣场的修复综合单价为67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场 氯代挥发性有机物 高级氧化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脱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星 王欣 +1 位作者 郭斌 龙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8-640,共3页
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行以及化工企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大量重污染化工企业相继搬迁和关闭,形成许多有机污染严重的场地。采用微波热脱附技术对被甲苯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考察了甲苯浓度、土壤含水率、土层厚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甲苯... 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行以及化工企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大量重污染化工企业相继搬迁和关闭,形成许多有机污染严重的场地。采用微波热脱附技术对被甲苯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考察了甲苯浓度、土壤含水率、土层厚度、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在17.4%~20%,土层厚度0.5 cm,微波功率1250 W时,加热20 min,土壤中甲苯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土壤含水率降低到2%以下;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效率达到93%,可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 微波技术 VOC催化燃烧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沙沙 董家华 +3 位作者 陈志良 彭晓春 吴彦瑜 徐玉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30-7132,共3页
在对挥发性有机物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控... 在对挥发性有机物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展望了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我国今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土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采样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林 钟茂生 +2 位作者 姚珏君 夏天翔 蔡月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以苯系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例,比较了4种不同采样方法导致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其中,方法1将样品装填至广口瓶内并压实密封,方法2采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转移至加有10 mL甲醇保护剂的Vial瓶中密封,方法3用非扰动采样器采... 以苯系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为例,比较了4种不同采样方法导致样品检测结果的差异。其中,方法1将样品装填至广口瓶内并压实密封,方法2采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转移至加有10 mL甲醇保护剂的Vial瓶中密封,方法3用非扰动采样器采集10 g样品后直接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方法4用Encore采样器采样后将其密封于采样器内。结果表明,方法2采集样品的检出率最高,其余3种方法的差异不明显,方法2采集样品的检出结果7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而且,对于挥发性较强的苯与甲苯,以方法2采集的样品91%以上都大于其余3种方法,最大及平均检出浓度高出2~3个数量级。5种不同土质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细砂,方法2的最高及平均检出浓度均高于其余3种方法1~3个数量级,差异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降低。可见,对于苯系物及挥发性强于苯系物的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效果最优,可指定为VOCs污染场地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 土壤样品 采集方法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石灰低温加热法治理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建荣 保嶽 +1 位作者 徐晓晶 唐明 《环境科技》 2013年第4期12-15,19,共5页
通过运用生石灰低温加热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了中试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活性度较高的生石灰在水解放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低沸点的挥发性有机物和低碳芳香烃类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明显。该处理方法治理成本低,见效快,周期短... 通过运用生石灰低温加热方法,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了中试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活性度较高的生石灰在水解放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低沸点的挥发性有机物和低碳芳香烃类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明显。该处理方法治理成本低,见效快,周期短,且不受土质的影响等,因此非常适用于急需处理要进行再开发的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 低温加热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工程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俊 王鑫 陈曦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1期142-142,共1页
挥发性污染毋庸置疑的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人类进步的污染种类之一,目前,已经被各国科学家、学者重视起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作为一种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污染方式,使其成为了一种难以治理,来源广泛的污染。本文从挥发性有... 挥发性污染毋庸置疑的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人类进步的污染种类之一,目前,已经被各国科学家、学者重视起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作为一种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污染方式,使其成为了一种难以治理,来源广泛的污染。本文从挥发性有机物的理论概念出发,阐述了对土壤的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危害以及治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邓忆凯 韩彪 +2 位作者 黄世友 何俊贺 潘翠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8期163-164,共2页
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人们心中地位的逐步提升,我国政府及国民愈发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而污染土壤问题是隶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存在,同时受到我国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在近几... 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人们心中地位的逐步提升,我国政府及国民愈发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而污染土壤问题是隶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存在,同时受到我国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在近几年也成为了国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污染土壤相关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就污染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相关概述展开,具体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相关特性,进而通过对现阶段其修复技术进行系统性阐述,探讨了其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今后发展所需注意的相关内容,旨在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简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问题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蒸气抽排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文波 李金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1-358,共8页
土壤蒸气抽排是一种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土壤现场修复技术,它能经济高效地去除非饱和带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本文详细叙述了土壤蒸气抽排中的地下抽排气体流场模型和污染物去除模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描述了适合不同情况的一维... 土壤蒸气抽排是一种当前国外广泛应用的土壤现场修复技术,它能经济高效地去除非饱和带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本文详细叙述了土壤蒸气抽排中的地下抽排气体流场模型和污染物去除模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描述了适合不同情况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抽排气体流场模型,以及不存在非水相液体和存在非水相液体的两类污染物去除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总结了运用各种模型,分析土壤气透性、污染物挥发性和抽排流速等主要因素对土壤蒸气抽排去污效果的影响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土壤蒸气抽排模型的研究和运用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气抽排 污染土壤 挥发性有机物 气体流场模型 污染物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9
作者 梅林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2期148-149,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正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在企业数量上升的同时我国的土地污染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都是由于我国矿业资源开采不合理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导致的,所以我国生态安全问题需要加...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正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在企业数量上升的同时我国的土地污染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都是由于我国矿业资源开采不合理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导致的,所以我国生态安全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土壤中污染物的挥发需要很久的时间,有的污染物甚至可以寄存在生物体内,这导致我国土壤的结构受到了危害,肥了土壤的生物有效性的丧失,地下水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最终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样品采样方法比较
10
作者 林森 刘华建 +1 位作者 石婷 连国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2期396-398,共3页
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性逐渐显现,并且受到社会各行业广泛关注,其中,以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最为严重,挥发性有机物是有机污染化合物的总称,对土壤与人体皆有着极大威胁与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土... 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性逐渐显现,并且受到社会各行业广泛关注,其中,以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最为严重,挥发性有机物是有机污染化合物的总称,对土壤与人体皆有着极大威胁与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展开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污染 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探讨
11
作者 范正杰 吴炳海 +1 位作者 叶兴凯 侯玭 《区域治理》 2018年第48期72-73,共2页
在目前的现状下,土壤污染正在逐步受到有关部门的更多关注.这是由于,土壤污染本身表现为长期性以及持久性的显著特征,其中典型就在于有机物引发的当地土壤污染.近些年以来,挥发性有机物日益呈现了更为显著的土壤环境威胁.这主要是由于,... 在目前的现状下,土壤污染正在逐步受到有关部门的更多关注.这是由于,土壤污染本身表现为长期性以及持久性的显著特征,其中典型就在于有机物引发的当地土壤污染.近些年以来,挥发性有机物日益呈现了更为显著的土壤环境威胁.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易于挥发性有机物都涉及到复杂成分,同时也埋下了深层次的土壤污染潜在隐患.在此前提下,有关部门针对土壤内部现存的挥发性有机物就要着眼于妥善加以处理,因地制宜运用原位修复的途径与措施来开展综合性的土壤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土壤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贾建相 黄勇 +1 位作者 徐圆圆 杨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I0002,I0003,共11页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种林中杉木和草珊瑚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1和GS)、非根际土壤(记为FS1)的浸提物中VOCs,并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浸提物中共检测出63种VOCs,仅有2种(2,4-二叔丁基苯酚、十五烷)共有性成分;CS、CS1、GS、FS1土壤VOCs均以烃类和酚类为主,FS土壤VOCs主要是酯类和有机硅类。聚类分析表明,CS、GS、CS1聚为1类,FS1、FS各为1类;纯林和套种林的杉木根际、非根际土壤浸提物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6种。套种林的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铵态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高于杉木纯林,且达到显著水平,均与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八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套种林土壤浸提物VOCs种类数均高于杉木纯林,主要以烃类和酚类为主;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主的VOCs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后林地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草珊瑚 套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养分 土壤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污染防治能力评估
13
作者 杨栩 陈弘丽 利雪儿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首次选取中山市23个镇街典型点位,分别在2022年夏季和冬季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采样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评估各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结果显示:在夏季,东区点位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3252μg/m^(3);而在冬... 首次选取中山市23个镇街典型点位,分别在2022年夏季和冬季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采样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评估各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结果显示:在夏季,东区点位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3252μg/m^(3);而在冬季,大涌点位VOCs污染最严重,高达2785μg/m^(3)。各点位监测结果与中山市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总体上,体积分数位于前列的VOCs成分主要有芳香烃、醛酮类和烷烃,质量浓度位于前列的物种主要有乙酸乙酯、2-丁酮、丙酮、二氯甲烷和苯系物。各点位的冬季OFP比夏季更高,其中大涌点位的OFP在两个季节均为最高。芳香烃在冬季对各点位OFP的贡献特别显著。在夏季,对OFP贡献突出的物种主要有乙醛、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在冬季,对OFP贡献突出的物种主要有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甲苯。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发现,中山港、小榄和坦洲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强,大涌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差,中心城区、新区和经济薄弱区域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较差,其余点位的VOCs污染防治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污染防治能力评估 中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子搅拌法提取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14
作者 何国忠 王克华 +2 位作者 李军 赵志敏 姚路鹏 《广州化工》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磁子搅拌法提取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称取20.0 g制备好的土壤样品,以(1+1)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为提取剂,在保持磁子转速为高速、提取液温度45℃下提取30 min,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浓缩,弗罗里... 采用磁子搅拌法提取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称取20.0 g制备好的土壤样品,以(1+1)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为提取剂,在保持磁子转速为高速、提取液温度45℃下提取30 min,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高通量真空平行浓缩仪浓缩,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继续浓缩定容至1.0 mL,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土壤中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内标法定量。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在曲线浓度范围1.0~40 mg/L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94,检出限为0.05~0.1 mg/kg,测定下限为0.2~0.4 mg/kg,加标回收率为55.7%~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8%~12%,和现有标准方法的检出限0.04~0.4 mg/kg,测定下限0.16~1.6 mg/kg,加标回收率47%~119%,相对标准偏差2.9%~44%;相比检出限,测定下限,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相比较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子转速 提取剂温度 提取时间 提取效率 土壤 11种半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治理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措施分析
15
作者 娄会荣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231-233,共3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VOCs的排放源多样,包括工业源、交通源、民用源和其他源。大气污染治理中,VOCs的主要控制方法有吸附和吸收法、燃烧法、氧化催...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VOCs的排放源多样,包括工业源、交通源、民用源和其他源。大气污染治理中,VOCs的主要控制方法有吸附和吸收法、燃烧法、氧化催化法和生物处理法。系统分析不同来源VOCs的排放特点,详细探讨大气污染治理中VOCs的主要控制方法,并提出提高VOCs治理效果的建议。总体来说,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源头控制;集成多种治理技术,做好末端治理;引入先进数字技术,实时监测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大气污染治理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凋落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李春燕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可以直接进行利用的有机碳源,在为土壤提供养分以及元素在土壤中的循环、迁移和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森林凋落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有...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可以直接进行利用的有机碳源,在为土壤提供养分以及元素在土壤中的循环、迁移和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研究森林凋落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森林凋落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凋落叶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0%、20%和30%的实验组,每组中设置不加入凋落叶的对照组,并利用TOC仪测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对获得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得出的实验结果对这一方向的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叶 土壤水溶性有机 挥发性有机物 TOC仪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冻干/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云江 邓昭祥 +4 位作者 韩洁莲 杨健 钟蕾 杜作灵 张安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建立了真空冻干/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样品经真空冷冻脱水、快速溶剂萃取、旋转蒸发浓缩以及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后,氮吹定容,采用GC-MS上机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3... 建立了真空冻干/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方法。样品经真空冷冻脱水、快速溶剂萃取、旋转蒸发浓缩以及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后,氮吹定容,采用GC-MS上机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35种SVOCs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1,方法检出限为0.034~0.40μg/kg,方法定量限为0.14~1.20μg/kg;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所得加标回收率为71.2%~113%,相对标准偏差(RSDs,n=7)为0.38%~13.3%,替代物荧蒽-D 10回收率为84.0%~92.5%;经实际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中35种不同种类SVOCs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真空冻干 挥发性有机物 快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13个城市联合观测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18
作者 曹军 秦玮 秦艳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7,共11页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_(3)和PM_(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_(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_(3)和PM_(2.5)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与环境影响研究
19
作者 郝明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文章首先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义、来源及排放途径展开概述;随即分析了VOCs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后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技术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处理技术两部分... 文章首先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义、来源及排放途径展开概述;随即分析了VOCs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后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技术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处理技术两部分,其中的净化处理技术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源头削减与过程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处理技术、吸附技术、吸收技术、UV光解技术、直接燃烧、催化燃烧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最后通过某地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的工作实例展开总结,据此验证文中各项VOCs排放控制技术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供相关工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行业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20
作者 李焕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本文聚焦于环境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危害,深入探讨了常...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本文聚焦于环境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危害,深入探讨了常见的检测技术及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分析了检测技术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为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环境检测 检测技术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