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中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的PVTsim模拟 被引量:21
1
作者 米敬奎 肖贤明 +1 位作者 刘德汉 申家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应用传统的方法求取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存在许多问题。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VTsim软件已广泛应用于计算含油气盆地中液态烃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然而利用该软件计算缺乏液态烃包裹体的天然气藏储层中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的文章尚未见报道。在对鄂... 应用传统的方法求取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存在许多问题。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VTsim软件已广泛应用于计算含油气盆地中液态烃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然而利用该软件计算缺乏液态烃包裹体的天然气藏储层中包裹体的捕获压力的文章尚未见报道。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砂岩中次生盐水包裹体进行有关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VTsim软件对该类包裹体捕获压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包裹体的最小捕获压力为16~21MPa,并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远小于深盆气藏形成时的静水压力,这一特征与深盆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储层 包裹体 捕获压力 PVTsim 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VTflinc软件计算流体包裹体最小捕获压力方法中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爱国 吴小宁 +1 位作者 蒲磊 石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提高VTflinc软件计算最小捕获压力的准确度,通过岩相学、荧光光谱、模拟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该软件所需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干扰导致油包裹体边界失真是气相充填度计算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透射光图片无荧光干扰,可作为标准... 为提高VTflinc软件计算最小捕获压力的准确度,通过岩相学、荧光光谱、模拟试验等方法和手段对该软件所需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干扰导致油包裹体边界失真是气相充填度计算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透射光图片无荧光干扰,可作为标准校正CLSM光切片中的油包裹体的边界;根据空间相近原则选择亲缘性油藏作为初始组分,其条件不够充分,还应考虑荧光的一致性;油/水伴生包裹体判识时应首先考虑包裹体的产状和期次,判识后也要注意发生次生变化的油/水伴生包裹体,并将其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flinc 气相充填度 初始原油组分 包裹体 最小捕获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VTsim计算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中包裹体的捕获压力 被引量:6
3
作者 米敬奎 杨孟达 刘新华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2-26,共5页
在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和PVTsim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山西组砂岩中次生包裹体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起利用液态烃包裹体和同期的盐水包裹体的二元一次等容线方程联立求解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包裹体的... 在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和PVTsim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山西组砂岩中次生包裹体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起利用液态烃包裹体和同期的盐水包裹体的二元一次等容线方程联立求解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方法.结果表明,包裹体的捕获压力220~280Pa,对于均一温度在100℃~110℃范围的盐水包裹体,其最小捕获压力比捕获压力低60~70Pa;包裹体的捕获压力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远小于深盆气藏形成时的静水压力,这一特征与深盆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相一致.图3,表7,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包裹体 PVTsim 捕获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状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与深度:影响因素及实例
4
作者 徐九华 林龙华 +3 位作者 张德会 余心起 魏浩 吴晓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18-519,共2页
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是包裹体研究的主要参数之一,常被作为成矿压力和估测成矿深度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出现在大量矿床地质研究文献中。成矿压力与深部找矿和成矿预测密切相关。关于流体捕获压力与形成深度的关系,Roedder(1984)认识到包裹... 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是包裹体研究的主要参数之一,常被作为成矿压力和估测成矿深度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出现在大量矿床地质研究文献中。成矿压力与深部找矿和成矿预测密切相关。关于流体捕获压力与形成深度的关系,Roedder(1984)认识到包裹体捕获压力(及深度)与寄主矿物脉体环境的关系。Shepherd等(1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捕获压力 影响因素 成矿深度 成矿压力 寄主矿物 矿床地质 主要参数 成矿预测 形成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句容-黄桥地区有机包裹体形成期次和捕获温度、压力的PVTsim模拟计算 被引量:36
5
作者 刘德汉 宫色 +5 位作者 刘东鹰 曾庆辉 肖贤明 田辉 申家贵 李贤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5-1448,共14页
据流体包裹体显微镜观测和石油包裹体群的气体色谱和全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句容和黄桥地区三叠系和下二叠系地层中的石油包裹体明显不同,句容地区三叠系灰岩储层中的石油包裹体的个体较大,在透光下为黄色-棕黄色,荧光显微镜下发... 据流体包裹体显微镜观测和石油包裹体群的气体色谱和全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句容和黄桥地区三叠系和下二叠系地层中的石油包裹体明显不同,句容地区三叠系灰岩储层中的石油包裹体的个体较大,在透光下为黄色-棕黄色,荧光显微镜下发亮黄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 C_1/C_(2-5)比值较低,液态烃中三环萜皖、五环三萜烷和规则甾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而句容和黄桥地区下二叠系石油包裹体比较细小,发黄色-黄绿色荧光,包裹体中气态烃的 C_1/C_(2-5)比值较高,液态烃中均难检测到甾萜烷系列的生物标志物。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观测资料与捕获温度、捕获压力的 PVTsim的模拟计算结果:句容地区三叠系储层的石油包裹体捕获温度 Tr=107.9℃,捕获压力 Pr=289bar,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0~83Ma)充注成藏。句容地区下二叠深灰色灰岩中分布的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 Tr=123℃,捕获压力 Pr=305.95bar,反映白垩系晚期还有一期温度比较高的含烃流体充注的现象。黄桥地区在含 CO_2气藏的下二叠系存在有交切关系的,黄色和黄绿色两种荧光性质不同的石油包裹体,前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 Tr=97.3℃,捕获压力 Pr=184.75bar,后者模拟计算的捕获温度 Tr=145.5℃,捕获压力 Pr=220.05bar,分别相当于白垩纪晚期(95~90Ma)和白垩纪末期(65~60Ma)有含烃流体运聚现象。但是,由于在白垩纪末-第三纪的抬升作用阶段,油气大量散失,因此在喜山期大量无机 CO_2充注成藏时期,储层中已不含烃类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显微荧光 均一温度 PVTsim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裂解对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捕获压力的影响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平宏伟 陈红汉 +3 位作者 Régis Thiéry 张晖 李培军 吴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通过原油裂解动力学和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阐述了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过程对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捕获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裂解阶段(TR〈13%,T〈160℃),油包裹体均一温度随原油裂解呈增大趋势,捕获压力呈减小趋势;随着... 通过原油裂解动力学和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阐述了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过程对油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捕获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裂解阶段(TR〈13%,T〈160℃),油包裹体均一温度随原油裂解呈增大趋势,捕获压力呈减小趋势;随着裂解程度增大(TR〈24%,T〈190℃),油包裹体均一温度随原油裂解呈减小趋势,捕获压力呈增大趋势,但此阶段油包裹体均一温度仍高于初始捕获时均一温度,捕获压力仍小于初始捕获压力;此后,随着原油裂解程度不断增大,油包裹体均一温度持续减小甚至到负值,捕获压力则持续增大甚至超过静岩压力.封闭条件下低程度的原油裂解(T〈160℃,TR〈13%)只会形成常压或者低压;而较高程度的原油裂解(TR〉40%)才会形成超压,甚至超过上覆静岩压力(TR〉70%).深部原油裂解气勘探中要特别注意地层温度位于160~190℃范围内的常压到低压油气藏,而地层温度高于190℃原油裂解气勘探应以找超压–超高压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包裹体 荧光 成熟度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超压 原油裂解 热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甲烷摩尔含量约束的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预测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平宏伟 陈红汉 Thiéry Régis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90,共12页
石油包裹体显微测温和体积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构石油包裹体组分和压力-温度(P-T)捕获条件,然而,其P-T捕获条件准确预测除精确的均一温度(Thoil)和气泡充填度(Fv)测试外,还依赖于石油饱和压力和体积预测能力.基于改进石油流体饱和压... 石油包裹体显微测温和体积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重构石油包裹体组分和压力-温度(P-T)捕获条件,然而,其P-T捕获条件准确预测除精确的均一温度(Thoil)和气泡充填度(Fv)测试外,还依赖于石油饱和压力和体积预测能力.基于改进石油流体饱和压力和气、液相摩尔体积预测精度,建立了石油流体C7+组分摩尔含量与其Thoil和室温(20℃)下Fv之间的定量关系.尽管利用该定量关系可以极大地简化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过程,还是不能避免Fv对热动力学模拟精度的影响.因此,根据大量已知组分石油流体建立了甲烷摩尔含量约束的新的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预测模型.新模型中唯一变量即为石油包裹体甲烷摩尔含量,并且不再依赖于专业的热动力学模拟软件(PVTsim、VTflinc、PIT和FIT-OIL),从而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重构过程.最终,新模型捕获压力预测精度得到评价,石油包裹体甲烷摩尔含量对捕获压力重构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单个石油包裹体甲烷含量定量化是未来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重构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包裹体 甲烷 组分模拟 捕获压力 热动力学
原文传递
应用包裹体技术恢复气藏古压力 被引量:11
8
作者 施伟军 席斌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包裹体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反映了油气藏形成时的古温度和古压力,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富(CH4)气盐水包裹体是气藏中最主要的一种包裹体类型,对这类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恢复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其中气体(CH4)含量的精... 包裹体捕获时的温度和压力反映了油气藏形成时的古温度和古压力,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富(CH4)气盐水包裹体是气藏中最主要的一种包裹体类型,对这类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恢复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其中气体(CH4)含量的精确测定。通过建立CH4气体拉曼位移值与包裹体内压的相关曲线,根据包裹体总体积和成分保持恒定的原则构建迭代计算模型,可快速准确计算出含CH4盐水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该方法应用于川南隆32井中奥陶统宝塔组微晶灰岩中的包裹体古压力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包裹体的捕获压力为884.08~1 249.32 bar,压力系数约为1.3~1.8,证明了包裹体捕获时地层流体为超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H4盐水包裹体 包裹体内压 拉曼位移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拉曼位移—密度迭代法 气藏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朝霞 许德如 +5 位作者 官军 单强 陈根文 陈晓清 黄沁怡 王智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76,共13页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海南岛雷鸣盆地,为中型高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矿物。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含金矿物形式出现,分布...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海南岛雷鸣盆地,为中型高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矿物。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含金矿物形式出现,分布于石英、黄铁矿、毒砂裂隙和被包裹在闪锌矿中。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中,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CO_(2)型、富CO_(2)型和少量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中阶段为纯CO_(2)型、富CO_(2)型、富液相水溶液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晚阶段为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20~330℃、205~225℃和130~140℃,盐度峰值分别为3.50%~5.00%NaCl_(eqv)、2.80%~3.50%NaCl_(eqv)和2.25%~3.00%NaCl_(eqv),指示成矿流体以中温、低盐度为特征。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富文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2),并含有少量硫化物。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值为−53.9‰~−45.4‰,δ^(18)OH_(2)O值为1.5‰~7.5‰,反映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两种来源。进一步利用纯CO_(2)包裹体和纯H_(2)O包裹体等容线相交法,估算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为245~315℃,成矿压力为64~130 MPa。综合研究表明,富文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的高硫化物金银多金属矿床,其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和不混溶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捕获压力 激光拉曼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及其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54
10
作者 冯乔 张小莉 +2 位作者 王云鹏 樊爱萍 柳益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8-752,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捕获压力及其变化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液态烃和天然气具有长期运聚两期充注的特点,捕获压力在平面上为南高北低、北东部最低,成藏后大量天然气散失和油气向北东方向迁移,及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捕获压力及其变化的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液态烃和天然气具有长期运聚两期充注的特点,捕获压力在平面上为南高北低、北东部最低,成藏后大量天然气散失和油气向北东方向迁移,及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性等暗示油气可能为东胜大型铀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东胜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包裹体信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的运移规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米敬奎 肖贤明 +2 位作者 刘德汉 李贤庆 申家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为例 ,应用LeicaQwin和PVTsim软件对盆地中 2 0多个钻孔的砂岩储层中的次生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捕获压力、包裹体成分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采用LeicaTHSMG60 0气流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为例 ,应用LeicaQwin和PVTsim软件对盆地中 2 0多个钻孔的砂岩储层中的次生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捕获压力、包裹体成分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采用LeicaTHSMG60 0气流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盐度进行了测定。根据以上信息的变化特征及盆地构造史和地热史分析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在主形成期时 ,天然气由南向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深盆气藏 包裹体 捕获压力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储集层流体包裹体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平 夏斌 +2 位作者 唐在秋 王晓光 张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9,200,共7页
为查明北部湾盆地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在涠西南凹陷选取有代表性的4口井进行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该凹陷存在3期石油包裹体:Ⅰ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早期裂缝中或加大边内侧;Ⅱ期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边缘或... 为查明北部湾盆地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在涠西南凹陷选取有代表性的4口井进行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该凹陷存在3期石油包裹体:Ⅰ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早期裂缝中或加大边内侧;Ⅱ期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边缘或石英次生加大边;Ⅲ期主要分布于石英碎屑颗粒晚期裂缝中。利用PVTsim软件模拟出3期石油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捕获压力:Ⅰ期为97.9℃1、9.13 MPa;Ⅱ期为112.6℃3、5.05 MPa;Ⅲ期为157.4℃、47.52 MPa,结合埋藏史资料得出3期流体充注时间分别为距今33 Ma、距今26.5 Ma和距今7 Ma以前。综合分析得出油气运移方向及成藏模式:Ⅰ期流体自生烃洼陷向西南、东北运移,大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Ⅱ期流体向洼陷周边运移,形成断块油藏、潜山油气藏;Ⅲ期流体经砂岩输导层向斜坡运移,主要形成背斜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体包裹体 PVTsim模拟 捕获压力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后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毛毳 陈勇 +3 位作者 周瑶琪 葛云锦 王有智 周振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2-1364,共13页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先校正后模拟,减少了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误差;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显微测温、显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实验分析,得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170℃)、盐度(0.71%~11.1%)、气液比(7%~9%)、CH4的摩尔分数(20%~25%)和CH2/CH3(4~8)等参数;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校正曲线,利用FIT-Oil软件进行PIT(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恢复储层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和捕获温度,提高了包裹体捕获条件获得的精度。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以人工合成包裹体作为标准样品,获得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捕获温度关系校正曲线,参数校正后利用软件计算出的捕获温压与实验设定的温压条件吻合良好。以东营凹陷丰深10井沙四下亚段储层包裹体为实例,进行了古温压和成藏期的估算,与前人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证实了捕获条件获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合成包裹体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PI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瑞银 赵文智 王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2,共6页
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和PVT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不同井位、埋深的奥陶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捕获压力恢复。基于采集样品在地史中共处相同油气运聚系统的背景,结合各井埋藏史和热史,通过"分井定期、分期校深"的方法,... 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和PVT模拟方法,对塔中地区不同井位、埋深的奥陶系储集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捕获压力恢复。基于采集样品在地史中共处相同油气运聚系统的背景,结合各井埋藏史和热史,通过"分井定期、分期校深"的方法,对均一温度进行归一化校正处理,提高了利用温度信息对油气充注期次进行统计分析的分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储集层内曾发生6期典型的油气充注事件。与油同期的盐水包裹体捕获压力恢复结果与当时正常压力系统下的埋藏深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132℃以下5期油气充注事件的发生;另一期(156~176℃)为热事件影响所致。油源和埋藏热演化条件分析揭示,包括轮南地区在内的整个塔北隆起、中央隆起的中西段及两者所夹持的满加尔凹陷以西地区,都是晚期生油并充注成藏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流体包裹体 充注期次 晚期成藏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晓贵 徐九华 +4 位作者 魏浩 林龙华 张国瑞 惠德锋 董华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见少量纯液相CO2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的构造-成矿流体以中温、富CO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1~392℃,盐度w(NaCleq)为5.5%~7.9%,密度为0.84~0.93 g/cm3;Ⅱ阶段和Ⅲ阶段以CO2-H2O±CH4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5~350℃(Ⅱ阶段)和224~271℃(Ⅲ阶段),盐度w(NaCleq)集中于5.1%~7.1%,密度为0.83~0.96 g/cm3;Ⅳ阶段的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185℃。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23~160 MPa、160~170 MPa、170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构造-成矿阶段 捕获压力 东桐峪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施伟军 蒋宏 席斌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被广泛用来确定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进而精确恢复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深度。应用该VTFlinc模拟方法,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托甫台地区的TP2井,对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研究,根据包... 储层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被广泛用来确定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与压力,进而精确恢复油气运移/成藏的时间/深度。应用该VTFlinc模拟方法,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外围托甫台地区的TP2井,对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研究,根据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包裹体的形成期次、成份及热力学特征,并模拟计算了包裹体形成的古温度和古压力,进而推断了油气充注的时间和成藏期次。结果表明,TP2井区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大致在加里东晚期,时间距今420~405Ma,第二期大致在喜山晚期,时间距今8~2Ma。以往研究认为塔河油田主体部位的后期喜山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未影响到这一地区,而通过本文应用的新方法研究,证明了该期油气成藏事件存在,这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也充分展示出本研究方法所具有的潜在重要推广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PVTX模拟 VTFlinc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托甫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金昌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昱恒 李宝龙 +2 位作者 曹煦 罗茂澄 周文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5-765,共11页
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 金昌金矿位于海南岛西部戈枕韧性剪切带北东段,属碎裂蚀变岩型金矿。据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及矿物共生组合将热液成矿期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中阶段为金成矿的主要阶段。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示,早、中阶段原生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晚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上述三个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80-324℃、211-303℃和147-259℃,盐度范围分别为6.20%-9.98%NaCleq、1.74%-10.73%NaCleq和0.18%-10.11%NaCleq,指示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为特征。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成矿流体属于典型H2O-CO2-NaCl流体体系。利用不混溶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计算得到主成矿阶段包裹体捕获温度为330-360℃,捕获压力为130-150 MPa。综合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与相分离为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捕获压力 激光拉曼 金昌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华 周勇水 +6 位作者 徐田武 张云献 姜鹏 张莹莹 郭金兰 李潇 陈帆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7-953,990,共8页
针对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陆相油气性质差异大、油气成藏期次不清等问题,文中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激光拉曼光谱对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储层中的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有机包裹体主要有含液烃甲烷包裹体、含... 针对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陆相油气性质差异大、油气成藏期次不清等问题,文中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激光拉曼光谱对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储层中的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有机包裹体主要有含液烃甲烷包裹体、含焦沥青甲烷包裹体和甲烷包裹体3类,这3类包裹体的特征显示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至少存在原油充注、原油裂解和天然气充注的3期成藏过程;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发现,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中甲烷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9.1~-91.2℃,密度为0.271~0.332 g/cm3,属于超临界状态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捕获压力达到了96.16~156.61 MPa,显示明显的超压特征。这一发现为普光地区千佛崖组一段致密砂岩和泥页岩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和气藏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均一温度 密度 捕获压力 千佛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阳凹陷烃源岩石油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洪营 刘德汉 +4 位作者 王峰 曾庆辉 肖贤明 甘华军 田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6,共10页
用高倍荧光显微镜精细观察,在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中发现比较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它们主要分布在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其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和无定型干酪根的优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 用高倍荧光显微镜精细观察,在莱阳凹陷莱孔2井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中发现比较丰富的微石油包裹体群。它们主要分布在暗色泥岩的砂质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中,其暗色泥岩为富含藻类和无定型干酪根的优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生烃潜力很好的烃源岩:TOC=1.14%~3.00%,S1=0.16~0.83mg/g,S2=4.45~22.8mg/g,IH=390~671mg/g;样品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普遍具有植烷优势,Pr/Ph=0.25~0.43,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4-甲基甾烷C27<C28<C29;分析样品中含有比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为主峰,C29降藿烷含量较高,Ts和Tm含量较低;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的热成熟度参数指标反映可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较低,物源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植烷优势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的特点反映了湖盆的沉积环境具有微咸水-咸水和较强的还原特征。烃源岩石油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量值为th=78.5~82℃,石油包裹体PVTsim模拟计算的捕获压力为281.2×105~282.5×105Pa。莱孔2井埋藏史剖面和古地温、古压力的恢复结果表明,本区下白垩统,莱阳组水南段暗色泥岩在喜马拉雅早期抬升以前,在地质历史中曾经历过温度>82℃、埋深>2800m的重要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中石油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不仅直观地展示了源岩的生烃-排烃现象,而且揭示了地质历史中流体的性质和生烃-排烃条件,为本区油气的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石油包裹体 均一温度 捕获压力 有机地球化学 胶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诺斑岩铜矿LVHS_3型包裹体特征及对成矿深度的思考
20
作者 戴婕 周义明 黄勇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70-,共1页
朱诺斑岩铜矿位于日喀则谢通门县以西100 km处,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西段新发现的另一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截止到2011年12月朱诺矿床提交的工业矿体333+334资源量为Cu 230.49万吨,伴生元素Mo 3.99万吨、Au 33.80吨、Ag 999.0吨,... 朱诺斑岩铜矿位于日喀则谢通门县以西100 km处,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西段新发现的另一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截止到2011年12月朱诺矿床提交的工业矿体333+334资源量为Cu 230.49万吨,伴生元素Mo 3.99万吨、Au 33.80吨、Ag 999.0吨,平均品位Cu 0.5726%、Mo 0.0174%,Au 0.129g/t,Ag 2.482 g/t(黄勇等,2013)。该矿区已开展勘探工作,但对矿床的综合研究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LVHS3 朱诺 包裹体 斑岩型铜矿 谢通门县 工业矿体 冈底斯 综合研究 捕获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