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诱导和观察捕食线虫真菌捕食器官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雷丽萍 李天飞 +2 位作者 夏振远 刘杏忠 高仁恒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0-130,共1页
捕食器官是捕食线虫真菌分类鉴定和生防应用的重要依据,常规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的方法是在原始分离培养中直接观察的测量捕食器官和孢子,如果没有捕食器官或缺少其他特征不能鉴定时,只有挑取孢子到营养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后再进一步鉴定.... 捕食器官是捕食线虫真菌分类鉴定和生防应用的重要依据,常规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的方法是在原始分离培养中直接观察的测量捕食器官和孢子,如果没有捕食器官或缺少其他特征不能鉴定时,只有挑取孢子到营养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后再进一步鉴定.如何诱导纯培养物捕食器官的产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我们对捕食线虫真菌研究的过程中,对常规诱导捕食器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现简报如下:供试菌种及捕食器官:Arthrobotrys conoids(粘网);A.dactyloides(收缩性环);A.oligospora(粘网);Monacrosporium cionopagum(粘性分枝); M.fusiformis(粘网);M.reticu-latum(粘网).诱饵线虫:将诱饵线虫 Panagrellus redivivus接种在三角瓶中燕麦片培养基(燕麦片:水约等于3:2)上培养1周后,用无菌水洗出线虫,用离心机水洗3次待用.捕食器官诱导方法:将待鉴定的菌株(或直接从原始分离培养皿中挑取孢子)接种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板中,在25℃下培养,待菌落约1cm时,在菌落边缘切除约1.5cm×1.5cm的琼脂块后,加入诱饵线虫约5000条,室温下培养 2~3 d直接镜检,同时用常规方法在水琼脂培养基(WA)和CMA平板上作对照.镜检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诱导出所有供试菌株的捕食器官,即粘网、粘性分枝及收缩性环,与在WA和CMA平板上诱导捕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捕食器官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指状节丛孢孢子捕食器官形态建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莫明和 章靖 张克勤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72,共5页
利用牛粪、土壤等基质诱导捕食线虫真菌指状节丛孢产生孢子捕食器官。孢子捕食器官形成过程与正常情况下捕食器官的形成基本相似;不同基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不同, 同种内不同菌株间形成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也有异别。预培养实验,... 利用牛粪、土壤等基质诱导捕食线虫真菌指状节丛孢产生孢子捕食器官。孢子捕食器官形成过程与正常情况下捕食器官的形成基本相似;不同基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不同, 同种内不同菌株间形成孢子捕食器官的能力也有异别。预培养实验,温度处理实验的结果表明基质中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主要诱导因子可能是某些化合物,这些物质在100℃下基本上丧失诱导活性;在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过程中,基质中的微生物所起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指状节丛孢 孢子捕食器官 形成特征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捕食线虫真菌孢子捕食器官的形态建成 被引量:1
3
作者 章靖 莫明和 +1 位作者 吴作为 张克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6-8,共3页
以牛粪作诱导物对捕食线虫真菌 3个属的代表种进行了孢子捕食器官的诱导 ,观察了收缩环、粘性分枝、粘球 3种孢子捕食器官的形态建成过程 。
关键词 孢子捕食器官 形态建成 指状节丛孢 柱捕单顶孢 椭圆单顶孢 隔指孢 捕食线虫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指状节丛孢孢子捕食器官的诱导
4
作者 章靖 莫明和 张克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利用不同来源的土壤、牛粪等基质对指状节丛孢孢子捕食器官 ( CT)进行了诱导实验 ,发现不同的基质诱导 CT的能力不同 ,不同的菌株产生 CT的能力也不同 ,其中牛粪的诱导效果最好 ,Bst7- 1产生 CT的能力最强 ;牛粪经不同的温度 ( 4 0~ 1... 利用不同来源的土壤、牛粪等基质对指状节丛孢孢子捕食器官 ( CT)进行了诱导实验 ,发现不同的基质诱导 CT的能力不同 ,不同的菌株产生 CT的能力也不同 ,其中牛粪的诱导效果最好 ,Bst7- 1产生 CT的能力最强 ;牛粪经不同的温度 ( 4 0~ 10 0℃ )处理 10 min,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 ,诱导 CT的能力下降 ;牛粪经不同滤纸 ( 0~ 5层 )过滤后 ,随着滤纸层数的增加 ,滤液诱导 CT的能力降低 ;不同的土壤剂量 ( 0 .5~ 10 g)对 CT的诱导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捕食器官 指纹节丛孢 基质 诱导 捕食线虫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诱导和观察捕食线虫真菌捕食器官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仁恒 雷丽萍 刘杏忠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4-305,共2页
捕食器官是捕食线虫真菌分类鉴定和生防应用的重要依据,常规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的方法是在原始分离培养中直接观察和测量捕食器官和孢子,如果没在捕食器官或缺少其他特征不能鉴定时,只有挑取孢子到营养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后再进一步鉴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捕食器官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捕食线虫真菌自发产生捕食器官的菌株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毕廷菊 莫明和 张克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在Czapek ,PDA ,CMA ,WA四种培养基上 ,从 2 1株捕食线虫真菌中筛选到 7株在无线虫诱导条件下能自发形成捕食器官的真菌 ,这些菌株是 :J8- 1(Arthrobotrysoligosporavar.oligospora) ,MW 17- 2 (A .ja vanica) ,J31- 1(A .vermicola) ,J... 在Czapek ,PDA ,CMA ,WA四种培养基上 ,从 2 1株捕食线虫真菌中筛选到 7株在无线虫诱导条件下能自发形成捕食器官的真菌 ,这些菌株是 :J8- 1(Arthrobotrysoligosporavar.oligospora) ,MW 17- 2 (A .ja vanica) ,J31- 1(A .vermicola) ,J34 - 1(Dactylellaleptospora) ,XZ9- 2 ,XS2 - 2 ,O1- 1(A .dactyloides) .三维菌网在营养贫瘠的培养基上容易产生 ;粘球和收缩环的形成与培养基营养丰富度无相关性 .对XZ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捕食器官 节丛孢属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条件及其在捕食线虫性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俊伟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才学鹏 罗建勋 王为升 张再超 蔡扩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7-80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模式线虫-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并为筛选高效力的家畜寄生线虫生防真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对C.elegans的形态、培养条件以及保存方法的研究,发现C.elegans在16℃~25℃NGM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但在20℃NGM培养基中... 为进一步了解模式线虫-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并为筛选高效力的家畜寄生线虫生防真菌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对C.elegans的形态、培养条件以及保存方法的研究,发现C.elegans在16℃~25℃NGM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但在20℃NGM培养基中生长较佳。在-80℃或液氮的温度条件下,C.elegans在30%甘油溶液和SA冻存液中均可以保存至少2年。同时,本研究探索了不同龄期C.elegans幼虫对供试菌-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XJ-XA)的捕食器官的诱导能力,并测定了供试菌株对不同龄期C.elegans幼虫的捕食率,分析了菌株捕食器官产生、捕食能力与线虫龄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期C.elegans对供试菌的捕食器官诱导产生的数量有明显差异,而且供试菌对不同龄期C.elegans的捕食能力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培养 保存 少孢节丛孢菌 捕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氨基酸对其捕食器诱导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双庆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赵海龙 王俊伟 王为升 罗建勋 才学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6,共5页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分布情况,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阿勒泰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纯化后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出5株少孢节丛孢属真菌和1株圆锥节丛孢菌。另外用质量浓度分... 为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分布情况,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阿勒泰地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纯化后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出5株少孢节丛孢属真菌和1株圆锥节丛孢菌。另外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5,0.005 g/L的L-苯丙氨酸、L-色氨酸、L-蛋氨酸和L-缬氨酸对已分离的圆锥节丛孢菌AS3株进行捕食器生成的诱导反应,发现各组氨基酸对捕食器的产生均有诱导效应,但质量浓度为0.05 g/L的L-苯丙氨酸诱导产生的捕食器总数最多。为利用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生物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分离鉴定 氨基酸 捕食器官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线虫丝孢菌的菌寄生性测定
9
作者 陈巧云 张拥华 +2 位作者 李世东 刘杏忠 谭万忠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研究了节丛孢Arthrobotrys、单顶孢Monacrosporium和隔指孢Dactylella三个捕食线虫丝孢菌属16个菌株,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茄科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 研究了节丛孢Arthrobotrys、单顶孢Monacrosporium和隔指孢Dactylella三个捕食线虫丝孢菌属16个菌株,对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AG1、大豆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茄科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恶疫霉Phytophthoracactorum四种常见土壤植物病原真菌的菌寄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可以通过弹簧式菌丝圈缠绕、类附着胞结构吸附、简单的菌丝缠绕或者贴附寄主菌丝生长四种方式寄生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立枯丝核病菌有寄生作用,一些供试真菌对其它三种病原真菌有寄生现象。利用孢子液浸泡法测定了其中5种捕食线虫真菌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显示有较高寄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土壤植物病原真菌 菌核 捕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洞捕食之谜
10
作者 韩雪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6年第2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黑洞吸积盘 角动量 物质 科学家 警戒线 恒星 捕食器官 射线 银河系 引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鞭式节丛孢(Arthrobotrys flagrans CBS583.91)对氯化钠和氯化镉的耐受性
11
作者 李文鹏 张克勤 +1 位作者 李明春 邢来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9-121,共3页
首次报道了鞭式节丛孢的氯化钠和氯化镉耐受性 .在查氏平板上培养 39d ,鞭式节丛孢对氯化钠的最高耐受浓度为 0 .6molL-1,对氯化镉的最高耐受浓度为 3.0mmolL-1;在LCMA平板上 ,0 .18molL-1氯化钠抑制三维菌网的形成 ,0 .30molL-1氯化钠... 首次报道了鞭式节丛孢的氯化钠和氯化镉耐受性 .在查氏平板上培养 39d ,鞭式节丛孢对氯化钠的最高耐受浓度为 0 .6molL-1,对氯化镉的最高耐受浓度为 3.0mmolL-1;在LCMA平板上 ,0 .18molL-1氯化钠抑制三维菌网的形成 ,0 .30molL-1氯化钠抑制厚垣孢子的萌发 ,0 .0 5mmolL-1氯化镉抑制三维菌网形成 ,0 .0 7mmolL-1氯化镉抑制厚垣孢子萌发 .图 1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鞭式节丛孢 氯化钠及氯化镉耐受性 捕食器官 厚垣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分离到的节丛孢属菌
12
作者 高仁恒 《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0-42,共3页
节丛孢属(Arthrobotrys)是捕食线虫真菌中最大的一个属.国内外己报道的有效种约50余种,我国约分离到20余种.本文对我国分离到的节丛孢菌做综合描述.
关键词 节丛孢属菌 捕食线虫真菌 捕食器官 葡萄串状节丛孢 弯孢节丛孢 贵州节丛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线虫节丛孢(Arthrobotrys flagrans)用于生物防治动物寄生线虫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波波 黑钰 +3 位作者 王逢会 田淑月 李欣 蔡葵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9-984,共6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Arthrobotrys flagrans首次由Duddington于1948年从腐烂的蔬菜里发现[1],并将该菌命名为Trichothecium flagrans。Cooke于1969年重新定义后为该种建立了一个新属(Duddingtonia属)[2],称为Duddingtonia flagrans,是该属唯... 捕食线虫性真菌Arthrobotrys flagrans首次由Duddington于1948年从腐烂的蔬菜里发现[1],并将该菌命名为Trichothecium flagrans。Cooke于1969年重新定义后为该种建立了一个新属(Duddingtonia属)[2],称为Duddingtonia flagrans,是该属唯一的种。Scholler等于1999年通过分析捕食线虫性真菌的18S r D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的基因序列,认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器官类型在其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生物防治 动物寄生线虫 18S 节丛孢 捕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的摄食》一课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14
作者 金志云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6年第10期22-22,共1页
媒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师对媒体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青年教师张勇对《动物的摄食》一课... 媒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师对媒体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青年教师张勇对《动物的摄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对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的成功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器官 水螅 选择与应用 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选择 课堂教学活动 认识规律 教学媒体 摄食方式 电教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了不起的物种──蜻蜓
15
作者 阿冰 《林业与生态》 1999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蜻蜓 物种 运动物体 空中飞行 捕食器官 生物学意义 沼泽湿地 水中呼吸 飞行技巧 进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价更高
16
作者 倪景辉 《海洋世界》 1998年第3期21-21,共1页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花虫纲,珊瑚是由珊瑚虫组成的一簇簇不定型的群体结构,珊瑚虫各自固定在一个石灰质的“体房”中。珊瑚虫是终生水熄型,只有幼虫可以自由游动,发育成熟后则固定在海底。水螅型分为基部、体部和末端的触手部,基部一般略...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花虫纲,珊瑚是由珊瑚虫组成的一簇簇不定型的群体结构,珊瑚虫各自固定在一个石灰质的“体房”中。珊瑚虫是终生水熄型,只有幼虫可以自由游动,发育成熟后则固定在海底。水螅型分为基部、体部和末端的触手部,基部一般略扩大为圆形;体部大多数为圆柱形;触手部的触手是其捕食器官,上面有刺胞,能刺入微小的动物体内,麻醉或杀死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海底 珊瑚虫 红珊瑚 海洋 发育成熟 群体结构 捕食器官 腔肠动物门 触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自发产生孢子捕食器的捕食线虫真菌——Dactylellina parvicolla WZ27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喜杰 张欣 +3 位作者 张发 刘硕然 苏锡钧 杨晓燕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5-313,共9页
对云南省大理苍山火烧遗迹地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株能自发产生孢子捕食器官的捕食线虫真菌,编号WZ27,经形态和分子鉴定为细颈亚隔指孢Dactylellina parvicolla。该株菌的主要特征为不需要经过任何物质的诱导... 对云南省大理苍山火烧遗迹地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株能自发产生孢子捕食器官的捕食线虫真菌,编号WZ27,经形态和分子鉴定为细颈亚隔指孢Dactylellina parvicolla。该株菌的主要特征为不需要经过任何物质的诱导即可自发产生孢子捕食器,其自发形成孢子捕食器官的百分率达到18.3%,通过线虫与牛粪的诱导,孢子捕食器官的形成明显增加。同时与细颈亚隔指孢D.parvicolla参考菌株相比,捕食器官生成时间要更短(P<0.001),且捕食率高于参考菌株(P=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孢子捕食器官 细颈亚隔指孢
原文传递
食线虫真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妮 杨雪伟 +5 位作者 甄政毅 郑雅情 杨乐 李青 张克勤 杨金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5-885,共11页
食线虫真菌作为线虫的天敌,是一种潜在的线虫病害的生防制剂。食线虫真菌通过形成特殊的捕食器官或产生粘性孢子和毒素等方式捕捉和侵染线虫。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真菌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和报道。目前,... 食线虫真菌作为线虫的天敌,是一种潜在的线虫病害的生防制剂。食线虫真菌通过形成特殊的捕食器官或产生粘性孢子和毒素等方式捕捉和侵染线虫。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应用,越来越多真菌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和报道。目前,已经有7种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被报道,包括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线虫卵寄生真菌厚垣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和内寄生真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等。本文对食线虫真菌的基因组特点、毒力相关基因家族的扩张、捕食器官形成调控和进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对组学时代食线虫真菌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线虫真菌 基因组 捕食器官(捕器) 毒力基因 分子进化
原文传递
单孢节丛孢——中国新记录种
19
作者 张金莲 刘斌 +1 位作者 蔡杰华 黎金锋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3-864,共2页
捕食线虫真菌是指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捕捉线虫的一类真菌,主要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隔指孢属Dactylella和单顶孢属Monacrosporium等3个属。我国现已报道节丛孢属真菌23种,其中葡萄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botryospora和... 捕食线虫真菌是指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捕捉线虫的一类真菌,主要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隔指孢属Dactylella和单顶孢属Monacrosporium等3个属。我国现已报道节丛孢属真菌23种,其中葡萄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botryospora和云南节丛孢Arthrobotrys yunnanensis的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张克勤和莫明和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丛孢属 中国新记录种 捕食线虫真菌 单孢 捕食器官 营养菌丝 隔指孢属 分生孢子
原文传递
鱼类如何吃饵
20
作者 江泠 《垂钓》 2002年第9期61-63,共3页
哪个钓鱼人不喜欢护满鱼跃的成就感?可好事往往“多磨”,鱼才不会轻易喜欢这种要命的“合作”。想要钩不走空,要会循循善诱,当然就需详尽了解一些鱼类吃饵的知识。
关键词 钓鱼 操作方法 饵料配置 吃饵状态 捕食器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